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如今人们在饮食上变得越来越重口味,特别是年轻朋友们许多都达到了嗜辣的地步,各种麻辣火锅、麻辣烫充斥着大家的生活,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生活中关于辣的争议却没有停止过,在许多人眼中,辣似乎成了万恶之源。大家都将便秘、口腔溃疡、胃痛归结到吃辣上。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辣椒对身体是有益的,它能起到健胃消食、提高食欲、驱寒、提高免疫机能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吃辣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伊朗、美国和意大利等四个国家的一项联合调查,它针对了不同人群、共计57万人的参与调查,这项研究报告发布在了《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
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年龄为18~79岁之间,其中有45%的人经常吃辣椒,吃辣椒的频率为1周一次、一周2次和一周四次以上,辣椒的种类包括了新鲜辣椒、辣椒油和辣椒酱、红黑辣椒等等。
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从来都不吃辣椒、很少吃辣椒的人相对比,经常吃辣椒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7%左右,癌症死亡风险降低了8%左右、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3%。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辣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辣椒素、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它能起到抗炎、抗菌、抗氧化、调节血压等作用。
之前也有相关的研究证明,经常吃辣椒,有助于对抗动脉硬化、减轻脂肪肝、控制血压、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延长寿命。由此可见,单纯从吃辣这一点上来说,是对身体有益处的。
但是,这些研究其实也没有排除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年龄对疾病的影响、个人生活习惯等等。所以,研究都不能武断的下结论,这些研究都只是证明了,辣椒对身体有益处。但却不能直接的说,辣椒可以预防疾病的出现,这一点大家要认清楚。
而且,辣椒虽然有益处,但它的确就是辛辣刺激性食物,其并不是都适合所有人。比如已经出现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在大量进食辣椒之后,血管受刺激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反而是增加了心脏的泵血负担,甚至是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除此外,原本就存在慢性胃病的患者,比如有消化道溃疡的人群,一次性大量进食辣椒之后,辣椒首先就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导致胃部灼热样疼痛、有食管反流的风险。同时,在强烈刺激下,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问题。
因此,并不是说吃辣椒就绝对对所有人都有益处,这主要还是看个人实际情况,且吃辣椒需要适量。而已经出现了疾病,且医生建议自己不要吃辣,为了疾病尽快恢复、避免病情走到严重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远离辣椒刺激还是非常必要的。
源:羊城晚报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一顿麻辣火锅,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不过,麻辣爽口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因此,专家推荐在食用麻辣火锅时要搭配醋和香油,同时也应多喝一些清凉解热的茶水。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邓聪指出,一般来说,麻辣火锅太浓太辣,为了中和辣味,需要增加用盐量,所谓“逢辣必咸”,而过辣、过咸的重口味饮食会给身体带来双重危害。由于火锅的温度比较高,高温的食物加上麻辣调料的刺激,容易导致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的发生。
过辣的饮食也让消化道备受折磨,尤其是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容易导致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平素胃肠不好的人或者本身有消化道疾病的人食用后容易造成消化道疾病的急性发作,出现胃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重则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同时,经常食用麻辣火锅,长期的慢性刺激会诱导组织细胞恶变,是导致口咽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用麻辣火锅要有度,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可根据体质和时节,适当食用。邓聪副主任中医师指出,从体质来说,属于阴虚火旺,平时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现象者,不宜吃,否则会加重“火旺”的症状。四季之中,秋天容易肺燥,最不宜吃辣;冬天适当食用可以御寒。一天之中,中午消化能力最强,可以适当吃点,提升阳气;晚上最好避免吃。
食材方面,应选择凉性、清热的食材来搭配,如海带、豆腐、苦菜、苦瓜、丝瓜、黄瓜、芹菜、萝卜、百合、梨、香蕉等,或煮点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汤、茅根竹蔗水、夏金英糖水等,同时注意多喝水。
搭配的主食最好选粗粮,因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预防因肠胃燥热引起的便秘。另外,醋和香油是最佳解辣食物,烹调时加点醋、香油,或在食用时蘸点醋、香油,可缓解上火。
推荐DIY饮料
茅根竹蔗水
【材料】马蹄 10 个,新鲜茅根 4 两,竹蔗 1 条,红萝卜 1个。
【方法】将上述材料分别洗净,切厚片,全部放入瓦煲,加入适量清水,煲一小时左右,即可以饮用。
【功效】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作用。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黄月星)
哎呀,老郑,你这顿火锅真是够辣,不怕吃出病来吗?”小王看着老郑红彤彤的脸庞,忍不住关心地问道。老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着说:“你不知道,这辣啊,对我可是好处多多。你看我这身子骨,反倒比以前硬朗了呢!”
原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适量吃辣,尤其是对特定人群来说,可能不仅能满足味蕾,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益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辣味背后的健康秘密,看看到底哪些人适合吃辣,怎样吃辣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目的。
< class="pgc-img">>一、辣出健康:常吃辣的四大健康益处
辣椒抗癌斗士:一项针对51万人长达十年的研究揭示,辣食爱好者罹患胃肠道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常吃辣椒的人在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方面的发病几率分别比不吃辣的人降低了19%、11%和10%。
延长寿命的“小红椒”: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辣1-2次的人,总体死亡率下降了10%,若频率增至每周3-7次,则死亡率进一步下降至14%。常吃辣的人在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死亡风险也更低。
辣椒降压先锋:吃辣或许还能帮助对抗高血压。研究发现,特别是对于不饮酒的女性,每周至少吃一次辛辣食物,高血压风险可降低28%。辣椒素可能是降低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具体机理尚不完全明确。
< class="pgc-img">>辣椒:减盐助手:面对限制盐分摄入的挑战,重庆大坪医院的祝之明教授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在烹饪时用辣椒代替部分食盐,既能保持食物口感的咸鲜,又能有效降低盐分摄入,对控制血压大有裨益。
二、吃辣有窍门,慎重对待禁忌人群
辣虽好,可别贪辣,适量才是王道。对于那些对辣味敬而远之或者辣感承受力较弱的朋友,想尝鲜又怕辣到不行?窍门来了,可以先试着去掉辣椒籽和内膜,这两个地方往往是辣度集中的区域,这样做能明显降低辣度,让初尝辣味的人也能优雅地享受舌尖上的舞蹈。
初次接触辣食或者偶尔为之的小伙伴们,千万记住不要空着肚子去挑战辣椒。空腹吃辣就像裸奔迎风,很可能对胃黏膜造成过度刺激,引来胃部不适。所以,吃辣前最好先垫垫肚子,让胃有个准备,辣得开心,也辣得安全。
< class="pgc-img">>吃辣并非人人皆宜。对于那些深受胃肠道疾病困扰的朋友,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还有痔疮、肛裂等病症缠身的人,辣食就成了餐桌上的“黑名单”。食用辛辣食物只会让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健康着想,最好还是忍痛割爱,暂时告别辣椒。
气候方面,尤其是在干燥炎热的日子里,大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加剧身体脱水和上火的症状。此时,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辣食摄入,让身体在合适的季节里得到适宜的滋养。
万一不小心辣得眼泪直流,别急,咱们有“灭火神器”。如果吃辣后感觉不适,不妨喝点牛奶或者酸奶,这些奶制品中的酪蛋白能够包裹住辣椒素,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此外,发酵豆制品如豆腐乳、豆豉等也能帮助缓冲辣感。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醋中的酸性物质能够与辣椒素发生中和反应,以此来降低辣度。
< class="pgc-img">>老李在得知这些研究结果后,决定尝试适量吃辣。他开始在烹饪时适度加入辣椒,同时遵循健康吃辣的原则,不仅改善了饮食口味,还在几个月后体检时发现血压趋于稳定。不过,他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辣,于是将这些知识分享给了身边的朋友,提醒他们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习惯。
“辣椒虽好,可别贪辣哦!”这句俗语恰好总结了吃辣的智慧。适量吃辣的确能带来诸多健康好处,但也需因人而异,讲究方法。记住,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与适度,让辣椒成为餐桌上的调味品,而非健康的负担。只要我们掌握了吃辣的正确姿势,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健康相伴,真正实现“辣得其所,乐享健康”。
注:文中健康养生建议 仅供参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