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还能愉快喝下无糖的“快乐肥宅水”?
无糖奶茶的糖分 相当于吃下八块方糖
近几年,有种传统饮品,从曾经不起眼的路边摊,一跃成为精致猪猪女孩们的心头肉,TA的故事,我们之前就讲过:路边摊的逆袭!奶茶如何上位成为顶级网红?
< class="pgc-img">>结果,不出几日,故事便有了精彩的后续。
南都记者爆出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场监管局,对17家网红奶茶店进行营养成分抽检,某家奶茶店的无糖相思红豆奶茶,检出糖分为7.88克/100克,相当于吃下8块方糖!
< class="pgc-img">>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糖分摄入量为25g,奶茶的普遍含糖量是过高的,即使是标明“少糖”、“无糖”的,也基本超过了建议标准。
不信请看:
7款少糖、无糖奶茶总糖含量明细表↓↓
< class="pgc-img">>很多人会认为“无糖奶茶”是完全不含糖的,但是,制作奶茶的原料牛奶或奶粉,是奶茶糖分的来源之一,国家标准GB 28050—2011规定的“无糖”声称是针对预包装食品,现制奶茶是否属于预包装食品,还没有法规标准规定。
所以不要骗自己了,奶茶根本没有所谓的“无糖”。
< class="pgc-img">>但是,奶茶这么美好的东西,我们怎么舍得责备TA?奶茶怎么会有错?!错的是我自己,是我懒我堕落我死肥宅!这一切太糟糕,赶紧让这美妙的东西冲刷我丑恶的灵魂吧吨吨吨……
< class="pgc-img">>零度可乐,和减肥没有半毛钱关系
认识一个生活健康,几乎每天坚持运动,但体重始终在120斤左右徘徊的姑娘——她非常喜欢喝可乐。
“大热天我必须得喝带甜味带气儿的水,不然觉得下一分钟就会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胸口如中一箭,嗓子冒烟,突然疯狂地想喝冰可乐。
这种感受,爱喝可乐的人绝对懂!
< class="pgc-img">>糖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感,所以,追逐甜味是人类的天性,与天性做斗争,必然痛苦万分。
< class="pgc-img">>零度可乐的出现,最终成为了广大“怕胖星人”都想拼命抓住的稻草。
可是,它真的能让胖子们得救吗?
< class="pgc-img">>先看一下代糖的原理:代糖的口感一般会比蔗糖甜,可乐里只需要放一点点,就能激活你嘴里的信号通路,让你感觉到甜,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但它的热量几乎为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但是,肥胖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摄入多少卡路里造成的,更大部分取决于你是否激素失衡。一项 2013 年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报告对 66118 名女性进行了长达 14 年的研究调查后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 2 型糖尿病。
< class="pgc-img">>不可否认,零度可乐大大减轻了人们喝可乐的罪恶感,让人们“感觉自己很健康”,和吃沙拉放超多酱一个道理。
长此以往,只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心安理得胖下去。
无论是无糖奶茶还是零度可乐,都不减肥。想要不继续变胖,除了运动之外,减少摄入高热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才是正道。
那么,就从少点外卖,尝试自己下厨开始吧,动动小手,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超多美味健康食谱。
< class="pgc-img">>穷已经很可怕了
我们不能再胖下去了!
>媒体报道,茶饮行业的健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植脂末后,“香精茶”也成为消费者吐槽的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使用高品质原料,才能推动茶饮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茶饮行业的发展也使得行业有能力支撑起更好的原料供应。
< class="pgc-img">>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同茶饮品牌采用的茶底各不相同,部分品牌在菜单上以“原叶XX茶”来体现茶底,无“原叶”标注的则默认为非原叶茶。不少知名茶饮品牌工作人员直接向记者表示,茶底是茶包冲泡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非原叶茶一般就是碎茶做的茶包或者直接就是茶粉,最差的情况是采用了茶叶香精,根本不含茶。不管是原叶茶,还是茶包或者茶粉都有可能使用一些果香或者花香香精,“现在很多茶底不是单一的茶叶,而是拼配茶,像咖啡一样,很难判断茶叶里到底有没有香精。”
< class="pgc-img">>在社交媒体上,“香精茶”的讨论比植脂末还要热烈,在消费者看来,植脂末可以通过点单时发现端倪,比如有些产品可以选择加价换成牛奶,从而避免氢化植物油带来的危害。但“香精茶”通常隐藏的比较深,这种秘而不宣的隐匿感反而加重了消费者的心理负担。11月15日,某知名茶饮品牌将两款“香精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架,该茶饮品牌的工作人员表示,下架主要还是大家会觉得不健康,公众认知的原因。
虽然新茶饮改变了早期勾兑奶茶的落后面貌,以牛奶、鲜果、现泡茶提高了行业门槛,也跑出了万店规模品牌,但目前行业超过50万家门店,集中度只有55%,仍有大量小型茶饮门店分散在街头巷尾。
< class="pgc-img">>2023年11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奶茶专项研究性抽检,针对网络普遍关注的奶茶高糖分、高咖啡因、低蛋白等问题涉及的相关指标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对200批次奶茶的抽检中,有5批次奶茶未检出咖啡因,说明其中根本不含茶,而是使用香精勾兑茶香。其中,还有98批次的奶茶,咖啡因含量在200mg/kg以上。抽检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商家采用浓缩茶粉配制奶茶,导致咖啡因含量过高。在这个抽检中,至少一半的奶茶在茶底使用上还有待提高。
零度观点:奶非奶,茶非茶,茶饮“概念”何时了?
奶不是奶,茶不是茶,无糖却有糖?各种茶饮“新概念”备受争议,继植脂末、代糖之后,关于茶汤底是不是“真茶”的讨论,再次涌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家明明出台了茶饮料的标准,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要是咖啡因含量达不到35mg/kg,商品名还怎么担得起“茶”字?即便植脂末不是直接致病的原因,即便“0糖”“0咖啡因”有特定受众群体,不代表消费者就该接受得毫无芥蒂。买的什么东西,喝的什么下肚,消费者都理应享有知情权!
知情权不是商品物料上,各种“原叶”“0糖”“0咖啡因”新概念宣传;更不是商家用最小的字,在最边角的地方,标最不起眼的备注。“0糖”是不含蔗糖用的代糖,“0咖啡因”是少用茶叶或添加茶叶香精代替。怪你没看清楚?怪你没想明白?这还怎么免得了“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让消费者享有知情,商家不仅要“说”出来,还要“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少些生造的概念营销,多些踏实的真诚营销!
(来源:央广网;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