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源打造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五年内打造业态丰富、层次各异、亚洲一流的世界知名美食城市,到2035年,成为与纽约、东京、巴黎等世界标杆餐饮城市齐名的卓越世界美食之都。
南都记者4月28日获悉,为配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结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广州市商务局已于近日发布了《广州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食在广州”是广州特色城市名片,广州也是5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率先出台餐饮业规划的城市。
广州餐饮业发展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广州也是“世界美食城市联盟”中国大陆地区成员。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市餐饮商事登记市场主体总数达24万家,每万人拥有餐厅近134家,网点密度居全国之首,餐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城覆盖。
餐饮结构方面,广州形成以粤菜为先、海纳百川、国际多元等特点。2023年底有粤式正餐类门店4.8万家,占广州餐饮门店总数超20%,门店数全国第一;其他地方特色菜类正餐门店3.5万家,国际美食类门店2.1万家。数量众多的餐饮门店展现出广州强劲的餐饮消费潜力和良好的饮食行业发展前景。
广州市商务局介绍,《发展规划》正是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着力点,以大数据为支,研判发展趋势,最终总结提炼出广州餐饮业发展5大优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优势、“食在广州”品牌带动优势、粤菜大本营资源集聚优势、关联产业纵深发展优势、规模庞大的城市流量优势。
新规划提出六大行动方向
围绕经济规模、市场主体、餐饮人才三大维度,《发展规划》建立了广州餐饮高质量发展指标,设定10个细化指标,明确到2035年餐饮规模要翻一番。
为此,《发展规划》提出广州餐饮六大高质量发展行动:
通过“强文”行动,擦亮“食在广州”品牌,弘扬粤式饮食文化,推广饮茶文化,强化广州的餐饮特色印记。
通过“强链”行动,贯通餐饮全产业链,探索构建“链主企业+服务平台+产业基金+链上企业”产业生态体系,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提升预制菜流通能级,带动广州餐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通过“强企”行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梳理认定一批餐饮老字号,推动传统餐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广式点心拓展战略,支持以点都德为代表的一批广式点心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建立核心品类标准体系,形成“食在广州”统一地理形象标识;挖掘广州夜间餐饮消费市场潜力,鼓励“餐饮+零售”双轮驱动,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创新培育餐饮消费新模式。
通过“强技”行动,推动“厨房革命”,强化厨师、餐饮专业人才培训,持续开展星级“粤菜师傅”认定。
通过“引流”行动,以“餐饮+”的方式,推动广州餐饮多元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流量转化消费流量;以餐饮为桥梁和特色名片,展示广州宜居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广州。
最后,通过“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行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合作、共创良好环境等;探讨香港“优质旅游服务计划”、澳门“星级旅游服务认可计划”走进广州,结合国家钻级酒家标准,在大湾区范围内认定一批推荐餐厅,促进湾区交流合作。
根据目标,广州将在五年内打造业态丰富、层次各异、亚洲一流的世界知名美食城市。到2035年,成为与纽约、东京、巴黎等世界标杆餐饮城市齐名的,传统广府粤菜与时尚国际餐饮荟萃、特色美食出众与餐饮文化彰显、引领全球美食风尚的卓越世界美食之都。
构建“5+3+N”餐饮集聚区总体布局体系
《发展规划》还系统谋划了广州“餐饮核心区-餐饮特色区”空间格局,构建“5+3+N”餐饮集聚区总体布局体系:在中心城区品质化提升餐饮核心区,在外围城区差异化打造餐饮特色区,建设5个世界级地标餐饮集聚区,树立全球餐饮消费时尚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体系中,广州将集中资源在北京路惠福美食街片区、广州塔-珠江琶醍片区,以及珠江新城东南核心区域打造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同时,适时拓展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范围,重点打造上下九-永庆坊餐饮集聚区,发展西关风情特色餐饮。
广州还将培育N个满足大众需求的特色餐饮集聚区,依托区位、生态、文旅、交通和餐饮发展基础等资源条件,差异化打造特色菜系型、特色主题型、文旅展型、枢纽型和夜间型等特色餐饮集聚区,满足大众日常多元化餐饮消费需求,提升就餐便捷度。全市各区结合文化特色、外籍人口集聚情况、会展资源、自然风光、交通设施等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打造特色餐饮集聚区,推动广州餐饮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还明确了金融财税方面的支持,如对于餐饮产业链,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餐饮行业金融产品,提升对链主企业和重点链上企业的金融支持,并鼓励金融机构、餐饮平台企业推出餐饮促销活动,为餐饮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流量赋能。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通讯员 穗商务宣
<>多人留言或咨询我,甚至有很多朋友专门开设问答问题,都是说干餐饮不好,干餐饮很迷茫,伺候人的工作等等,我想对大家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工作是很轻松的呢?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无论做什么工作,心态要摆正,思想要开阔,只要我们是凭自己的能力工作,都是很好的选择。
< class="pgc-img">>职业无贵贱高低之分,有这种思想的人首先是心态没有端正,学会相信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class="pgc-img">>纵观那些成功人士,有哪个不是从基层做起呢?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没有人是一步登天的
< class="pgc-img">>餐饮企业要规划出各岗位职业发展规划流程图,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给员工一个有信心的前景
< class="pgc-img">>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事业,只要你努力你勤奋,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你就是站在最高处的那一个哟
< class="pgc-img">>以上是我设计的餐饮行业职业生涯规划图,希望对从事餐饮工作的朋友们有帮助,也欢迎您批评指正和交流探讨,路过的朋友觉得不错的鼓励一下哟
>持餐饮门店改造升级、支持打造特色集聚街区、合理规划餐饮外摆区域……7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召开新闻发布通气会,公布《关于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降本减负、增能引流、场景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共提出10条举措。
餐饮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最能体现城市“烟火气”的标志,更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2018-2023年,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规模从1099.9亿元扩大至1505.3亿元,年均增长6.5%。
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上海制定《关于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将加快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确保企业尽快获得政策支持。
据悉,《若干措施》围绕降本减负、增能引流、场景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共提出10条举措:
支持餐饮企业优化网点布局
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沪开设品牌首店,对自2024年以来在沪开设的全国及以上级别的品牌首店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餐饮企业在等级景区、公共体育场馆、演出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内新开设餐饮门店,每家门店给予一次性奖励。
支持餐饮门店改造升级
支持餐饮企业进行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对门店的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创建绿色餐厅。支持餐饮企业加大燃气安全和油烟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自2024年以来对门店进行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燃气安全或油烟污染治理等改造升级的每家门店给予一次性奖励。
支持打造特色集聚街区
支持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食地标,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首店入驻特色集聚街区。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相关新建和改造项目,符合条件的纳入本市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政策支持范围。
支持第三方平台赋能餐饮企业
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发放专项餐饮消费券、折扣券、消费满减等方式赋能平台内本市餐饮商户。
减轻餐饮企业经营负担
落实好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本市餐饮企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本市餐饮企业员工按规定申请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各区对餐饮主体门店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减半收取。
支持推出餐饮促消费活动
支持举办上海环球美食节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对在“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 国际消费季”等我市大型主题活动期间,积极组织餐饮美食类促消费活动且市场成效显著的活动主办单位,适用本市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政策并予以支持。
加大餐饮业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支持保险机构针对餐饮业小微主体开发专属普惠型保险产品,重点保障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食品用餐安全等潜在风险。政策实施期间通过短期经营性贷款、购买保险等相关举措提升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且对本市消费市场有带动效应的餐饮企业给予奖励支持。
优化餐饮企业准入环境
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小型饭店和饮品店免于现场核查。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优化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优化新老餐饮商户更替注册登记流程。
创新餐饮业综合监管模式
统筹制定分级分类监管标准,优化分级分类检查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对风险较低的餐饮单位通过取消、整合、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减少正常经营影响。
审慎包容促进餐饮业发展
合理规划餐饮外摆区域,适当允许车辆停靠、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车点等。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优化餐饮企业在“一网通办营销活动报批一件事”上的办理流程。
据介绍当前,上海餐饮业供应与消费需求主要呈现“三个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化,上海环球美食餐厅数量超过1.3万家,排名全国第一,来自全球各地的环球美食正餐占比达到17%左右。上海市民对各国美食消费旺盛,带动餐饮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品质化,近年来,上海米其林餐厅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共有50家餐厅上榜,位列全国第一,美团黑珍珠与必吃榜上海入围商户数量均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数字化,行业呈现线上线下全场景发展趋势,网订柜取、网订店取、扫码下单等数字化模式被广泛运用,外卖已逐渐成为全时段、跨品类的消费场景,成为餐饮数字化的代表形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