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的小商场里,有这样一家连锁餐厅:囊中羞涩的学生们正大快朵颐,年轻家长点了一大桌慰劳刚上完兴趣班的小孩,累了一天的打工人满身疲惫,也能从食物中找到一丝慰藉。
这不是麦当劳,也不是肯德基,它提供各种意大利菜品,是一代人的西餐启蒙。
你在逛商场时可能看过它的招牌,纯色背景上面,挂着三个显眼的红色大字—萨莉亚。
作为一家日本人开的意大利餐饮品牌,大多数食客喜欢它,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便宜。8块一位无限续杯的饮料,9块的玉米浓汤,14块的肉酱意面,这是大城市里想都不敢想的西餐价格。
萨莉亚的西餐,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它又是靠什么维持低价路线?
———
第一便宜,第二好吃
作为连锁餐厅,萨莉亚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是作为西餐厅,有人这样评价萨莉亚,“在这里,总能吃出人均800的高级西餐厅都没有的满足感”。
不仅仅是因为人均消费低,在萨莉亚,算上饮料,菜品的种类接近100种[1]。
萨莉亚的菜单很丰富,有接近100种菜品 / 作者摄于广州番禺大北路店
前菜部分,可以先来份9块钱的各式浓汤开开胃,还有多种沙拉供你品尝。31元的小吃拼盘是前菜里最贵的单品,适合2人分享,也不过一杯喜茶的价格[1]。
来到主食环节,选择就更多了,光牛肉就好几种做法,黑椒牛排、烤牛肉粒、牛肉汉堡......挑的你眼花缭乱。10几块的意面、披萨、焗饭、烩饭足足几十种,名符其实的“碳水天堂”[1]。
如果你想吃点特别的,萨莉亚也能提供。大多数人听过但没吃过的蜗牛料理,这里只需16元一份。再加2块,你能买到一盘看着很“黑暗”,吃着别有一番滋味的墨鱼汁意面。同样的价格,你还可以选择多利亚(肉酱)焗饭,融合了萨莉亚原创的白沙司跟意式肉酱,是店里人气第一的单品[1]。
萨莉亚的焗蜗牛,确实是一道好吃不腻的菜 / 图虫创意
最后再来份甜品,16元的焦糖布丁,8块钱的冰淇淋,两个人点份套餐,还能节省2块[1]。
就这么一顿,人均30元果腹,50块吃撑,100块可以称得上大餐级别了。
萨莉亚价廉、低调,不爱打广告,常常隐匿于商场内的美食区,从不跟位于黄金地段的肯德基、麦当劳正面对抗,因为这些特点,有人说它是意菜版的“沙县小吃”。
跟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店不同,萨莉亚常常藏匿于商场内的高层 / 作者摄于广州番禺大北路
而且,就跟你说不清什么是沙县味一样,看着萨莉亚的菜单,意大利人也会感到困惑。
比如水果披萨,意大利人觉得披萨搭配水果是黑暗料理,违反传统,违反祖训,在互联网上搜索“为什么意大利人”,关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意大利人受不了菠萝披萨”。
在网上搜索“为什么意大利人”时,出现的关联页面
而萨莉亚,不仅有水果披萨、菠萝披萨,还有榴莲披萨、榴莲水果双拼披萨[1]。
一些人觉得萨莉亚不好吃,菜品很雷,一点也不正宗,“面的酱比较少”,“披萨饼底太厚”,“蜗牛料理明明是法餐,跟意大利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愿意在便宜的基础上,降低对口味的要求,觉得“比它便宜的没它好吃,比它好吃的没它便宜”,“麦当劳吃顿汉堡套餐都得好几十,去萨莉亚换换口味,还要什么自行车”。
不管好不好吃,对比其他西餐厅,萨莉亚的特点都很鲜明:第一追求便宜,第二才是好吃。
这恰好也是萨莉亚的高明之处。
不管网红餐厅们如何变着花样,用精致的装修、只能看不能吃的菜品去收割城市新中产的好奇心,在大多数普通食客的心里,便宜实惠,始终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
便宜,萨莉亚的致富经
不过,萨莉亚在诞生之初,走的并不是便宜这条路线,做的甚至也不是意大利菜。
1967年,第一家萨莉亚在日本千叶县开张,创始人正垣泰彦彼时还是东京理科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大四学生。大学期间沉迷兼职、展现出经营才能的他,在周围人的建议下开始创业[2]。
萨莉亚最初以西餐为主,生意很不好,服务员上错菜也没人投诉,因为根本没有多少人光顾。更惨的是9个月后,好不容易开起来的店因为一场意外大火,几乎被烧个精光。
萨莉亚1967年的一部分菜单,不仅有西餐,也有一些日式菜品 / 萨莉亚官网
正垣泰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母亲鼓励他重新开始,认为成长总要经历磨难。
带着周围人的期待,正垣泰彦到处借钱,张罗重新开店,还认真思考起餐厅的定位。他分析了当地的餐饮市场,发现做日料店竞争激烈,西班牙菜和法餐店也很多,就是没有做意大利菜的。
几个月后,“浴火重生”的萨莉亚,正式成为了一家意大利餐厅。
但餐厅的生意并没有因此好起来。刚开始正垣泰彦猜想是选址的问题,接着分析厨艺,就这样研究了一圈,最后只剩下一个解决方案——降价。
降多少呢?正垣泰彦先降了30%,依旧没客人光顾;然后是50%,反应还是不理想;直到降价70%的时候,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全都涌进来,萨莉亚门口开始排起长队。
随着萨莉亚的降价,多利亚焗饭,一举成为当时的人气单品 / 图虫创意
从此,正垣泰彦坚信,“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是既便宜又好吃”[2]。
而作为创始人,正垣泰彦也让重生后的萨莉亚变得与众不同。一个意大利餐饮品牌,不是意大利名厨开的,也不是留学归来的日本厨师开的,甚至不是一个在意大利餐厅打过工的人开的。
他没有把意大利美食发扬光大的梦想,而是以低价餐饮作为经营哲学。这个定位实现得很成功,许多消费者成了萨莉亚的回头客,不只是吃一次尝尝鲜,而是把它作为最实惠的选择。
也是因为定价便宜,正垣泰彦没有像大多数餐厅老板那样重视选址,第二、第三家店都是租不出去的位置,却依然生意兴隆[2]。就这样,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萨莉亚开始了扩张之路。
日本的萨莉亚餐厅,大部分都不会出现在繁华的城市商圈 / wikimedia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大多数餐厅的生意都不景气,萨莉亚的连锁化却大获成功。
正垣泰彦先是走出千叶县,接着把门店拓展了全国各地,到了90年代末,门店数量已经接近300家,营业利润接近20%[3]。
经济泡沫破灭,进入大萧条时期的日本,逐渐走向低欲望社会,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商业整体发展,却促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比如“下流阶层”,这样一群喜欢平实消费的人,成了萨莉亚的忠实顾客。
正如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所说的那样[4]:
只有“星巴克”才赢得上流阶层中的众多支持者......而“萨莉亚”“麦当劳”“罗多伦咖啡”“吉野家”“松屋”等则在下流阶层的女性中拥有众多支持者。
靠着低价的经营策略渡过生存难关后,这个特点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萨莉亚的竞争优势,让其慢慢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一路从日本走向全球。
截至其2020财年,萨莉亚在全世界的门店数已经超过1500家,中国的门店数则接近400家[5]。
———
低价背后,极致的成本控制
虽然规模更大了,但是成立至今超过50年,萨莉亚提价的幅度一直都很小。
1979年一份玛格丽特披萨卖380日元,如今卖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元)[6][7],从购买力来看,甚至还降价了。
这么长时间,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低价路线?这样真能赚到钱吗?
在萨莉亚点上这么一桌菜,顶多也就几十块钱 / 图虫创意
事实上,萨莉亚不仅赚到了钱,发展的还相当不错。2022财年,萨莉亚预计其净利润将达到86亿日元,对比疫情前的2019财年,增加了超过36亿日元[8][9]。
在中国,萨莉亚的利润率也在持续上涨。2010年,萨莉亚位于上海和广州的46家店铺利润率仅为3%,2019年财年上升至12%,大幅超过日本门店的利润率[3]。
价格这么低,利润率还能持续增长,这离不开创始人正垣泰彦“精打细算”几十年,对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
跟如今的很多连锁餐厅一样,萨莉亚采用的也是中央厨房模式,在这里食材通过预加工,作为半成品被统一派送到其他门店[10]。
这个模式有诸多好处,首先是餐厅的后厨空间减少[10],节省了房租成本。一家萨莉亚餐厅的平均建筑面积约为230平米,小型店只需130平米,跟一家便利店差不多大[11]。
跟必胜客这样的连锁西餐厅相比,萨莉亚门店面积实在算不上大 / wikimedia
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也省去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做菜时间,几分钟就能上菜,翻台率也大大提升。有人计算过,在日本,一家萨莉亚门店大约三十个座位,平均每个客人的停留时间为15分钟左右[12]。
中央厨房帮助萨莉亚成功实现连锁化,公司越做越大,正垣泰彦又把目光转向了供应链。
自建农场种植蔬菜,打造生产和物流基地,在各地开设半成品加工厂[13],从上游到下游,凡是能够自己承包的环节萨莉亚都不放过,不留给中间商一点赚差价的机会。
当然,控制上游原料供应,萨莉亚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食物的味道。
比如多利亚焗饭里使用到的白沙司,来自萨莉亚在澳大利亚自建的乳制品工厂。正垣泰彦觉得,要想以300日元的价格提供给食客最浓郁的味道,相比日本,澳大利亚才是最好的选择[14]。
萨莉亚很多菜品里添加的白沙司,都来自其澳洲工厂 / 图虫创意
这些控制成本的方法虽然有效,却算不上独特,不能完全构成萨莉亚的竞争优势。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提升餐厅效率,降低成本,正垣泰彦把这句话刻进了DNA里,小到拖地、上菜、烹饪,就连挤沙拉酱,也能找出节省时间的方法[12][15]。
比如,萨莉亚曾为多利亚焗饭,找到一款热传导很快的铝容器,将加热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了4分钟[12]。在日本,萨莉亚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研究如何科学提升餐厅的效率[15]。
就像章鱼一样,萨莉亚把控着整个餐饮系统的方方面面,将成本控制贯穿其中,才能始终坚持走便宜实惠的路线,成为西餐连锁品牌里最接地气的存在。
2003年萨莉亚来到中国上海,第一批走进去的食客,如今可能已经不再光顾这家餐厅[3]。但只要萨莉亚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就还是那个随时可以进去饱餐一顿的地方。
就像萨莉亚创始人正垣泰彦所相信的,便宜又好吃,是餐饮界亘古不变的吸引力法则。
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葆青
昨天,杭州吃货推送了“16元自助餐”以后,有吃货在后台向我们报料,在杭州城北乐堤港有一家叫做“萨利亚”的西餐厅,人均消费只要50元,点单毫无压力。这么低的人均消费,而且开在商场里,在西餐界也算是相当少见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萨利亚”。“五一”假期的时候还去吃过一次,刚好和大家分享一下体验。
这家西餐厅名叫“萨莉亚意式餐厅”,虽然是个洋名字,很多人会以为是意大利餐饮品牌,但它却是1967年创立的日本品牌,在亚洲已经有1500多家门店,其中近400家在中国。
萨莉亚最大的特色就是价格实惠,被很多人称作“日本沙县”,或者“学生食堂”……一张百元钞票就可以在这里吃到扶墙出。
我在点评APP上搜索,发现在杭州已经有8家萨莉亚,人均消费最高的是滨江天街店,人均53元,最低是良渚永旺梦乐城店,人均45元。
我去的这家萨莉亚在杭州拱墅区远洋乐堤港4楼,店门口的装修简洁朴素,但是仍然颇有异域风情。
餐厅内部也是同样的简洁风,如果拍照时用上复古滤镜,完全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小餐馆的调调。
餐桌上也是非常精简的配置,只有刀叉盒、菜单、盘子和账单筒,完全没有其他的饰物。
我到店里时差不多是晚上8点,所以店里的客人不多。平时每到饭点儿,这里都是客满的状态,周末的时候人更多。
服务员说,最近不能用平时的菜单点菜,只能用这种打印的菜单。这张“今日菜单”上虽然产品不多,但是价格相当喜人。最便宜的是麻辣意面9元、玉米披萨配蛋黄酱22元、蒜香蜗牛18元、餐酒9元畅饮……
于是我点了两份意面,一份牛排,加上打包盒,一共是77元。
在等餐的时候,我拿起店里正式的菜单看了起来,真是一本能让人产生舒适感的菜单。奶油蘑菇汤9元、金枪鱼色拉12元、甜玉米色拉10元、芝士焗土豆泥12元、温泉蛋4元、墨鱼汁意面16元、奶汁海鲜利梭多饭16元……
最贵的是烤羊排56元,但是有三根。
畅饮吧9元一位,雪碧、可乐、芬达、咖啡、茶饮随便喝。
相比其他西餐厅,这本菜单放开了点也不会觉得心疼。甚至让人产生好奇的想法,这么大一家店开在商场里,它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不一会儿,点的菜上桌了。意面的口感不错,料也挺足,9元钱的价格,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这份牛排54元,切开一看,没有惊喜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绝对对得起54元的价格,换一家店未必能吃到同样的。
另一份意面打包,给的手提袋也像模像样,一点也不敷衍。
吃完之后发现,桌上居然没有纸巾,我问服务员要,被告知1元钱一包。这一点就和别的西餐厅就明显不同,但是转念一想,这和廉价航空不提供饮食是一个道理。
回到家里,我上网看了很多顾客的点评。虽然有顾客评价萨莉亚的大部分菜品并不出彩,但是对得起低廉的价格,在菜单上的众多菜品里总能找到让你觉得还可以的菜品。
也有顾客评价,萨莉亚人多比较吵,服务员的态度有时也会急躁一些,味道也就一般般。还看到了顾客的感谢,在囊中羞涩时候,萨莉亚给了他一次西餐体验。
有网友评论:“一个能让工薪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出‘随便点’的西餐厅,或许这是它最伟大的地方。”还有网友说它是“西餐中的蜜雪冰城”……
我也把自己吃过的各种实惠西餐厅都捋了一遍,可能因为跑的地方不够多,想来想去,还真找不出萨莉亚这样的餐厅。比它好吃的没它便宜,比它便宜的没它好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平价西餐厅“萨莉亚”居然涨价了!
在众多餐企都在涌入内卷“降价潮”,平价西餐厅的它却“涨价”了。
近日,有顾客反映,萨莉亚此前售价的烤饭、沙拉都有小幅度价格上调,大概在1-2元左右。
而当职餐记者对比其去年和今年的菜单价格发现,披萨和小披萨菜品也有上调。
顾客总是闻“涨价”色变,一般餐企都不敢轻易涨价,尤其是降价成为主流的当下。
为何萨莉亚敢“逆流”涨价?
而它涨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穷鬼餐厅“萨莉亚”涨价了!
烤饭、沙拉、披萨等菜品价格上涨10%左右
“3元早餐”、“穷鬼套餐”、“官宣降价”、“10元盒饭大火”......
今年火锅、茶饮、快餐、正餐等各个赛道的主旋律都是围绕“降价”。
面对消费降级,为了吸引客流,有很多都是被迫加入“降价战”。
而被称为西餐界蜜雪冰城的“萨莉亚”,却率先宣布“涨价”。
1、萨莉亚部分菜品价格小幅上调10%左右
近日,有萨莉亚的忠实顾客表示,萨莉亚多款菜品均有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
职餐记者翻阅萨莉亚去年4月份的菜单和今年的新菜单进行对比,发现披萨、沙拉、烤饭都进行了小幅度价格上调。
像是熏香培根大披萨从25元上调2元到27元;榴莲大披萨23元上涨2元到25元;肉酱多利亚饭14元上涨2元到16元;凤尾虾多利亚饭18元上涨2元到20元。
< class="pgc-img">>(左边为2023年4月份菜单,右边为2024年更新版菜单)
特色沙拉菜品也基本都上调了2元左右。
< class="pgc-img">>2、官方回应: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个别菜品小幅上调
7月13日,萨莉亚广州子公司工作人员确认了涨价的消息。
给出的涨价原因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商涨价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对个别菜品进行了小幅价格调整。”
3、顾客:也没涨多少,还是很便宜
“还是很便宜啊,1-2块不多”;
“这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房租那么高、价格那么低”;
“能接受涨价,四个人吃西餐花不到300,很良心”;
消费降级,购买力下降,顾客对价格比以往更敏感,尤其是在大部分餐厅都在降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家餐企反而涨价,很容易让顾客“差评”。
但萨莉亚此次涨价,顾客的评价都很中肯,表示已经是西餐性价比天花板,即使涨价一两元也不觉得贵,可以理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降价潮中逆流“涨价”,萨莉亚的底气何在?
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说,“评估一个企业时唯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定价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提价而业务又不会流向竞争对手,你拥有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如果你在提价10%前还要祈祷,你拥有的就是一个糟糕的企业。”
今年以来,快餐、茶饮、火锅、面等各个细分赛道的餐饮品牌,都先后宣布降价。
愈演愈烈的“降价潮”,让众多餐企都叫苦不迭,很多餐饮人直呼“不贴地飞行就不错了,怎么敢涨价”。
因为顾客本来就对价格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那萨莉亚却成为了现如今的一个特例,为何它敢涨价?而涨价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1、年销近百亿,意大利沙县萨莉亚持续“增长”
萨莉亚被称为“意大利沙县小吃”,物美价廉是它最大的标签。
顾客20块钱能吃饱,30块能吃好,极致性价比让它备受全球食客的青睐。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部分连锁企业生存艰难,它却逆势增长,利润翻了4倍。
而在如今消费降级之下,它更是成了许多年轻人忠爱的“食堂”。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财年一季度,萨莉亚门店总数1549家,在中国市场中,其位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的门店就共计466家。
2024财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在报告期内的销售额达到1632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刷新了历史记录。净利润为51亿日元,是上年同期的两倍。营业利润达到100亿日元,是上年同期的三倍。亚洲业务表现尤为突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6%,达到82亿日元。
无论从门店数量还是业绩上,萨莉亚都迎来了双增长,而这也是其能够掌握定价权的底气所在。
< class="pgc-img">>2、在西餐“平价”赛道,没有竞争对手
而且从外部市场来看,在西餐极致性价比的“平价”赛道,萨莉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力“对手”。
这也是为什么顾客听说它涨价了,没有“意外”或是“不满”,反而觉得涨一元、两元可以理解。
因为在西餐的赛道,大部分餐厅菜品价格都略高于萨莉亚,即使有平价西餐,在质价比上也比拼不过它。
在顾客的选择中,它已经成为了平价西餐不可替代的唯一选择。
即使如今涨价了,依旧比别的西餐厅价格便宜,菜品口感、品质好。
< class="pgc-img">>3、系统化供应链和高效率,让其菜品有“价格”优势
当所有餐厅的价格都降下来的时候,低价的吸引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回归到同一起跑线,大家接下来拼的是什么?
对于顾客来说,是质价比、性价比、心价比。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高品质、低价格依托的就是强大的供应链和高效率。
而萨莉亚之所以能够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一方面它拥有着强大且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上游自有养殖基地、中游垂直采购、下游中央厨房集中烹饪,萨莉亚的垂直供应链基本不给中间商任何赚差价的机会,“挤”出了足够的利润。
另一方面,就是极致的降本增效,选址在商场的三流角落,擅长“捡漏”,接盘倒闭饭店,直接减少装修成本;所有能够集中操作的厨房作业,都转移到了中央工厂规模化处理,门店基本能够实现傻瓜式操作,厨房员工也只需要两三人就可搞定……
50多年来的摸爬滚打和极致匠心,让其菜品有了自己的“价格”优势,所以也能够主动掌握定价权,在合理有竞争力壁垒的范围内小幅度“涨价”。
职业餐饮网总结:
“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对企业定价能力做了这样的定义:
“定价能力是指在不失去需求,并保持业务水平的情况下,提高总体定价水平的能力。”
定价就是定生死,一流的企业掌握定价权。
虽然看似萨莉亚只有部分菜品价格上涨了10%,但对于企业整体增长来说不可小觑。
而涨价的背后,依托的因素很多,像是多年来的顾客信任度、强大系统的供应链体系、赛道中排他的优势、为顾客创造的价值等等。
也许如今低价并不是餐企唯一的出路,真正更重要的是把定价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编辑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