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3个月拿到海外硕士双证,时间成本大于经济成本”“半个月拿美国硕士单证,企业绝对认可”“从中专到博士只需五年”……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网上发现不少海外“速成学历”的广告,有的直接晒出多个学员的海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一些学历提升机构的咨询顾问说,有人不惜花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买一个海外学历。河北廊坊的贾女士告诉记者,她有同事已通过机构的“特殊项目”顺利拿证,从大专自考本科学历成为硕士研究生。“同事为了快点拿积分落户,花了50万元左右,5个月拿到海外硕士学位证和中留服认证。”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者对学历提升的需求也随之高涨。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显示,从连续三届应届生新发职位的学历要求涨幅看,博士和硕士学位需求增长大幅提升,超过100%。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很迫切,招聘门槛有增高趋势。
业内人士透露,学历作为硬门槛不仅是在招聘阶段,像互联网大厂等大企业裁员也会将学历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华图教育山西分校一名升学顾问表示,高学历能帮助在职人员获得加薪、升职、落户积分等便利,这些利好会刺激人们提升学历的需求。
由此,买卖“速成学历”便有了市场。
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多发
记者近日暗访多个学历提升机构了解到,由于海外学历获取门槛相对低、速度快,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认可度,不少人愿意直接花钱进行学历提升。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多个机构“各显神通”。
有的钻疫情补录空子,无需出国即可拿证。中国留学网2021年3月19日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补充说明》显示,部分国家的某些高校和中介机构假借疫情变相售卖文凭。记者调研发现,此类情况目前仍然存在。记者暗访北京市海淀区某机构了解到,该机构有一个快速拿证的特殊项目备受欢迎,办理者只要符合相关条件,无需出国就能拿证。河北廊坊贾女士的同事就是通过该项目拿的证。
记者查询中国留学网在疫情期间发布的相关公告发现,留学人员可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或全部课程,因此导致其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学制要求的情况,不作为影响其获得学位学历认证结果的因素。该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就是利用了上述政策的空子。
“疫情期间国外很多学校没招满,所以有空名额让我们去补录,不过学校、专业、毕业日期要到认证的时候才能知道。”若办理者想要QS排名前100的院校,定价则为100万元。该负责人还宣称可以“搞定”中留服,此项目自2022年开始“运作”以来,与欧、美、亚洲的学校都有合作,报名的人很多。记者就上述情况向中留服致函求证,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回复。
有机构宣称,从中专到博士只需5年,还可帮做背景提升。在暗访过程中,一位自称刘老师的学历提升机构顾问向记者推荐了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项目,声称“包录取”“包毕业”,原因是该校在中国的招生总负责人系该机构人员。刘老师强调,该机构合作的院校都是中国教育部备案的学校,回来肯定受认可。
“有名中专学员在我们这里不到5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文凭。他先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大专文凭,再专升硕,硕博连读三年,一共花费45万元左右。”刘老师说,该学员回国找工作时,机构还帮忙做了背景提升。
还有机构宣称,能半个月拿美国硕士单证,可作为读博跳板。山西太原一位私企负责人曾在北京某国际教育机构花七八万元购买美国硕士单证(学位证),还介绍他的几名员工也买了。该机构咨询顾问表示,单证能证明硕士文凭,很多私企、外企“只看你是什么文凭”,甚至很多企业高管也会买单证。单证硕士还可以作为过渡,用来申请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国的双证博士,成为读博跳板。
“疫情后办单证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制的硕士只用半个月左右就能拿到电子版学位材料,而且毕业时间可以随便选。”该机构咨询顾问说。
记者调研了解到,这些所谓学历提升机构不在少数,且运营模式较为“成熟”。深圳、济南等地学历提升机构甚至表示,可私下对接国内多个985、211院校,提供国内全日制本科、硕士双证服务。但对方均以“保护学员隐私”为由拒绝透露学员办理后续过程和结果,因此无法验证其说辞是否真实。
记者在消费者在线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学历”发现,共有41392条投诉记录,其中“虚假宣传”“拒不退款”等内容居多。
严格海外学历认证审查,把好院校“质量关”
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扰乱教育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损害官方认证机构公信力。对此,受访人士建议,一是要严格海外学历认证审查。北京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提到,用人单位在招聘关键岗位时可能会对相关人员做背景调查,但难以辨别学历证书是不是买来的,辨别和筛选成本很高,大部分企业只能以学信网和中留服的认证为依据。建议从源头上把关,官方认证机构继续加强认证审查力度,结合多项辅助材料来评判,学历认证也需要“严进严出”。同时,在用人单位对某项学历有所疑问时,教育主管部门需积极配合审查鉴定,畅通反馈渠道。
二是加强认证院校质量把关。“对海外学位的认证不能仅限于真伪,也要把好质量关。”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说,要从严把握互认院校质量,及时更新院校名单,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院校可暂停认证,以免影响社会对人才的有序评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在完善认证院校信息披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
三是规范学历提升信息发布。当前学历提升市场较为混乱,很多机构抓住一些群众学历提升的迫切心理来圈钱,在网络平台注册多个不同机构名称账号诱导大众,有的机构捞到钱就跑路。邢媛等建议,加大相关信息审核力度,督促平台及时对违规信息进行标识和清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勤春来早,开工正当时!3月8日上午10时许,济南先行区举行了六大园区集中建设开工活动。六大园区总投资1670亿元,拉开先行区全域建设发展大框架。自济南先行区成立以来,已累计拆迁85个村,三年拆迁计划进程过半,形成净地1.4万亩,腾出广阔发展空间。2020年1月,省政府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规划》,为先行区全面建设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打造绿色城市国际示范区
培育万亿级绿建产业集群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郑德雁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先行区要抢抓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六大园区建设发展。
郑德雁强调,绿色是先行区的底色,这不仅是生态之绿,还是涵盖建筑设计施工、居民生活品质、绿色产业壮大等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生产、生活之绿。先行区要突出绿建特色,细化完善绿色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完善绿色建设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绿色建设高端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全产业链的绿色建造产业园,尽快形成集聚和引爆效应,加快推动绿色建筑产业落地生根,全力建设绿色可持续国际宜居社区、打造绿色城市建设国际示范区、低碳交易的国际样板,最终实现“黄河战略绿色覆盖动能转换济南先行”的发展目标,在绿色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创出路径,打造标杆,形成示范。
本次在主会场开工建设的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致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绿色建设技术孵化器和绿建产业集聚平台,园区位于太平街道,规划面积约9500亩,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250亿元。
该园区开工的山东·济南中交智慧绿建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由济南先投公司筑巢引凤,建设25万㎡的标准车间、物流仓库、综合服务楼及相应配套设施,为绿建企业入驻提供全面服务;由中交一公局整合集聚先进要素资源,聚焦绿色环保建材、装备式超低能耗建筑研发生产,打造绿色建筑全产业链集聚平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下一步,先行区还将在济南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加快济南组建黄河绿色研究院,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城市创新共同体,建设绿色建设博览园,打造永不落幕的绿色建设博览会,成立黄河绿色城市联盟,打造沿黄流域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启动绿建国际社区建设,打造国际标准的全球绿色城市应用场景。
随着六大园区建设全面开工,先行区在全域建设5横4纵骨干路网,并同步建设各园区内骨干路网,支持加快有轨电车建设,今年开工路网总长度86公里,总投资67.2亿元,确保各组团和园区内外交通顺畅。
产城融合配套先行全域推进
六大园区总投资1670亿元
六大园区分别为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与智慧物流产业园、都市阳台国际社区、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总部经济区,总投资1670亿元,其中配套及基础设施总投资约905亿元,已签约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65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320亿元。
本次开工体现出绿色引领、系统推进、项目支撑三大特点。绿色引领,按照打造绿色城市建设示范区的总目标,六大园区将坚持绿色建设理念,所有厂房建筑、配套设施均按照绿色标准规划,全方位推广应用绿色技术,率先打造零排放、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示范区。系统推进,按照产城融合、配套先行、平衡开发的总体思路,六大园区将全面展开市政路网、配套工程、产业项目及平台载体的建设,通过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保障高端项目落地,通过高端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综合配套能力提升,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搭建承接投资、培育产业的广阔平台。项目支撑,六大园区均导入了优质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优质项目在延伸产业链条、营造产业环境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推进新动能加快升级、集聚发展。
六大园区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位于崔寨街道,规划面积约1100亩,通过引进中科院等高端科研院所资源,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先行示范。片区内规划3横4纵路网框架,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21亿元;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位于崔寨街道,规划面积约7500亩,重点发展数字基础型、服务型、应用型产业,打造国际内陆港核心区和物流业对外开放高地。园区路网框架为8横6纵,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104亿元,年内开工9公里路网;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位于崔寨街道,规划面积约5500亩,建设一流的会展集群,打造国际高端会展品牌。路网框架为4横5纵,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一期开工28.5公里路网;总部经济区位于大桥街道,规划面积约2200亩,集聚大型央企、国企和知名企业总部,打造绿色建设商务新地标。路网框架为4横4纵,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年内开工4公里路网;都市阳台国际社区位于大桥街道,规划面积约8500亩。作为先行区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打造文化地标建筑、生态景观公园、国际多元商业街区、绿色国际社区。路网框架为6横5纵,配套及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年内开工10公里路网等项目。
聚焦高端新兴产业
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园区是载体,项目是支撑。本次开工建设的六大园区中,均有自己的亮点项目。
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签约项目总投资33亿元,已落地的中科院工热所济南分所、中科院计算所泛在智能研究所、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均为中科院等高端科研院所与先行区全面合作,成立“四不像”科研机构,既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还将通过前沿学术成果孵化、产业化服务推动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为先行区创新发展持续新注入动能。
在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已签约产业项目投资约44亿元,其中京东亚洲一号仓、京东济南智能电商运营中心、中通电商快递产业园二期、以纯集团华北区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将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先行区物流产业从传统低端仓储物流向智能运营、高效管理、资源共享、绿色环保为一体的智慧物流蝶变。
在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已签约产业项目投资约643亿元,目前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年内开工星级酒店集群,导入绿地集团旗下“铂瑞”和“铂骊”高端品牌,联手国内外顶尖设计资源打造高品质酒店集群。目前计划建设9座酒店,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米,共计2850间客房,其中包括五星、四星酒店各1座,为先行区各类会展和高端商务交往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总部经济区,已签约总部项目15亿元,开工建设中交一公局区域总部项目、中国电建市政山东总部项目。这些总部项目的落地,将推动先行区高端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国内外总部企业导入,打造绿色建设商务新地标,助力济南先行区成为与龙奥CBD片区南北呼应的济南城市副中心。
六大园区建设开工后,先行区将以项目为抓手,在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同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资源要素集聚,为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先行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浩 刘飞跃
里接打着一个又一个几乎不间断的电话,脚下步子不停,还不忘对身边人发出一个又一个清晰的指令……
这是韩震给人的第一印象。
本就是济南的明星企业家,最近企业20多名员工联名上书抵押房产帮他渡难关的举动再次将公众的视野聚焦。看到这个消息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凭什么让众人尾随甚至不惜赌上大半身家?
< class="pgc-img">>最忙的一天
也是最开心的一天
3月6日下午近4点,记者在建新路一处办公楼旁见到了韩震,这时离最初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他从车上下来,1米8多的大个子,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韩震曾是济南体工大队的田径运动员,27年过去,经过岁月的磨砺,他已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这天,济南发布通知,济南餐饮业逐步放开堂食,压抑了这么久的餐饮业终于开始复苏。
这也意味着,这天是异常忙碌的一天。
从接到消息到下午4点,韩震已经开了四个会。餐饮业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
复工前要做许多细致的准备,组织各门店的管理干部和员工学习文件,对文件当中的要求进行逐项对比检查,一项一项的落实,除了政府要求的事项,韩震一直在带领着团队细化增加更多的安全要求。
对这个曾有着不少曲折经历的人来说,凡事考虑在前面,才不会显得被动。
1993年因为伤病的缘故,韩震离开了自己的体育事业,出来之后什么都干过,摆地摊、扛杆子、当门卫……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一家合资企业,这家企业进军酒店业后,韩震正式进入餐饮业。
仅用一年的时间,他就从主管升任为酒店总经理,不过很快酒店就解散了。1999年,失业的他拿出积攒下的一百多万,自己创建了几家餐饮企业,不过,三年时间就赔得血本无归,还欠了几十万的外债。再后来,韩震加盟了王记酱骨,从小门店逐渐发展成大公司,并在2008年成立山东鼎好集团。2015年,不甘于餐饮的韩震斥巨资打造了“JN150创意园”,扛起了打造济南文创产业园区新标杆的重任。
< class="pgc-img">>“先别想拍照的事
先把事做好”
“韩总到了”,有人说了一句,办公楼外等候的几个人赶紧上前。他们都是餐饮企业的人。
除了是鼎好集团的董事长,韩震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济南市工商联餐饮协会的会长。
此前,韩震联系了一家爱心企业,对方要捐赠一吨消毒液,会在此举行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这些同行过来接货并且商讨如何分配。
疫情期间,他一直在积极联系一些爱心企业,想为受挫严重的餐饮业尽一些微薄之力。“放心,我还会找能帮忙的企业,咱能挽回一点是一点。”韩震对几个同行说道。
当天早晨,一收到复工通知韩震立马将消息转给了协会的会员和餐饮届的其他同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大家都很兴奋,寒冬终于要过去了。”作为会长,得到复工的消息,他更是比任何人兴奋。
捐赠仪式马上开始,趁韩震挂断电话的间隙,秘书赶紧跑上前去问,“韩总,需要找专人来拍照吗?”
“别想拍照的事,先把事做好。”韩震说道。
秘书并没有对这个回答感到意外。这么多年,韩震一直都是低调、内敛、实干。
< class="pgc-img">>员工联名上书
要为他抵押房产
抗击新冠肺炎餐饮业遭受严重冲击时,鼎好20名员工联名要主动为他抵押房产,又一次让韩震进入人们的视野。
“大年三十开始,我们一共取消了5000多桌订餐,再加上房租、工资等各种开销,整个春节期间损失大概在1000万以上。”韩震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疫情对餐饮业打击不小,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春节年夜饭退定量在94%-100%之间。
对餐饮业来说,现金流是企业的命门。山东鼎好餐饮集团副总经理刘洋算了一笔账,如果再这样下去,企业最多能撑两个来月。连外卖发达的麦当劳都说,春节头10天全国餐厅报告的现金流是负数。
刘洋坦言,这个行业主要的营收来自于春节,对于鼎好餐饮来说,正常情况下春节的营收能占到全年营收的15%左右,而这次疫情几乎归为零。
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不少员工站出来,主动要求降薪缓解企业压力,上到高管,下到一线厨师等。甚至还有20名员工主动申请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保障资金能够正常运行。
人员流动性强是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禁让人好奇,这20名员工怎么放心押上大半身家?
这得从七年前韩震斥资千万,奖励优秀员工二十套房产说起。韩震说,很多员工都是从农村来的,拥有一个家,能让他们在城市找到归属感,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
鼎好家常菜天桥店店长孟祥友是20人中的一人。他得知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困境后主动提出要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缓解资金压力。他已经在鼎好待了十几年,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十几年前,孟祥友初中毕业只身来到济南打拼,换了两份工作后才在鼎好安定下来。
从一个底层员工一直干到店长,自己是和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除了房子连媳妇也是公司‘给’的。”孟祥友开玩笑道。他的妻子和他是一个公司的同事。
抛却情怀不说,包括孟祥友在内的不少人都是公司的股东。
韩震是一个企业家,任何决策都是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上。一个小饭店发展为餐饮集团,韩震最为重要的就要数鼎好餐饮集团股权激励。韩震在设置股权激励进出机制的时候,以内部创业的形式进行股权激励,比如100w的店,店长自己认购30%。这样下来,员工和企业一条心,共同为企业成长发展努力。
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
不过,这些请愿都被韩震一一驳回。
“每个人都难,企业也难但员工更难,他们两三个月没有收入,你让他怎么办,怎么生活?”他说,“就算砸锅卖铁也不让员工掉队,不让大家心理上承受这种物质的压力。而且公司还有能力和信心解决难题。”
韩震认为,这次疫情也是一次让人停下来思考的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这次损失非常大,但对整个中国餐饮业未必是件坏事,让未来餐饮能够在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方面有所启发和提升。”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很多中小餐饮企业在因为公共安全和卫生问题,在疫情期间纷纷被压垮。
从最开始就严格的控制食材,公司每天都会对食材检测,而且员工工作前要进行双手的喷雾消毒,并且还要以水印照来验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云鹤)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