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红餐网
作者:周沫
疫情后时代,不少大型连锁餐企不约而同按下连锁扩张的“快进键”。
餐饮界的老大哥海底捞逆势而上,上半年在亏损9.65亿的情况下,仍然疯狂开店173家;老乡鸡疫情期逆势发展,全国招兵买马,高调宣布进军上海、北京;川味快餐品牌乡村基9月21日宣布全国直营门店超1000家,成为全国首家直营超千家门店的快餐品牌……
头部品牌的商业布局和扩张行为,在告诉大家一个大趋势:餐饮连锁化进程正在加剧!
< class="pgc-img">>1 连锁率逐年递增,餐企的连锁化进程正在提速
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餐饮企业的连锁化格局已经在慢慢形成,据有关数据显示:
- 2015至2017年,连锁餐饮企业门店以11%的速度持续增长;
- 2018年餐饮连锁化呈爆发式增长,其中50家门店以上连锁餐饮企业正在以52%的速度快速扩张;
- 2019年中国餐饮连锁门店增长率为27.4%,餐饮连锁门店正在以3倍于整体餐饮的增长率扩张。 ……
餐饮行业连锁化的持续增长,所对应的便是餐企连锁进程的提速。最近几年,业内千家门店以上规模的大型连锁餐企越来越多,万家连锁店的超级企业也陆续出现。
比如重庆火锅品牌德庄火锅,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了近千家门店;专注“小火锅”业态的呷哺呷哺门店,自1998年成立之间,门店已经突破千家;2009年在哈尔滨成立的米粉品牌无名缘米粉,目前门店数量共2200余家门店;麻辣烫品类的头部品牌张亮麻辣烫,今年5月全球门店突破5000家……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马太效应被激发:餐饮头部品牌越来越强,连锁化进程越来越快,小品牌却在加速淘汰。 去年就有数据显示,小餐饮品牌却每年以80%的速度在消失,而在这次疫情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峻。
未来,餐饮行业的洗牌将会加速餐饮连锁化,连锁化将越来越受大型连锁餐企的追捧。中国餐饮业走向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日渐明朗。
2 中国连锁化覆盖率不足5%,与“汤”相关的餐企率先完成连锁化
早在2018年,中国的餐饮规模便突破4万亿大关,并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餐饮超级大国。有专家预测,中国有望在2023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市场。
< class="pgc-img">>但是,我国餐饮业连锁化程度并不高。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中国餐饮当前连锁化率为5%,而美国餐饮协会公布的2018年美国餐饮连锁化率是30%,是中国连锁化率的6倍。
这意味着,中国未来餐饮企业连锁化成长空间巨大,要想实现高度连锁化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不过,红餐网(ID:hongcan18)在梳理国内的连锁餐饮品牌时,却发现一个“规律”:与“汤”相关的餐饮企业,已率先完成了标准连锁化的过程。
比如张亮麻辣烫。
张亮麻辣烫之所以走得又快又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早早解决了汤底的标准化统一问题。
据了解,在菜品品质的把控上,张亮麻辣烫始终坚守做健康、安全的麻辣烫底线,绝不越雷池半步,而在汤底的标准化统一上,则选择与国内一些知名的供应商如独凤轩合作,通过定制汤底的方式去统一供应,确保每一家门店口味的一致性。
< class="pgc-img">>据了解,自2014年起,张亮麻辣烫便以每年新增1000家门店的惊人速度在全国扩张,而且这些年加盟店存活率也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此外,还有火锅品牌德庄火锅。
“辣”是重庆火锅的主调,但是如果想要走出重庆,甚至是国外市场,让消费者选择自己适合的辣度才是关键所在。
德庄火锅创始人李德建为了将德庄火锅推向全球市场,在2011年初,便联合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沿飞、西南大学教授李洪军,共同主导研究火锅底料的辣度量化分级方法,以统一火锅底料的量化标准,“李氏辣度”应运而生:12°(微辣)、36°(低辣)、45°(中辣)、52°(高辣)、65°(特辣)、75°(暴辣)。
< class="pgc-img">>如今,德庄火锅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了近千家门店,并且凭借着标准化的辣度标准,成功虏获了众多忠实用户。
在品牌的连锁化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标准化已经成为了企业长期发展,抢夺市场的致胜关键。
3 餐饮企业如何打破连锁化僵局?
现如今,中国餐饮品牌走向连锁化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中国连锁餐饮将会迎来巨大的机会期,但这也意味着,各大连锁餐饮品牌也到了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成了品牌之争和供应链之争。
目前已有不少餐企加入到自建供应链平台的行业,但这种模式下,采购、分拣、仓储、物流等各环节的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对于企业的资金和运营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 class="pgc-img">>相比之下,与专业的供应链平台相互协作,成为不少餐饮品牌以更低成本解决出品标准化和特色化的最佳选择之一。
如前文提及的张亮麻辣烫、德庄等与“汤”有关的餐饮连锁品牌,之所以可以如此快速地开疆拓土,抢占市场,还能在市场上保有品牌的差异化特色,都离不开他们背后的供应链品牌:中国骨汤全产业链服务企业——独凤轩。
据了解,独凤轩2001年成立,是中国高钙骨调味料第一股。近20年来,一直深度服务于以火锅为代表的轻餐汤食类餐饮连锁企业,为餐企定制研发专用汤底,帮助众多民间美食实现标准化,助推餐企连锁发展。
< class="pgc-img">>据透露,独凤轩目前已经拥有27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牵头起草了骨类调味料国家标准,多年来凭借各种风味标准化骨汤料助力中国众多火锅品牌及汤食快餐连锁品牌完成1+N的迅猛发展。
红餐网了解发现,独凤轩汤底有以下几大特色和亮点:
1 真骨熬,万能汤底,可供所有餐企选择
为了保证汤底的新鲜口感,区别于市场的“浓汤宝”等勾兑汤底,独凤轩推出了真骨熬的万能汤底。
据了解,独凤轩的真骨熬万能汤底不但适合所有餐厅做汤底使用,而且是采用的是波段控温提取技术去进行骨汤熬煮,并且使用急速锁鲜技术让骨汤浓缩、骨棒冷却,最后压缩成型。
< class="pgc-img">>通过这种高科技熬煮的汤底,既能做到有味又有型,保留了骨头滋味,也能锁住汤底的鲜美,消费者可以看到,也可以吃到骨头,给人一种货真价实的满足感。
2 省时、省钱又省心,30分钟还原现熬骨汤味
据了解,一份好的汤底,一般都需要熬制至少6个小时以上,而且对人的技术依赖很大,如果厨师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检验能力,汤底还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费时、费钱、还费心。除此之外,汤底的品质还会受到原料产地、部位、储运条件、加工器皿、火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汤底的口味难以统一,标准化可控程度加大。
而独凤轩的真骨熬产品,只需要按比例稀释,熬煮30分钟即可快速调成美味汤底,高度还原现熬骨汤的味道。同时,独凤轩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将骨棒大小根据客户需求来切段。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厨房切断烦恼,缩短出品时间,还能更好的降低加工及工时成本。
< class="pgc-img">>3 私人订制服务,为餐企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同的餐饮品牌,不同的品类对汤底的需求是不同的。拿轻餐汤食快餐类举例,火锅、麻辣烫、拉面、捞面、云吞、米线、米粉、羊肉汤、牛肉汤、胡辣汤等需要的汤底各不相同,比如有的要原汤、白汤、清汤,有的需要高汤、浓汤等等。
为了满足不同餐饮品牌的需求,独凤轩推出了餐企汤底定制服务。
据了解,独凤轩为各大餐饮企业提供的标准化定制服务,不但可以根据不同餐饮企业的需求去调配不同口味的汤底,还能在研发上给予支持。
某独凤轩的合作品牌负责人直言,“通过定制汤底不仅有助于餐厅出品标准化,还能帮助餐饮企业打造吸引消费者的独家秘方,和同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或将是餐饮企业连锁化的未来大趋势。”
< class="pgc-img">>也正是因为如此,独凤轩成为众“汤”类餐饮品牌解决汤底不稳定,完成标准化统一的上选。
据了解,目前和合谷、鱼你在一起、和府捞面、德庄、重庆小天鹅等数十家国内大型连锁餐企均与独凤轩建立了深度合作。
< class="pgc-img">>结 语
每个餐饮老板或许都有着开千家店,甚至是万店的连锁梦想。要想实现从1到100,从100到1000,从1000再到10000的连锁化之路,已经不是简单的经营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问题。其中供应链尤为重要。
但是供应链打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背后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无法估量。红餐网认为,与其自己花巨资打磨标准化体系,不妨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和一些已经极具品牌实力和底蕴的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合作,或许会是最快、最稳的突围方式之一。
<>球有1万家以上门店的只有20几个品牌,华莱士是其中之一。
中国有上万家门店的品牌屈指可数,华莱士是有真正管理的一家。
餐饮规模发展到这个数字,早已不仅仅是产品、管理的问题,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在那个年代能设计出这种模式的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思考。
餐饮老板内参 艳子 /文
01 创业初期:从模仿麦肯,到找准“平价汉堡”的定位
华莱士的第一家店,是华怀余、华怀庆两兄弟在2001年开出的,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老校区校门口。
随着肯德基1987、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引发追捧,敏锐的福建商人捕捉到其中商机,纷纷模仿在更低线的市场开店。
据一位生意人回忆,1998年-2002年,钱最好赚。投资约100万元就可以在地市开一家和麦肯差不多的店,一个汉堡卖10元,顾客仍大排长龙,半年就能收回投资。
< class="pgc-img">>所以,华莱士并不是第一个做炸鸡汉堡的本土企业,甚至它开店时,别人的汉堡店都开了上百家。
而且,一开始,华莱士也是完全照搬麦肯的模式,面积700多平,也设置了儿童乐园。
“价值跟它们差不多,结果发现生意非常惨淡。”华莱士董事凌淑冰说,开业没多久,在距离它们5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德克士。
这一下子把华莱士逼入绝境。
华氏兄弟决定破釜沉舟,推出了“特价123”促销——即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正面迎战德克士。结果,3天营业额就从2000翻到了8000。
虽然这次促销是赔本赚吆喝,但却引发了华氏兄弟的思考:汉堡和炸鸡市场很大;但80%的普通市民吃不起。
2001年,福州的平均工资是300多块一个月,但是吃一餐麦当劳肯德基至少要100块。因此,华莱士率先推出了三个汉堡10块钱。
“我们发现,汉堡在美国实际上跟中国的米饭一样的,是大家都能吃得起的价格,后来我们不断做战略调整,走平价模式。汉堡定价只是麦当劳、肯德基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左右。”凌淑冰说。
在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三座大山之下,华莱士算是鸡蛋碰石头。
为了控制成本,在选址上,华莱士主动避开租金昂贵的核心商圈和一级路段;经营面积摒弃大而全,撤掉儿童乐园;门店端,统一设计、装修,设备统一采购;营销上,平价扩客源,薄利多销。
“我们是从高校出发的,后来专门走高校、社区,很多人笑我们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也可以这么说。”
< class="pgc-img">>在福州,从师大到福大到农大,然后走出去,从长三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再往内陆走。
至今,华莱士的足迹遍布了30个省市区,有一万多家餐厅,全国员工有7万多,顾客粗略计算有6亿。
02 连锁扩张期:“没打工仔、没打工妹,都是合伙人”
随着“平价汉堡”的模式日渐成熟,华莱士踏上了连锁扩张的征程。
一开始也通过放加盟“跑马圈地”,后来发现加盟店存活率很低。但传统直营速度太慢,管理成本还很高。
餐饮最需要资金,需要不断投入。如果跟银行、资本都借不到钱的情况下怎么办?凌淑冰说,他们想到跟员工合伙,然后用众筹的模式开店。
在华莱士体系内,没有打工仔、打工妹,都是合伙人、老板,都是当家作主的。所有门店都是店长负责制,他们当成自己的事业在打拼。
除了员工合伙之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做了投资,包括招商部,所有跟华莱士合作的,包括装修的人,都有投资门店 ,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也是战略伙伴关系。
1、开创“合作连锁”模式
这就是华莱士开创的“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商业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公司通过门店众筹的方式将股份下放给员工或者外部合作者,让其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公司提供技术、原料、物流、品牌输出等支持,通过直营管理确保经营标准的统一,配合门店众筹,优势互补,实现双向持股的深层次合伙。
这里面众筹分两种,对内众筹是将公司高管、核心店长及员工变为“同路人”,即从雇佣关系,转变成合伙关系。
华莱士每个店店长可享受优先投资入股权,员工可灵活投资,入股2.5%~40%不等。
对外众筹是将供应商、门店房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众筹对象。如华莱士参股的上游供应链企业达8~10家。
所以,华莱士的门店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个团队的。
这种独特模式不仅留住了人、筹集了钱,还实现了门店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实现了快速复制和扩张。
而且有效发挥了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最终形成了华莱士的共赢文化。
2、店不加盟,人可加入
华莱士不开放加盟,不开放代理。没有统一的400服务热线。
但店不加盟,人可加入。华莱士对外提供三个职位:店长、服务员、训练员,渠道就是咨询就近门店。
华莱士之后,福州连锁餐饮品牌大部分门店都是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开出。比如玛格丽塔、周麻婆、醉得意、小叫天等品牌。
在福州,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两家同品类的餐厅距离不到20米,在同一条街上抢生意。而他们的老板却坐在茶馆里一起喝茶聊天,因为他们相互“持股”对方的餐厅。
3、“产业整合”现规模效应
当门店开到一定的规模,聚拢的资源越来越多,华莱士早就不靠薄利多销卖汉堡赚钱了。
依托上万家门店及投资平台进行的产业链整合,才是它真正的竞争力。
就是说,从餐厅的瓷砖、坐椅到厨房设备,再到鸡块、牛肉、面包、可乐甚至托盘纸,庞大的统一采购量,可以确保从供应商那拿到最优惠的价格,确保了终端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 class="pgc-img">>理论上,华莱士可对涉及的每一个产业进行深度整合,每一个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比如,华莱士旗下拥有十几家面包生产企业,除了供应华莱士的需求外,同时也对外供应产品,庞大的采购量不仅使工厂的规模效应达到最佳,每家面包厂都为企业贡献数百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优势资源向强者集中的“马太效应”,使华莱士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优化,“百城万店”并非最终目标,而是一个里程。
03 平台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小餐饮
很多人知道华莱士依托“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的模式发展壮大,其实忽略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华莱士自创的两大模式,一个是商业模式,一个是管理模式——数字化内控管理。”凌淑冰说。
因为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众筹,员工合伙,“这么多年餐饮连锁经营,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在经营一种信任。”
好的内控是信任之基石。
2004年开始,华莱士招兵买马,开始用系统化进行管理,这才能够在全国建了20几个分公司。
华莱士把一家餐饮门店当一家小公司经营,主导谁投资,谁收益,门店自负盈亏。把餐饮连锁看做一个集团企业,因为涉及的产业链太长了,有生产基地,有物流,有门店,所以要建立内控管理。
做过餐饮都知道,涉及三大模块:门店管理模块;总部管理模块;配送,为门店提供更多的货源,这三个模块,华莱士是独自经营核算的。
为了节约成本,采取店长负责制,人财物三个权限全把关,根据标准成本核算之后,不管量多量少,店长都要赔。“当时店长工资只有两三千,如果管理不好,有成本差异,照样要赔。”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对员工进行系统内的培训,管理的培训,以此支撑整个集团化企业多配送,多门店,多分公司的经营模式。
凌淑冰认为,餐企的趋势是走向品牌化、连锁化,而做大做强,必须要建立数字化、系统化的管理。但目前餐饮业目前80%以上还是夫妻店,个体户,如果不升级则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我个人的愿景就是草根抱团,共创财富,希望搭建一个创业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小餐饮。”
希望用华莱士这些年打造出来的三辆马车:专业的管理团队、凌顶ERP软件、优势的供应链,搭建一个创业平台,为夫妻店做升级,让夫妻店能够安心开一个小店,圆一个创业梦。
04 小结: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相融才能共生
从开薄利多销的平价汉堡店,到整合产业链,实现“百城万店”的目标,如今,华莱士更大的梦想是做一个创业平台,帮助更多小餐饮品牌发展,并且定下了10万+的新目标——计划孵化100个品牌,每个品牌做1000家店。
< class="pgc-img">>而内参君也了解到,很多福州小餐饮品牌已经从中受益,比如玛格丽塔,在华莱士的帮助下,每年能新开200多家店。
梳理了华莱士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它赚钱的逻辑跟很多企业都不一样,别人是把企业做大了,员工能受益,而华莱士把顺序颠倒过来——“帮助员工成长,企业也随之壮大”。
通过“让利”顾客(平价汉堡),“让利”员工(分股合伙),“让利”供应商(众筹开店),最终实现了自身的强大。如今它要“让利”其他餐饮同行。
这或许就是外界总结的华莱士的榕树基因:扶持“新榕”独立而不担心“抢自己的地盘”是一种胸怀,能把“新榕”维系在一起形成“生态圈”则是一种智慧。
华莱士教给餐饮人最大的道理就是——相融共生的智慧和胸怀。
本文部分内容整合自:思尔福,回顾 | 华莱士董事凌淑冰:餐饮连锁企业数字化内控管理体系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餐饮业带来严峻挑战,但不少餐饮连锁品牌仍展现出强大韧劲。7月1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简称CCFA)联合美团共同推出的“2022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下称“餐饮加盟TOP100”)正式发布,覆盖小吃快餐、休闲饮品、火锅烧烤等六大餐饮品类。双方共同编撰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也同时发布。
2022年“餐饮加盟TOP100”入围标准与往年保持一致,即以经营消费大数据为基础,从品牌成长力、加盟门店经营状况、消费者认可度三大维度对餐饮加盟品牌进行客观、公正、综合评估形成TOP100品牌,致力于为餐饮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科学的投资参考与决策辅助。
今年的“餐饮加盟TOP100”中,蜜雪冰城、鱼你在一起等42家品牌连续三年入选,也有夸父炸串、酒拾等27家加盟品牌首次入选。从地域分布看,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本地入选的品牌数已连续三年领跑全国,美食之都成都位居第二,同时伴随消费下沉,加盟品牌的总部也不断从一线新一线向无锡、嘉兴、福州等低线城市转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加盟连锁是一种重要的经营发展模式,疫情防控期间,该模式的抗风险性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随着数字化、供应链、产品标准化等驱动要素更加成熟,连锁加盟将有效助推中国餐饮企业突破规模瓶颈、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 品牌墙
连锁化率持续增长 呈U型活跃发展态势
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速,美团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连锁品牌门店数涨幅最高的区间为3-10家店,同比增长了23%;其次是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区间,年增长分别达到了16.8%和16%。
▲2021年不同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年同比涨幅
从不同规模区间的连锁门店数增长情况来看,中国餐饮连锁化正在呈现出两头活跃的U型发展态势:头部品牌持续冲击万店规模,小规模的连锁品牌开始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出现。在数字化管理工具的支持下,一些地方的优秀中小餐饮经营者开始探索小规模连锁的经营模式,以求在疫情后进一步扩大门店优势。
42家品牌连续三年入选 小店模式更具韧性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有卫生安全保证的连锁品牌,另一方面,连锁企业展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王洪涛表示,除了开店速度、投资分散、规模效应等优势之外,连锁加盟模式能最有效地激发门店的主观能动性。2022“餐饮加盟TOP100”中有42%的餐饮品牌连锁连续三年入选,头部品牌凭借在合作模式、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逆势加速拓店,推动中国餐饮连锁化、品牌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街头巷尾的实体小店是城市商业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烟火气的象征。事实上,小店也是2022年最受欢迎的开店模式。“餐饮加盟TOP100”显示,20-50万仍是最吸引加盟投资者的单店初始投资区间,与此同时,加盟餐饮品牌的投资额均值正在下移,单店投资额在10-20万的小型店铺类型较2021年同比上涨47.6%,增速最为显著。
▲2021-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投资区间分布
白皮书指出,“小型化”成为很多头部连锁品牌的转型方向。相比大型门店,小型化门店具备面积小、少人工、标准化程度高、对厨师依赖性较弱、易于管理等特点,在后疫情时期也更容易快速恢复。
向上突破 小吃小喝领跑万店连锁
伴随理性消费常态化,性价比高的小吃小喝正在流行,也成为中国连锁加盟风口。白皮书显示,2021年连锁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达51.7%,稳居门店数榜首;茶饮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4%。
值得一提的是,茶饮品类的连锁化率连续三年保持高位,截至2021年,该品类连锁化率已突破40%。从品类连锁化规模看,茶饮类5000家至万店规模连锁加盟门店数占比三年翻了近两番,茶饮品牌有望率先跑出更多万店连锁。以蜜雪冰城为例,通过加盟模式,这家在河南郑州起家的茶饮品牌在全球门店数已超两万家。
▲2019-2021年饮品连锁门店数量等级分布
0.1分撬动50万元增量 数字化成重要驱动要素
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随着门店以及业务的增加,管理半径逐步扩大,需要管理的链条更长、资源更多,管理复杂度更高,数字化升级也愈加重要。
面对餐饮连锁品牌日益增长的数字化管理需求,美团也不断升级连锁服务体系,从全域经营管理、线上门店管理、数字化技术工具、供应链配送等四大方面提供全力支持,致力于帮品牌实现门店的统一管理和效率的提升。另外,商家也可以按照不同商圈、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进行线下门店信息的差异化管理,快速实现万店万面。
入选“餐饮加盟TOP100”的蒙自源在全国拥有超800家门店,蒙自源副总裁李晓俊认为,数字化是品牌以及加盟店找到确定性需求、获得确定性增长的关键,“通过美团线上门店口碑运营服务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和口碑的线上沉淀,线上口碑的提升也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增长。”据蒙自源测算,美团上的口碑评分每提高0.1,线下门店一个月的整体业绩可以增长50万元。
白皮书指出,依托美团等数字经济平台,很多餐饮企业已经实现了预订、点餐、结账、评价、会员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在管理上,餐饮企业的数字化已覆盖了食材采购、菜品更新、订餐收银、客户管理、口碑管理等各个环节。
附 大数据评选的加盟创业指南http://dpurl.cn/MfUpGUrz
特别说明:
1.品牌公示。“餐饮加盟TOP100”初选入围品牌均已于2022年3月21日-4月3日对公众公示,接受公众及监管部门的监督。
2.投资加盟品牌。入围品牌均基于大数据评估结果,仅供公众参考。投资者投资加盟品牌还需详查相关机构网站信息并实地考察其总部及加盟商等诸多真实情况。投资有风险,加盟需谨慎。
3.入围关联。餐饮加盟TOP100与是否协会会员、是否同美团合作无关,不因此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人以“帮助品牌”入围等名义,索取费用,请勿采信并留取证据,将证据发送至邮箱:canyinjiamengbang@meituan.com 或邮箱:nicole@ccfa.org.cn。
4.排除范围。仅对企业内部员工开放加盟的品牌,以及在2021 年9-12月不开放加盟的品牌,未被纳入此次范围。
5.数据保密。所有品牌的内部经营等数据依品牌商的要求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