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城市分级榜单显示,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等;二线城市包括厦门、福州、无锡、合肥、昆明等。
其中,有个特别的现象:上海、北京、西安三个城市茶饮的开店数呈负增长,北京的关店数非常明显,超过20%。
同时,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今年上半年饮品店门店数同比增长分别为6%,1%,29%。今年上半年,茶饮店增长率内陆明显高于沿海,贵州、甘肃、西藏增长率最高。
一二线饱和,三四线迎来风口。一线城市租金、人工成本高,加上竞争激烈,相比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三四线城市简直就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于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开店。
< class="pgc-img">>
那么,在三四线城市开店,怎么样才能赚钱?
三四线城市开店可以这样玩
1.店面定位
一家奶茶店的定位,关系到消费群的不同,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所以如何给自己的奶茶店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定位关系到以后的发展路线。
未雨绸缪是一种先行者的姿态,只有先行筹划,才能更轻松的胜利。下面是几点定位观念。
①市场定位;②风格定位;③产品定位
只有把大方向考虑周全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2.选址
我们不需要主流街道,只需要在二三线街道,交通发达,有停车位,店面格局好即可。
因为在小城市主流街道与二三线街道并没有什么区别,像这里的消费人群,并不是
随机性的消费,而是习惯哪里好吃就去哪里。
所以你只需要做好品质与口碑,自然就有客户上门。最重要的一点是二三线街道的租金相对会便宜,切记在三四线城市房租不要超过8万。
3.产品
小城市的地方特色明显,群体固定,口味稳定,针对地方性消费的产品做出调整,然后结合市面上最火的产品,可以私人订制一个产品菜单。
但是记得一定要有创新,这个创新可以是产品搭配上的,也可以是装修或者服务上的。
在小城市开店,产品的种类不可过多过杂,否则既会使店面显得没有特色,无形中会加大采购成本。
4.定价
在小城市,亲切的味道和亲民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门店的生命力。
因为小城市的顾客习惯精打细算,所以定价可以在产品原物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市场,可提升区间3-7元,价格实惠,物美价廉为主。
5.营销
在所有餐饮营销策略中,口碑营销是成本最低、操作性最强、效果最明显的营销方法,尤其在小城市,人口稳定,口碑传播快。
1.线上活动(包括美团、饿了吗、当地网站...)
2.线下活动(整合周边资源:学校针对学生做出优惠活动,办公楼可以考虑合作套餐模式))做出合理调整。
①单品营销,靠一产品打出市场。
在小城市,使用“单品爆款”的营销方式尤其重要,推出一款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定价一定要低,性价比超高,这样不用多长时间,在人口不多、地方不大的小城市,你就很有可能迅速蹿红,当然利润可以从其他产品中获得。
②“消费领袖”是口碑营销的关键。
在小城市,消费领袖一般都是个人交际广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比如政府公务员、官员、单位领导等。我们只要抓住部分这样的消费领袖,将他们组织起来,去正面传播你的产品和服务,就很快能抓住一批忠诚的消费追随者,形成领袖示范的作用。
③赠送超乎消费者意外的小礼品。
前面已经说了,小城市的消费者尤其喜欢占便宜,如果在购买产品之后有意外收获,他们常常会非常愉悦,并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物有所值,因此,和你的产品相关的副产品或者是印有公司标志的小产品,甚至一些消费者喜欢的小礼品,比如钥匙扣、挂历、雨伞等都是非常好的口碑营销的工具。
④定期举办优惠的活动。
每逢节假日的活动必不可少,活动主题最好紧扣节假日,可以从活动内容、形式或是产品上有所创新,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消费者会对门店印象加深,但是注意活动不能天天搞,不能让消费者对活动产生厌倦,而且一定要让顾客在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但是如果想要把一家奶茶店经营好,还是需要经营者付出较多的努力。在奶茶店的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奶茶店的经营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奶茶经营者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关注「轻餐国际」公众号,回复"开店",免费领取一份《个人开店指南》,数量有限,欲领从速。
>久没测评奶茶店了
最初的奶茶店
是按类型分
港式丝袜奶茶 跟 台式珍珠奶茶
…
后来的奶茶店
开始按档次分
蜜雪冰城 → 一点点 → 喜茶…
这几年,奶茶店开始变成
“老酸奶”、“烤鱿鱼”…
“我在**很想你”、“我**”…
是每个城市的特产
从长沙奶茶“——茶颜悦色”
到“广西之光”——阿嫲手作
今天测评的网红奶茶店
来自贵阳
去茶山
不过,地方奶茶店开成连锁
再进行味道对比
就像歌手参加《我是歌手》
不比实力
难道比“籍”?
食物之外
把现在的网红餐厅列出来
差不多等于微博热搜榜
一部分,一眼能看出是“买”的
有一部分,“不认识”、“不懂”
这家店的“热搜”是:贵阳奶茶
明显属于后一种
也没看到太多宣传
开在深圳的店,居然火到
周二工作日
上午十一点多
我等了快50分钟
才拿到奶茶
不过,有小程序提前点单
奶茶就变成了“你”
等的时间久一点
也没关系
从价格看
属于奶茶里的星巴克(2024版)
有折扣,价格不算夸张,但还是贵
小杯340毫升的奶茶
折后价都差不多要20块
没有配备室内位置
而露天座位
坐的频率≈“有空来坐坐”
饮 料
< class="pgc-img">>1、干酪普洱鲜奶茶
折后18.9元(340毫升)
干酪就是芝士
但可能真有点玄学吧
把通俗的名字“芝士”
改成艺名“干酪”
气质不同了
出道爆火
店内人气第一
普洱跟鲜奶很融合
喝起来有淡淡的普洱茶味
…
芝士不是直接喝奶盖那种咸
是融化在奶茶里
虽然不不能分辨出芝士
但提升了奶茶的味道跟口感
…
我点的是少糖少冰
甜度很低
…
但奶茶这个东西
上限是“鸡头”
下限是“凤尾”
速溶奶茶也好喝
加了糯米小丸子,2元
芋头味很重
口感比较绵,比较黏糊
偏麻薯,而不是芋圆的口感
< class="pgc-img">>2、贵州铜仁抹茶鲜奶茶
折后13.9元(240毫升)
这款也是招牌
点了mini杯
…
就是“抹茶粉+奶+糖”
但奶茶店的抹茶类饮品
奶跟抹茶的比例比心态还容易失衡
味道比内分泌还容易失调
这杯调配得挺好
适合抹茶爱好者
喝起来有很重的抹茶味
跟日式抹茶是一样的浓味
能喝出抹茶粉的那种感觉
少糖是微甜
< class="pgc-img">>3、贵州刺梨普洱茶
折后19元(340毫升)
简介写着“请给贵州刺梨一个机会”
所以给了个机会
喝了后发现,这个机会的全称是
——“面试机会”
见一次,就没有然后了
…
整体是偏酸、涩
这种酸、涩的感觉
不是茶的涩、梨的酸
更偏中药渣再多次加水煲出
非要总结味道的话,就一个字
——“怪”
联想你觉得“怪的人”、“怪的东西”
不是说不好
或者有偏见什么的
单纯的描述
确实也会敬而远之
< class="pgc-img">>4、苦瓜柚子茶冰旋
折后19.8元(340毫升)
冰旋就是冰沙
喝起来以甜为主
然后隐隐约约能尝出
苦瓜特有的气味
和淡淡的苦
不是觉得“苦尽甘来”
是会觉得“无病呻吟”
那种甜跟苦的比例
柚子酱的味道非常不显眼
< class="pgc-img">>5、贵阳味土豆片
5元
吃起来会有画面感
很像马路边手推车卖的
炸好放凉的土豆片
比较油
明明保质期6个月
但底部一层油
油是那种放了很久的油味
土豆片没加什么调味
属于抹黑“贵阳味”的食物了
总 结
味道我觉得还不错
而且选择了甜度,喝起来都会比预期再低一分甜
属于路过会提前点单喝一杯
…
但还是那句话
奶茶这个东西
上限是“鸡头”
下限是“凤尾”
综合推荐:3.8星
味道:3.8星
同类对比:奶茶店里,喝起来感觉比较“健康”、“原材料好”的奶茶
价格(以出品计):3.7星
满分5星,合格3.5星,优秀4星,值得专门去4.5星
店家信息
店家:去茶山
地址:深圳目前两家店
人均:25元
<>< class="pgc-img">>源丨投中网
作者丨冯颖星
编辑丨陈姿羊
潘攀一直预感中国会有一个类似星巴克的国际品牌,去年年中,他对媒体说,“这个品牌一定与星巴克不一样。这会是一个结合中国文化的产物,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潘攀是天图投资的管理合伙人,从投资八马茶业开始,便一直关注着茶饮市场的更迭。
这种预感并非空穴来风。一年2.1亿外卖订单,销量远远高于咖啡,爆红茶饮店的生意甚至一杯难求。这是一个远比咖啡更大的市场,并且能够无线拓展下沉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估算数据,现制新中式茶饮的市场规模接近一千亿元。
资本也在涌入这一市场。CV Sourse披露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今,仅新中式茶饮品牌的融资事件便有15起,且估值动辄数十亿元量级。“这是个很凶猛的行业,红利还有很多”,众海投资投资副总裁张烨秋告诉投中网。
资本助推下,巨头也将随之产生,咖啡与茶饮这两种解决相当接近需求的饮品的载体,最终会在“生活方式服务”这一领域短兵相接。
千亿市场规模,“还有5倍增长空间”
奶茶究竟有多火,今年4月美团外卖发布的《美团外卖奶茶真香消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外卖订单中,奶茶占据2.1亿单,销量远高于咖啡,甚至将要颠覆可乐。与此同时,2018年,美团平台上茶饮商户数量相比2017年翻了3倍。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经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
41万家门店并非一夜之间长出。从2004年CoCo都可奶茶进入中国并疯狂扩张算来,已有15年的光景。这15年间,中国的茶饮市场经历了粉末调配、复合材料调配再到新中式茶饮的变革。鲜奶与东方茶叶的碰撞,加之芝士、乳酪与当季水果的创新调配,新中式茶饮终于完成了对国人味蕾的自我迭代。
新中式茶饮品牌也随着对受众味蕾的更迭格局渐次明晰。2006年快乐柠檬进驻上海,主打手工制作鲜奶茶;2007年,街客上海开店,珍珠奶茶爆红;2011年,1點點进驻,现煮奶茶推出,网红奶茶开始布局;2014年,贡茶入驻,奶盖奶茶兴起;至2015年,当红网红奶茶品牌如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等四下而起,新中式茶饮行业品牌终于形成了品牌初立的局面。
< class="pgc-img">>无孔不入的新中式茶饮市场到底有多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今年通过对全国25个城市15岁--45岁消费者采样统计而估算的数据,现制饮品的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
< class="pgc-img">>但在张烨秋看来,市场远比这个数据乐观的多。“渗透率还是很低。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人均奶茶消费量大约是一年150杯。在内地,哪怕是奶茶文化渗透较高的杭州和上海,人均奶茶量消费量也不过一年30杯,至少还有5倍的增长空间”。
资本争相入局,但“窗口期已经关闭”
这本是一个生长在所有商圈与街边任意消费场景的小体量生意,按照传统的说法,“十万元开店”的低成本与高毛利吸引着大波掘金者入局。茶居里创始人王楠原本也是其中一员,今年年初,她怀揣数十万元从北京回到贵州开了自己第一家奶茶店,欲给“下沉市场带来有品质的消费生活”。在此之前,她考察了市场上多家奶茶店,发现市场远没有这么简单,资本的进驻正在加速市场的更迭,头部品类迅速聚集,一线城市的品牌竞争激烈,回乡创业甚至多了些“不得不”的意味。
CV Sourse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今,新中式茶饮的融资事件便有15起,几乎每月一起,数额普遍偏大,且估值动辄数十亿元量级。本月,有消息传出,喜茶获得腾讯与红杉资本新一轮投资,投后估值80亿元。尽管对于这一消息,红杉资本方面表示不予置评。但如若成真, 这将是这一赛道的最高估值。此外,在这条赛道里,IDG资本、东方富海、真格基金等头部机构早已入局。此前,刘强东还曾以5亿元对因味茶进行注资。
< class="pgc-img">>投融资时间与金额的趋势走向可以直观地展现资本在该领域的渗透情况。投中网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12年资本开始进入这一行业,2015年-2018年投资数量与金额猛增,资本快速跑马圈地。虽然2018年有些许回落,但这一年整体融资金额依然超过20亿元。
以奈雪の茶为例,如若没有资本进驻,它不过只是一深圳本地的茶饮品牌。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第一次接触这家品牌时,不过只有两家门店。2017年,拿到天图资本过亿元首轮融资之后,这家已成立3年的茶饮品牌迅速开始全国扩张之路,两年之内门店数量扩展至200家。2018年3月,再拿到天图资本数亿元A+轮投资后,奈雪の茶估值已达到60亿元,一跃成为该领域首家跨入独角兽之列的品牌。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饮品牌中,投中网发现,不同于多数互联网类公司创业伊始就寻求资本助力,新中式茶饮行业资本进驻的时间与创立时间多有较长间隔。对此,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CEO冯卫东表示,“对于茶饮行业,此前大家还都在讲小产地与小产区的故事,碎片化严重,很难成大器,只有走到标准化的路径上,再加上与服务相结合的体验,才能讲述大故事。而资本要做的,就是推进整个行业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新中式茶饮很适合讲述这样的故事”。
在资本的嗅觉里,这或许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失败的几率没那么高”,冯卫东告诉投中网,“这个行业是带着毛利率在走的,线下流量可以直接反馈到账面上,选中了头部的标的,不出意外的话是赚钱的”。
于是,头部的新中式茶饮标的成了各家消费类投资机构争抢的阵地。在喜茶上轮融资中,多家机构手握重金,也未能拿下半点份额。潘攀则直接定义,“新中式茶饮资本进驻的窗口期已经关闭”。
茶饮终局:直接竞争对手是瑞幸
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会谈到终局。在以极大的份额投资乐乐茶之后,众海投资对乐乐茶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有独立上市的可能”,张烨秋说。
国内VC进驻新中式茶饮市场,多是拿星巴克做对照。但瑞幸咖啡奔赴纳斯达克之后,他们有了新的参照。谈及终局,张烨秋表示,“瑞幸和喜茶最终会在终点上打起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看来,瑞幸咖啡的逻辑与当前新中式茶饮市场的逻辑有着极大的区别。前端是产品和品牌,后端是运营和供应链。当前的新中式茶饮市场,多是先做好产品动销与品牌打造,对前端产品和品牌进行打磨,然后对后端的运营和供应链进行创新、优化与整合。而瑞幸咖啡选择的是一条更为便捷的道路,“直接跨过品牌动销和溢价,去做规模化的事情”。但对于瑞幸咖啡投资方大钲资本执行董事刘绍强提出的“最好的产品形态是介于追求品质与便捷性的中间地带”这一说法,张烨秋极为认同。
有趣的是,双方在中间地带已经开始在同一块战场杀戮。工商信息显示,5月23日,瑞幸咖啡(天津)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瑞幸烘焙(天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瑞幸烘焙的经营范围为糕点、面包零售、咖啡饮料、自营和代理货物及技术进口等,正式宣告打入烘焙市场。此前,瑞幸咖啡部还推出了4款小鹿茶杀入奶茶与水果茶领域,而喜茶也在今年3月宣告推出4款咖啡。本属于不同品类的品牌的产品交集越来越多。
而当初之所以投资乐乐茶,众海投资看重的也是其多品类多SKU的扩充能力。“乐乐茶从初期就打出了软欧包、鲜果酪、冰激凌和新式茶饮,而且每一个品类的SKU都可以做得很好,这对于这一赛道的投资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扩充单个品类的SKU不难,难的是扩品类。如果把目光紧盯在一个单个人气产品的SKU产品上去打爆款,品牌的生命周期就会随着单个SKU的生命周期而下降,只有多品类多SKU获得了成功才接近生活方式的打造者,渗透更多用户场景和需求”,张烨秋表示。潘攀也告诉投中网,投资奈雪の茶,是将其看作“生活方式类”项目进行投资。
这种竞争交集甚至还体现在了对于外卖市场的争夺。参照“76%的现磨咖啡消费都依赖于外卖”这一数据,瑞幸咖啡干脆放下线下市场,通过首杯免费等补贴方式攫取用户,甚而用户到店点餐,也仅能通过线上程序进行下单,从而完成用户往线上的转移。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头部新中式茶饮品牌也都开发了自有的小程序,并在外卖平台进行用户渗透,区别在于客群多从线下自发转移到线上,体现的是产品及品牌溢价的优势,又比瑞幸多了一重到店体验的功能。
“喜茶们和瑞幸们最终都要摆在一个货架,接下来就要看消费者如何抉择了,接下来一步就是拼品牌和产品动销的时刻了”,张烨秋告诉投中网,至于这个拐点会在出现在什么时刻,“可能得三到五年后大家渗透率都足够高、品类也足够全面很相似的时候,更正面的竞争自然会到来”。
编辑 | 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