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奶茶可能不是“茶”?市面上多款“香精茶”悄悄退场 零度观点:奶非奶,茶非茶,茶饮“概念”何时了?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媒体报道,茶饮行业的健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植脂末后,“香精茶”也成为消费者吐槽的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使用高品质原料,

媒体报道,茶饮行业的健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植脂末后,“香精茶”也成为消费者吐槽的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使用高品质原料,才能推动茶饮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茶饮行业的发展也使得行业有能力支撑起更好的原料供应。

< class="pgc-img">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同茶饮品牌采用的茶底各不相同,部分品牌在菜单上以“原叶XX茶”来体现茶底,无“原叶”标注的则默认为非原叶茶。不少知名茶饮品牌工作人员直接向记者表示,茶底是茶包冲泡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非原叶茶一般就是碎茶做的茶包或者直接就是茶粉,最差的情况是采用了茶叶香精,根本不含茶。不管是原叶茶,还是茶包或者茶粉都有可能使用一些果香或者花香香精,“现在很多茶底不是单一的茶叶,而是拼配茶,像咖啡一样,很难判断茶叶里到底有没有香精。”

< class="pgc-img">

在社交媒体上,“香精茶”的讨论比植脂末还要热烈,在消费者看来,植脂末可以通过点单时发现端倪,比如有些产品可以选择加价换成牛奶,从而避免氢化植物油带来的危害。但“香精茶”通常隐藏的比较深,这种秘而不宣的隐匿感反而加重了消费者的心理负担。11月15日,某知名茶饮品牌将两款“香精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架,该茶饮品牌的工作人员表示,下架主要还是大家会觉得不健康,公众认知的原因。

虽然新茶饮改变了早期勾兑奶茶的落后面貌,以牛奶、鲜果、现泡茶提高了行业门槛,也跑出了万店规模品牌,但目前行业超过50万家门店,集中度只有55%,仍有大量小型茶饮门店分散在街头巷尾。

< class="pgc-img">

2023年11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奶茶专项研究性抽检,针对网络普遍关注的奶茶高糖分、高咖啡因、低蛋白等问题涉及的相关指标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对200批次奶茶的抽检中,有5批次奶茶未检出咖啡因,说明其中根本不含茶,而是使用香精勾兑茶香。其中,还有98批次的奶茶,咖啡因含量在200mg/kg以上。抽检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商家采用浓缩茶粉配制奶茶,导致咖啡因含量过高。在这个抽检中,至少一半的奶茶在茶底使用上还有待提高。

零度观点:奶非奶,茶非茶,茶饮“概念”何时了?

奶不是奶,茶不是茶,无糖却有糖?各种茶饮“新概念”备受争议,继植脂末、代糖之后,关于茶汤底是不是“真茶”的讨论,再次涌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家明明出台了茶饮料的标准,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要是咖啡因含量达不到35mg/kg,商品名还怎么担得起“茶”字?即便植脂末不是直接致病的原因,即便“0糖”“0咖啡因”有特定受众群体,不代表消费者就该接受得毫无芥蒂。买的什么东西,喝的什么下肚,消费者都理应享有知情权!

知情权不是商品物料上,各种“原叶”“0糖”“0咖啡因”新概念宣传;更不是商家用最小的字,在最边角的地方,标最不起眼的备注。“0糖”是不含蔗糖用的代糖,“0咖啡因”是少用茶叶或添加茶叶香精代替。怪你没看清楚?怪你没想明白?这还怎么免得了“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让消费者享有知情,商家不仅要“说”出来,还要“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少些生造的概念营销,多些踏实的真诚营销!

(来源:央广网;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到夏天

想喝饮料的心就蠢蠢欲动

再也按捺不住

冰可乐、冰奶茶、冰咖啡……

真是停不下来

饮料当水喝,身体真的吃得消吗?饮料里到底有含有多少糖分做“肥料”?喝下饮料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和营养科的医生对市场上18瓶热门饮料进行了现场测评。

无糖or有糖,喝饮料对身体有啥影响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几乎都含糖,摄入人体后会使人的血糖升高。试验选取了医院超市销售最为火爆的4种饮料——可口可乐、零度可乐、元气森林白桃苏打气泡水、阿萨姆奶茶进行测评。

4位平时血糖完全正常的青年医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试验。喝饮料前,4位志愿者分别测了血糖;随后,他们在3分钟之内喝掉200ml饮料;半个小时后,再次抽血检测4位志愿者的血糖。实验结果显示,含糖量越高的饮料对人体的血糖升高影响就更加显著。

△前后血糖值对比

糖进入到人体后,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来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急用。但是人体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肥胖。

“高糖饮料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因此,糖尿病患者尽量不摄入含糖饮料。

含糖量最高的竟是它们

正规饮料的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有些已经在碳水化合物项目下单独标出了糖的含量。不过,多数饮料还没有这么做,遇到这种情况,参考碳水化合物这一项可以估计含糖量。测评的参照物则是太古方糖,每块方糖的含糖量约为4.5g。

△糖的含量

万万没想到,含糖量最高的前3甲,竟然是它们!

△含糖量第一名

△含糖量第二名

△含糖量第三名

上述三个梯队,是小伙伴们需要格外注意的含糖饮料。

首先,柠檬茶不单单是“茶”,更是“糖水”,一瓶含有近15块糖;碳酸饮料和冰糖雪梨类的果汁,一瓶相当于12颗方糖。

最值得关注的,是乳酸菌饮料,它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健康,它是含糖量“爆表”的隐形冠军。因为平均每10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就已经超过15g,目前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一般是350~380毫升,含糖量已经接近13块糖,如果是每瓶乳酸菌饮料达到500毫升,相当于喝完一瓶摄入至少17~18块方糖!

糖吃多了有什么危害

①容易长胖发福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面包、点心、糖果、冰淇淋等大量甜食的涌入,越来越多人在发福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中,导演达蒙·加梅乌(Damon Gameau)拿自己做了一个试验,每天摄入食物热量不变,不过将健康饮食直接换成了高糖食品。

结果:60天后体重增加17斤,腰围暴涨10cm。

②容易产生龋齿

很多人小的时候因为吃糖太多而牙齿不好,蛀牙、虫牙、龋齿纷纷找上门来。

甜食对牙齿不好,是因为糖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对牙齿造成了损伤。

所以,对于小朋友来说,不仅要减少吃糖的频率,也要每天早晚好好刷牙。

③加速皮肤衰老

一旦摄入的糖分超标,没有被消耗的糖就会和胶原蛋白结合,导致皮肤松弛、出现皱纹,肤色也会黯淡无光。

④变得暴躁不安

吃糖会上瘾大家应该都知道,因为吃糖后大脑产生阿片类物质,影响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喜爱哭闹、喜欢发脾气等,这种叫做“甜食综合征”。

⑤导致骨质疏松

糖的摄入给人体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我们的身体就需要代谢出去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

⑥诱发慢性疾病

糖会让人发胖,人一旦胖了之后,身体内分泌就会失衡,引发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等众多心血管疾病。

看完这些“后遗症”

你还敢肆无忌惮喝饮料吃糖吗?

那么,一天吃多少糖才更合适呢?

每日摄入多少糖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每天我们不吃零食、认真吃三餐,从主食和谷物中就已经可以获取将近50g的糖了。如果再喝饮料,摄入的糖分肯定会超标。除了甜食要少吃之外,我们也要少吃酸味和咸味的零食,因为这类食物中同样含有大量糖。例如香肠、薯片、酸奶、比萨饼等,都是隐形的藏糖大户。

正所谓爱喝快乐肥宅水,胖过唐朝杨贵妃。糖能给味觉带来甜,但却危害身体健康,还是乖乖听医生的话,多喝白开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前些日子,一则很火的微博让年轻人焦虑,其中提到最近很多年轻人得了糖尿病,共同原因都是疫情期间连续3个月把饮料当水喝。

图丨微博截图

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里,饮食没有节制又缺少锻炼,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其实不足为奇。把含糖饮料当水喝,更会促使胰岛拼命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就像一匹马你玩命地让它跑,总有一天它可能跑不动了。

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

这条微博中提到“以前是11个人里有一个, 现在是9个里有一个”诊断糖尿病,这大致符合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201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是11%。

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往糖尿病患者多是在45岁以上才发病,近年来降至40岁,而30多岁发病的也大有人在,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都可能患病。

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丨diabetes.co.uk

糖尿病分一型和二型。前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患者通常身形比较瘦。一型糖尿病主要与自身免疫或者感染相关。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攻击自己的胰岛细胞,导致其大量破坏,从而患病,患者更是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二型糖尿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近年来发病年轻化,主要跟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等相关,同时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患者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久而久之,胰腺越来越疲劳,功能退化,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最后人就得糖尿病了。

中国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是二型糖尿病。所以下文主要就二型糖尿病进行叙述。

引起二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

引起二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和肥胖。

遗传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双胞胎中有一个患了二型糖尿病,另一个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在70%左右。换句话说,糖尿病近亲遗传的比例很高,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中有得糖尿病的,那你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较高。

引起二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和肥胖。丨图虫创意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肚子大”。2018年,《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1],研究者调查了中国11个城市32个地点的211833名20岁的健康成年人,随访3.1年后发现参与者中有4174人患糖尿病,并且发病风险随着基础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值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而且在较年轻的年龄组中,BMI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结论提示BMI的增加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在年轻人中更明显。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年轻人习惯于吃快餐、喝含糖汽水、运动不足……导致超重肥胖,那就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代糖饮料,也不完全健康

另外就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标榜没有热量的饮料,比如零度可乐,这些有甜味又不增加卡路里的饮料,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欢。其实这些饮料里都含有代糖,代糖是比普通蔗糖甜度更高的物质,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化学合成的,并且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提高食物的甜度。市面上常见的代糖有阿斯巴甜、醋磺内酯钾、三氯半乳蔗糖等,由于添加的量极少,它们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代糖并没有想象中的健康,还是要控制摄入量。丨Pixabay

那这类饮料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吗?美国的一项研究[2],纳入了166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前瞻性研究,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研究者发现饮用无糖汽水越多,随访时被调查者BMI增加得越多,表明代糖能明显增加体重。耶鲁大学神经内科在2010年的会议中指出[3],代糖能刺激人体下丘脑的糖甜味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分泌增多会刺激人体对其他糖分的摄取。

所以目前的研究表明,虽然代糖不含热量,但是会降低人对甜味的敏感度,增加食欲,造成人对其他糖分摄入需求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增高肥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代糖并没有想象中的健康,还是要控制摄入量。

好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最有效的就是生活方式干预。中国科学家经过20年追踪随访,发现增加蔬菜摄入,低糖、低盐、低脂肪饮食和增加日常运动量,能降低43%的糖尿病患病风险[4]。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也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并搭配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建议减少久坐的时间,进行一周五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以中等强度为主,如快走、慢跑、跳舞等。

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豆类、水果和完整的谷物 (燕麦、粗粮等),蔬菜推荐不含淀粉的,如生菜、黄瓜、花椰菜、西红柿和豆类等。丨图虫创意

对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说,短时间、高强度的锻炼也是合适的。如果能进行一周两次以上的负重训练就更好了,比如举重或重量器械锻炼。运动能增强体内肝脏、肌肉及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预防以及控制高血糖。所以不要一直瘫着,可以的话最好经常运动,再加上健康饮食,就能有效预防糖尿病了。

有这些症状,尽早去医院

糖尿病发病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不容易察觉,患者一般都是去医院化验后发现血糖增高。随着病情越来越重,患者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喝水多、吃得多、小便多但是体重下降的时候,可能就是得了糖尿病。

如果有视力模糊、伤口感染不容易愈合或者皮肤瘙痒的情况,也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糖尿病。有些患者甚至会恶心呕吐、腹痛或者晕厥,这个是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静脉血检查,如果空腹血糖大于 7.0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 11.1 mmol/L,两次测量结果一样,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丨Pixabay

当然,即便得了糖尿病也并不可怕,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药物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好血糖,减少远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7年的文章指出[5],对于已确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减少降糖和其他药物的需要。《柳叶刀》(Lancet)2018年发表的研究显示[6],英国46%的糖尿病病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达到了正常血糖,不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

如果血糖还是控制不理想的话,可能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了,目前也有很多降血糖药物可以选择。

最后强调一点,健康合理的饮食再加上适当的运动,不仅可能预防糖尿病,还可以治疗大部分人的糖尿病,所以20~30岁的年轻人要早期预防,减少高脂饮食、各种碳酸及含糖饮料,并积极运动。

参考文献

1.Chen Y, Zhang XP, Yuan J, 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age with incident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8;8(9):e021768.

2.Blum JW, Jacobsen DJ, Donnelly JE. Beverage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elementary school aged children across a two-year period. J Am Coll Nutr. 2005;24:93–98.

3.Yang Q. Gain weight by "going diet?"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the neurobiology of sugar cravings: Neuroscience 2010. Yale J Biol Med. 2010;83(2):101‐108.

4.Li G, Zhang P, Wang J, 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2008;371(9626):1783‐1789.

5.Johansen MY, MacDonald CS, Hansen KB, et al. Effect of an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7;

6.Lean ME, Leslie WS, Barnes AC, et al. Primary care-led weight management for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DiRECT): an open-label, cluster-randomised trial. Lancet. 2018;391(10120):541‐551.

作者:Dandan

编辑:黎小球

一个AI

你手上的奶茶,还香吗?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来源:新华号 果壳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