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亟待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引入资本是雪中送炭,还是饮鸩止渴?
被“斩首”的中国民营企业“要是CXC来敲你公司的大门,你以后的日子就会过得很郁闷了。
它总是能发现一些你从来不知道的问题,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总是‘你很糟糕’。”
英国《泰晤士报》在一篇报道中,对这家管理着460亿美元的私募大佬的评价。
用“诡异”(secretive)来形容这家公司在中国的行事作风。
作为欧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CXC创始人及合伙人行事低调,以追求短期暴利而著称。
《泰晤士报》称:“CXC不会满足于18%以下的回报率。
如果你有钱,还是给它吧,它至少能为你赚取比其他投资高两到三倍的利润。”
但是,如果你期望自己的企业能在CXC的管理下持续成长、蓬勃发展——就像他们常常对创始人许诺的那样,你就错了。
在中国,CXC最近几年的战略是“斩首式收购”,即收购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包括制药、地产、教育等。
杠杆收购最看重的是企业现金流,而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稳定,4万亿元的庞大行业,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持续多年。
这就是CXC看中“俏江南”、“大娘水饺”等企业的原因。而收购之后呢?
有些企业利润被掏空,造成严重亏损,有些企业的创始人甚至被送进监狱。
恶果不一而足,均已见诸报端。
为什么在收购前,“俏江南”和“大娘水饺”都被CXC寄予极高的期望,而在CXC接手后,二者都如此“巧合”地遭遇了业绩崩盘式下滑的命运?
很重要的一点是——餐饮业现金流稳定的前提,是人员的稳定。
从高管、中层到基层,一致的价值观、高度的信任感、协调的执行力,是客人满意度和公司营业额保持平稳的无形保障。
媒体已经曝光,CXC接手“大娘水饺”后,接连空降高管,“空降”的经理人与公司原有的团队出现严重的价值观冲突。
大娘水饺,和“俏江南”一样,同样在90年代以一家小饭馆为起点,到了2002、2003年前后日趋发展为中国餐饮业的中坚企业。
据媒体报道,CXC在收购“大娘水饺”前也曾对其许诺“上市”等美好愿景,创始人同样怀着美好的希望将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交给CXC。
谁料,CXC接手后,“大娘水饺”的业绩便逐年下滑,遭遇了和“俏江南”相似的命运。
珠海中富,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饮料瓶生产基地,一度有着傲人的业绩,人人称羡。
2007年,CXC入主珠海中富。自此,曾被誉为“亚洲瓶王”的珠海中富原本晴朗的上空,渐渐开始变天。
一步一步依靠实业经营发展至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恐怕怎么也想不到,CXC在进驻珠海中富的同时早已布好一张天罗地网。
一方面,CXC以珠海中富为筹码,吸纳了大量第三方资金;另一方面,CXC入股了大量与珠海中富关联的周边企业、子公司。
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系列投资部署的CXC哪有时间关心珠海中富的本业——瓶装生产?
实际上,无论是餐饮还是瓶装产业,CXC的“国际管理团队”都缺乏管理经营经验。
CXC入股珠海中富关联企业、子公司不久后,不仅收获了这些公司的分红,还在珠海中富业绩逐渐低迷时,溢价收购那些关联企业、子公司的股份,进一步将企业掏空。
而当珠海中富因此濒临崩溃之际,CXC低价将珠海中富抛售给某接盘企业,全身而退。
他们丢弃濒死的企业,就像丢弃一张用过的厕纸一般,理所当然又决绝无情。
就在2018年,后继接盘珠海中富的公司宣布破产。
由此,这家曾经辉煌于亚洲乃至名震世界的中国民营企业,就这样背负着巨额债务,几乎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CXC的行为,既让人痛恨,又令人惊悚。
不得不相信CXC的进驻对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是一场噩梦,对CXC来说,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
VC之“死”系列】
投资是一个考验坚韧的游戏,需要团队稳定且持续地“在状态”。我们记录他们过去的辉煌,也记录那些死亡与近似死亡。
北京CBD依旧车水马龙,但CVC北京办事处却早已不复昔日的喧闹。
这家欧洲老牌PE,执掌全球710亿美元,却在中国“一挫再挫”。从珠海中富到俏江南,再到大娘水饺,CVC的“中国之旅”生出了无数事端,令人大跌眼镜。每一个案例,几乎都是值得载入中国创投史的“血淋淋”教训。
如今,在中国创投圈最火热的时候,这家PE巨头已渐渐远去,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身影。
珠海中富从宠儿到弃儿
CVC“败走中国”的故事要从珠海中富讲起。
珠海中富曾是“中国最大、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的PET饮料瓶生产基地”,一个货真价实的高富帅。2007年10月,CVC斥16.5亿元重金收购珠海中富,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收购价比中富净资产高出近两倍,简直超乎市场想象。
实际上,CVC入主珠海中富前一年,另一系列的股权交易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6年上半年,香港众成等将珠海中富数十家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全部转给了珠海中富的关联企业富达投资。同时,中富集团也将控制的多家非上市企业同时转给了一家海外的投资公司众成工业。
当CVC完成珠海中富29%股权收购时,CVC同时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BPI悄然收购了富达投资100%的股权,亚洲瓶业旗下另一公司饮料包装(香港)公司也100%收购了众成工业,如此,将珠海中富及其非全资子公司、关联企业牢牢控在掌中。
而当CVC入主后,珠海中富前管理团队就遭到清洗,公司的生产经营似乎也遇到了瓶颈,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年报资料显示,2007年到2011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8600万元、46万元、1.15亿元、1.45亿元、4500万元,2012年则出现上市以来首亏1.81亿元,2013年亏损额超10亿元。
面对节节下滑的公司业绩,CVC开始筹划“逃亡路线”。2012年12月,珠海中富发布8.85亿元收购48家子孙公司部分股权收购方案,其溢价达50%的收购价格引起市场质疑。随后珠海中富与投资者及市场人士进行沟通,将价格从8.85亿元下调为5.9亿元,下调了33.3%。对此,时任CVC的亚太区合伙人、珠海中富副董事长何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VC只能通过珠海中富实现资源整合后,获得业绩改善,通过所持公司股权价值的提高,才能在退出时获得符合CVC要求的投资回报,否则这笔投资就失败了。
直至2014年,入主6年后的CVC正式退出珠海中富。当时CVC分别向深圳市捷安德实业有限公司、张旭转让其持有珠海中富11.39%和5.1%股权,交易对价分别约为3.5亿元和1.5亿元,共5亿元。转让完成后,CVC持股比例从26.39%降至9.9%。
但此时,可以说CVC早已错过了最佳退出时机。苦等了6年,若平均下来,该笔投资的年回报率仅为7%左右,成绩并不算显眼。更重要的是,投资珠海中富令CVC背上了诸多“恶名”,化为日后沉重的历史包袱。
俏江南“缠斗”往事
而与俏江南“交恶”,则真正令CVC在中国“声名远扬”。
在俏江南前,CVC投资经理在内地摸过一水儿的餐饮业。起初,MD们摸不清高层的莫测高深,正中总部下怀的项目寥寥无几,直到遇上了俏江南。
2012年4月,俏江南计划转战香港上市,公开寻找基石投资人,一时间国际资本蜂拥而至,而CVC“先下手为强”。
对于细节,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时任CVC第一顾问梁伯韬、亚太部主管管文浩主动现身于张兰办公室,殷殷切切地向这位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一无所知,但口袋装满真金白银的明星企业家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希望整合俏江南、非常泰、大娘水饺等中国餐饮巨头,打造国际化餐饮集团。俏江南当时风头无两,根本没把这家公司放在心上。
2013年6月,俏江南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CVC听到风吹草动,忽然单方面在港宣称,俏江南已经被其收购。消息来得突然,与俏江南接触的数十位基石投资者纷纷嗔怪其“一女多嫁”,张兰最后不得不选择设计了自己的CVC。
然而,CVC的设计并不止于此。CVC正式入主后,表面上,CVC利用空壳公司做桥,准备收购俏江南82.7%的股权,剩余股权张兰持有13.8%,员工持有3.5%。其实私底下,CVC为这次收购设立了一套极其隐蔽的三层架构,CVC给张兰配售的是第二层空壳公司的13.8%的股权,却瞒着张兰将第三层空壳公司的全部股权抵押给银行,张兰手上的13.8%股权实际已易主他人。但这一点,张兰到2015年CVC以拖欠债务为由向香港保华抵掉俏江南时,才后知后觉。
更令人惊讶的是,CVC在这场博弈中,所付出的只有在基金中的1400万美元的投资款,以及丢给银行团一堆债务。
但CVC也不算是最终赢家。由于CVC“不懂中国市场,但是又特别喜欢干涉公司管理。经营不善加上当时整个餐饮市场的不景气,俏江南没能如愿上市”。于是,2014年年初,银行团方面要求CVC在15天之内向俏江南注资6750万美元,以应对潜在的财务违约,从而让俏江南重获新生。但是CVC不仅拒绝注入资金,也不再按约定偿还1.4亿美元收购贷款。迫于资金压力和业绩因素,CVC反悔了当初的收购案,想要取消交易。银行团于是授权香港保华顾问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3日“接管”了俏江南集团,CVC出局俏江南。
这一笔交易,可谓两败俱伤。2017年3月,前俏江南“少东家”汪小菲公开炮轰CVC,称“自从2014年张兰董事长和公司几位创始高管退出董事会,公司管理全权由香港著名资本CVC接手,公司业绩直线下滑,管理漏洞频出。在与境外资本的博弈中,创始股东离场,而最后受伤害的是一个创立了16年的本土品牌。”
“煮坏”的大娘水饺
俏江南之后,CVC又看上了另一个“白富美”——大娘水饺。
与俏江南张兰的发家故事大体类似。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曾经是一位在青海插队的知青,在常州日报做过3年记者,90年代初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创业。1996年,吴国强将一家日营业额只有200多元,一个月要亏损1万多元的小餐馆改名为大娘水饺,用近二十年时间做成了中式快餐行业领军企业。到2013年时,大娘水饺已在全国19个省市拥有450多家连锁店,总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员工7000人。
十几年来,大娘水饺先后吸引了IDG、鼎晖国际、摩根士丹利、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公司前来洽谈投资,却始终没谈成。公司创始人吴国强起初对资本并不感冒,甚至对资本有些排斥。直到2013年,故事有了转机。大娘水饺与CVC“联姻”,CVC拿下控股权,而吴国强则保留部分股份,成为公司的个人股东。
2016年,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一封声泪俱下的控诉信,揭开了背后的鲜血淋漓。“CEO几度换人仍管理不善,董事长韩敬崇年会时叫20余保安将原创始人拒之门外,公司业绩两年内下滑两成以上,门店两年仅增40间,产品加价不加量……”,信内列举的每一个问题,都与当初CVC许下的承诺相距甚远。
信中被点名的彪悍董事长韩敬崇,除了是CVC亚太部门合伙人之外,还曾是2010年至2015年时段珠海中富的董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娘水饺最终还是步了俏江南的后尘。经历了创始人和控股股东爆发矛盾,公司业绩连年下降,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大娘水饺迎来了“美人迟暮”。与此同时,CVC先后找过五大投行,委托他们卖掉大娘水饺,最终格林豪泰从CVC手上收购了大娘水饺100%股权。
默默退出了中国阵地
从珠海中富到大娘水饺,不断受挫的CVC似乎灰心意冷,正在渐渐远离大中华市场。
作为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堪称PE“豪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CVC管理资产规模达710亿美元,家底可谓丰厚。在欧洲,其共发行了六期基金,其中,第六期基金规模为110亿欧元(约合150亿美元)。在亚洲,从1999年至今,CVC共发行四期基金。
真正在中国内地投资,大概是在CVC进入亚洲市场10年后(2008年)。这一年,CVC成立了北京办事处。其管理的第三期亚洲基金(规模约40亿美元)开始投资了大娘水饺和启德教育等。在过去的时间里,这家PE巨头在中国也有过辉煌的时期,比如其被投企业中金天医药、万全药业和千百度等早已上市。
但更多的恐怕是教训。在CVC的内部有一个投资回报标准,年化收益率不低于25%。为了保证稳定的回报,CVC大中华区掌门人、“红筹之父”梁伯韬曾表示,在亚洲市场,投资一定要分散,因为新兴市场波动大,变化快。然而,凌厉的投资作风并没有令CVC收获丰厚的回报,反而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泥潭中。
这似乎便是所谓的“水土不服”。相较欧洲,在中国做控股型收购还有很多压力的。首先是很难换掉管理层,这样CVC的长项——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和战略投资就很难发挥。因为,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力,并不因为成为小股东而减少,往往很难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而如果没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与成熟的激励制度,失败成为必然。
如今,CVC在中国市场几近销声匿迹。上一只针对中国市场的基金,还是在2014年完成募集的亚太基金IV。迄今为止,CVC在全球共完成了逾300个公司收购项目,但近三年来,CVC在大中华市场已经鲜少有投资案例公布了。
在中国创投圈最火热的时候,这家PE巨头似乎默默退出了中国阵地。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刘全,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4/429643.shtml
本文源自投资界 刘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1
杠杆收购高手欧洲私募巨头CVC,善长将所收购的企业股权抵押给银行,换来真金白银,再完成收购。这种前后倒置的资本挪移大法,基本套路有三:
一是设置层层架构,保证交易尚未完成时,卖方的股份已经套在自己手上,好拿给资方换钱。
二是入主企业后迅速分红,保证资方第一期款项到手,放松债主戒备。
三是等企业被掏空后,在合适的时机离场,剩下的债务统统丢给企业。
——是为空手套白狼。
值千禧年时,CVC在西方坐庄连坐许久,坐出了如雪般的寂寞,它准备在远东新开个局,赌亚洲市场。
彼时,它刚刚输了将近20亿美元的澳洲九娱乐公司收购案,迫不及待需要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起初,一两张板凳在香港中环某犄角旮旯的10来平米办公室一搭,三四位西装革履的投资经理偶尔往返几趟内地,再倒饬个中文版网站,便是CVC亚太部门的花架子。北京办事处里有且仅有的三位MD,薪资水平勉强只能达到国际投行研究员层面,连出门跑项目的钱都要掰着花。
不止门面这么寒酸,就连坐镇主帅都只是Part time顾问。百富勤一役后大伤元气和颜面的梁伯韬,价格不贵又有红筹壳资源,一样急需咸鱼翻身,正好可以用来装门面。铁算盘噼里啪啦打得甚是响亮。
万事俱备,只消找上几家实力不俗的企业入瓮。
02
CVC的资本大挪移术,第一招名曰:暗渡陈仓。
故事要从珠海中富讲起。
珠海中富曾是“中国最大、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的PET饮料瓶生产基地”,一个货真价实的高富帅。2007年10月,CVC斥16.5亿元重金收购珠海中富,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收购价比中富净资产高出近两倍,简直超乎市场想象。
16.5亿,是CVC借华尔街银行团做的杠杆贷款。为了赚回这么大的一笔钱,CVC埋了条长线,历时六年。
六年中,珠海中富能够安然渡过2008年金融危机,盈利上亿,却在2010年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出现断崖式亏损,董事长莫名其妙四次易主。到2012年10月大股东CVC退出时,该企业已连续巨损,直至债券违约。
如果不是后期监管部门介入,CVC的七巧连环局根本无法被外界所察觉。
2012年,已经完全由CVC控制的珠海中富,委托一家名为北京恒信德资产评估公司对即将收购的48家目标公司做估值。
这家机构只有区区5位合格的资产评估师,其余24位凑场子的,皆是资格证未满三年的新手。珠海中富支付其118.9万,任由其中一位合格人士领着两位门徒,对全国各地48家收购标的一口气制作了48份评估报告,历时50天,堪称业界劳模。
劳模最终结论是:珠海中富需拿出16.5亿元来收购这48家标的物。
尽管吃瓜群众纷纷惊诧:中富你素不素傻,要买48家企业明明一半在亏损,还溢价百分之两三百的买!钱烧的?但控股大股东仍视价格如粪土,“买!”
交易完成,CVC迅速割肉,2012年底剥离原持有近一半的股份走人,导致当年中富财报亏损超过10亿元。
反常既妖。名侦探《新财富》明察暗访,终于在去年摸清这庞大布局里一丝重要的脉络——CVC借了四层架构掏空中富:
“CVC在收购时,通过四层境外控股企业直接控制了珠海中富,还利用关联公司BPI、BP等棋子,将珠海中富控股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非上市关联企业一并纳入囊中。
此后,它借上市公司吸入巨额第三方资金,又借BP(HK)向上市公司反向高溢价出售无厂房的寄居公司,并借BPI拥有的珠海中富54家控股子公司的少数股份,从上市公司分得了与其持股比例不相称的巨额红利。
在珠海中富业绩下滑、收入递减之时,BPI又把所持有的48家公司股份以8.8亿元高溢价抛售给上市公司。”
真相水落石出,原来高价买下48家亏损公司这一昏招,只不过是大股东CVC将资金左手套右手尔。
去年12月,这家毫无“恒、信、德、律”的评估机构——北京恒信德律,因涉嫌虚假评估被证监会责令摘牌、罚款118.9万元。珠海中富也因虚假陈述去年被略惩30万元罚金,屡次被深交所警告——“I will be watching you”。
03
CVC第二招曰:偷天换日。
本次故事的主角是俏江南。
< class="pgc-img">>在俏江南前,CVC投资经理在内地摸过一水儿的餐饮业。起初,MD们摸不清高层的莫测高深,正中总部下怀的项目寥寥无几。待到负责俏江南和大娘水饺的北京MD汇报后,高层竟然破天荒点头,他们这才意识到,要找的目标不过是一系列具有中国概念、可融资圈钱的优质抵押物而已。
2012年4月,俏江南计划转战香港上市,公开寻找基石投资人,一时间国际资本蜂拥而至。
彼时,CVC第一顾问梁伯韬、亚太部主管管文浩主动现身于张兰办公室,殷殷切切地向这位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一无所知,但口袋装满真金白银的明星企业家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希望整合俏江南、非常泰、大娘水饺等中国餐饮巨头,打造国际化餐饮集团。俏江南当时风头无两,根本没把这家公司放在心上。
2013年6月,俏江南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CVC听到风吹草动,忽然单方面在港宣称,俏江南已经被其收购。
消息来得突然,与俏江南接触的数十位基石投资者纷纷嗔怪其“一女多嫁”,上市谈判不得不中断于临门一脚。张兰何曾遭遇过等闲变故,举目四顾心茫然,却发现周遭可托付的,只剩下了CVC一个怀抱。
媒体报道,2013年8月,CVC与俏江南签下收购协议。若完成收购,CVC将持有俏江南82.7%的股权,剩余的股权张兰占13.8%,俏江南员工占3.5%。
如今回顾,张兰大概吃了个哑巴亏。
据悉,2013年11月13日,张兰曾通过律师向CVC终止股份买卖。
圈内人说,CVC本该在签约后一个月内付款交割。交割前一周,CVC负责俏江南的北京MD一个电话找上张兰,说按照规矩,“要对俏江南进行反垄断审查”,付款事宜暂且后。之后一周,CVC从MD到高管各种拒接电话,死活不配合付款。
张兰为此大为光火,一纸律师信直接单方面解除8月收购协议。
问题大概出在收购资金上。CVC行走江湖,从来是靠别人口袋里的钱以小搏大,那些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金的巨款,也统统不过是从某些银行团、财团借来的本金。它本以为10月前怎么都能抱上资方大腿,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杠杆资金始终下不来。
直到11月,美银美林才勉强批给它一个1亿多美元的授信。
CVC和银行谈判正在关键节点,不得不对俏江南使了个“拖”字诀,待到授信下来,它马上放低身价求张兰回心转意。想来CVC北京MD实在巧舌如簧,张兰居然再次被说服,同意继续收购。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CVC利用空壳公司做桥,准备收购俏江南82.7%的股权,剩余股权张兰持有13.8%,员工持有3.5%。
但张兰不知道的是,私底下CVC为这次收购设立了一套极其隐蔽的三层架构,用两家空壳公司套走了张兰手上剩余13.8%的股权。
CVC给张兰配售的是第二层空壳公司的13.8%的股权,却瞒着张兰将第三层空壳公司的全部股权抵押给银行。如此一来,张兰手上还剩的13.8%股权,实际已易主他人。
2015年,餐饮业普遍收益下滑,CVC借机故技重施,以拖欠债务为由向香港保华抵掉俏江南。直到这时,张兰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手上仅剩的股份早已分文不值。而对手付出的,只有在基金中的1400万美元的投资款,以及丢给银行团一堆债务。
这一场,仍是CVC赢了。
张兰经过这次大坑,转头去学习四年金融,带着麻六记重返餐饮市场。
04
CVC第三招:借尸还魂。
这次的主角是大娘水饺。
< class="pgc-img">>被CVC看上的白富美饺子店,全国拥有450多家连锁店,2013年总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2013年12月,大娘水饺与CVC在香港进行交割,CVC掌握大娘水饺90%的股权,吴国强成为大娘水饺主要的个人股东,持有10%的股份。
三年未满,CVC离场消息不断。有传闻称CVC先后找过五大投行,委托它们卖掉大娘水饺。
2021年,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一封声泪俱下的控诉信,揭开了背后的鲜血淋漓。“CEO几度换人仍管理不善,董事长韩敬崇年会时叫20余保安将原创始人拒之门外,公司业绩两年内下滑两成以上,门店两年仅增40间,产品加价不加量……”,信内列举的每一个问题,都与当初CVC许下的承诺相距甚远。
如今大娘水饺几次易主,官司不断,物是人非早已不是当年的水饺。
后来吴国强没有选择退休颐养天年,二次创业选择物流行业。
信中被点名的彪悍董事长韩敬崇,除了是CVC亚太部门合伙人之外,还曾是2010年至2015年时段珠海中富的董事。
韩敬崇对创始人态度如此威武,也许是因为他从来胆大。
2015年9月,珠海中富大股东、CVC傀儡公司亚洲瓶业,背着贷款人将股份转让给接盘侠捷安德公司,从而顺利让CVC脱手这件严重违规事件,被监管部门深交所公开谴责。
被监管部门谴责的管理层名单第三位,就是这位韩仁兄。这枚做过违规操作的棋子,如今又顺顺当当地被安插在大娘水饺里。
尽管控诉信事件后,CVC换了CEO息事宁人,但霸道的韩仁兄依然屹立董事长位置不倒。真不晓得未来还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幺蛾子。
05
所以,当野蛮人CVC来敲门,请小心了。
当它和你讨论收购时,你要明白,它并不在乎你,抑或你的公司,它只关心钱。
它的猎物只有一类:现金流充足的消费类企业。目标须大鸣大放一帆风顺许久,然后一场突然袭来的危机,让领导层危如累卵。这样,它方能及时雨般出现在备受煎熬的CEO面前,奉上一套缜密的解决方案。
即便过程中CEO怀疑他被诱导了,即便他确信这帮资本老千的唯一目的不过是利用他的窘境来致富,层出不穷的套路还是会推搡着他,与魔鬼签下卖身契。
至于魔鬼的债是如何巧妙地被压到原公司账上,CEO或高管的分红股权又是如何到了收购者手里,那都是要等到他们被各种繁文缛节的法律文书套牢后,才需要恍然大悟的东西。
在中国市场上,它赢得太过容易,所向披靡,
证监会近日正在对私募机构采取行政监管,顺藤摸瓜也在查境外做空势力。
振奋人心的消息是中国与沙特打开了人民币交易,人民币占领国际市场走向资本已经打开了口子,祖国强大了,人民币占据主导地位了,中国企业要上市不再依托外资,就能避免这类外资的空手套白狼。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走向国际市场,背后依托的永远是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