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近 3 万家高端面馆倒闭,这一现象的确反映出高端面馆正在 “大撤退”。
首当其冲的 “高端面馆鼻祖” 味千拉面,今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不超过 2000 万元,其股价更是 “断崖式下跌”。像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曾经被资本热捧的网红面馆,如今也沉寂下来,有的增速明显放缓,有的甚至已经 “不增反降”。
高端面馆的目标客群主要是都市白领,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生活成本上升,白领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变得更加理性务实、精打细算,不再愿意为动辄三四十元的面买单,甚至开始自己带饭。同时,裁员大潮、公司关停、公司往低租金地带搬迁等原因,让核心写字楼商圈空置率空前升高。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北上广深的空置率分别为 18.3%、15.77%、18.4%、27.0%。这使得开在核心商圈的高价面馆们与目标白领人群渐行渐远。
此外,高端面馆自身也存在问题。如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而高端面馆价格较高;同时,行业内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面馆为吸引顾客,使尽浑身解数,如送玩具、搞联名、促销折扣等,但效果不佳。总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高端面馆在 2024 年上半年的 “狼狈退场”。
高端面馆倒闭的原因
近年来,高端面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倒闭现象频发。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成本的上升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开源节流,过去愿意为高价面买单的意愿降低。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不容忽视,消费者愈发理性务实,追求性价比,不再单纯为 “高端” 概念买单。同时,高端面馆自身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很多只是在环境和食材上做表面功夫,核心口味并无独特之处。此外,选址过于集中在商业中心和写字楼密集区,导致租金成本居高不下,给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比如,一些高端面馆扎堆模仿日式拉面,消费者新鲜感褪去后,便不再光顾。而且,为追求 “高端” 形象,面馆多选址在租金昂贵的区域,一旦客流量下降,难以承受高额租金。
高端面馆的目标客群变化
曾经,高端面馆将目标客群锁定为都市白领,认为这一群体消费能力较强,便于品牌化运作。然而,如今这一目标客群发生了显著变化。白领人群变得更加理性务实、精打细算,不再愿意为动辄三四十元的面支付高价。裁员大潮、公司关停、公司往低租金地带搬迁等因素,使得白领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他们更注重性价比,甚至开始自己带饭,减少在外就餐的开支。
以新浪财经的调查为例,在参与调查的 3 万名白领中,有近 70% 的人午餐花费不超过 20 元。这表明,高端面馆过去所依赖的白领客群,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核心写字楼商圈空置率对高端面馆的影响
核心写字楼商圈的空置率攀升对高端面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北上广深的写字楼空置率分别为 18.3%、15.77%、18.4%、27.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离开核心商圈,导致该区域的客流量大幅下降。高端面馆通常依赖于核心写字楼商圈的白领消费群体,客流量的减少使得面馆的生意愈发艰难。
比如,原本在写字楼密集区域开设的高端面馆,由于周边公司的减少,顾客数量锐减。这不仅影响了面馆的日常收入,还增加了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面馆的困境。
高端面馆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端面馆自身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部分品牌在食材品质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口味和服务质量下降,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其次,一些面馆的价格定位过高,超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承受范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种高价策略更难以持续。再者,营销过度而忽视了产品本身,消费者在体验后发现名不副实,从而失去信任。
例如,某些高端面馆为追求高利润,降低了食材成本,使得面条口感和品质大打折扣。同时,过高的定价让消费者觉得性价比极低,一次尝试后便不再光顾。
高端面馆的应对策略
面对困境,高端面馆需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一方面,要回归餐饮本质,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大在食材采购、菜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打造出真正美味、独特的面食。另一方面,应调整价格策略,推出更亲民的套餐和组合,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不断创新菜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引入地方特色面食。此外,加强营销推广,利用新媒体渠道展示品牌特色和产品制作过程,增加品牌知名度和透明度。
比如,一些面馆可以通过与本地农户合作,采购新鲜、优质的食材,提升菜品品质。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并且,不断研发新口味,如结合不同地域的特色调料,打造独特的面食产品。
综上所述,高端面馆行业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倒闭数量增多、目标客群变化、受核心写字楼商圈空置率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等。然而,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高端面馆仍有机会在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两家知名米其林餐厅接连陷入关店窘境。4月1日,被不少食客誉为“北京泰餐天花板”的Tiago颐堤港店突然关店,14日,曾经辉煌一时的“顶级意大利菜餐厅”之一Opera BOMBANA侨福芳草地店停业。
在此之前,两家餐厅曾放下身段努力自救,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面对更加挑剔的食客、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精致餐饮也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和价格结构,找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两家米其林西餐厅停业
“还打算周末约朋友来聚餐呢,怎么突然就关门了?”17日中午,市民李女士在侨福芳草地逛街时,突然发现曾经的Opera BOMBANA餐厅已经大门紧闭,门前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15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函》十分显眼。“由于欠付购物中心租金等费用,租户与购物中心的租约已解除,购物中心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向其追索欠付款项。”
“这家意大利菜餐厅以前多出名啊,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读罢,李女士唏嘘不已。透过玻璃窗向里看去,店内仅剩桌椅和简单的餐具,酒架几乎已经空了。就在餐厅紧锁的门框上,还挂着去年10月刚获评的2024年米其林餐厅标识。
面临关店窘境的知名米其林餐厅不止这一家。17日记者来到颐堤港发现,泰式餐厅Tiago所在的一层临街商铺已经加上围挡。透过挡板缝隙可以看到,店内桌椅、餐具等均陈列整齐,店铺的关闭似乎很突然。
餐厅门口立牌上,贴着一张颐堤港9日发布的《消费者告知书》,表示该店铺未经商场同意,于1日晚关门停止营业至今。2日向其正式发出告函,迄今未收到正式回复。“鉴于该店铺已构成严重违约,我司已决定对其提起诉讼并终止与其之间的租赁关系。”告知书中写道。
曾放下身段努力自救
除了头顶米其林光环,两家餐厅都算得上是京城“西餐老网红”,突如其来的关店令人唏嘘。记者尝试拨打两家餐厅运营公司工商注册时预留的电话号码,但都没能得到回音。
过去十年间,西餐曾在京城风靡一时,上述两家餐厅也都有过漫长的高光时刻。成立于2014年的Tiago集团先后创有4个子品牌,是三里屯太古里、王府中环、西单大悦城等热门商圈的“金字招牌”,挑剔的京城老饕甚至不吝将其誉为“北京泰餐天花板”。
Opera BOMBANA则被业内认作是“北京顶级意大利菜”,也是近十年声名在外的“北京餐饮界首屈一指的高端西餐厅”。顶级食材和烹制技法为许多食客所钟爱,也不乏有明星高调前来捧场,2014年成立之初,就因承办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回门”婚庆派对而备受瞩目。
闭店之前,两家老牌餐厅也都曾努力自救。去年以来,Tiago尝试过开放加盟,Opera BOMBANA则开通了外卖,最便宜的套餐售价398元,包含四道招牌菜。这家餐厅在大众点评上的人均消费高达949元,价格亲民的优惠套餐一度迎来热销。店里还曾开设烘焙档口,大部分产品靠近“38元档”。以街边店的价格品尝米其林的品质,也曾让许多消费者动心。
从网友留在大众点评平台的笔记中,还能一窥两家餐厅曾经的盛况。去年6月,一名食客还在Tiago颐堤港店评价称“超级火爆,中午过来经常要等位”,Opera BOMBANA餐厅也曾被许多美食达人推荐“种草”。“毕业回国刚上班的时候吃不起,称之为年少时的梦吧。现在有点钱了,不成想餐厅说没就没了。”一位美食博主感慨万分。
高端精致餐饮亟待转型
过去一年里,法餐厅TRB紫禁城、北欧餐厅refer等相继闭店,在资深美食爱好者老谢看来,这似乎代表着一波餐饮消费趋势的终结。伴随新消费时代的到来,“网红”店铺一茬接一茬地涌现,消费者注意力不断转移,体验型经济成为主流。更加理智、谨慎的消费者非常注重质价比,高端精致餐饮转型迫在眉睫。
今年年初,美团发布《精致餐饮报告》显示,国内精致餐饮行业疫情后需求稳步回升,2023年精致餐饮门店数量增至6835家,同比增幅达17%。与此同时,精致餐饮客单价出现小幅下降,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呈现出“高开高闭”现象——2023年,13%的存量精致餐饮门店停止营业,高于往年水平。
尽管如此,在大浪淘沙的进程之中,也有一批精致餐饮门店不断崛起。今年2月,主营淮扬早茶的黑珍珠餐厅趣园茶社开进北京国际饭店后,周末早午餐时段常常需要等位。要想周末去吃开在三里屯商圈的米其林餐厅京雅堂,也通常得提前三四天预定位置。
即便当下的餐饮主流趋势是走向刚需,但精致餐饮的潜在用户一直都在。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认为,面对更加挑剔的食客、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精致餐饮也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和价格结构,找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32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十年老牌,突然跑路?!
两家知名米其林餐厅相继倒闭!
4月,北京两家知名“米其林”——Tiago、OperaBOMBANA,双双陷入倒闭、跑路的生死局。
成立于2014年的Tiago集团,十年里创立了4个餐饮子品牌,门店最多时达到8家,是北京“西餐老网红”。旗下的泰餐品牌摩登泰,作为北京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被不少消费者誉为“北京泰餐天花板”。
4月1日晚,Tiago旗下北京颐堤港店“突发关店”,门上贴着商场方的告知书,表示门店为非正常关店,已提出诉讼。另据Tiago门店员工爆料,“两个月工资没发,也没钱给供应商结账,人家不送货,门店运行不下去了……现在我们都在走仲裁程序。”
◎网友晒出闭店前“突然解散私域社群”
不止颐堤港门店,目前Tiago旗下在京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闭。社交媒体上,不少储值未消耗的消费者维权无门,“这个品牌月初还参加了餐厅周活动,结果突然就不营业了,群也解散了,2000多的储值金额也退不了……”
◎Tiago旗下北京门店全部关闭
另一家北京米其林餐厅Opera BOMBANA,由米其林三星大厨创立,开业11年中连续7年入选黑珍珠上榜餐厅,2022年摘得北京米其林一星,曾被誉为“超顶级黑珍珠餐厅”、“北京餐饮界首屈一指的西餐厅”,是北京高端意大利餐饮品牌的代表之一,更是众多明星的“秘密聚会地”。因承办过高圆圆&赵又廷婚庆派对而备受瞩目。
4月11日下午,Opera BOMBANA官方公众号突发一封“道别信”,表示将于14日正式停业。
在大众点评及社媒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追评怀念,“生日宴刚吃完,没想到成为绝唱”、“北京近十年名声在外的高端餐厅,唏嘘”、“有些餐厅,来不及写评价就不在了,心里说不出的遗憾和难过……”
据门店相关人士及网友透露,Opera BOMBANA因经营亏损导致闭店,“曾经辉煌一时的北京顶级意大利菜,竟然因为不给供应商结账,导致供应商堵到店门口来讨债”。也有自称为Opera BOMBANA供应商的用户称:“我就是那个供应商,欠我们400多万。”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内参一线走访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跑路”
独家揭秘“最后的生死挣扎”
4月17日中午,内参君实地探店Tiago颐堤港店。进入商场后,内参君询问打扫卫生的清洁工“近期商场有餐厅倒闭吗”,对方很快将内参君带到了Tiago门口。
视觉上看起来,这家店似乎没有倒闭,门头干净整洁,品牌logo清晰醒目。不过,门口贴了一张以商场口吻发布的告示,表示“Tiago未经我司同意,擅自关门停业”。
◎门头完好,远看还以为在装修升级
摄图:内参君
透过门缝,内参君拍摄到了室内的状态:一切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一辆自行车停放在前台位置,似乎“员工随时要回来开门营业”,丝毫看不出是倒闭的状态,确实和社交媒体描述的“突然跑路”很像。
◎桌椅一切如常,物品井然有序
摄图:内参君
店内的餐桌上空空如也,并没有任何餐具,椅子的角度甚至都是精心摆放的。可见,店内的员工在最后一晚打烊时可能也并未察觉到“即将失业”。或者说,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倒闭”。
◎透过门缝拍摄到的店内实景
摄图:内参君
随后,内参君又以消费者的身份前往商场服务台咨询。一张突兀的“消费者告知书”单独摆放,内容与Tiago店前一致。服务台工作人员听闻内参君的诉求,表示“这一周每天都有储值顾客找过来,前前后后有四五十人了。”
“头一天晚上还是正常营业。第二天就找不到人了,现在我们也委托律师追究,商场也是受害者。”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内参君。
◎商场服务台,张贴消费者告知书
摄图:内参君
随后,工作人员拿出便签纸,让内参君登记联系方式和储值金额。“1000元不算多的,最多的顾客是储值了4万多还没有花掉…”
一位接近Tiago核心团队的匿名人士向内参君透露,这个店最大的痛点是“消费理性了,直营店之前装修投入比较高、房租高,价格不降,客流断崖式下跌,慢慢就亏本了。”
据其所言,之前没有回本,后来又亏进去一大笔,没回本+又亏进去的,“总共大概3000万”。
该人士还透露,去年,团队内部有股东非常推崇加盟,希望通过加盟来止损。但创始人想在保住必吃榜和米其林牌坊的前提下,再放加盟。创始人认为:加盟一定会毁掉原来那些来之不易的名誉。就在这样的争议中,加盟业务并没有顺利进行。
放加盟、搞活动、推优惠套餐……
倒闭前,两家米其林也曾努力“续命”
撑过了寒冬,却还是没能熬过开春。
令人更加唏嘘的是,为了能看到真正的春天到来,这两家十年老牌的米其林餐厅,都曾“绞尽脑汁”的努力过,放下“精致餐饮”的身段,推出活动优惠套餐、摆设烘焙档口、开放加盟自救……
正如上述匿名人士所透露的情况,目前在网站、社媒平台等公开渠道中,存在着不少“Tiago加盟咨询”的相关内容。尽管最终加盟项目未能顺利推进,但可查的加盟信息,仍成了Tiago努力自救的印记。
Opera BOMBANA也同样“放下了身段”。
去年开始,Opera BOMBANA开通外卖渠道,多次参加“餐厅周”活动,推出各类优惠套餐。其中餐厅周定制午餐套餐最低定价398元,涵括四道式招牌产品。
不仅于此,Opera BOMBANA还推出了“Bakery档口”,售卖面包等烘焙产品,定价在18元-198元不等,其中大部分产品靠近“38元档”。专设的烘焙档口,价格更亲民,也成了拉近“米其林餐厅”与消费者距离的新形式。
400元,不到人均一半的价格,享受米其林级别的品质、环境与服务,甚至最低18元就能吃上米其林级别的烘焙产品,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动心、打卡。
然而,尽管百般自救,这两家十年老牌米其林,最终还是双双走向了“倒闭”的结局。
精致餐饮真的在大败退吗?
从去年开始,已经远不止这两家米其林出现了“跑路”“倒闭”的情况。
今年2月,内参还曾报道过喜粤八号。同样是创立多年的“老牌米其林”,头顶着“全球最便宜米其林二星餐厅”光环的喜粤八号,突然间被告知“老板跑路,欠薪……”
多个突发事件背后,这是否宣告着,随着务实消费的到来,中国精致餐饮过去的辉煌时代落幕,新的“大败退”局面正在开启?如果事实如此,想要在这波复苏浪潮中活下去的中高端餐饮,又该如何自救?
内参在多位精致餐饮领域的行业专家、从业者处,得到了一些新的答案。
一大口美食榜创始人、著名美食作家小宽分析到:中高端餐饮遇到的困境与大众餐饮困境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消费者更谨慎消费,消费频率不足导致利润减少。而且高端消费的整体消费者数量比较小众,在市场不利的影响下,更容易受到波动。同时在2021年,高端餐饮出现了一波井喷行情,导致了一波精致餐饮大跃进,供给大于需求,尤其是上海北京,虚火之下,现在属于泡沫逐渐破裂出清阶段,未来还会有很多精致餐饮品牌倒闭。即便是米其林餐厅也很难躲避宿命。
另一位精致餐饮从业者也分析到:由于顾客消费力问题,顾客已经不愿意为附加值买单,比如位置便利、服务、食材、装修等附加值,而原来很多高端餐饮的装修和房租那么高,都是靠附加值产生的利润支撑,现在支撑点没了,原来位置便利、服务、食材、装修获得好的口碑,最终变成了品牌无解的致命伤。
对于未来的“自救”,小宽表示:转型的核心逻辑是从传统的“悦他消费”成为更加年轻状态的“悦己消费”。
最关键还是要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价格结构,品牌结构。尽管降价是无奈之举,但是的确整体价格都有下浮。也有一些品牌开拓出更平易近人的品牌,用来对冲风险。未来高端餐饮会小型化,悦己化,现在流行的大包间重商务模型很难再有崛起机会,而一些小型化的餐厅更好存活。传统商务餐厅会以悦他型消费为主,未来更多的是悦己类型。西餐在高端餐饮中占据的比例更小,生存难度更大,这一波会有更多的西餐日料在这一波倒闭潮中率先消失。
转型无疑是痛苦的,也是艰难的。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拥抱变化,打破既有认知桎梏的品牌,才可以跑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