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向南70公里,新鲜生态的猪毛肚、莴笋片,从仁寿取材,到送进成都小龙坎的门店,不超过2小时。一筷下肚,把你从喧嚣的都市,瞬间带到宁静的田野。
8月30日,第九届C21论坛传来喜讯,全国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与四川农业大县仁寿县签订政企战略合作协议,小龙坎将优先采购仁寿地方农特产品、并对仁寿农产品销售提供帮扶。
签约嘉宾、仁寿县副县长毛超英介绍,仁寿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42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图为谢安蔬菜基地)
仁寿县围绕“粮、猪、果、蔬、渔、花”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建成2个农业园区和12个万亩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合社714个,家庭农场607家,农业龙头企业21户,农业业主3800户。
签约嘉宾、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运营 总监荣幸说,小龙坎是一家从事饮食研究及餐饮连锁加盟等领域的专业餐饮管理公司,致力于将四川火锅做成文化名片并带向全球。小龙坎老火锅在成都市各区拥有13家直营店,2018年签约门店超700家,覆盖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共200多个城市、全球400多个城市。截至2018年年中,新西兰、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的门店已经陆续进入正式营业。另外,加拿大多伦多已进入筹备工作,日本东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国际化城市已在考察筹备中。
(图为小龙坎老火锅成都春熙商圈概念店)
“今年以来,小龙坎投身精准扶贫,多次前往仁寿县进行考察,并与仁寿政府达成小龙坎直营店农产品优先采购的框架协议,为区域扶贫尽企业责任。”荣幸说,签约后,成都地区直营门店将优先采购仁寿地区的农产品、并进一步推向全国连锁门店。“届时,成都的好吃嘴们,将吃到最鲜美的仁寿土猪、生态蔬菜等。”
荣幸说,作为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正宗川味火锅,一直以来,小龙坎坚持选用最优的食材,提供最顶级的美味,让大家找回最地道的火锅味儿。“和仁寿携手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同四川的各个区域合作,不断寻找优质的农产品,为这些美味、优质的四川农副产品,提供一个便捷的对外通道,让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火锅,都能烫入最新鲜、最生态、最美味的四川农产品!”
封面新闻记者 母琪 李庆 见习记者 王越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2018年起,小龙坎火锅的全资公司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众管理公司)两年间共提起约300次相关诉讼,力度之大引人侧目。
< class="pgc-img">>与此相对应的,是小龙坎作为"火锅界新贵"在市场上的节节胜利使其成为火锅界的后起之秀。: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火锅营销额TOP10中,"年仅五岁"的小龙坎火锅排第6位,与老牌火锅海底捞、呷哺呷哺、香天下跻身同行列。
< class="pgc-img">>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仁众管理公司对"小龙坎"商标侵权如此重视,或许也正是因为持续不间断地肃清"山寨店",小龙坎才能在略显疲态的火锅市场逆风翻盘。
山寨"小龙坎"的代价不止300万
仁众管理公司是第18096479号"小龙坎"商标的商标权人。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2015年10月19日,仁众管理公司申请注册了第18096479号"小龙坎"商标,并于2017年06月20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43类餐饮、住宿等服务上。
2018年1月4日,仁众管理公司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已成功获得"小龙坎"商标。其在获得"小龙坎"商标之后,就开始了维权行动。成都有63家侵权门店遭到改头换面,另有23家商铺在店名中添加前后缀以示区别。紧接着,大众点评网等美食团购App也下架了大多数线下未授权小龙坎餐饮店。
< class="pgc-img">>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仁众管理公司开启了大刀阔斧的针对"山寨店清理"的诉讼之路,其中尤其以一桩300万的胜诉引发关注。
成都小龙坎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龙坎品牌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31日,主要从事"小龙坎"火锅品牌连锁经营管理。期间,小龙坎品牌公司在其网站、微博上使用突出的"小龙坎"的文字进行宣传推广,长期对外以"小龙坎"品牌授权加盟、连锁管理与运营为宣传口号在全国开展加盟业务,小龙坎品牌公司直营店及其加盟店在经营过程中突出使用带有"小龙坎"字样的标识并且将"小龙坎"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并作突出显示。
2018年11月12日,仁众管理公司将小龙坎品牌公司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张判令小龙坎品牌公司停止侵权、变更企业名称,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 0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3万元。
据中国商标网显示,仁众管理公司是第18096479号"小龙坎"商标的商标权人。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2015年10月19日,仁众管理公司申请注册了第18096479号"小龙坎"商标,并于2017年06月20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43类餐饮、住宿等服务上。
2018年1月4日,仁众管理公司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已成功获得"小龙坎"商标。其在获得"小龙坎"商标之后,就开始了维权行动。成都有63家侵权门店遭到改头换面,另有23家商铺在店名中添加前后缀以示区别。紧接着,大众点评网等美食团购App也下架了大多数线下未授权小龙坎餐饮店。
被告小龙坎品牌公司则辩称,其是在仁众管理公司取得注册商标之前就依法注册成立的,不构成商标侵权;诉争商标"小龙坎"是重庆市著名地名,不应当被注册为商标,商标权利人(仁众管理公司)更不应当限制别人的使用。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即便小龙坎品牌公司的企业名称登记时间早于仁众管理公司取得涉案商标权的时间,但晚于仁众管理公司递交商标申请的时间,而彼时仁众管理公司的小龙坎火锅直营店已经取得一定的知名度,故被告小龙坎品牌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规范使用自己的登记字号,不应引起相关消费者的混淆。
小龙坎品牌公司在其运营的微博中多次以"小龙坎"称呼自己提供的服务,在其运营的门店店招和店内装潢也单独使用"小龙坎"文字,具有突出使用之意图,易导致消费者的混淆,构成商标侵权。经法院查明,小龙坎品牌公司自营或者特许他人经营的店铺中使用"小龙坎"标识的已达26家,而小龙坎品牌公司的合作费用为省级城市20万元、地级城市15万元、县级城市12万元。
最终,本案以被告小龙坎品牌公司赔偿仁众管理公司300万元告一段落,而小龙坎品牌公司失去的,不仅仅是300万,更多的是借由"小龙坎"的名号打下的众多加盟店和几乎半壁火锅江山。
< class="pgc-img">>重庆"小龙坎"的欲说还休
仁众管理公司的胜诉给予小龙坎品牌公司近乎毁灭性打击。顶着"小龙坎"名称的餐饮加盟活动及运营活动全部被叫停,其过往的加盟店将要全部"改名易姓",因"小龙坎"得到的红利,几乎付诸东流。
有这样经历的败诉店家何止小龙坎品牌公司一家?但据了解,"小龙坎"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因其附近山势连绵起伏,传说是龙脉的"龙脊"所在,故命名为"小龙坎"。这个在重庆人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个名字,却被四川企业仁众管理公司抢注商标。
仁众管理公司开设的"小龙坎"并非第一家冠以"小龙坎"的火锅店,却是成功抢注"小龙坎"商标的"正牌军"。以小龙坎品牌公司为代表的重庆"山寨火锅店"们,或许初衷并非是要侵权仁众管理公司,而只是以"小龙坎"的街道名开设火锅店,沿用风土民俗。
自贡市餐饮美食协会会长刘明权认为,一个餐饮品牌的打造和商标权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是类似于"小龙坎"这样一些公共品牌被广泛使用,则并不存在高仿仿冒等侵权行为。刘明权称,换一个角度理解,一个公共品牌能被广泛认可,不仅是哪一个人或哪一家公司的作用,而是多数人或多数公司在基于相似或相近理念上推广、创新产生的集群效应。
与山寨"缠斗"到底
小龙坎火锅的"山寨"数据是极为惊人的。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小龙坎火锅全国竟有500多家仿冒店,仅在成都就有400多家。据中国商标网查询数据显示,自2014年小龙坎火锅开设第一家门店至今,共有235项商标带"小龙坎"字样的商标在申请或注册,而在第43类核定使用在餐饮住宿上"小龙坎"字样的商标共有56项。
而"山寨小龙坎"的卫生安全问题更一度让正版"小龙坎"饱受大众口诛笔伐。2017年7月29日,20多人在江苏镇江"小龙坎"火锅店就餐后出现呕吐腹泻;8月10日左右,有网友反映,在富顺"小龙坎"吃到了疑似变质食物;8月11日,4位成都市民在成都成华区新风路吃完"小龙坎老火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对于上述多起事件,仁众管理公司曾在2017年7月26日至8月16日期间,连发10条微博称,这些"小龙坎"火锅店均不是直营店或加盟店,而是"高仿""仿冒"的。但由于山寨店从装修到店门均与正版"小龙坎"高度近似,就连仁众管理公司的内部人员有时都会产生误认,更不消说是普通民众了。
为数众多的山寨店不仅"稀释"了小龙坎的市场美誉度,更对其品牌建设造成了重重阻力。面对这些林立的"李鬼","李逵"仁众管理公司只能将其陆续打掉。在经历过多次打假维权事件后,仁众管理公司更加注重商标品牌保护。
据中国商标网显示,截至目前仁众管理公司共申请注册了486件商标,包含"小龙坎""小龙坎老""巴蜀小龙坎""川蜀小龙坎""川西小龙坎""正宗小龙坎""大龙坎""仁众小龙坎""川龙坎""小龙坎XIAOLonGKAN LAOHUOGUO""水龙坎""少龙坎""坎龙小""小龙次""小龙吹"等商标。
< class="pgc-img">>仁众管理公司的以"小龙坎"为核心的商标保护矩阵已逐渐搭建起来,"我们拥有了这个品牌,就要维护这个品牌,尊重这个品牌!"仁众管理公司媒介公关何女士说,"小龙坎不只是我们的小龙坎,他是热爱火锅的朋友们的,是世界的小龙坎。商标既然已尘埃落定,我们将放开手脚,做大做强这个品牌。"
>期看点
1、近日小龙坎全资持股蜀大侠
2、关于事件真相的几点猜测
3、2023,并购整合成餐饮趋势
第 1277 期
文 | 星野 阮城
2023开年大事件
小龙坎全资持股蜀大侠
2023开年,平静了许久的火锅业迎来了一件大事:连锁火锅品牌小龙坎,全资持股了同为连锁火锅品牌的蜀大侠。
天眼查显示,近期,蜀大侠的主体公司“成都蜀大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其原有股东四川蜀金超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蜀金”)退出,新增四川小龙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小龙坎集团”)为股东,并全资持股。
◎天眼查截图
消息一出,网友也是意见纷纷。
有人震惊:两个实力都很强劲的品牌,怎么突然一个就吞并另一个了?经营管理能跟得上吗?有人猜测:不会是强强联合,要“搞个大的吧”?
当然,也有网友淡定评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位网友显然是对内情有所了解的,因为股权信息显示,这次从蜀大侠退出的蜀金超盛,其第一大股东——持股41%的吴东,也是小龙坎创始人、董事长及最终受益人。
2019年,蜀金超盛接替万光友和王云鹏,成为蜀大侠股东。吴东、万光友和王云鹏,均为蜀金超盛的股东。此次股权变更后,吴东对蜀大侠直接或间接持股25.31%。
◎天眼查截图,吴东关联企业
是不是已经被绕晕了?
我们来捋捋,摘出来关键人物吴东,他是小龙坎创始人、董事长及最终受益人,2019年其所在的四川蜀金又投了蜀大侠。
这次他们从蜀大侠退股,以小龙坎集团的身份全资持股了蜀大侠,也就是网友说的“从左手倒腾到右手。”
针对此事,稍早时小龙坎相关负责人回应,其目的在于更好实现双方品牌长期发展,对资源进行整合。调整后,双方品牌将坚持前端独立运营、后端资源整合策略,以优化供应链,最终实现合作伙伴门店降本增效,实现多方共赢。
2014年成立的小龙坎,口味上推崇正宗四川牛油火锅,食材上也保留了四川特色,同时它也是近年来的火锅出海新秀,官网显示,目前其已经拥有了33家海外门店。
蜀大侠则在2015年成立,爆款“一帅九将”产品集合以及侠宝超级IP的打造,让其迅速出圈,现有门店600+。
上述负责人还透露,未来小龙坎和蜀大侠两个品牌在消费者定位、品牌策略上依然会有各自的坚持与区分,小龙坎定位为国民火锅,蜀大侠为特色文化火锅。
上市梦?不是吞了,是合并?
揭秘背后真相
猜测1:重拾“上市梦”?
这两年,捞王、七欣天冲刺上市,获融资的巴奴、珮姐等火锅品牌,也均有望冲击IPO,“火锅第三股”花落谁家,始终悬而未决。
曾拥有上千家门店的小龙坎,谁会说它没有上市的野心呢?
在小龙坎“吞下”蜀大侠后,总门店数将增至近1200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呷哺的门店总数,同时与海底捞的门店数量较为接近。
截至发稿前,据窄门餐眼数据,呷哺共经营餐厅818家,海底捞共经营餐厅1338家。因此猜测,这或是小龙坎加快上市进程的信号。
要说起小龙坎的上市梦,从2019年入驻成都IFS50F办公楼,便可窥见一二。
猜测2:不是吞了,是合并?
2022,是所有成都餐饮人的噩梦,从疫情、限电、高温,再到疫情,“一年能正常营业一半时间”是常态。
在三年疫情冲击下,餐饮行业遭遇重创,举步维艰。“成都餐饮人擅长资源整合”的做法,也很契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这个观点也更接近真相,日前,蜀大侠火锅创始人江侠告诉媒体记者,“我们是合并,主要是整合供应链,让两个品牌跑得更快,把供应链做大做强。不是说是小龙坎把我们收了,我们是合并了。”
江侠说,双方是合作共赢关系,不存在外界所说的吞并与收购。
猜测3:战略目标出现分歧?
蜀大侠和小龙坎同属于成都火锅,成立时间也十分接近,近年来,小龙坎在海外市场表现优异,蜀大侠在子品牌上频频发力,外人看来,发展路径并不一致。
当然,这个属于饭后谈资了。
餐饮投资餐饮
2023,并购整合成趋势
一场疫情,让资本目光又重新聚焦到餐饮,2021年可以说是资本“捧着钱给餐饮人”。数据显示,当年餐饮行业平均每3天就有2笔融资发生,总融资金额近500亿。
但到2022年,资本热潮却在冷却,今年初至12月左右,全国餐饮领域的融资案例为233起,披露的融资金额为149亿元,比2021年少了整整350亿元。
火锅餐见发现,资本冷却的同时,餐饮企业却在行动。目前,已有多家餐饮企业在寻找机会,展开收购。
除了小龙坎+蜀大侠,我们在火锅业可以看到并购整合事件也不少。
有强强联手存量合并的,比如去年10月份成立的上纵集团:楠火锅、杨记隆府、杉姐老火锅、肉桂厨房、曾三仙米线。
◎上纵品牌发布会
还有投资孵化的,比如大龙燚集团投资牛华八婆、如在蜀等火锅串串品牌,至膳的谭鸭血、贤合庄、烧江南、灶门坎、天然呆等。
2023年,在资本进入冷静期后,餐饮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时代来临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三年疫情冲击下,餐饮行业遭遇重创,举步维艰。
诸如海底捞、小龙坎、蜀大侠等火锅打牌也不得不面临成本持续上涨,消费降级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整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合面临新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变化,如何规避陷入“收购动荡”是成败的关键。
不过相比于第三方资本入局追求的聚光灯效应和加固资本阵营,餐饮投资餐饮则更看重品类互补、资源生态整合,这显然更利于长期发展。
你对此次事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