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合肥卡旺卡”状告“安徽卡旺卡”一事在合肥引发了不小风波。
“合肥卡旺卡”作为合肥经营多年的奶茶店品牌,它和“安徽卡旺卡”的官司受到合肥市民的持续关注。
< class="pgc-img">>该案一审结束后,法院判决安徽卡旺卡停止使用“卡旺卡”一名并赔偿合肥卡旺卡经济损失5万元。紧接着安徽卡旺卡提起上诉。
2月24日,从相关网络渠道获悉,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安徽卡旺卡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卡旺卡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二审法院认为,通过合肥卡旺卡的多年经营,“卡旺卡”品牌已为相关公众所知悉,具有相当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卡旺卡”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安徽卡旺卡成立于2019年,远迟于合肥卡旺卡,且对这名称所蕴含的相关知识产权和竞争价值没有增益。
安徽卡旺卡未经合肥卡旺卡许可使用“卡旺卡”这一名称,显属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
安徽卡旺卡与合肥卡旺卡的企业字号同为“卡旺卡”,注册地同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且合肥卡旺卡管理的品牌包含有餐饮、食品等内容,两者的经营范围相似。通过其名称完全可能会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让人误认为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或存在特定关联。
二审法院认为,安徽卡旺卡擅自使用合肥卡旺卡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足以产生混淆,引人误认为与合肥卡旺卡存在一致性或特定联系,安徽卡旺卡构成不正当竞争,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安徽卡旺卡上诉主张合肥卡旺卡影响力小、“卡旺卡”已经成为通用名称等均与事实不符,不应予以支持。安徽卡旺卡成立时通过工商注册登记并不免除其相关民事责任的承担,安徽卡旺卡以此为由主张自己不构成不正当竞争理由亦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并无不当,应予维持。安徽卡旺卡公司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
法院维持一审原判,安徽卡旺卡败诉!
听到这个结果,还真是让合肥人百感交集。毫不夸张的说,合肥人就没有不知道卡旺卡的。
作为本土的奶茶店,从一开始不知名的小店逐渐发展为现如今的连锁品牌。虽然价格一直在变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也是合肥市一处标志性地标了!不然安徽卡旺卡也不会想来分一杯红利呀。
< class="pgc-img">>现在流传的新“合肥四大名点”的梗,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几个品牌在合肥已经做强做大了,占了合肥餐饮业的半壁江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新版“合肥四大名点”分别是:老乡鸡、卡旺卡、巴莉甜甜、詹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奶茶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了,除了卡旺卡,你还喝过其他什么牌子的奶茶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合肥都有哪些奶茶店!
①卡旺卡
< class="pgc-img">>卡旺卡,英文come wonka,品牌名称源自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公——Wonka(旺卡),他具有神奇魔法,打造出了一个梦幻甜美的巧克力魔法工厂,来鼓励和激发每一位真诚善良的人对这个世界表达爱,传递爱。卡旺卡创始人借鉴于此意义,起名come wonka,即卡旺卡。come本为动词,wonka为名词,而跟在动词come后即被形容词化了,意为给顾客传达关爱与温暖。
< class="pgc-img">>卡旺卡成立于2008年,现已前行十数年,自成立以来,卡旺卡始终坚持以专业经营茶饮,用最上乘的手工茶饮为顾客创造惊喜的理念,在茶饮业稳扎稳打,现已成为高人气高口碑的茶饮品牌。
②一点点
< class="pgc-img">>一点点奶茶连锁品牌创立于1994年,距今已将近20年的时间。起初仅仅是台湾台南地区路边的饮料茶摊,尚未有专属品牌名称,后因营业状况蒸蒸日上,才转型为店铺是经营。
< class="pgc-img">>1997年成立第一家模范店。1998年后逐渐开始设立分店,走向连锁加盟式的经营。到2011年为止,全台湾已经有500余家门市。至2011年为止大台北地区已拓展约150家门市,包含直营店30家以及120家奶茶加盟店。2010年开始50岚珍珠奶茶开始专注发展海外市场,第一步就选择中国上海为起点,并于2011年正式成立生根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③coco奶茶
< class="pgc-img">>1997年的淡水小镇,是CoCo都可最初的开端,在这块人文与茶香兼具的土地上,CoCo都可一步一脚印,坚守品质与服务,启动了梦想的实业。
从坚持品质的产品本质出发,希望严选好茶及优质饮品能让更多人品尝,CoCo都可在1999年跨出淡水地区,开始深入各地,于2007开设苏州十全店,并积极筹备拓展世界版图。
成立二十余年,秉持着“为你·都可”的初心,CoCo都可始终保持热情与活力,坚持品质与服务,创新调饮,升级空间,寻找世界各地纯净食材,在地新鲜采购,运用纯熟技艺的饮品创新,将不同食材搭配调制,带给顾客“纯·乐·心”的美好体验。
2019年全球4000家门店达成,CoCo café 2000家达成,成为横跨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世界四大洲的知名茶饮连锁品牌。未来,CoCo都可将继续“纯·乐·心”的品牌承诺,将一杯杯的正能量传递到全世界,点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④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1997年,大学时期的张红超在郑州开启了他一生的甜蜜事业——蜜雪冰城,一个专为年轻人打造新鲜冰淇淋与茶饮的全国连锁品牌,
并确立了蜜雪冰城的经营使命:“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为此他带领蜜雪人啃了10余年的硬骨头,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
为了做好每一支冰淇淋,每一杯茶饮,蜜雪冰城品牌由三大公司共同服务,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管理运营;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生产;郑州宝岛商贸有限公司提供仓储物流服务。三大公司共同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保障蜜雪冰城在国内饮品行业快速成长!
⑤7分甜
< class="pgc-img">>7分甜,是苏州七分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甜品、饮品品牌。以杨枝甘露为招牌推荐。精选世界特优水果,融合优选好料,独树一帜,成就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截止目前,7分甜已在全球开设超过800家门店,预计2021年华东地区突破门店1000家。
⑥书亦烧仙草
书亦烧仙草是在2013年的时候在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一个旗下品牌,始创于2006年,在奶茶行业兴起的时代,书亦烧仙草官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猛发展,不断研发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自创立之日起至今,书亦烧仙草目前在休闲饮品行业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书亦烧仙草是四川茶饮品行业中知名品牌之一,总部倡导以“新鲜、健康、时尚”的饮食文化,秉承“专业、专注、专心”的经营理念,长期致力于餐饮项目的技术研发与培训、店面运营与管理、开店咨询与策划和品牌规划等服务,对茶饮连锁品牌店的经营策划和管理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司品牌合作门店已发展至全国300多家,直营店多达20多家。
< class="pgc-img">>⑦茶百道
茶百道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健康放心、美味优质”的中式茶饮体验,始终保持着“专业化、用心制造、严谨经营”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强化品牌整体管理及营销;始终坚持“自然、新鲜、美味”的创新茶饮思想,在产品上不断创新,迎合顾客的消费需求。
茶百道茶饮品牌已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得到了消费者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深受年轻时尚人士的喜爱。
< class="pgc-img">>⑧喜茶
< class="pgc-img">>2012年,喜茶HEYTEA起源于一条名叫江边里的小巷,原名皇茶ROYALTEA。为了与层出不穷的山寨品牌区分开来,故全面升级为注册品牌喜茶HEYTEA。
喜茶为芝士现泡茶的原创者。自创立以来,喜茶专注于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茶香, 让这茶饮这一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class="pgc-img">>2016年,喜茶获得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一亿元的投资。
喜茶想要分享给顾客的就是茶的真味。为了给顾客带来纯粹纯正的好茶,团队注重的产品研发,坚持独立自主的产品研发模式,并在深圳总部设立专业实验室,致力于茶饮产品构思、配方研究及样品制造。
看着上面那么多的奶茶,我不禁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冬天不端奶茶杯,一生孤苦没人追”。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奶茶你喝过几个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转载自庐州印记公众号)
了李国庆和俞渝的巨瓜,今天的另一则颇有些许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应该就是“奶茶中检测出咖啡因”了——
消息称,近日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珍珠奶茶比较试验,其中喜茶、奈雪の茶、台盖、YO!Tea有茶、COCO都可、一点点、KOI、维星、大卡司、米芝莲等10个品牌奶茶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58mg/kg。
除去新闻运营的作用,“奶茶中含有咖啡因”这个本应是共识的新闻之所以受到如此多关注,还是因为它解答了一部分网友的疑惑:
图片来自微博
网红奶茶如今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许多奶茶店需要排队数小时
才能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饮品▼
但事实上,网红奶茶届的种种“黑幕”
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曾经,上海市消保委发布
“奶茶比较试验”情况通报
除了咖啡因外,这些真相也令人大吃一惊!
1
真相——
“无糖”真的无糖吗?
很多妹纸嘴馋又怕肥
常点“无糖”奶茶
残酷的真相要来了
检测发现
所有号称“无糖”的奶茶
经检测均发现含有糖分
在27件正常甜度奶茶中
含糖量介于每杯11克至62克之间
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
整杯含糖量(g/杯)最高的——
人在茶在-丝袜奶茶
含糖量为62g
一杯奶茶=14块方糖
其他超过50g的还有
卡旺卡-冰全套奶茶
LE LE CHA-福冈抹茶
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2
真相——
没有牛奶,只有奶精!
在对蛋白质一项检测中
有19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偏低。
对反式脂肪酸一项检测中,又显示明显过高。
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部分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果检测发现
一杯奶茶,就超过三天的量了
也就是说
原料是不健康的!
蛋白质偏低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的问题尤其突出
对此,专家分心认为,这两项指标失衡,说明商家可能并没有用“真材实料”,牛奶的原料上很可能用了奶精之类的代替。
3
真相——
奶盖脂肪含量严重超标!
脂肪是奶制品中常见的成分,能带来良好的风味与口感,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引发肥胖。调查显示,近六成的消费者经常会选择有奶盖的奶茶,但消费者对奶盖的脂肪含量认知并不清楚,更多的消费者为追求口感而选择奶盖,但部分消费者却不知道其实奶盖的脂肪很高。
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
45件无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1.1-4.4g/100mL之间,平均为2.7g/100mL;
6件有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在5.4-7.7g/100mL之间,平均为6.3g/100mL。
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41g的脂肪
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2/3
而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小于60g
看完脂肪含量
再来看热量…
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即通常所说的食物热量,是通过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膳食纤维等参数的检测计算得出)不同,过多能量的摄入会引起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肥胖。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51件样品提供的能量在510-2780kJ/杯之间,平均为1209kJ/杯。按照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400kJ能量计算,能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1/3。
要健康的小伙伴们
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喝无糖的奶茶了
乖乖喝白开水吧
新闻延展
深度“中毒”背后,网红奶茶店推波助澜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社交软件,奶茶的造型百变、好喝又好看,优点在社会化媒体中被放大,非常容易吸引消费者。答案茶就是是2017年新成立的品牌,现在可谓是人人知晓,在这之中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功不可没。
买奶茶,拍照、录视频,借助互联网进行用户互动,把自己的品牌主题与年轻人的情绪、个性高度融合,喝的不仅是奶茶,更是一种生活的品位与态度。这时奶茶的口味便已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品牌独特的内容优势,给了年轻人“非买不可”理由。因而“网红经济”大大加快了奶茶经济的发展。
其次,奶茶店的开店成本低,资金回流快。制作方法与操作流程也很简单,只要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以马上上手。很多小型的投资者很愿意加盟这样的小店。
作为快时尚的饮品不像餐厅一样,有固定的消费时间,也不分季节,全天候的营业使奶茶在商业模式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生意挺火爆的餐厅,怎么过一段就开不下去了。原来这些餐厅的消费对象都是上班族,也就是周五晚上和周末的生意比较好,时间效率整体并不高。
再加之奶茶坐上了第三次消费升级的顺风车,造就了这个餐饮业的普通分支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可虽是小本生意,这发展速度也太快了吧。是否有着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奶茶行业发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资本做蛊,掀起风口
就市场公布的数据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风投介入了奶茶行业。要知道风投行业的风险预判能力可是远高于其他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风投行业把手伸向奶茶行业。
估计风投最先看到的是奶茶发展的节点,2015年以来奶茶行业开始展露头角,此后诞生一大批新式茶饮品牌并存活下来。在行业爆发阶段,瓶颈是生产端,基本上生产出来什么就能卖掉。于是在2016年奶茶行业的巨额投资出现了。
刘强东以个人名义给inWE因味茶投资了5亿,喜茶、奈雪の茶在A轮融资环节也获得了1亿元的融资,喜茶到了2018年的B轮融资所获金额也高达4亿,大把的钱撒进了奶茶界。
在2015年以前,奶茶加盟的关键词搜索一直处于低阶段的平稳状态,由此可见个体商户们对奶茶经营的兴趣并不高。但2016年以后大量的资本入驻,各类奶茶加盟的媒体指数有一个量的提升,关键词在互联网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宣传力度也有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有关奶茶加盟的搜索指数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峰,众多的投资个体纷纷向奶茶加盟投出了橄榄枝。
借助互联网制造流行、引爆话题之后,互联网奶茶成功吸引到了更多资本,有了这样的财力支持,奶茶品牌的成长空间就更大。
无论怎么说奶茶在快消食品界已经站稳脚跟,与咖啡的“第三生活空间”的理念不同,在中国,在这个商品找人的时代,它凭借自己快节奏的消费方式找到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但在这波奶茶热过后,市面上众多的奶茶品牌是会注重工艺提升、口感优化,产生“中国星巴克”式的奶茶?还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像同类产品香飘飘一样挂牌上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抢夺市场占有率?我们不得而知。
上游新闻综合自虎嗅网、上海发布、周到健康等
| CBNData
决定去一个地方旅行前,当代人会把什么列入必打卡清单?除了景点、餐厅,当地的特色茶饮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为一杯奶茶赴一座城”。在小红书上,“本土奶茶”关键词下有超过6万篇笔记,大家热衷于分享各地好喝的奶茶品牌。奔赴和热议的对象,之前是茶颜悦色、阿嬷手作,如今也包括卡旺卡、唐沫茶兮、阿水大杯茶等更多的地方性品牌。经过社交平台发酵,本土奶茶品牌是被当地人视为“炫耀资本”的“本地宝藏”,是外地人喝不到的“白月光”。
事实上,一些地方性品牌已经悄悄褪去“小众”标签,成为茶饮界“黑马”,并向全国市场进军。比如安徽品牌甜啦啦,其门店数已经接近8000家,正在向万店冲刺;深圳品牌茉莉奶白去年以来密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店,并通过联名、官宣品牌大使扩大声量。
当然,跳出个例视角,并非所有地方性茶饮品牌都有这样的野心和底气。对更多的品牌来说,即使其走出家乡、当上北上广深的“网红”,起家的区域市场也仍是其重要的底牌。茶饮市场越来越卷的现状下,上半年便有部分品牌选择退出发展状况不好的外地城市,将目光收回到自己的“老家”。
但即使退回到舒适区,地方性茶饮品牌也面临着头部品牌扩张、下沉所带来的压力。除了个别成功者,更多隐于大众视野之外的地方性茶饮品牌发展现状如何?他们为茶饮品牌提供了哪些可参考的样本?面对实力远超自身的对手,其优势与未来机会在何处?CBNData根据窄门餐眼数据,在门店数超过50家(含50家)的389个奶茶饮品品牌中,选取地方性品牌进行观察,希望从其发展现状和扩张路径中,梳理茶饮行业的机会与挑战。
地方新“特产”
如果往前追溯,茶饮品牌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地域标签,比如四川品牌茶百道、云南品牌霸王茶姬、长沙品牌茶颜悦色。这些地域标签在品牌初创阶段代表着其属性或特色,只不过发展模式及扩张路径的不同,决定了品牌后续与特定地域的关系强弱。
品牌路线大致体现在其门店覆盖区域范围、对单一省份的依赖度等维度。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7月5日,奶茶饮品行业门店数达到50家(含)以上的品牌共有389个,按照覆盖省份数量、省份集中度(即一个品牌门店最多的省份下的门店数占该品牌全部门店数的比例,下同)两个指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代表,门店覆盖区域广泛且相对分散分布的品牌意在成为“国民品牌”。其余三类品牌则倚重特定区域,更倾向于走 “特产”路线,意在先向“区域茶王”目标努力。
关于何为“地方性品牌”,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但一般而言,指代的是门店分布区域性较强的品牌。本文更聚焦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即省份集中度在40%及以上、对单一省份依赖度较高的品牌。
根据门店规模、省份集中度、覆盖省份数量等指标的不同,这样的品牌又可以被进一步细分。其中,千店级别的品牌代表了地方茶饮对规模化的突破,聚焦单一省份的品牌则代表了对特定市场的深挖,分别是地方茶饮品牌的两种典型路径。而更多的地方性茶饮品牌,其扩店、扩地模式也根据自身优势有所不同,下文将会做进一步探讨。
从地域分布看,具有一定文化沉淀、茶饮产业基础的城市,更容易批量产生地方性茶饮品牌。前者如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潮汕等饮茶文化浓郁的地区,后者如广西、福建等水果、茶叶原料丰富的省份,以及河南、山东等已经有知名品牌带动茶饮产业氛围的省份。
区域的不同特色,为本土茶饮品牌的“特产”属性奠定了基调。以南宁为例,凭借靠近奶茶从业基础与资源丰富的平南县的产业优势,以及水牛乳、水果等丰富的茶饮原料,南宁的茶饮门店规模、本土品牌数在全国范围内都呈领先之势。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南宁的茶饮门店数、近一年新门店数在全国城市中都位居TOP10,其与昆明是唯二进入TOP10的二线城市。除了阿嬷手作这样在一线城市引发排队现象的“网红”品牌,南宁还有不少初具规模的本土奶茶品牌,它们以当地特色原料或性价比为优势,初步形成以广西为大本营、覆盖云贵川、进一步辐射更多地域的区域布局。
当地方性茶饮品牌成长到一定阶段,也面临着向全国范围内扩张还是继续坚守区域市场的选择。霸王茶姬、茶颜悦色分别代表了地方性品牌向全国市场扩张的两种态度和模式,前者已在全国超3000座城市开出近5000家门店、频传拟IPO消息,后者则仍有超60%门店位于湖南省内、出省后数次因排队问题陷入争议。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地方性茶饮品牌加快了出省、在一线城市开店的节奏。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潮汕“潮功夫茶饮”英歌魂、贵州品牌去茶山等品牌,便密集进入新城,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新一轮“打卡”热潮。
小红书“本土奶茶”关键词下的品牌词云,来源:千瓜数据,时间:2024.05.02-07.30
在头部品牌挤压下“厮杀”的N条路线
扩张、下沉无疑是近两年茶饮品牌的关键词,生长于一二线城市的新茶饮品牌们,开始密集向下沉市场进军——而下沉市场往往是地方性茶饮品牌的“大本营”。再往前看,蜜雪冰城、古茗等早早在下沉市场完成布局的品牌,也不断挤压着地方茶饮的地盘。
不同于头部连锁品牌们有着鲜明的品牌认知、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与数字化系统以及一定的资本助力,地方茶饮往往并没有这些资源加成。在“大树们”密集的枝叶笼罩之下,他们是如何找到生长空间的?多数地方品牌的路线可以归纳为“中国风+当地民俗+特色原料”,在此基础上,又划分出不同派别。其中能够看到部分头部品牌发展模式的影子,当然也有地方品牌们摸索出的独特路径。
第一类为对标蜜雪冰城的“平价派”,瞄准价格敏感度高、品牌认知相对较弱的消费者。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地方性茶饮品牌的均价主要位于15元以下,而这正是人均消费占比连续保持增长的价格带。
来源:万联证券《掘金新茶饮时代:聚焦供应链、高坪效与强品牌》
以安徽品牌甜啦啦为代表,其热卖单品可以称之为对标各大茶饮品牌爆品的全家桶组合,比如与蜜雪冰城同价的柠檬水与纯茶系列、冰淇淋系列,以及喜茶们的爆款产品“平替”。
甜啦啦的热门单品及其价格,来源:窄门餐眼
而部分品牌甚至做到了比“雪王”更为平价。在蜜雪冰城完善的供应链基础上,这些茶饮品牌已“卷无可卷”,其低价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比蜜雪冰城更下沉”的布局策略。CBNData选择了产品均价与蜜雪冰城相当或更低的品牌,根据窄门餐眼数据,它们的门店规模从几十到千店不等,聚焦区域也有所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或乡镇店的占比显著高于蜜雪冰城及行业平均水平,部分品牌的乡镇店比例高达40%-60%。凭借较低的房租、人力等成本,产品价格有了压缩空间。自媒体博主“半佛仙人”也曾分析称,甜啦啦走的是村镇路线、压缩开店成本,保证低价的同时加盟商还有利润空间,从而实现扩张。
第二类为类似茶颜悦色的“国风派”,主打国潮、新中式理念,在此基础上融合部分地域文化,形成较为鲜明的品牌形象。此类品牌往往诞生于文化特色浓郁的城市,在产品开发、选址、门店装修、营销理念等方面,都紧密贴合其品牌形象。以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为例,该品牌以老武汉香片茶为灵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个花茶品类,其41%门店位于新一线城市、32%选址于商场,以贴合其品牌调性。在扩张路径上,此类品牌“国风”“中式”的理念有着灵活的演绎方式及广泛的受众基础,因此也相对容易向其他省市扩张。目前不到500家门店的爷爷不泡茶,高调宣布今年目标是2000家门店。文章开头提到的茉莉奶白,主打花茶这一细分品类并选用茉莉花、栀子花、兰花等极具东方特色的原料,在产品设计、营销表达方面强调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从而在多地“出圈”引发排队现象。
第三类则为更贴合特产属性的“小众宝藏派”,相比前述的国风茶饮,此类品牌加入了更浓郁的地域文化,比如深圳品牌英歌魂、河南品牌眷茶、福建品牌壶见。在一众主打性价比的河南茶饮品牌中,眷茶走的是主打东方香料、挖掘本土原料的路线,比如紫苏、茴香、胡椒,以及河南食材荆芥。荆芥柠檬茶加上颇具河南特色的名称“汴京梦”,拉满话题度与打卡吸引力。不过,产品口味、品牌文化方面强烈的本土属性,以及本土食材的运输成本,也限制了此类品牌向其他区域的扩张。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眷茶目前虽已进入6个省份的21座城市,但仍有94%的门店位于河南省内。主打“潮工夫茶饮”的英歌魂,在进入上海时也重新解构了其浓郁的潮汕元素,主推品调整为更具口味普适性的“青兰观音”。
来源:眷茶点单小程序
第四类则为避开热门区域的“错位扩张派”。从扩张路径看,周边省市或江浙沪、两广等热门区域,是大部分地方性茶饮品牌向外扩张时的首选。这也造成热门省份及城市的竞争越发激烈。部分品牌在向外扩张时,有意避开热门区域,选择连锁品牌布局相对较弱的地方。比如吾饮良品,除大本营湖北之外,其在新疆、黑龙江的门店数量最多,类似的品牌还有河南品牌茶主张、山东品牌冰雪时光等。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西北、东北及中部的部分省份,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奶茶饮品门店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从新开店情况看,这些地区的净新增门店数较为可观,开关店比优于全国,未来或仍有进一步拓店机会。
除此之外,地方性茶饮品牌还基于自身特色探索出了多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自身的壁垒。在小红书上,安徽品牌卡旺卡因提供免费的额外奶盖、打烊后奶茶直接送等服务,被称为“奶茶界海底捞”,加上其徽派装修风格、产品线多样等优势,收揽不少爱好者。云南品牌麒麟大口茶同样以“制茶师”强调服务方面的特色,并且走大单品路线,其点单小程序显示仅有一款产品在售,看似有悖茶饮行业高频上新的常识。
据《新腕儿》报道,麒麟大口茶创始人表示目标是“开在茶饮头部品牌喜茶边上不死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其策略是,“只做一款产品,把所有资源投入到这一款普世基因的产品中,那我们的这款产品就有可能比喜茶做得好,再把门店模型缩小,各项费用成本降低,保证只有一款产品也能活下来,这样开在喜茶隔壁就不会死掉。”
图片来源:麒麟大口茶点单小程序
头部品牌“下乡”潮下,地方性品牌如何守位?
在越来越卷的茶饮行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无论地方性品牌的特色与扩张路径是什么,最后都很难避免与头部品牌“短兵相接”。重压之下,一些品牌或主动或被动进行收缩。据壹览商业报道,上半年一只酸奶牛、阿水大杯茶、吾饮良品等地方性茶饮品牌,便退出了部分城市。
面对争相“下乡”、抢占下沉市场的头部连锁品牌,地方性茶饮品牌的机会与挑战在何处?
本质上看,中国消费市场足够辽阔、人群派别足够丰富,为需求的无限细分提供了基础。与近些年苍蝇馆子、独立门店所引起的打卡潮类似,地方性茶饮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区别于全国连锁品牌的独特体验。“在特定地方才能喝到”的稀缺性和独特性,之于游客来说是其旅游体验的重要一部分,之于本地居民则是其生活与商业融合的一种形式。
当然,情感层面的新鲜感之外,地方性茶饮品牌在消费体验、营销表达的创新方面也确实有其独特价值。深耕特定市场的基础上,这些品牌往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需求场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及时地反映在产品及门店运营的调整中。而全国连锁门店出于保持不同地区消费体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往往不会贸然做出类似调整。具体而言,不少地方性品牌提供的是“茶饮+餐”的复合模式,拓宽覆盖的时段及客群范围。茶饮与餐的比重、具体餐饮品类与产品的选择,则因地域与品牌而异,这是决定品牌能否将复合业态做好的关键。
另一方面,近两年地方性茶饮品牌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塑造,离不开文旅热潮及城市的出圈。与当地特色IP融合,正是地方性茶饮品牌的一大优势。据CBNData观察,淄博、哈尔滨、天水、阿勒泰等地的旅游热潮,便带动了当地茶饮品牌进入大众视野。不少品牌也趁机与当地文旅联动,推出相关产品或活动。相比争抢大IP的全国连锁品牌,地方性茶饮更聚焦当地的联名策略,也便于其凸显自身特色。
面向加盟商,地方性茶饮品牌的优势则在于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利益点。在加盟门槛设置及加盟商筛选方面,头部品牌出于品牌形象考虑往往更为严苛,并希望加盟商自带人脉关系与社会资源,而这样的人选是有限的。因此头部品牌纷纷开放加盟后,引发“加盟商不够用了”的系列讨论。
相对而言,地方性品牌对于加盟商的资金实力与从业经验限制往往较低,品牌自身对当地营商环境、加盟商资源、关系网络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也更高,这是其相对于外来品牌的优势。比如,地方性茶饮品牌扎堆的乡镇、社区、学校等区域,门店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并非金钱就能解决,更考验品牌对当地人情网络的掌握程度。
一些地方性品牌会倾向于骨干店员之间有亲属关系,以提高人员稳定性、降低门店经营的风险和成本,而大品牌往往更注重店员服务意识、经验等能力层面的因素。
不过,无论是面对加盟商还是消费者,地方性茶饮品牌都面临着来自头部连锁品牌、其他本土茶饮品牌的压力。为加速拓店进程,多个茶饮品牌下调了加盟门槛或提高补贴标准。面向消费者,地方性茶饮品牌引以为傲的“特产”优势也有所流失。
近日,蜜雪冰城的“河南限定”产品引起一番热议。在河南市场,蜜雪冰城的新品与品类数量都更为丰富,被网友称为是对待“嫡长子”与“庶子”的区别。霸王茶姬、喜茶等品牌也有着针对品牌起源地的城市限定系列。虽然类似“在地化营销”本质上属于一种营销手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品牌对区域市场的重视,难免会对当地的本土茶饮品牌造成压力。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叶子宝宝、@圆啵啵的笔记截图
归根到底,茶饮行业的“卷”,无论是已经具备规模的连锁品牌,还是希望“偏安一隅”的地方性品牌,都难以回避。对地方茶饮品牌来说,除了茶饮行业共性的产品同质化、新品迭代速度加快、门店汰换率高,其面临的“卷”或许还要更深一层,即解决供应链建设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效应不够强等问题。品牌回应这些问题的解法,才是其接下来能否在区域市场活得足够好、能否顺着自身意愿坚守本地或向外突围的关键。
地方市场如同一座“围城”,头部连锁品牌想要进来分一杯羹,不少本土品牌又想要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在“进来”与“出去”的交换过程中,地方市场的茶饮格局也不断被更新、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