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软件是真交友还是假把戏?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交友软件成色情诈骗高发地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给女主播刷了近1000元的礼物后,竟被对方“拉黑”了,人财两空。而此前两人约定,刷完礼物后线下见面。这是某社交平台上一名用户近期的遭遇。
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随着交友软件风靡一时,用户在享受交友乐趣的同时,也频频陷入性骚扰、性交易以及各类骗局。一些交友软件逐渐沦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地。
近日,多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平台应该加强审核,提高运营技术,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禁止用虚假身份注册,遇到举报、投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社交软件暗含“桃色”
色情交易屡见不鲜
一款主打“灵魂社交”的交友软件近年来颇受年轻人青睐,其可根据用户的个性标签和地理位置为其随机匹配异性,用户使用卡通头像,可以发瞬间动态记录生活,在广场上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动态,给人营造一种“社交圈”的感觉。
用户张先生长期使用这款软件,经常参加平台方主办的各种恋爱派对。他发现聊天室中经常会出现带有黄色内容的语音,并且系统一般检测不出来。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加入名为“优质速配小姐姐”的派对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8号男生开麦想了解一下4号女生,这时主持人说,“8号这是看见人家小姐姐主页的色图了,抬走”,接下来两个人进入私聊环节。
7号女生见自己久久未能匹配到男嘉宾,便向主持人申请开麦。开麦后,该女生发出几声娇喘,示意在场男嘉宾快点了解她。派对内的男嘉宾听罢,纷纷向主持人要求与7号女生匹配私聊。
另外一款交友软件则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照片,且用户在浏览异性照片时,往右滑表示喜欢,往左滑表示不喜欢,被用户称为“看脸社交”。
记者注册该软件发现,注册时无需实名认证,随便用一张网图作为本人照片上传,平台也在瞬间完成审核。随后,记者在动态中更新了几张“私房近照”网图。没过多久,一名名叫“养鸡场看门老大爷”的人找上门来。
“你好哇小姐姐,可以找你玩吗”“晚上有没有空,我来找你一起‘么么哒’”“我就住在××,晚上可以直接过来找你”……对方接连向记者发出邀请。为了躲避平台检测,对方让记者添加其微信并视频,方便后续约会。
被拒绝后,这名“养鸡场看门老大爷”很快便发布动态寻找下一个“猎物”。动态内容是其在居所附近宾馆的自拍照,并配上文字“无聊呀小姐姐”。
又过了一会儿,另一名名叫“某某同学”的人也发来信息,希望“牵牵小手,事后给500元”。在主页中,其每天都会发布这样的信息,评论区有不少人询问联系方式。
“现在哪有什么本人自拍,都是随便找张网图充当自拍照,主动来聊天的人大多不怀好意。”一名某交友软件的老用户说。
记者统计发现,短短半天时间内,有19名用户向记者打招呼,但真正以交友为目的的寥寥无几,打招呼的内容多数是“可以出来约吗”“多少钞票”等。
还有一些交友软件玩起了“漂流瓶”的把戏,漂流瓶中的内容也很隐晦,如“哥哥,你女朋友知道我们撩骚,会不会打我呀”“你喜欢什么姿势”等。一旦加为好友,对方便以“给你看刺激照片”为由,诱导用户进一步送礼物充值。
聊天送礼步步设陷
诈骗高发屡被投诉
除了涉及色情内容外,一些交友软件还因成为诈骗高发地而被大量投诉。
在一第三方投诉平台,有不少网友反映某交友软件中的主播存在诱导刷礼物、打赏等行为,只要用户一直为主播刷礼物,每到一定程度,主播就可以解锁“新技能”,从最开始的唱唱跳跳到私信发照片,添加微信甚至线下见面,只要钱给到位,主播们都答应办到。还有许多人刷了大量礼物后,主播却拒绝提供之前承诺的内容。
某交友软件用户孙先生就被骗了3000元,连女方的面都没见着。
前不久,孙先生通过某交友软件添加了一名女生为好友,又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入临时会话群,群成员包括她和一名管理员。紧接着,女方和他共享了位置,并提议在附近找一家酒店,孙先生欣然同意。在酒店等待期间,女方说已经到楼下了,需要孙先生转给管理员1000元才能上来开单,并发来银行卡号。随后,孙先生又禁不住女方的话术,陆续转给对方3000元,直到久未见到女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孙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日,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网络交友诈骗案:被告人梁某为骗取他人钱财,通过手机聊天软件结识女性朋友,以结交男女朋友的名义,在聊天过程中谎称为某机关的工作人员,并提供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复印件,以增加被害人的信任。在聊天过程中梁某虚构事实,先后以投资做生意、调动工作、母亲重病去世等虚假理由骗取被害人钱款,共骗取9名女性被害人11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依法判处梁某有期徒刑四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责令退赔9名被害人合计11万余元。
记者注意到,在这类诈骗案件中,交友软件只是最开始的一环,多名受害网友称交友软件不过是“鱼钩”,自己这条“大鱼”在这些软件上被钓起,犯罪分子再转移到第三方软件实施诈骗,等自己意识到被骗后举报平台,往往会因证据不足而自食苦果。
有些交友软件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当用户向对方发送“多少钱”等字眼时,这些软件会自动弹出提示窗口,提醒用户谨防“杀猪盘”等骗局,并告知用户不要轻易添加其他社交软件以及向对方转账。
但也有个别交友软件在这方面的风险意识薄弱。比如某款知名交友软件,在其社区规范中明确禁止“发布色情暗示、挑逗性的所有信息”,但实际聊天中,记者并未看到平台对这些敏感词汇采取措施。当记者发送“约吗?”等字眼,均无法触发平台提醒,甚至连一些略带性暗示的语句都没有触发相关提醒。
此外,该交友软件直播版块中,用户需要为主播刷礼物进行充值,主播也会私下和用户聊天,引导用户刷礼物,通过其他社交软件发红包等。有用户认为,这些操作不仅不能促进交流,反而会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平台加大监管力度
切实保障用户权益
“通过交友软件从事色情交易,应当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韩英伟指出,当下交友软件除了诈骗、色情交易外,还存在公民信息泄露、虚假信息等风险隐患。
因此,他建议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醒公民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健全软件认证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对该类软件运营商的监管力度,督促其合规经营;相关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开展网络环境治理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和整治色情交易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同样重要。”韩英伟说,平台应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合规运营,加强审核,提高运营技术,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等,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平台对规避“杀猪盘”等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他建议交友软件在算法推荐层面保持技术中立。
“平台应禁止用虚假身份注册,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追责到人。同时,若遇到举报投诉,平台需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信息传播,将相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汇报。”朱巍说,此外平台应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禁止未成年人进行注册、使用,进一步完善身份认证程序。
从用户角度来说,韩英伟建议,用户应当增强法律意识、证据意识,以便维权;在使用交友软件过程中,也要摆正心态,以道德为底线。
来源: 法治日报
疫情影响,网课兴起
孩子们天天都要用电脑
有时还要用家长的手机刷这刷那
部分家长对此并不在意
觉得孩子不过是上网课
针对小学生的网络诈骗?
不存在的
我家孩子怎么可能会被骗呢
他还小,又没钱
殊不知
已有不法分子将“黑手”
伸向了这群涉世未深的学生
01
免费皮肤“大陷阱”
现在很多小孩儿玩游戏,特别在意那些个“皮肤”。于是有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小孩子单纯的思维,以及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各种主动来搭讪,说有免费的皮肤可以领取,随后让你先扫码、再解冻的,统统都是骗局!别拿父母的血汗钱打水漂哇!
02
红包返利“杀鱼盘”
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很多小学生就会信以为真,被拉入群。
骗子先以高额利益为诱饵吸引,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骗钱,当骗局被识破,就马上将对方删除或拉黑。
小朋友,这世上哪有什么好端端就给你发红包返利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你父母手机里的钱钱而已!
03
假“防沉迷”骗钱财
现在很多孩子们在家时间多,想玩游戏却又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总想找个办法破解。于是骗子就以解除游戏防沉迷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进而对绑定银行卡财产实施转账、骗取钱财。
小朋友们,防沉迷是保护你们的,别老想着破解,破解的结果,往往就是游戏也没玩上,还损失了一大笔钱!
04
假明星发“假福利”
现在很多小朋友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骗子们一般会分工合作,或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送福利为诱饵;有的扮演经纪人或粉丝群主,诱骗学生把父母手机拿来,一步步进行诈骗。
常见的诈骗方式还有伪装明星要求粉丝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
小朋友们,明星哪有那个功夫,到处聊群,给你送福利啊!
05
网警提醒
有时也不能怪孩子,现在的骗子连大人都难防,更别说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了。
@广大家长、老师
一要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APP软件全部卸载。
二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三是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或修改密码,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最后,家长们有时间也请放下手机,多多陪孩子学习、读书、玩耍,用充实的生活代替玩手机。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来源: 人民日报
标题:碰瓷联通遭打脸后的“哇沃”仍在继续,拼团月入过万模式涉嫌传销骗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反传防骗联盟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反传防骗联盟讯:6月15日,反传防骗联盟转载了利箭在出击的《【警惕】“哇沃”是“碰瓷”联通公司的骗局!席卷全国,请提高警惕!》一文,6月16日,反传防骗联盟就接到了大量用户的投诉称“哇沃APP”是打着联通旗号的一个骗局。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本平台与投诉人的聊天记录截图
据投诉人透露:“哇沃APP以联通为背书,实际联通根本没有哇沃这个品牌,为个公司是只签约了一个联通的代理商,代理5G及其他业务,APP也直接用的联通的logo,偷换概念,这段时间发展迅猛,非常疯狂,大家都以为是联通旗下的品牌,疯狂往里面砸钱。”
上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哇沃是如何在其微信推广群进行吹嘘的,在本篇报道中,反传防骗联盟将带大家了解哇沃公司的真实背景及奖金制度模式。
< class="pgc-img">>
据投诉人透露,哇沃APP是精彩在沃网络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平台,据天眼查显示,精彩在沃网络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6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鹤友路309号1层,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0元,法人代表马亮亮持股80%,为实际控制人,朱龙飞持股20%。
据反传防骗联盟在天眼查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哇沃平台与反传防骗联盟的上篇报道及投诉人的反馈一致,该平台的股东信息一栏中并无“中国联通”。尽管如此打脸,但哇沃平台仍打着联通的旗号对外大张旗鼓地宣传:
< class="pgc-img">>
据精彩在沃公司公布的宣传资料显示,哇沃平台是中国联通旗下的一个板块,成立于2020年,一直做联通线上业务,全国百余家营业厅,几十家运营中心,整个系统都在联通哇沃APP里,拼团是APP其中的一个板块,未来会打通线上联通业务和拼团商城的闭环,后期还会有自营商城C2M模式以及无卡支付业务板块。
< class="pgc-img">>
据了解,哇沃平台对外宣称只需要购买500元的拼团商品,就可以一直玩,一直赚,甚至可轻松月入四位数,那么,该平台是如何实现用户月入过万呢?
< class="pgc-img">>
据投诉人提供资料显示:
100元购买产品,送拼团卷1张+10个积分
参与拼团:
20人拼团,拼中消耗1张拼团卷,获得1个幸运星
19人不中奖,不消耗拼团卷,每人获得1元
< class="pgc-img">>
每日签到:
每天签到可以获得10个积分
拼团1次消耗1个积分
每购买一次拼团产品增加10积分
直推会员购买拼团产品可获得10积分
二级会员购买拼团产品可获得5积分
三级会员购买拼团产品可获得5积分
累计5个幸运星可以兑换4级分红+4张拼团卷
(可享受公司当日营业额的4%分红,保底100元)
累计7个辛运星可以兑换3级分红+5张拼团卷
(可享受公司当日营业额的3%分红)
累计9个幸运星可以兑换2级分红+6张拼团卷
(可享受公司当日营业额的2%分红)
累计12个幸运星可以兑换1级分红+7张拼团卷
(可享受公司当日营业额的1%分红)
举例:整个公司只有1个人兑换4级分红即可独自享受4%分红,如果有10个人完成就是10个人平分4%的分红,以此类推!
< class="pgc-img">>
直推5个会员可获得团队收益:
团队内会员每参与1次获得1个贡献值
团队贡献值:1~100 0.5元每个
团队贡献值:101~1000 1元每个
团队贡献值:1001~2000 1.3元每个
团队贡献值:2001~10000 1.6每个
团队贡献值:10001~30000 1.8每个
团队贡献值:30000以上2元每个
< class="pgc-img">>
不推广玩家每参与1次拼团也会产生1个贡献值
平级奖励一代5%,二代3%,三代2%
市城主指定城市会员每参与1次获得0.2元
区县城主会员每参与1次获得0.1元,收益级差制
静态每天最低收益10元
不投资,还能免费拿奖品!
每分享一位拼团用户
每天可拿奖金10元,20元,50元,甚至更多...
城主还可以坐拥城市收益,城内有人参与拼团,哪怕不是你的团队,你也可以轻松日收入过万
团队越大收益越高,百人团队,日收入四位数,千人团队日收入轻轻松松过万元!
据投诉人提供的哇沃平台奖金制度的讲解图来看,哇沃制度模式与反传防骗联盟此前曾曝光过的多数拼团类资金盘基本上如出一辙。打着拼团返利的幌子,采取拉人头发展下线与多层次计酬的方式行传销之实。
据反传防骗联盟所知,这些所谓的拼团产品其实都很垃圾,根本不值100元。推广者每天可以获得下级的分利佣金,这些佣金的钱,都是用新用户投入的新资金来发放的。随着新用户的不断减少,推广者拿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链会彻底断裂。
【结语】
实际上,“哇沃”APP和已经崩盘的“中君国际”等资金盘的经营模式类似,不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而是以商品为道具,变相进行非法集资行为。打着中国联通的幌子以传销的方式发展下线,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老会员继续发展新会员加入,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反传防骗联盟提醒广大群众,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属于典型的传销式庞氏骗局。该类平台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的实体经济和收益,精彩在沃公司与中国联通也并无关联,联通公司也对此做过反馈提醒。当公司资金链一旦断裂,大部分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甚至血本无归。既然如此,明知是骗局,你还会昧着良心把朋友带入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