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康发布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项目)
开(复)工的批复
南康经开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
报来的相关企业(项目)《开(复)工申请》及材料已收悉,经区防控指挥部研究,同意相关企业(项目)自即日起开(复)工,现批复如下:
一、相关单位要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好返岗员工临时交通管制卡口通行等困难和问题,并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相关单位要督促开(复)工企业严格遵守《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承诺书》,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就承诺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
三、相关单位要会同企业所在乡镇(街道)加强监管,要求企业第一时间报告员工健康异常情况,并立即停工,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同时加大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力度。
四、对于未按要求严格落实防护措施,以及员工有疑似病情隐瞒不报的企业,我区将从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追究责任人相关法律责任。
附件:南康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复)工企业(项目)名单(第一批)
赣州市南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 2月12日
南康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复)工
企业(项目)名单
(第一批,共25家)
一、工业企业(8家)
1.赣州市德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2.赣州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3.江西正皓瑞森智精密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4.江西曲玻科技有限公司
5.格棱电子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6.赣州汇明木业有限公司
7.赣州爱格森人造板有限公司
8.赣州市开源矿业有限公司
二、重大项目(2个)
9.特色小镇城市客厅(酒店)项目
10.东山中心幼儿园项目
三、物流企业、项目(6家)
11.赣州陆港铁路运营有限公司(赣州港铁路场站)
12.龙泰安冷链项目
13.江西永信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14.赣州深赣港口服务有限公司
15.江西联合船务代理有限公司
16.赣州远景物流有限公司
四、电商企业(2家)
17.江西臻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8.赣州市乐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五、农业(2家)
19.南康区众兴禽业批发市场(唐江畜禽屠宰厂)
20.明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六、餐饮业(3家)
21.江西团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园区配套公共食堂)
22.赣州市龙舌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3.南康区广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七、示范企业(2家)
24.中心农贸市场
25.国光超市(南康店)
END
供 稿:赣州市南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编 辑:陈美华
审 核:黄振中
@南康发布
着电商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传统百货业逐渐式微。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一家地方百货业企业,即江西国光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国光) 拟逆势登陆A股。《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与诸多同行一样,江西国光业绩增长乏力,同时股权过度集中,却在IPO前让保荐人突击入股,而公司食品安全问题却屡禁不止。
股权过于集中
资料显示,江西国光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的运营业务,截至目前,江西国光拥有55家门店,其中吉安市38家、赣州市15家、宜春市1家、新余市1家,地方特色浓厚。
江西国光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过分集中。招股书称,公司控股股东为江西国光实业,持有公司56.51%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胡金根、蒋淑兰、胡志超、胡智敏、胡春香,5人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97.58%的股份。2018年2月26日,5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而胡金根、蒋淑兰系夫妻,胡金根、胡春香为兄妹,胡志超、胡智敏为胡金根、蒋淑兰之子。若公司成功上市,胡氏家族持股比例仍很高,对公司拥有绝对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过度集中的江西国光,在IPO前却突击接受了中信投资增资入股。招股书显示,2018年3月,中信投资向江西国光出资人民币3127.42万元,其中223.5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2903.84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公司称,基于现有业务规模及良好的业务发展前景,中信投资作为财务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本次增资有利于完善治理结构、增强资金实力。但需要指出的是,中信投资为江西国光的保荐人,中信投资系中信证券(港股06030)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后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折合成股份,中信投资持有公司2.42%的股权。
门店效益不佳
偏居一隅,叠加百货行业式微,江西国光的业绩并不好看。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63亿元、21.36亿元、22.93亿元和12.95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为7632.24 万 元 、 8049.41 万 元 、8551.06万元和7141.19万元。很明显,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几乎停滞,净利润虽有增长,但也十分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的主营业务季节性分布显示,2018年1-6月、2019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06698.5万元、117349.89万元,2019年上半年同比仅增长9.98%。而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3.85%、92.13%、91.31%和90.16%,主营业务收入几乎能够反映公司营业收入的情况,说明2019年上半年营收并未出现大幅增长,但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却蹊跷突增。
业绩增长乏力,江西国光也在努力改变,公司选择的道路是大幅扩店。根据披露,2016-2018年、2019年1-6月期初和期末,公司门店数分别为42家、44家,44家、43家,43家、51家,51家、52家,2018年快速扩店。但如上所述,扩店并未体现在业绩上,2018年公司营收和业绩增长均十分有限。
在此背景下,公司还拟募资扩店,拟投入11524.59万元募资建设连锁门店项目,投资2647.87万元建设连锁门店改建项目。其中,连锁门店建设项目将新建7个门店,连锁门店改建项目则将改建8家门店。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江西国光不断扩店之时,诸多同行却纷纷“倒下”,比如,上市公司人人乐2017年、2018年持续亏损“披星戴帽”,2019年扭亏为盈,但盈利能力仍十分有限;家乐福中国业务举步维艰,80%的股份被苏宁收购;沃尔玛也陆续关闭多家在中国的门店。
安全问题频发
作为一家百货连锁公司,江西国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报告期内多次被处罚。
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2019年1-6月,公司分别受到行政处罚50件、18件、5件、0件,行政处罚金额78.35万元、24.68万元、9.71万元和0元,也即2016年以来,公司及其子公司受到73笔合计112.74万元的行政处罚。
对于被处罚的原因,公司称主要为销售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商品、销售过期商品、定量包装不合格、消防通道不畅、欠缴税款、广告宣传用语违反广告法等。
《金融投资报》记者整理发现,多次被处罚后,江西国光仍未“长记性”,今年仍有上黑榜的情况。比如,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网站3月18日发布的通告显示,公司有3例不合格被通报,由赣州国光实业有限公司南康生活广场销售的标称赣州啃佬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啃定你)泡鸭翅(原味)标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检测山梨酸及其钾盐与标签不符),检验机构为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由赣州国光实业有限公司赣县店销售的,标 称 ORIENTAL FOOD INDUSTRIES SDN BHD生产的福多牌香兰味蛋糕,丙二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由赣州国光实业有限公司红旗店销售的花蛤(花甲),氯霉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江西国光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在诸多国际国内商超巨头业务萎缩、关店潮背景下,公司如何逆势而上?中信投资作为保荐人的全资子公司在IPO前突击入股,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金融投资报》记者将这些问题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带着诸多问题上会,江西国光前途几何?对此,本报将跟踪关注。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新消息:经家属反馈,走失者已被家属平安找回,请关注此事的网友放心!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现将其姓名、照片及家属联系方式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