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线下生意无法正常进行,寄希望于外卖的饮品店老板们,最近压力似乎更大。
外卖平台的佣金,让很多老板进退两难。
作者|懿珏
一、疫情期,平台突然收1000元保证金?
“外卖平台的人突然向我们这些商家收1000元履约保证金,要不就从18%调到23%的提点。” 前天,后台一则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后经多方了解,这位粉丝姓章,在山西某地级市,加盟了2家饮品店,因为年前囤货积压,迫切的希望在疫情好转的时候,消化库存,因此在外卖平台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可能是我最近单子比较多,美团城市经理可能是盯上我了,给我打电话说让缴1000元履约保证金,如果不交佣金就要从18%提高到23%,美团的活动和平台优惠都不给,而且顾客搜附近的人也搜不到我的店,相当于进黑名单了。”章老板义愤填膺地告诉我。
“我开始想协商下,但想想年前积压的货,要是真提到23%的抽成,我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后来还是交了。”章老板无奈地说。
迫于压力,履约保证金还是交了
>关于履约保证金的解释,美团的城市经理始终没有给到店主任何正式文件,而这个保证金到底是做什么用?是一年交一次,还是永久性的?什么条件下能退?都没有说清楚,就通过电话“下达命令”。而后章老板多方打听,同城市的其他同行,有的收到了有的没收到,“原来这个保证金还是被差别对待的”。
而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在豫北小县城开了3家直营奶茶店的向先生,也在2019年10月份,接到了类似的催缴“保证金”电话,但金额是600元。
“开美团几年了,没交过保证金,也不知道去年是咋回事,突然让缴600块钱。”无奈之下,向先生也交了保证金。
章老板给我发了一张外卖流水单照片,从单子上可以看出,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他店里实际营业额是8289元,但扣除佣金、配送费、活动补贴等各种费用后,到老板手里的只有5764元——基本上损失了超过30%的利润。
面对平台高额的抽成,这位老板已经有了打算。“我们现在打算自己建群,自己买电动车自己配送了,一个店一个月给平台5千多块,能多养个员工了。”
给到外卖平台的抽成,都够多养个员工了
>这样的打算,并不是个例,在湖南,已经有一位老板已经付诸行动了,他摸索出了一条自建平台的路子,预计在3月底就要开始实施。
二、外卖3000多杯,利润只有1000元?
承瀚是做咖啡生意的,在湖南开了4家咖啡馆,其中有2家是外卖店,这两家店对平台的依赖特别大,美团和饿了么都上了。
很多品牌在两家外卖平台都上了外卖
>没想到的是,开业后,平台上的利润少的让他咋舌。“能在外卖上保本都算不错了,我们处在保本阶段。”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以我们其中一个外卖店为例,在美团和饿了么双平台上,一个月总共能有1500多单,一单2~3杯,平均到每天就是100多杯的量,但扣掉平台的各种抽成后,3个员工一个月做3000多杯咖啡,只能赚到1000多块钱。”
他还用了一个订单举例:这个单客人实际需要支付3.1元配送费,我们承担2元。我们活动折扣承担7.2元,客人实际支付43.9,我们实际收到32.64,43.9-32.64=11.26元,这个钱都会流向平台,综合算下来,外卖平台实际有25.6%的“抽成”。
外卖平台抽成较高
>所以不能在外卖平台“一棵树吊死”,他决定找别的出路,先用会员充值满赠的方式,默默积累了2000多个会员。
他又找到一个软件供应商,把自己的收银系统和会员系统打通,这样会员就可以直接通过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在线下单,利用充值卡支付,到店领取。如果需要配送的话,他准备用当地的跑腿平台,一单4~8元的费用。
“这个软件开发前期投入多,但算下来,长期更划算,软件的服务费和配送费加一起,会比外卖平台的抽成降低一半,我准备3月底就上线,测试一段之后,就逐步放弃外卖平台促销活动,只作为一个窗口展示。”承瀚说。
三、佣金一升再升,不少小店“高攀不起”
北京的一个小型咖啡馆老板,从开店之初,就想好了,不上外卖平台,建自己的客户社群,做外带平价咖啡,同时在老顾客群体中售卖咖啡豆、挂耳、 咖啡器具等零售产品。
“我算过的,根本没利润,外卖平台对我们这样的小店来说,已经是高攀不起了,所以我开店初就在另想出路。”老板这样说。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平台佣金就开始步入“又双叒叕涨了”的节奏,从5%到10%到目前超过20%。此外,美团还推出了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的业务,允许商家“花钱购买点击量更高的靠前位置”。
美团佣金上涨的新闻也经常见到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餐饮服务堂食量大幅减少,有的企业寄希望于外卖外送业务。但91%的餐饮企业表示,平台的佣金费率并没有优惠,2%的企业则表示,平台的佣金费率还有所提高。
据中国商报报道,美团外卖目前对大型连锁餐饮和中小型餐饮分别收取18%和23%的佣金,并且商家一旦同时入驻饿了么外卖平台,佣金费率则上浮3%~7%。
同时入驻佣金费率会上浮,图片源自网络
>“堂食的收入目前几乎为零,一单60元的外卖,平台要从中抽取近15元。外卖平台的抽成一年比一年高,现在还让我们承担一部分配送费用。不做外卖业务的话只能坐吃山空,做外卖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给平台打工。”一名老板表示。
四、无论连锁还是小店,应该一开始就建立“品牌资产观”
理性地看,外卖平台的确为餐饮商家提供了拓展生意的便利,让原本只能做门店周围1~3公里的餐饮店,突破了空间限制,可以辐射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平台也拓展了餐和饮的消费场景,助力餐饮业走上的更加宽广的赛道。
对于新品牌、新店来说,外卖平台的巨大流量,无疑能够大大缩短养店期,提升知名度和营业额。
不管是品牌曝光还是营业提升,外卖平台都曾对餐饮业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也的确有很多品牌是通过外卖平台的助力,迅速崭露头角,实现销售长红。
逐利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外卖平台也不例外,对于饮品店来说,一味的去Diss平台,毫无意义;极端地选择抛弃平台,不算良策。
不管大品牌还是小店,应该从一开始就有合理的品牌资产观。
一方面聚集自己的客户流量池,建立“流量主权”,积极开发零售产品,实现客单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平台的流量资源,优化成本结构,降本增效,抓住能抓住的品牌曝光和营业提升。
(文中均为化名)
统筹|妮可 编辑|金语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咖门(KamenClub)
— 商务咨询 —
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 课程咨询 —
13253329903(同微信)|17744612803(同微信)
日,网上有消息称,喜茶、奈雪的茶(02150.HK)、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茶饮品牌,满减均改为满50元减1元、满70元减1元,或者直接取消。对此,杭州一家茶百道商家回应称“11月1日开始的,现在生意难做,没什么利润”。该话题引发网友热议。11月5日,#多家茶饮品牌联合抵制外卖满减#登上微博热搜。
资料图据视觉中国
有网友担心以后线上点茶饮外卖会越来越贵,“商家和平台之间的矛盾,最后还是会让消费者买单。”也有网友对上述商家说“奶茶没什么利润”发出质疑,“奶茶不是暴利行业吗?20元/杯的奶茶能挣15元吧?”为此,红星资本局打开美团、饿了么平台,定位成都市锦江区某地,搜索周边可配送的茶饮店了解满减情况,发现在上述茶饮店的满减额度与网上说的并无二致。
美团外卖
随后,红星资本局分别致电成都的喜茶、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加盟店,店员均回应:满减额度是由公司统一调整的,加盟店对此没有过多关注。不过,满减活动是有期限的,额度也不是一直固定的。“店铺专属的满减金额是由商家来支出的,满减只是优惠活动中的一种。满减力度低,不代表消费者就没有优惠可享受。”成都一家茶百道的店员说,比如通过加入私域粉丝群,群里定期会发放优惠券。此外,茶饮店也会结合平台推出一些优惠活动。除了满减之外,美团最近的优惠活动主要是指定产品打折,饿了么则推出了“老友补贴”。红星资本局于11月5日收到饿了么推送的无门槛“9元老友补贴”。比如购买一杯14元的茶饮,加上1元包装费,结算时自动减去“9元老友补贴”,消费者最终只需要支付6元。其他品牌也同理。
饿了么“这类通用券是平台给消费者的补贴,商家无需承担这笔费用。”成都另一家茶百道的店员透露,如果是指定某些门店可用的优惠券,门店就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此外,提到奶茶的利润,有商家表示,奶茶利润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高。曾在广东开独立茶饮店的一位商家称:“我们基本都是靠跑量,薄利多销。”当时入驻的是美团平台,据她了解,在当地,平台一般要抽佣23%。比如一杯奶茶14元,商家拿10.78元。其中成本价都要6元~7元,包括人工、水电、房租、原料等花销。另一位曾在海南做茶饮店的加盟商也表示奶茶并不暴利,按照他之前的经营状况看,奶茶平均利润在20%~30%之间,不会有太大偏差。“如果低于这个利润点,那真是没办法做了。”他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实习记者 卢月佳
段时间盒马收取1元打包费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又有网友发现现在很多知名的奶茶店也开始“花式”收起了打包费,而且并不是按订单量和包装袋个数来算,而是按照奶茶的杯数来计算。
近日,上海市民周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他在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上点了6杯奶茶外卖到家,结果一看订单居然收了6元钱的包装费,而且是按照杯数来累加计费的,但实际上6杯奶茶只装了2个袋子,奶茶外卖这样的收费合理吗?
对此,有网友质疑:包装费应该是收取的包装袋的费用,为什么要按照杯子收费?
多家奶茶店外卖平台实测
按杯数收取包装费
外卖平台要收包装费这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对于奶茶外卖很多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按袋子收费,尤其是秋冬季节,很多奶茶店都是会有保温袋的选项,按杯收费确实很难理解,毕竟在店里消费的时候,同样是外带也是不需要收取包装费的。
记者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上和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都试了一下,发现在3个平台点位外卖确实都会产生外卖费用,而且是每一杯都会加1元包装费,即便是选择了平台的双杯套餐,同样也需要2元打包费。
3个平台也都有打包费说明: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对于堂食外带及外卖业务场景中商品打包材料,收取相应的包装费用。
记者又尝试了其他奶茶品牌,一点点在官方小程序下单,选择外卖或自取均不收取包装费(普通纸袋),但在外卖平台上同样是按照1元一杯收费,提供的是保温袋。
茶百道目前只有外卖平台能点外卖,外卖平台会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
喜茶的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也是按照杯数收取,1元一杯,小程序平台也有说明:按照“每件商品收取1元”的标准收费。
奈雪的茶小程序下单可以不收取包装费,但是如果需要保温袋的话可以自行勾选,也是1元一杯。
蜜雪冰城目前在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上都是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不过看有网友晒过1元的打包费,不知道是不是调整过了。
网友:保温袋收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要按照杯数?
对于奶茶保温袋要收费这一点,大多数网友都是认可的,毕竟保温袋是需要成本的,奶茶需要保持温度才能保证口感。但是有时候奶茶店提供的并不是保温袋,只是普通的袋子,也同样收取了打包费。
而且袋子要收费能理解,为什么要按杯子收费呢?一个保温袋可以同时装好几杯奶茶,按杯收费是不是被“打闷包”了?
"好多外卖平台上都是这样,八杯奶茶收8块钱的包装费,实际上是两个保温袋”。
还有网友吐槽,我要是点个100杯蜜雪冰城,按照1元一杯打包费,就要额外付100元,相当于20杯柠檬水了,而商家又不给我100个袋子,这合理吗?
也有网友表示,外卖平台之所以要收取打包费,除了限塑令可能和平台抽成也有关系,为了平摊成本所以把打包费涨了一点,但是总应该要给消费者自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制收费。
还有网友说:不想被收打包费就去奶茶店里买奶茶,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强制消费(打包费)了。
最近,生鲜电商平台“盒马”也开始对线上订单收取1元包装费,遭到不少网友吐槽:“不是1块钱花不起,而是受不了这口气……”
你被加收过包装费吗?对此你怎么看?
(上观新闻综合自: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