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知名港饮品牌桂源铺日前宣布开拓国外市场。2018年,在茶饮界,把店开到国外去,似乎已经成为了高频词。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软实力的持续输出,海外华人在东南亚和欧美人数的连年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前期大批品牌对海外市场的培育,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开始有计划地走出国门。
国外的奶茶生意有得赚吗?
他们都说过得挺不错!
“整体上不错!美国的生意一般,澳洲的还不错!”凯莉答起时干脆利落,看样子心情不错。
凯莉是台湾茶饮品牌——橘子工坊的创始人。从2012年开始,橘子工坊目前在国外已展店20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
橘子工坊海外经营以区域代理为主,澳洲市场则采取合作模式。每家店面积约20-60平米,多Cafe形式。店面大多选在华人区和唐人街。
2018年3月将在菲律宾开店。美国、澳洲的展店计划也将持续。
自歇脚亭1999年海外输出品牌至今,中国的奶茶生意做到了全世界,遍及亚非拉、欧美等地,其主要品牌有:CoCo、样样好贡茶、快乐柠檬、KOI、橘子工坊OrangeTea、Comebuy、蜜菓、日出茶太、歇脚亭、功夫茶、T4青茶达人、快可立、红太阳等等。
聊到过去一年的业绩,各大品牌几乎异口同声一个字:好。以快乐柠檬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雅茗集团为例,2017年全年累计营收4.38亿元,年增长率为13.45%,其中前3季度累计获利已超过去年全年。
此外,受惠日出茶太海外布局,台湾六角国际2017年全年营收达新台币5.49亿元,创历史新高。
正是看好这个市场,在长达一年半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天津小伙马旭东和他的团队也要在美国开奶茶店了。
他们的店选在了曼哈顿的SOHO,紧邻华盛顿广场和NYU。占地一千多英尺的店面刚刚完成装修,花了20万美金。
马旭东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DEBUTEA,有不忘初心之意。他们的店不日开业。
国外市场还会继续好吗?
加拿大2020年茶饮消费预增40%
展望2018年,六角国际预估今年成长会优于过往几年,将有爆发性的表现。
对于国外茶饮市场,橘子工坊、快乐柠檬和DEBUTEA等都有详细的调研和了解。
他们认为:在美国的茶饮市场中,年轻人对茶饮接受度很高,30 岁以下人群喝茶与喝咖啡的比例相等,27% 的年轻人表示只喝茶不喝咖啡,而与此同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有 70% 都偏向咖啡。
不止美国,这个趋势在加拿大也十分明显,根据一份食品趋势的报告显示,加拿大 2020 年的茶饮消费预期会比2017年增加 40%。
至于为什么以珍珠奶茶为代表的中式饮品会这么受欢迎?
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跟咖啡相比,奶茶的变化和品种更多;
其次,从口感上来说,奶茶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加上可以选择甜度,让嗜甜的外国人爱不释口;
最后,从购买人群上来看,在海外的中式连锁饮品门店进行长期购买的人群大多为海外华人,或在中国工作、游玩过的人,这种熟悉的口味能够较好地安抚他们的味蕾。
同时,“茶饮文化”实际上也属于中式餐饮文化的一部分,是会受到中式餐饮的特殊口味及文化象征等特点影响的一种“文化输出”。
另据马旭东团队调研,截止目前,在欧美市场,中国茶饮品牌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精品茶饮和中高端市场是巨大的蓝海,这也给茶饮行业的创业公司们留下了一个机会窗口。
不熟悉当地情况怎么办?
找个好律师和本地合伙人很有用!
毕竟身处国外,国情、法律以及风土人情等等都有很大差别,对于想到海外发展事业的个体和品牌,开店流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注意?这是他们最关心的。
快报采访多家品牌后,归纳总结出如下建议:
●找个好律师。在美国开店的注意事项比较多,首先要找个好律师。
从选址的租约谈判,到装修的施工队牌照、施工许可及繁杂的各种水电气审批、卫生许可、劳工保险、会计师的选择等等,任何一项的疏忽都会付出代价。
此外,原物料的选择及货运仓储、员工选择及培训这些和国内的差异都比较大。
●在美国门店开业需要经过美国卫生局的严格检查、费时的填写表格,申请后卫生局将派人去检查,即便是没有通过他也会告知需要修正之处,最终会给店内环境卫生做卫生分级。
● 找个本地合伙人很有用。一个熟悉当地市场的本地合伙人至关重要。
除了帮助选址和市场调研等,本地合伙人还能在规避法律风险、门店经营、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橘子工坊的经验就是如此。
● 人工成本高怎么办?由于当地有用工保护政策,中国籍员工能够去当地工作的人数受到严格的限制,而当地人力薪资水平高于国内,人工成本在单店经营成本中占比非常高。
这就需要中国籍员工对国外所聘人力进行轮岗培训,并让他们身兼数职,这样能提高人效、降低成本。
● 需培育海外运营的人才团队,需训练能够讲当地语言又懂茶饮运营管理的团队,才容易成功。
● 了解当地的文化很重要,小细节不能忽视!欧美人讲规矩,东南亚人不拘小节,跟欧美人打交道是不能犯错的,一旦犯错他们就觉得你不专业会影响合作。
细节规划很重要,越专业彼此间越信任,越容易成功!
><>言:不管是业绩规模,还是口碑名气,澳马汽车在墨尔本自称第二,无人会称第一。
作者 | 赵小刀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一路走来,荣耀的背后荆棘丛生。
从18岁独自来澳求学,到澳马汽车创始人,小马一路跌跌撞撞,带着澳马汽车几次死里逃生。他告诉汽车服务世界:“异国他乡创业,就要有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精神。”
< class="pgc-img">>
澳大利亚拥有2400万人口,汽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辆。大部分家庭拥有2辆车,汽车文化氛围浓厚,汽修是一门不错的生意。据统计,墨尔本共有102家华人修理厂,澳马一站式汽车维修中心就是其中一家,占地3600多平方米。16位员工,年产值超3000万人民币。
墨尔本大概有40万华人,其中30%的华人是小马的客户。不管是业绩规模,还是口碑名气,澳马汽车在墨尔本自称第二,无人会称第一。
创业初期
2005年,澳马汽车开业初期,问题接踵而来。
翻新厂房,安装设备,调试等费用高昂,其中一项给厂房刷油漆,人工就需要10万元。小马回忆“当时一听报价,都要吓晕了。”预算有限,请不起澳洲的人工。但小马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他租了一辆铲车,每天晚上偷偷的刷,花了不到5000元油漆钱,把厂房翻新了下。
人生地不熟,没有口碑,客户寥寥。互联网还未盛行,小马用最笨的方法去拓客,印刷小名片,到火车站,大学,超市门口附近的公共停车场发名片。小马介绍,名片的设计有“小心机”。比如他看到一辆车的尾灯碎了,就在名片上写上:尾灯修理350元;有漏水的就写漏水,还有轮胎磨损的,要换刹车片的...不一而足。名片正面是公司的资料,背面留白,根据车检情况来写名片内容。
< class="pgc-img">>这些公共停车场的车基本是从早上7点停到下午6点,这段时间,小马每天背着工具穿梭在车子中间,为了看清车况,常常趴在地上,不放过车子的每个角落。
从今天来看,小马的操作本质是“免费检测”,在给车主排除安全隐患,赢得其信任。
积累了第一批种子客户,一传十,十传百,小马在华人圈积累了口碑,拥有固定的华人客户接近6万人。
“生意好到爆,09年那会店面还是收现金,每周能赚20多万,回家第一件事就在桌上码钱。”小马兴奋地比划道,他觉得自己很牛逼,开个修理厂赚这么多钱,迅速扩张的时机到了,却不料迎来人生中的黑暗时刻。
至暗时刻
噩梦起源于11年,过度自信的小马一口气又开了十家店,包括四家修理厂,三家奶茶店,两家服装店,一家洗车行。
这十家店开业之时,流血开始。小马采取的策略是,用澳马汽车的盈利去给这十家店止血,但一个月、两个月,连续两年,亏损不止。小马承受不住了,准备关停一些店,断腕求生。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其中一家奶茶店,开在WERRIBEE购物中心,小马签了五年房租,300万人民币,押金30万。小马天真地以为,店面关门了就不用缴纳剩下三年的房租,不要押金足以了事,没多想直接把奶茶店关了。18个月后,法院的人来敲门了,通知小马“你被告了”,5年合约,即便店面倒闭了,剩下的租金按照合同仍然要继续缴纳。最终法院罚款150万人民币,小马无力偿还,房、车都被政府拍卖拿去还债了。
剩下几家店,小马用白菜价转让了。甚至于开店花了100万人民币,1万就转手了。十家店皆不赚钱,陷入亏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小马无心再经营,一刀切,全部关停。
< class="pgc-img">>屋漏偏逢连夜雨,因财务管理不当,资金了断裂。财务问题的背后是给这十家店输血,账目混乱,最后连带澳马汽车修理厂一度停业。
2015年7月,小马变得一无所有,在墨尔本汲汲营营数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3年后,小马再次思考这次盲目扩张时,他反思,主要有三点:
其一,在澳洲做生意,合规是迈不过去的坎,经商环境是一切规规矩矩,严格按照合同来执行。
其二,低估了跨界的难度,在管理上还不成熟,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都是扩张的掣肘。
其三,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小马学汽修出身,专研汽修数十年,其专业是客户信任的基础,也是他开店赚钱的核心竞争力。
山穷水尽的小马,来不及悲伤,他只坚信一点,修车是赚钱的。于是,四处借钱,准备东山再起。
重要的不是失去过什么,而是始终拥有一颗打不死的心
别人写欠条,可能是一张一张写。小马写欠条是拿着打印机打印,三千、五千、一万、两万不等,他抱着一摞欠条,一个一个去借,20天之内借了大概200万人民币,重新选址,把店开了。
2015年9月,澳马汽车起死回生后,小马在经营上管理更进一步,在人员上,找了16名员工,一半是外国员工,一半是华人员工,其中有两名店长。
中西结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小马介绍,西人团队主要是做车身修理,质量要求非常的严格。而华人更注重服务。两边互相学习修理、服务、管理知识,高效配合,共同进步。
澳马汽车的主营业务分为三个板块:
一个是常规的机修修理,保养,轮胎,一年产值在600万人民币;
第二个业务就是车身修理,包括保险修理和散客订单修理,一年产值在1200万人民币;
第三个业务是二手车代售,澳马汽车做这个项目2年左右,一年在1500万人民币。主要是收取佣金,和相关的服务费。
小马告诉汽车服务世界:“除了盲目扩张这次教训之外,刚刚创业的时候被合伙人坑,恢复元气不久,又遭遇火灾。最难的时候,身无分文,如今34岁,在华人汽修圈,通过固定频次去电台为车主答疑解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成了当地知名的汽车达人,曾获得澳大利亚老总理霍华德,澳洲总理上届阿博特,澳洲外交部现任部长毕晓普的接见。”
< class="pgc-img">△左起分别是澳洲总理上届阿博特与小马
>据小马介绍,在澳洲,公司年营业额超过200万澳币(约1000万人民币)属于中大型企业,澳马汽车无疑是当地标杆性的企业。
一路走来,荣耀的背后荆棘丛生。
岁月告诉小马,重要的不是失去过什么,而是始终拥有一颗打不死的心。
修车是一门细水长流的生意
尽管澳马汽车前后经历过两次换址,但很多客户一路跟随,时间长的有10年之久。小马认为客户的忠诚跟经营理念不无关系。
“我们比较有耐心,用专业去给客户耐心的解决问题,不忽悠人。在修理的过程之中,说实话,尽可能把最好的和最坏的结果都告诉客户,修理权放在客户手里,不去左右车主的意见。”
还有,修车质量和服务都得跟得上,给客户好的体验,他们才有可能转介绍给亲朋好友。小马举例,比如钣金喷漆,流程是做完钣金,接着涂腻子。然后喷底漆,喷之前,将整车包裹起来,第一层是放牛皮纸,第二层是胶布,第三层是塑料布。小马解释,这样做是因为喷漆的过程中,会有溅出来的油漆会粘到车的其它部分。澳马修车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class="pgc-img">>比如调漆,店里来了一辆橘黄色的车,这颜色调制可能需要20种油漆,以克为单位,按照配方,1克不能多,1克不能少。如果没达标,小马会要求员工把一整桶漆都扔掉,重新调。
再比如,SUV车型有一个三角形的玻璃,喷后轮胎上的这一块,大部分门店处理方式是把玻璃包起来,喷漆也是喷不到缝里的,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差不多”。澳马的流程是把这块玻璃拿下来,然后再行喷漆,可能就是一个小流程标准,却影响日后车的颜色与之后的油漆质量。
小马称,严格按照标准来修,车子几年后的颜色依然保持如初,但有些店面偷工减料,过个几年,车子开始掉漆,颜色变了。
有国内来的技师,对澳马的要求非常不能理解,他们秉持着差不多的态度就行了。不管做机械修理还是做车身修理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流程,严格执行。 澳马没有差不多,只有完美和失败。
< class="pgc-img">△澳马汽车维修案例
>小马称自己做事的准则,“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小马认为,修车是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可以做好,也许不能带来大富大贵,但可以细水长流地赚钱。
近日,《汽车服务世界》对澳马汽车总经理马建成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摘选,和读者分享。
汽车服务世界:现在国内不是所有店都能做油漆,环保查得严,国外会有环保要求吗?
小马:
有环保要求,首先是全部都用水性漆;其次是烤房和油漆房所产生的气体是要通过过滤的。
烤房里,政府定期还要查空气,排风量可不可以,排出来的气,烤房里面空气的干净程度,排到外面,大气层中的空气成分是不是符合标准的,如果不行,就做不了。
喷漆工需戴一个面罩,不是口罩。戴面罩,在喷漆时不直接吸烤漆房里面的空气。
汽车服务世界:还有其他要求吗?
小马:
这么说吧,比如说机油落在了水泥地上是没有问题,但是绝对不可以落在草地上和土壤上与任何的排水道理,这样会对环境有影响的。
汽车服务世界:国内有事故车维修企业,生意不行,然后转型上快修,澳洲会有这样的情形么?
小马:
不太一样,这边修理厂可以直接去申请保险公司的执照,直接跟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来审核。审核通过后,修理厂什么都不用管,他们送活,当然有缺点,修理厂要给保险公司一部分佣金;其次,保险公司的回款慢。
汽车服务世界:会卖保险吗?
小马:
澳洲的修理厂是不卖保险的,因为澳洲的保险公司是不给任何第三方佣金的。
汽车服务世界:国内保险公司的保费基本来自于4S店的销售,所以保险公司把事故车送到4S店里面修的,澳洲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小马:
澳大利亚的4S店不修车身,它是转介给这种普通的车身修理厂,比如说墨尔本没有奥迪的4S店修奥迪的,是要送到专门的修理厂,像很多4S店,他们都没有车身修理的服务。我们就是很多品牌的合作修理厂。
汽车服务世界:澳洲的工时费怎么样?
小马:
正常情况下,最低可能60澳币一小时,最高200澳币一小时,像路虎大概是160澳币一小时,像兰博基尼、法拉利大概是200澳币一个小时。
但零配件不赚钱,比如说大灯1000块进价,正常情况下,销售最多1100块,不可以再多了,因为保险公司只给你10%。
汽车服务世界:未来有什么计划?会回国发展吗?
小马:
我最近经常回国,去参加创业大赛,做一个汽车服务平台的APP ,功能有二手车的出售检查,过户强制检查,还有一些保险的修理流程等。现在还没有一个汽车行业的APP,可以去整合商家,客户,保险公司,还有汽配企业。
下一步,我就是要推动这个汽车行业的进步,现在数据也很重要,APP会解决很多汽车行业的问题,目前已经上线,但需要完善。就算我不成功,相信以后一定有人在我的平台基础上做起来。我也许就是第一个吃螃蟹,被夹到的人,但我会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游走着。哈哈。
*本文为汽车服务世界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洲超市里面的糕点,很少吃起来会让你有惊喜,就是感觉还好吧,如果想吃到美味的糕点,要么去华人开的店,要么去专业的蛋糕店,但是价格就相对贵几倍。中国的蛋糕甜点种类繁多,价格实惠,像一些榴莲酥,芒果千层,菠萝包等,这些澳洲人做不出来。一些嘴刁的澳洲人现在也喜欢去华人开的蛋糕甜点店买,中国奶茶这两年也非常的火。下面来看看前两天我在澳洲超市随意拍的一些糕点。把澳币价格乘以4.6就是人民币价格了,即1澳币=4.6人民币。
这是澳洲经典的甜甜圈,一盒12个3 澳币。这个算好吃的,但是不健康。
< class="pgc-img">>巧克力曲奇,12个一盒3澳币。
< class="pgc-img">>黄油牛奶烤饼 一盒6个 3.5澳币。
< class="pgc-img">>打折的面包 一澳币多一包六个,原价2-3澳币,这个我蛮喜欢拿来做主食,中间夹芝士,培根,蛋黄酱之类的。
< class="pgc-img">没有味道的普通粗粮面包,主要用作主食。
>蛋挞,蛋糕等
< class="pgc-img">这些蛋糕大概是4-6个人的分量,多用于餐后甜点。
>这些蛋糕味道都不如国内的好吃,比较甜,生日的话一般都会跟华人蛋糕店或专业蛋糕店定制。
< class="pgc-img">>最后我还是去隔壁的越南人开的蛋糕店买了这个小面包,里面夹有苹果酱 ,但我儿子说如果不夹苹果酱会更好吃,6.5澳币,大概是4-5人份。这附近没有华人蛋糕店,最近的需要开车15分钟,就不去那么远了。
< class="pgc-img">越南店糕点
>有不少中国人在家里做私房蛋糕定制,一个八磅的生日蛋糕价格约为60-100澳币,翻糖的则要100-150澳币之间。 如果一天能够接到两单的话,基本就等于一份工作收入,也是个不错的赚钱方式。
如果是家庭主妇的话就更适合做这行,不影响做家务和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前期的宣传也需要一段时间精力。
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糕点是什么?以及它在您所在城市的价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