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兰州3月31日电题:人气渐旺 消费提升——兰州“夜经济”复苏见闻
新华社记者宋佳、陈斌、方欣
夜幕之下,金城兰州流光溢彩。
黄河南岸,兰州市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上,百余家美食摊位烟火升腾,一些摊位后面的散桌几乎坐满。冒着油花的烤肉串、香味扑鼻的鸡蛋牛奶醪糟、肥而不腻的炒拨拉等美食,迎来一波又一波食客。
从河北来旅游的小朱左手奶茶右手烤串,每个摊位都要看一看,“感觉很热闹,主要是很好吃,街道也很干净,推荐打卡。”
今年以来,兰州市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和多元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夜食、夜购、夜游等多业态并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聚集区,推动商业、文化、旅游全面融合,加速消费市场复苏。
在黄河之滨,新开市的兰州黄河食渡文化夜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独具风味的小吃,古色古香的布景,曼妙动人的丝路歌舞,互动性十足的非遗表演……一场汇集特色美食与丝路文化的盛宴点燃了市民游客的热情。
市民石先生一家人围桌而坐,边聊边吃。“我们连着好几天过来,在这儿吃挺方便,很休闲。”
精彩的文艺表演,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也为夜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气息。
一曲幽幽古乐传来,“飞天仙子”登上舞台。她手持琵琶,舞姿婀娜,吸引了一众游客驻足欣赏、拍照。
“好美,好惊艳!”大学生小徐连连感叹,她和几个朋友第一次来,发现既好逛、又好看,还能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时尚现代气息和古风国潮相结合,给我们年轻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飞天仙子”的扮演者小杨告诉记者,晚上6点到9点,她和其他演员会不定时进行表演。“我跳的是敦煌舞中的反弹琵琶舞,还有长绸舞和‘张骞巡游’‘玄奘西行’等其他演出。”
黄河食渡文化夜市项目负责人叶子元介绍,这是兰州首个集丝绸之路饮食、歌舞、时尚及历史等元素为一体的主题夜市,涵盖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消费体验。3月18日开市以来,每晚客流量在3万人次左右,周末每晚可达5万人次。
“从下午4点到深夜12点,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店里一直都有顾客,日营业额超过8000元。”“沪上阿姨”奶茶店的白店长说。
记者从兰州市商务局和兰州市文旅局了解到,兰州持续深耕夜间市场,已建成夜市街区30多条,打造了多个融合餐饮消费、商旅文体的“夜金城”商圈,启动一批商业旅游项目。网红打卡景区兰州老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游黄河”项目近三年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2000万元。此外,延长营业时间的商场、景区、博物馆等场所可享受电价优惠。
夜市里喧嚣的人潮、绚丽的灯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摊位上升腾的热气正是兰州“夜经济”焕发新活力的一个缩影。(完)
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西部大开发的热血倡议,竟然也唤醒了茶饮品牌,曾经的“茶饮荒漠”,如今成了品牌争相抢占的热土…
总第 278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孙雨 | 文
大众点评上的100家茶饮店,
TOP30被收录时间几乎未超2年
需要解释的是,西北地区自古就是茶叶消耗大户,说此地是“茶饮荒漠”,多少会有点歧义。只是内参君3年前在兰州的一次出差,对当地新式茶饮的缺失感到印象深刻:在著名的正宁路美食街一饱口福后,习惯性地想去买杯奶茶,却连家Coco都找不到,更别提喜茶奈雪了。
提到西北,大家的印象更多还是地广人稀,消费力不够。所以,从前不管是茶饮品牌还是其他领域的品牌,都没有重点发力和布局这块市场,做茶饮必然率先想到南方市场。
不过近一年来,内参君发现奈雪的茶、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等品牌相继在西北布局,主要以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西北区域,看似茶饮市场正在变热闹,竞争也已经开始了。
而且,很多当地的茶饮品牌、奶茶小店在经营中也表现的较为出色,活力满满。
为此,内参君经过在大众点评搜索发现,兰州和乌鲁木齐被收录的茶饮品牌店在1800多家,呼和浩特较少,大概980多家。虽然同属西北地区,但是从三个省会城市的茶饮布局来看,呼和浩特数量最少,更靠近西部的兰州和乌鲁木齐反而更多。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的身影,如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奈雪的茶、沪上阿姨、CoCo都可等,这里大部分门店是2019年年底之后入驻的新店;很大一部分是当地小品牌门店,也有一些显示是长达十年的老店,历经十年之久并位于热门榜单之上,也说明了当地茶饮品牌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力。
西北茶饮市场的创新与吸纳
一、做自己的茶颜悦色
为什么这样说?
内参君发现,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饮品牌正在崛起。比如在兰州饮品店好评榜上,放哈·甜胚子奶茶一直在TOP3之内,已被收录10年,目前能看到6家门店均在榜上。
内参君了解,甜胚子是兰州的特色小吃,用燕麦和酒曲发酵制作而成。所以渠道兰州,一定要和甜胚子,而这家品牌是将甜胚子和奶茶相结合,并顺势成为当地的特色饮品。
在近日完成过亿元融资的兰州牛肉面品牌陈香贵,由于其门店里有这款甜胚子,也可以说是将兰州这个特色小吃带到了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对甜胚子奶茶有了认知。
在评论中,消费者称“是兰州更有特色的品牌”“是个老牌网红店”,更有人说“甜胚子奶茶创始者和领导者”,无论评价客观与否,能看到该品牌在当地人内心早已建立认知。
另外,在乌鲁木齐饮品店热门榜上,“阿凡提奶茶”店位于TOP3位置,店内主打咸奶茶,在评论中看到,有人说阿凡提奶茶堪比茶颜悦色,想来该品牌也在朝着当地茶饮品牌扛把子努力。
茶颜悦色作为长沙当地的茶饮品牌代表,存在感实在是太强。长沙自带网红属性和流量,而且旅游特点鲜明,实属打卡首选之地。据了解,其实茶颜悦色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旅客,当地政府推荐的两个特色景点,一个是橘子洲头,一个是茶颜悦色。
元气插座是内蒙古“土生土长”的茶饮品牌,主打水果茶,目前在当地开出门店80家左右。元气插座门店布局瞄准的是核心商圈、密集开店。此做法类似于茶颜悦色在长沙的布局方式,集中开店火力布局,更容易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二、中低客单价茶饮品牌覆盖率走高
沪上阿姨、茶百道、益禾堂、天然呆奶茶等,在价格带上属于中低客单价品牌,整体覆盖率算比较高的。
天然呆是一家新茶饮品牌,携手明星关晓彤,去年刚刚成立,加入了去年明星做餐饮的浪潮。在乌鲁木齐已经开店6家,兰州中心和万达广场新开2家店,开店时间基本围绕在今年3-4月。从注册地看,天然呆成立于四川成都,与甘肃相邻,布局兰州具有天然优势。
近期刚完成近亿元融资,全国门店3000多家,沪上阿姨也于今年针对西北区域深耕发力,目前在内蒙古已经突破百店,兰州和西宁也各有15家店以上,其中新店数量较多。
三、头部茶饮品牌布局两级分化
头部品牌的动向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们去哪里布局、发布了什么新品、以及在资本的推动下,影响着整个茶饮赛道的走势和热闹氛围。
对于走高端路线的喜茶、奈雪的茶,从他们在兰州地区的门店选址看,基本是选择了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大且消费需求多的地方;目前乌鲁木齐尚未有喜茶和奈雪的茶入驻。
从门店数量上,蜜雪冰城破万家店已是茶饮行业的头部代表,门店似乎无处不在。乌鲁木齐有近60家,呼和浩特有近30家,兰州则超过100家店,其收录最长有三年时间,证明了蜜雪冰城过去几年门店疯狂扩张的局面,而且选址除了购物中心,街边店、高校周边也密集布局。
西北茶饮市场或正变热闹,
开店需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时代的成熟发展,西北地区相比过去,无论是在经济、交通、还是消费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变化。
首先,茶饮行业变得热闹,离不开资本的推动。
几年前,众多品牌并未发力西北市场,是因为那时大家认为西北地区因人口稀少、消费欲望不高等因素,未将其列入重要拓展区域,不愿意拓展西北市场。
现在,新茶饮赛道迎合了消费升级需求,尤其是追求健康品质,所以新式茶饮品牌们才会不断迭代喝创新产品,既优化口感和颜值,又强调健康品质,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一个潮流。
茶饮品牌具备连锁零售属性,极高的标准化水平支撑品牌快速实现连锁规模化;前有星巴克同类型的标杆,后有奈雪上市、喜茶巨额融资等动态,为行业注入强大信心,看到明确的发展空间。
所以,2020年能看到诸多头部和腰部茶饮品牌正在进军和布局西北市场。不过,由于西北地区路程较远,运费更高,所以也是对品牌的供应链和运输能力的考验。
其次,消费需求势不可挡,西北市场还需培育。
从二十多个茶饮品牌注册地来看,大部分诞生于深圳、上海、浙江等城市,部分来自于四川、湖南等地,而且品牌大多数都就近诞生地发展和布局,来自西北地区的知名品牌尚未出现。
南方人习惯喝茶,习惯喝冷饮,而且南方人具有强大消费力,都导致市场需求非常大,这也是茶饮品牌率先入局东南、华南市场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北方的冬天比南方更冷,低温度的时间更长,所以很多茶饮品牌觉得无利可图,所以更愿意拓展南方市场。
相比之下,西北区域的需求不那么强,整体市场没有南方好,但潜力尚有,只是需要一定时间做市场培育。而且大量品牌没有去布局,相对来说竞争较小是目前西北市场的优势,所以率先布局的品牌或许可以在经过前期的艰难布局,坚持下来后更具有先发优势。
此外,当地的人文习惯,其实更喜欢习浓郁、自然醇厚的食品和饮品,所以还需要把奶茶做的更浓郁,果茶加入更多料,来满足当地人需求,让产品更具性价比。
最后,选址和消费群体更精准,区域竞争激烈,更能激发品牌创新优化潜力。
随着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二线市场布局激烈,发展也趋于饱和。因此,三、四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成为品牌的转移阵地,西北区域则是巨大的下沉市场。当然无论在哪里成功开店,背后还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西北地区亦如此。
天时即需求,消费者一定要有需求和习惯,如今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覆盖全国消费者,消息不再闭塞,人们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很高,一旦在当地开店,也会很快得到响应。而且,下沉市场的竞争压力相对更小,人们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力和享受生活的需求更明显。
地利则意味着好地段,有更高曝光度。比如选择A类商圈、景区、交通枢纽、市中心、高校,或是既有住宅和办公复合型地点最佳,能够满足每个时间段。在西北区域,由于其需求相比一二线及南方城市较少,所以将门店集中开在某个区域会更容易形成品牌势力,如因为过于分散会造成较高的配送成本。
而人和则是品牌需要在当地有称职的店长或者亲力亲为用心服务顾客的店长式合作伙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品牌入驻前还需熟悉和掌握当地文化习俗,才能深耕当地市场。
目前来看,下沉市场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失去的区域。而且把握住下沉市场,率先入局的品牌或许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多摊点都会准备零钱找零
移动支付时代,你还用现金吗?是否有时会遇到商家无法找零的困扰?如今,这些都不再是问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强调重点文旅场所相关经营主体要支持现金支付,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满意的支付体验。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兰州多个景区、公园、商场、便利店,深入探访了现金在这些场所的使用情况。
1 走访市民
你出门还带现金吗?
持有现金是体验现金支付的前提,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众多“身无分文”的人犯了难。
“身上有现金吗?”记者询问身边的同事、朋友发现,现在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一圈询问下来,只有极少数的几人表示,会在包里装少量的现金,更有人调侃:“手机在手,走遍天下,这年头,年轻人谁身上还带现金啊!”而带有现金的一位同事也表示,自己手机壳里放着的那100元钱纯粹是为了应急,“应该已经装了四、五个月了,要不是你问,我还想不起来自己备有现金呢”。
“别说现金了,你看我的背包里连钱包都没有。”一位“80后”的女同事给记者展示自己的背包,小小的背包里只有身份证和一小包纸巾、一支笔、几张便利贴和钥匙。她开玩笑地说,要不是需要装钥匙和纸巾,自己连这个小背包都不想背,“移动支付没有普及之前,光是钱包都有好多个。而现在当初精心挑选购买的那些钱包都闲置了。仔细算起来,只有过年时,取了些新钞票,给孩子们包了现金红包”。
在东方红广场,记者随机走访市民,身上带有现金的市民是有,但并不多。至于游客,大多数会带有少量现金,多在500元以内,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20名游客中,没有一人随身携带大量现金。
“出门在外,还是会选择在身上备一点现金,一来如果有突发情况现金可以用来应急,二来现金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作用。”从江苏来兰州旅游的常先生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虽然会备些现金,但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带大量现金,“一来不方便,二来就算要用现金,也可以随时去银行取款”。
2 各类店家
爽快接受现金支付
记者在黄河风情线黄河索道的几家饮品店、小吃店、小摊前观察发现,手机支付是游客们的主流支付方式,使用现金支付的人非常少。
“你好,能用现金点一杯吗?”记者在饮品店点了一杯金桔柠檬,询问店家是否可以现金支付,店家爽快答应。一旁等餐的女士似乎“怕”店家拒绝记者,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立刻搭话:“我这边有零钱,可以帮你换。”该女士笑着对记者说,“我出门一般还是会在钱包里放些现金,但是现在用现金的地方真是越来越少了,100元的现金可以在包里放很久。”
买饮品的游客杜女士也表示:“我早就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了,有手机就行。最开始还会带张信用卡,但现在信用卡都跟支付宝和微信绑定了,也用不上了。”同行年纪稍长的女士补充说,以前出门旅游偶尔会遇到一些不支持手机支付的店,所以现在还是习惯带一些现金,但只会带些零钱,最多两、三百元,一方面应急怕手机突然没电,一方面怕商家找不开零钱。
记者在黄河风情线沿线多家商户进行了现金支付尝试,没有出现商户拒收的情况。不过确实有商家表示,现在现金使用比较少,经常会遇到大面额现金找不开零钱的情况。
3 很多商户
都会准备零钱找零
“13块2,给13块就行了。”在榆中街菜市场,一位摊贩接过李阿姨递过去的15元,麻利地从旁边放着零钱包里找回2元钱。李阿姨告诉记者,她习惯了买东西花现金,每次出门买菜都会带足零钱,“其实只要带几张10块、1块、5块的零钱,买菜结账还是很方便的。”李阿姨说,自家孩子也教了她用手机支付,但“我年龄大了,总是记不住操作,又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所以出门还是喜欢用现金”。记者注意到,菜市场的摊贩都备有零钱包。
在金昌路实验小学附近一家早餐店,新鲜出炉的鸡蛋灌饼、五谷豆浆等早点整齐地摆放于柜台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旁边放有一个零钱筐,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零钱。“平常遇到现金买餐的人多吗?店里一直都能用现金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店主一边忙碌一边回答:“来我这买早饭的多是附近的学生和接送家长,再加上我们卖的是食品,零钱放筐里,都用夹子找零或顾客自己找。”店主说,学生上学一般都不带手机,用现金买早点,放个零钱筐,方便又卫生,遇上老人,找零都尽量“破”得碎一点,老人用起来更方便。
“有时载老年人时,对方经常出手就是一张100元的现金,我就一直备着零钱。”出租车司机常哥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为了找零,多开了好长一段路找个超市买瓶水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所以,现在自己经常会多备一些零钱在车上,方便找零,有时也会给乘客、同行换零钱。
“你好,请扫码点餐。”如今,众多餐馆内,桌子上都有贴有点单的二维码,方便消费者自行扫码下单、结账。“我想看下菜单,我们现金支付,可以吗?”在西关十字附近的一家餐馆内,听到记者的要求后,店员也是热情地招呼:“可以的,稍等,我去取菜单。”记者用餐后向店员支付了100元现金,只是过了好一会,他才拿着找的零钱返回:“不好意思啊,我们店里的零钱不够,刚去换了一下。”
记者走访了张掖路、西关十字、西站附近、雁滩等地的餐馆、奶茶店、小超市等商户,发现现金支付一路绿灯,并没有出现拒收情况,但商户找零难的问题的确存在。
4 特定场所
存在现金支付困境
“孩子还小,租个推车可以让我们省些力气,但这个地方都是扫码取车,我们看了半天也不会操作,手机微信上也没有零钱,拿着现金只能望‘车’兴叹了。”在兰州一动物园内租赁共享儿童推车区,想给孙子租个推车的孙奶奶说,虽然现在用现金支付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还是希望在一些便民服务、便民设施上保留现金支付。
“请提前扫码,有序离场。”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商场地下车库,立柱上普遍贴着醒目的海报,提示消费者扫码支付。记者注意到,不少停车场无人值守,缴费说明中也未表明用现金支付如何操作;仅有一些有人值守的或非道闸停车场可现金支付停车费。
5 应该给予
更多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其实不论是现金支付,还是电子支付,商家都应该保留相应的支付渠道。在支付方式上,各界应该给予公众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所有人都能够从容地选择自己的支付和生活方式。
4月19日,《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甘肃省政府同意发布实施。《方案》中提到,要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推动适老化示范网点建设,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远程视频、绿色通道等贴心服务。引导购物、餐饮、住宿、旅游等民生、涉外领域经营主体公开承诺收取现金;引导出租车行业将零钱备付作为服务标准;引导机场、铁路车站、公路客运等场所规范现金收付,对因拒收现金受到经济处罚的主体进行公示。
银行业内人士提示,如果消费者遇到了拒收现金行为,可以明确告知对方拒收现金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可以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