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呼和浩特7月26日电 题:蒙古奶茶:南茶北乳 情满西东
中新社记者 张玮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晨的第一缕炊烟升自一家老奶茶馆。五六点钟,喝“早茶”的人便已络绎不绝。
5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一家奶茶店里,服务员萨拙拉将黄油、炒米等奶茶“伴侣”放入热锅中。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使用的是青砖茶,以湖北老青茶(属黑茶类)为原料,汤色红黄明亮、茶香醇厚。”店长哈斯高娃和员工们凌晨四点就开始忙碌,“先将青砖茶泡好,沸水煮开,扬茶汁81次,充分释放出茶香,然后澄出茶汁备用。”
砖茶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熬制而成的蒙古奶茶不仅有解渴充饥、暖胃、助消化的功能,还可为缺乏绿色蔬菜的牧民补充营养。在蒙古族人家中,早茶过后,女主人会将剩余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家人随时取饮。
“吃饭时要喝,渴了要喝,累了也要喝……它能提供给我全天需要的能量。”自小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巴拉吉尼玛说,他的每一天都始于额吉(蒙古语,妈妈)煮的奶茶。
走进哈斯高娃的奶茶店,和着奶香、茶香、米香的氤氲热气扑面而来。
每桌一口小铜锅,奶皮、奶豆腐、奶嚼口(牛奶凝结乳的上层)、肉干、炒米、奶油、黄油、果条(蒙古族的一种炸制面食)等十几样奶茶“伴侣”供君选择。
5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一家奶茶店里,服务员扬着奶茶,让奶香和茶香完美融合。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传统蒙古奶茶不按杯,也不按碗,而是以“锅”而论。一口锅,兼容乌兰伊德(蒙古语,肉食品)和查干伊德(蒙古语,奶制品)。
炒米,被许多人称为蒙古奶茶的“灵魂”。由糜子经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清香爽口,充饥耐饿。
将黄油放入热锅中化开,加入炒米翻炒,奶油香和着米香瞬间唤醒浑身细胞。只见服务员萨拙拉熟练地将茶汁、鲜牛奶和盐按比例放入锅中,完美融合后,再搅以奶油,加入奶皮、奶嚼口、奶豆腐、肉干和果条。
来店品茶的台湾游客王志感慨称,在所有内蒙古味蕾体验中,蒙古奶茶最能令人找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怀。
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砖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间,《唐史》就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记载。数百年来,茶、奶、肉不仅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更经由古代丝绸之路出口至蒙古国、日本、俄罗斯、英国、马来西亚等地。
5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一家奶茶店里,每桌一口小铜锅,奶皮、奶豆腐、奶嚼口(牛奶凝结乳的上层)、肉干、炒米、奶油、黄油、果条(蒙古族的一种炸制面食)等十几样奶茶“伴侣”供君选择。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到17世纪,中国砖茶已在俄罗斯及欧洲许多国家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而继古丝绸之路后,一条全长1.4万公里,东起中国,经蒙古国终抵俄罗斯的国际古商道“万里茶道”再次联通欧亚大陆。
据万里茶道协作体(中国)副主席邓九刚介绍,当时处于大清版图中心位置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商家。最出名的大盛魁商号,极盛时拥有近20000峰骆驼,驼队将茶叶等商品运送于茫茫草原与沙漠之间。
千百年来,蒙古族用砖茶和牛奶混合熬煮的饮茶方式从未改变。洁白甘甜的牛奶“邂逅”消食解腻的青茶,成就口味绵柔、唇齿留香、回甘久长的蒙古奶茶。
“宁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古时,嗜茶的蒙古族用一块砖茶即可换一只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草原人的奶茶文化是将茶香、奶香与酣畅的情谊一同饮下。”内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焦永兴称,蒙古奶茶中浓缩着古往今来草原人文礼仪的精华。
7月21日,游客在牧民家体验熬奶茶。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时至今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家里来了客人依然要先敬奶茶,无茶或不熬新茶皆为不恭,而且当以“茶满为敬”。
傍晚时分,来客茶过三盏,牧民拉响心爱的马头琴,歌声缭绕草原。(完)
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杯温暖的奶茶总能带给我们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作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饮品,奶茶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让我们一起探寻奶茶的魅力所在,感受这一杯美味背后的故事。
产品介绍:奶茶,一款融合了丝滑奶香与清甜茶香的经典饮品。根据制作工艺和口味的不同,奶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原味奶茶、水果奶茶、坚果奶茶等。
< class="pgc-img">>制作奶茶的主要原料包括优质红茶、新鲜牛奶以及各种辅料如珍珠椰果、芋圆等,每一杯奶茶都是精心调配的结果,力求为顾客带来最佳的口感与体验。
奶茶不仅美味可口,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维生素等。适量饮用奶茶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提供能量提高精神状态。此外,奶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维护身体健康有一定帮助。
< class="pgc-img">>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各大奶茶品牌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各种特色奶茶,例如某些品牌会选用高品质的茶叶和牛奶,以确保奶茶的口感和品质;还有些品牌会加入时令水果或坚果等辅料,以增加奶茶的口感层次和营养价值。在竞争过程中,各品牌会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一杯美味的奶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口感的享受,更是一份心灵的慰藉。在忙碌的生活中,愿我们都能在享受奶茶的美好时光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奶茶的品质和来源,选择健康优质的奶茶产品,让奶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健康习惯。
新网乌鲁木齐5月21日电(陶拴科 王志华)奶茶,是新疆哈萨克族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它简单实惠,却是待客的上佳之选。奶茶使用砖茶或茯茶熬煮,加入新鲜牛奶,放少许咸盐即成,喝起来让人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正值初夏时节,新疆北部草原上绿草如茵,白色的毡房和成群的牛羊点缀其中。毡房里,奶茶的香味四处弥漫,客人们围坐在毡房品尝美食,享受奶茶的醇香。
最近伴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大家在追剧的同时,也被剧中喝奶茶的情景所触动,带动阿勒泰的奶茶饮品店火速推出新品,在满足奶茶爱好者味蕾的同时,也为阿勒泰圈了一波粉。
牛奶与茶交融的味道
哈萨克奶茶用茶壶熬煮,煮熟后加盐,因此奶茶味道偏咸,也叫咸奶茶。
在伊宁市,艾尼瓦尔·夏尔皮汗经营奶茶馆已有十个年头,从最初3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两个300多平方米的奶茶馆,离不开这一碗奶茶的浓香。
每天清晨,艾尼瓦尔·夏尔皮汗和妻子米日万·吾拉依木巴依就要早早起来准备奶茶馆一天所需的食材。煮奶、熬茶、备菜,炸制包尔萨克(与油饼相似)。虽然请了八个帮工,许多事情艾尼瓦尔还是喜欢亲力亲为。
艾尼瓦尔·夏尔皮汗正在给客人准备奶茶。王志华 摄
近日,走进艾尼瓦尔·夏尔皮汗的奶茶店,奶香、茶香的氤氲热气扑面而来,装满奶茶的瓷茶壶放在灶台上。客人就座后,店主会及时将热腾腾的奶茶提过来,热情款待。客人在就餐时,奶茶配烤馕,美味无穷。
十年来,艾尼瓦尔·夏尔皮汗经营的奶茶馆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成为网红打卡地。
奶茶是哈萨克族饮食的灵魂
哈萨克族有句俗语,“一日不喝奶茶头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奶茶是他们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
近日,记者走进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石头乡居民怒尔哈布力的家中,看到他正在烧奶茶待客。他将茶壶清洗了两遍,然后倒入清水,水开后,将一小块茶放进茶壶,茶开后又放了点盐,再把鲜奶倒进壶里。其间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
砖茶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熬制而成的奶茶有解渴充饥、暖胃、助消化的作用。“奶茶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早上起来吃早餐时要喝,每顿饭基本少不了。”从小在木垒县长大的怒尔哈布力对制作奶茶如数家珍。
时过境迁,哈萨克族民众用砖茶和牛奶混合熬煮的饮茶方式从未改变。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副研究员巴哈提·马地介绍,木垒县的哈萨克奶茶和伊犁有所区别,木垒的奶茶口味较淡一点。“哈萨克族因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俗,大家都喜欢吃肉,因此奶茶可以溶解动物脂肪,消食解腻,对身体也有好处。”
在新疆,因地域不同,哈萨克族奶茶煮茶方式也有所不同。
非遗奶茶融入新元素
喝奶茶的习俗,已深深融入哈萨克族民众的生活,成为哈萨克族民众饮食传承的重要部分。清晨,哈萨克族妇女们先煮上一锅奶茶,可以供全家喝上一整天。早饭后再将剩余的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一般来说,哈萨克族女子从小就练就了煮茶的好手艺。
在特克斯县离街,哈萨克族女子木尔扎比·叶力吾巴依经营着一家特色奶茶馆。木尔扎比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熬制奶茶的手艺,耳濡目染中,浓香的奶茶仿佛浸润到了她的血液里。如今,她熬制的奶茶已经不逊色于母亲,而与母亲不同的是,她的这门手艺如今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
几年下来,木尔扎比开始有了其他想法。“我们餐厅的特色主要是奶茶,常听老人们说奶茶还有杂粮奶茶、干果奶茶、腿骨奶茶等品类,这几年我们推出了不少新品。”木尔扎比说。作为一名奶茶的传承人,她将继续学习研制出更多特色哈萨克奶茶,把传统美食做出新意,留住更多顾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