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飞、章婷
编辑|乔芊
36氪从多位行业人士处获悉,茶饮连锁品牌蜜雪冰城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美团旗下龙珠资本,本轮融资后蜜雪冰城投后估值约200亿人民币。
36氪就此向蜜雪冰城求证,对方回应称,“不属实。暂时没有接到相关信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蜜雪冰城本轮计划融资10亿-20亿人民币。此外,36氪了解到,蜜雪冰城也在同步筹备上市,已有券商进场,本轮融资或为蜜雪冰城IPO之前最后一轮融资。
蜜雪冰城总部位于郑州,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产品包括奶茶、果茶、冰淇淋等品类,其中不乏冰鲜柠檬水、摩天脆脆冰淇淋、摇摇奶昔、满杯百香果等畅销爆品。蜜雪冰城主打下沉市场,产品价格多在10元以下,目标用户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门店主要开设大学周边、步行街、商场周边等。
据悉,蜜雪冰城品牌由三大公司共同服务,郑州两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导管理运营;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生产;郑州宝岛商贸有限公司提供仓储物流服务。天眼查APP显示,创始人张红超、总裁张红甫分别持有郑州两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47.53%、47.53%股份。
据接近蜜雪冰城的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蜜雪冰城收入为60亿元左右,净利润约8亿元。作为万店规模的茶饮连锁品牌,蜜雪冰城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收取材料费,即供应链费用,加盟费占整体收入比重并不高。今年,蜜雪冰城宣布全国门店突破一万家,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连锁品牌。
蜜雪如何成长为奶茶界的下沉巨头?36氪曾进行过。总结来说,蜜雪冰城在十几年前成功抓住“从瓶装饮料到现制饮料”的饮料升级需求,推出10元下的超低价爆款饮品,并借助加盟模式快速复制。低价策略让蜜雪的加盟店广泛下沉到县城和乡镇,除了商场周边、办公区附近和学校周围等茶饮品牌的常规选址,蜜雪的选址还包括社区、街道和城乡结合部。
随着规模逐渐扩大,蜜雪持续在供应链、仓储物流、门店管理方面进行投入,进一步强化了优势。虽然蜜雪的单杯定价基本在10元以下,但依靠供应链上游优势,和相对简单的产品原料和配料,单杯成本可以稳定保持在2-5元之间。据蜜雪冰城官网显示,其产品毛利率基本在50%左右。
奶茶界近来资本动作不断,近期有市场消息指出,喜茶与奈雪的茶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在香港上市。尽管都是奶茶界的代表品牌,但蜜雪冰城的最大差异点在于主攻下沉市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二级食品饮料市场十分火热,根据wind平台数据,截至9月29日,申万食品饮料指数近半年上涨46.89%。饮料行业板块表现尤其活跃,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除蜜雪冰城外,此前7月份36氪曾报道,元気森林最新一轮估值已达近20亿美元,此外包装水及饮料龙头企业农夫山泉也在9月登陆港交所,并以超81亿港元募资资金,成为港股“冻资王”。
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投融资今年有走热趋势,头部项目纷纷融资。在蜜雪冰城这轮融资发生前,同样根植下沉饮品市场,有着超3000家门店规模的茶饮品牌古茗,在今年7月完成战略融资,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美团旗下龙珠资本加持。
线下饮品市场竞争正趋于白热化,并且逐渐跳出单一产品及渠道语境,向多品类方向探索。
蜜雪冰城所渗透的大众茶饮市场,还有CoCo都可、一点点等有着数千家茶饮连锁品牌紧随其后,此外,书亦烧仙草、古茗则分别向小吃、10~20元更高价格区间茶饮等方向进行差异化探索。
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在新式茶饮基础上做烘焙、咖啡、小吃、软饮料等多品类方向延伸,喜茶还在今年推出“喜小茶”子品牌;此外,传统快消品品牌也纷纷筹划进入线下,娃哈哈今年9月在长沙开出品牌奶茶店,香飘飘也曾表态筹划开设线下门店“试水”。
事实上,除主品牌外,蜜雪冰城还在2017年推出现磨咖啡子品牌“幸运咖”,并在今年于郑州开出品牌全新形象店,售卖经典咖啡、风味拿铁、调味茶饮、冰淇淋小吃等咖啡及相关产品,幸运咖美式黑咖啡单杯售价5元,产品整体定价均在5元~10元区间,与蜜雪冰城主品牌属于同一价格带。不过,目前幸运咖子品牌仍处于探索初期。
经号称能“绕地球好几圈”的中国奶茶第一股香飘飘近期状况不断:一季度净利润亏损约0.86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业绩大幅下滑在情理之中,但其却是几个软饮料企业中唯一由盈转亏的企业。另外,其公司董秘两次减持,股权大量质押也引起投资人关注。如此这般,面对巨大的“新茶饮”圈,以及用户喜好的日新月异,香飘飘下一步该如何走?
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711.SH,下称“香飘飘”)公开发布的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和2020年一季报“反转”意味十足:2019年营收净利双增;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则由盈转亏。
香飘飘称,一季度亏损主要是春节时间节点提前及季节性因素影响,突发疫情导致春节后续生产出货未达预期,以及学校开学时间一再延期导致即饮产品渠道铺货及动销较少。目前“已经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渠道动销情况已恢复正常水平。”
根据香飘飘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趋势图(见图1),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4.3亿元,下滑48.61%;归母净利润亏损8556.87万元,下滑264.67%;扣非后净利润亏损8894.84万元,下滑幅度高达279.13%。
据同花顺,参考2020年一季度软饮料上市公司业绩排名(见图2),香飘飘在净利润方面表现较差。
香飘飘2019年营业收入39.78亿,今年一季度下滑至4.3亿;净利润2019年的3.47亿,在2020年一季度转为亏损8557万,是6个软饮料上市公司中唯一业绩急转直下,由盈利变为净利润亏损的企业,且一季度的净利润表现垫底同行上市公司,这或许从侧面反映了香飘飘抗击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弱。
1
连续多年巨额广告远超净利润
据天眼查信息,香飘飘由蒋建琪于2005年8月创建,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主营业务为饮料,2017年在上海主板上市。作为香飘飘的实际控制人,创始人,蒋建琪曾表示,“宣传一定要迅速跟进,特别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产品,一定要抢先进入消费者的头脑里面去……这方面的钱一定要花。”
2006年,短短15秒重复七次“香飘飘”的洗脑广告、曾重金3000万在湖南卫视砸出的“超级广告”,“带来了香飘飘奶茶时代的辉煌,并成功从价格乱战中突围。
梳理2015-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趋势图(见图3),不难看出,香飘飘“惯性式”的巨额销售成本,已超越其同期归母净利润。对此,香飘飘证券事务部有关人士告诉《投资者网》,“公司的理念并非是净利率越高越好,而是把费用投入视为一种投资”,可以看出,香飘飘仍然把“占领心智”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加强营销费用投入,目的是“做好消费者培育和教育,建立消费者对新品的认知,推动细分市场发展”。
2
创意如何“讨巧”仍是难题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香飘飘无处不在的冠名和广告,已然在侵蚀品牌带来的实际效用,广告费用投入销量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减弱,因此单纯的加强营销费用效果如何,犹未可知。
香飘飘以“新派茶饮,新一代的选择”为定位的MECO品牌为代表,已然从原来较为单一的速溶赛道,进入到竞争更为激烈的,巨大的“新茶饮”圈,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日新月异:贡茶和一点点,被在奶盖茶上加上芝士的喜茶所淹没,蜜雪冰城的摇摇奶昔凭借好玩和便宜又成了最火的奶茶。新的商业模式、产品玩法层出不穷。
尽管香飘飘方面表示,已在 “加强对运营、销售和管理环节的过程化管控,提升费效比和经营效率“,但是就“占领心智”而言,创意“讨巧”比广告投入“真金白银”更为重要。
近几年,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产品健康化渐成主流,曾有浙江宁波市消保委检测结果引发网红奶茶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类似“奶茶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的健康”、“1 杯奶茶=5 罐可乐=6 包薯片?”的质疑之声盛行,“什么样的饮料更健康、更好喝,消费者更喜欢”这个问题引发热议。
从传播渠道来看,电视收视率下降,新生代粉丝喜好多样化,也引发了奶茶传播渠道和模式革新,花费巨资就能触大大部分消费者的时代已终结。“卖的多就是好,别人买我也买”这种朴素的消费逻辑在追求个性和独立的如今显得过于“朴素”,现制茶饮为代表的新茶饮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追求独立和个性的大脑。
如何在营销创意上“讨巧”,在产品创新上与“健康”接轨,分渠道、适时的触达细分消费者,是“惯性”砸钱的香飘飘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3
董秘减持离职
家族成员接连质押股份
今年以来,香飘飘似乎进入多事之秋:4名高管接连辞职,董秘在离职前曾两次减持,公司股份质押也引投资者关注。
近日,“香飘飘35天4名高管离职”的新闻引发业内热议,据Wind数据,股东、前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勾振海两次减持套现离职。监事冯永叶、俞琦密以及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蒋建琪的“左膀右臂”、在香飘飘任职长达15年的第六大股东蔡建峰也辞职,值得关注的是,据Wind数据,蔡建峰是蒋建琪家族之外,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前五大股东分别为蒋建琪(56.42%),蒋建斌(8.61%),宁波志同道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8.36%,法定代表人、疑似实控人陆家华)、陆家华(6.89%),蒋晓莹(4.3%,蒋建琪、陆家华之女)。
尽管香飘飘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在答复《投资者网》时提到,“上述离职申请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造成影响,公司目前各项生产活动均处于正常状态”,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香飘飘4位高管接连辞职,对公司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一个令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实控人家族的股权质押情况。根据Wind数据,参考香飘飘股权质押(见图5),不难发现,公司实控人女儿蒋晓莹因个人资金需求,将其股份全数质押,期限两年。同时,公司实控人蒋建琪的弟弟、第二大股东蒋建斌也将其手中三分之一的股票质押:截至2020年2月27日,蒋建斌累计质押份股份1264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35.11%。
尽管上述公司人士认为“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均不存在资金压力,实际控制人的相关亲属资信状况均良好,质押行为不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任何影响。”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股权质押实际上是变相减持”,根据东方财富网股吧的投资人提问记录,对于如此规模的股权质押,不少投资人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和关注。
因为这些信号,对香飘飘投资人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此外,一季度经销商数量也在减少,经销商销售额更是同比下跌52.98%。香飘飘产品的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公司直接面向经销商,并协助经销商深入拓展销售网络渠道。《投资者网》致函咨询香飘飘,上述证券事业部相关人士称,“由于2020年春节时间提前以及一季度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一季度营收不及去年同期,也导致经销商渠道销售数额呈现下降,经销商变动情况属于正常波动。”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影响下,一季度各软饮料企业业绩下滑在情理之中,而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是大概率事件。不过,除了要面对老对手优乐美、立顿等“走量”冲饮奶茶企业的竞争压力,香飘飘还要面对众多网红奶茶“走心”品牌的市场竞争。
不言而喻,在市场不断求新求异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消费者日益注重将健康、时尚混搭的当下,如何拿出走心的产品,重振市场信心,《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
本文源自投资者网
日,
不少消费者喜爱的网红品牌
“蜜雪冰城”
被曝出多项食品安全问题。
◆蜜雪冰城多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蜜雪冰城个别门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等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
济南大观园店店员将前一天剩下的奶茶倒入新制作的奶茶中
济南大观园店店员将新的奶昔粉掺入已过夜的奶浆中进行制作
蜜雪冰城的多家门店存在食品问题,其中,郑州永安街店店员更改开封牛奶、燕麦罐头日期标签;济南大观园店店员将新的奶昔粉,掺入已过夜的奶浆中进行制作;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店员将前一天剩下的奶浆、茶汤、奶茶等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然后继续使用。
5月15日下午2点,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发声,称此次事件影响恶劣,严重伤害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总经理牵头的专项处理小组,针对门店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整改。针对媒体报道中的涉事门店,蜜雪冰城称已责令停业整顿,对涉事门店的处理结果将另行通报。
致歉声明
◆涉事济南门店“内部培训,暂停营业”◆
16日上午9时许,齐鲁壹点记者来到蜜雪冰城济南大观园店所在地,门店关闭,店门上贴有“蜜雪冰城,内部培训,暂停营业”的字样。据周边商户称,该店在15日上午关门,此后该店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过来。
记者注意到,该门店在“美团”平台显示为“市中区甜店饮品人气榜第一名”,但已经在外卖平台下架,登记的电话也无法拨通。在蜜雪冰城的微信小程序上,该门店显示“繁忙置休”,也已无法点餐。
据济南另一家蜜雪冰城门店的工作人员透露,负责济南区域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前往总部所在地郑州。
公开资料显示,蜜雪冰城总部位于郑州,产品包括奶茶、果茶、冰淇淋等品类,其中不乏冰鲜柠檬水、摩天脆脆冰淇淋、摇摇奶昔、满杯百香果等畅销爆品。蜜雪冰城主打下沉市场,产品价格多在10元以下,目标用户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门店主要开设大学周边、步行街、商场周边等。
启信宝资料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本约1.13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兼公司董事长张红超,其持股48.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总经理张红甫持股同为48.5%,与张红超同为公司最终受益人。
山东千舜律师事务所邱洪奇表示,蜜雪冰城涉事门店是食品生产者,又是食品经营者,涉事门店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邱洪奇指出,蜜雪冰城涉事门店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违反本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综合整理自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齐鲁壹点、新浪微博
来源: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