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是指采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食材,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茶底和配料组合而成的中式现制茶饮品。截至去年底,我国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48.6万家,较2020年底的37.8万家增长超28%。
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约为1040亿元,同比上升3.7%。随着消费回暖,今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至14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3400亿元。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占据着高端市场;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古茗、沪上阿姨、CoCo都可、1点点等品牌聚集在中端市场,主打10-20元价格段;蜜雪冰城则成为“下沉市场”的王者。
< class="pgc-img">>根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3年3月份国内16家主要的连锁新茶饮品牌总计新开1139家门店。其中,沪上阿姨新开店308家,力压蜜雪冰城(263家)、古茗(111家)位列第一;一季度合计拓店521家,领跑行业。
公开资料显示:沪上阿姨成立已有十年,旗下拥有五谷茶、鲜果茶、鲜果酸奶等6大产品系列、40多款热销单品。品牌隶属于上海臻敬实业,已在全国建设了8大仓储物流基地、26个冷链前置仓,在200多个城市开店近6000家,是国内门店数最多的鲜果茶品牌之一。
< class="pgc-img">>时间回到2013年,彼时速溶冲泡奶茶和台式奶茶“大行其道”,单卫钧(沪上阿姨创始人)在人民广场开设了一家25平米的门店,创新性地推出“现煮五谷茶”,将新鲜现煮的血糯米、红豆、青稞、燕麦等底料加进奶茶里,融入了健康的卖点。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第二个月突破40万元,通过打造明确的品牌差异,成功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短短两年时间,沪上阿姨已开出200家直营店。但单卫钧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家上海本土奶茶品牌,于是采取“直营+加盟”的方式向全国扩张,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北、东北地区,基本选在周围有写字楼、住宅小区、购物中心的地段。自2019年起,沪上阿姨以每年1000家以上的速度扩张。拿到两轮融资后,开始逐步渗透低线城市,加入到下沉市场的竞争中。
< class="pgc-img">>在此过程中,沪上阿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将水果酸奶引入茶饮赛道,推出“现煮五谷+手酿酸奶”、五谷水果茶等产品。2021年5月全面升级为全新的鲜果茶战略,打出了“爱鲜果茶,喝沪上阿姨”的口号。
他们根据当季新鲜水果研发产品,去年上新超过80种。其中,“鲜炖梨”系列精准抓住“养生”这一流行风尚,同时兼具“美颜”、“润燥”等深受年轻人欢迎的亮点,创造了上市7天日均卖出12万杯的佳绩。
去年,沪上阿姨拓店超过1000家。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单卫钧表示今年计划新增3000家门店,年底营业门店数预计将会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超过1万家。区域层面,在深耕长江以北的同时,将重点渗透长江以南地区。目前在华南门店已经过千家,江浙地区签约门店也超过500家。
< class="pgc-img">>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上阿姨在全国拥有门店5953家,仅次于蜜雪冰城、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和甜啦啦。据悉,甜啦啦、古茗也喊出了万店目标,茶饮第二梯队的市场规模争夺战异常惨烈。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新茶饮品牌对咖啡赛道表露出兴趣。今年4月份,沪上阿姨推出的子品牌“沪咖鲜果咖啡”,已在上海、成都、沈阳、青岛、东莞、天津等6个城市开出20家门店,产品主打“鲜果+咖啡”,包括拿铁、美式咖啡等经典咖啡,杨枝甘露咖啡、龙眼生椰拿铁、鲜柠美式等水果咖啡系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茶饮和咖啡同属饮品,在设备上、员工技能、供应链上存在大量的重叠,但也会出现由于品类太多而无法专精的情况。机遇与危机并存,沪上阿姨会交出怎么样的答卷,我们将继续关注。
|王亚琪
编辑|斯问
来源 | 电商在线
和地域强绑定的奶茶品牌中,除了已经成为长沙打卡点的茶颜悦色之外,沪上阿姨可能是另一个颇具地方风味的玩家。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被认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品牌。
2013年,沪上阿姨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出第一家门店,靠着“血糯米奶茶”这一爆款单品,开店头一个月流水就过了30万。品牌的logo标志就是一个烫着头的经典上海阿姨造型。
鲜为人知的是,虽然品牌起源于上海、生长于上海,但创始人却是一对来自山东的夫妻。十年前,单卫钧、周蓉蓉夫妇变卖了山东的资产,举家搬入上海,做起奶茶生意。
时至今日,沪上阿姨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7000多家门店、年收入超过20亿的庞大企业。2月14日,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沪上阿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继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之后,又一家向港股发起冲刺的新茶饮品牌。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沪上阿姨收入16.4亿元、21.99亿元、25.35亿元。营收每年都在增长,但规模和同行相比可见差距——以2022年为例,同期古茗营收55.59亿元,门店数与沪上阿姨相当的茶百道营收42.32亿元,收入是前者的近两倍。
在介绍自己的竞争力时,沪上阿姨强调自己在下沉市场的优势:“截至2023年9月30日,约49.0%的门店位于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但挡在这条路上的对手蜜雪冰城实力更为强劲,同一时期,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就占据了总门店数的56.9%,仅9个月收入154亿元。
沪上阿姨“焦虑”吗?从不断加速的门店扩张中,可见端倪。2013—2019年,沪上阿姨花了6年才突破1000家门店,但自2020年起,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到7297家门店,其中有99.3%为加盟店——这也是蜜雪冰城走过的路,后者同样以加盟店居多,占比达99.8%。
在10—20元价格带的奶茶品牌中,沪上阿姨的知名度不如古茗、茶百道,在最具机会的下沉市场,蜜雪冰城正靠着超36000家门店,展露出“统治力”。沪上阿姨的路在哪?
创始人“南下”闯荡上海,品牌“北上”
沪上阿姨的崛起,是典型的爆款思维。
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都有美企500强的从业经历。单卫钧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半年后便跳槽去了一家500强美企做销售,一路升迁至高级经理。周蓉蓉毕业后就在企业任职,也做到了区域高级经理。或许是因为这样,两人一直都有着创业的想法。
2011年,一方面是想着去大城市“折腾一下”,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学业考虑,两人从山东举家搬迁到了上海。单卫钧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早期两人想找的项目,就是类似绝味鸭脖这样的商业模式。“虽然是小店,但复制效率高。”
而在当时,现制茶饮还不如现在这样繁盛。很多小吃店都会兼职卖奶茶,奶茶制作过程也简单粗暴——就是冲粉。以至于珍珠奶茶的“珍珠”是否不够健康?是那个年代很多消费者都会有所顾虑的问题。沪上阿姨能在早期成功,也正是因为观察到了这样的市场机遇。
沪上阿姨创始人
沪上阿姨采用了两个经营策略:1.强调所有奶茶现场制作;2.摒弃珍珠,选用更健康的血糯米作为小料。对于不少老上海人而言,血糯米是有童年滤镜的食材。20世纪90年代,血糯米雪糕就曾风靡上海滩;南阳路上,排队购买的血糯米饭团,更是不少上海人的早餐首选。
不过,尽管靠着“血糯米奶茶”打开了上海市场,但单卫钧夫妇很快意识到,五谷奶茶更适合热饮,在南方受欢迎程度不及北方。由此,这个生于上海的品牌又开始“北上”之旅。
在上海连开几店后,沪上阿姨回到了两人的老家,开拓起山东市场。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共有门店7297家,覆盖全国22个省份、300多个城市。但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在内的北方地区是其重点拓展区域。其中,山东门店数达1024家,是首个破千家的省份,相比之下,作为发源地的上海门店数,反倒只有60家。
根据灼识咨询,以门店数计算,沪上阿姨在中国北方的中价现制茶饮品牌中排名第一。
除了圈定更多北方消费者外,为迎合南方消费者更偏爱清爽的口味,2019年,沪上阿姨也开始从五谷茶饮拓展产品线,做起新鲜水果茶。目前,沪上阿姨旗下共有三个品牌。主品牌“沪上阿姨”,产品包括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酸奶昔等,定价7—22元;2022年,推出咖啡品牌“沪咖”,一般设于沪上阿姨门店内,定价13—23元;2023年,推出新品牌“轻享版”,主要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定价2—12元。
2019年,沪上阿姨将logo升级为更时髦的国潮女郎
大同小异的加盟模式背后,盈利能力落后同行
“目前中国茶饮行业出现了两种机会,一种机会是做周黑鸭的模式,单店坪效很高,但是最多开1000多家店;还有一种机会是做绝味鸭脖的模式,单店坪效没那么高,但是有万店规模。两种模式都值得去做,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选择的就是绝味鸭脖模式。”
2018年,单卫钧曾解释过沪上阿姨的经营选择。
他称:“选择这个模式,主要是因为我认为现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正在释放,这也是中国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但与此同时缺少具有性价比的好产品。”沪上阿姨想要成为奶茶界的“绝味鸭脖”,本质是在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中,果断选择了后者。
截至2021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拥有3711、5244及7245家加盟店,这些加盟店占总收入的94.9%、94.2%及96.1%。实际上,整个行业的状况也大同小异。
加盟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能快速扩张门店,占据市场份额。在口味很难创新、即使创新被模仿成本也很低的奶茶行业,这几乎是这些“街边小店”起家的奶茶品牌,唯一的护城河甚至生存的路径。差不多同期,古茗和茶百道的加盟店,贡献的收入均达到了约99.9%。
通过加盟,赚取加盟费,再向加盟商销售奶茶原料,这已经成为奶茶品牌通用的赚钱方式。而在模式差不多的同一赛道中,比拼成本管控和毛利率,才更能体现品牌间的差异。
2021—2022年,沪上阿姨毛利率为21.8%、26.7%,古茗毛利率为30%、28.1%,茶百道毛利率为35.7%、34.4%,蜜雪冰城毛利率为31.3%、28.3%。茶百道赚钱能力要小胜一筹。
不过,曾有媒体算过一组有趣的数据。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全球约有36000家门店,共卖出58亿杯饮品,平均每天卖2148万杯饮品,每家门店每天约卖出近600杯饮品。对比来看,2022年茶百道每家门店每天卖出342杯饮品,2023年古茗每家门店每天卖出365杯饮品。如果算综合盈利能力,蜜雪冰城无疑靠着“薄利多销”,稳稳地排在第一名。
总结看,如果将10—20元价格带的奶茶品牌做比较,茶百道的盈利效益更高。而如果将瞄准下沉市场的三家品牌横向对比(指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茶百道布局新一线城市较多,面向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沪上阿姨的盈利能力,也要明显逊色于另两家。
图源:沪上阿姨招股书,门店分布情况
目前已启动上市的几家奶茶品牌中,蜜雪冰城的受关注程度,无疑最高。
而支撑起蜜雪冰城运转逻辑核心的,是靠着规模效应撑起的盈利。这不仅需要足够多的门店体量,还需要对供应链的持续投入。前者通过扩张增加收入,后者通过管控成本释放利润。
沪上阿姨也在通过这“两板斧”寻求出路。2022年,沪上阿姨启动“百日千店”加盟计划,新模式下沪上阿姨的加盟店启动分期付款模式,原本需要一次性付清的4.98万元加盟费,现在可以分三年付清,每年只需支付1.66万元,成为几家品牌中年加盟费最低的一家,这使得它门店扩张的速度大大提升;另外,同样向上延伸至供应链,但和蜜雪冰城相比,沪上阿姨仍然需要向外采购多数制作饮品的原材料,投出去的钱更多是花在了仓储、物流上。
集体奔赴IPO背后,行业“淘汰赛”持续进行中
在一众奶茶品牌争相上市的另一面,奶茶行业的“淘汰赛”从未停止。
回顾奶茶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茶饮门店,产品配料以奶精及奶茶粉为主,尚未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经常搭配着鸡排出现在各个街边小店里;第二代茶饮门店,产品配料开始采用茶末、茶渣,但奶仍以植脂末为主,靠着配料升级,国内诞生了如 CoCo 都可、 快乐柠檬、一点点等一批全国性连锁茶饮品牌。时至今日,用新鲜水果、优质奶源的“新茶饮”开始占据主流,第三代茶饮门店随之诞生,如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等。
沪上阿姨们奔赴上市的同一时期,一批早年的“网红奶茶”正在悄然退场。
曾一手将手摇奶茶带入大陆的“快乐柠檬”在过去三年里关掉了超过六成的门店。财报显示,2020年,快乐柠檬全球门店达到1105家。但到去年年底,只剩下了240多家。
2023年,沉寂许久的一点点冲上热搜,讨论度最高的是“一点点退出奶茶界”“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一点点了”。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2月11日,一点点的门店超过4000家。但到2023年11月2日,一点点的门店数只剩下了3018家,门店减少四分之一。
去年以来,奶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更讲究性价比的消费观念下,各大头部品牌都开始纷纷采取“降价”、“低价”策略。与此同时,曾经能带动销量的“爆款”单品也开始逐渐失灵,相似的新品配方很快就会被同行迅速跟进,行业内很难有真正创新的单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快占领更多的市场,“跑马圈地”成为不少品牌的选择。
进入资本市场,拿到更充沛的资金,将加速行业的洗牌,资金实力较弱或运营能力不佳的品牌将逐渐退出市场。此外,资本的介入,也会促进行业规范标准的建立。“健康减糖”是近两年来的消费趋势。2023年,各大茶饮品牌开始公布配方原料、营养成分表。比如霸王茶姬公布产品热量表,喜茶则直接公开了配方原料、溯源信息、成分检测报告等。
靠着一杯五谷奶茶起家的沪上阿姨,曾踩中消费者希望更“健康”的消费需求。但和十年前相比,这早已不是靠着“配料升级”就能赢得市场的时代。招股书披露,沪上阿姨在2024年2月刚刚完成1.22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瀚率投资、金鴞投资、银麟投资等。
聚焦下沉市场、开拓多价格带的产品、跨界做咖啡、布局仓储物流,很难说哪一张牌会成为沪上阿姨的底牌,但要在这个红海市场活下去,上市带来更重要的价值,或许还在于赢得来自加盟商、市场消费者的信心。就像蜜雪冰城,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其持有货币资金30.6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72亿元。“不差钱”的雪王尚且还要通过不断扩张,提升品牌知名度。对于沪上阿姨们而言,上市,或许也早已成为绕不开的选择。
潮×新茶饮,一向是茶饮界的“热搜体质”。与《天官赐福》动画的联名,以及12城地标的联动,让古风茶饮代表的古茗与推出的“天官赐福套餐”成为热搜主角。“天官赐福”的元素,同样出现在了古茗位于杭州办公大楼里。在这里,中国风与理工气质形成了奇妙的混搭平衡。
古茗茶饮创始人王云安,就是这样理工气质的代表:一副黑框眼镜、一件卫衣,随身一只双肩包,逢人就谦逊地咧嘴一笑,符合多数人对于理工男的印象。“之前是想着要做奶茶,我就想办法把它给做大、做好。”王云安在接受南都·湾财社独家采访时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的梦想和初心会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晰,“现在还是有点距离,但是已经越来越接近。”
不太注重“1万店”这个数字
还是合理地、每个月按节奏去开
古茗于2010年在浙江台州温岭创立。天眼查企业信息显示,2020年7月,古茗获得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充盈资本发起的天使轮投资;2021年1月,获得寇图资本发起的A轮投资。2023年,古茗重点布局广西、山东、安徽和贵州市场,目前,古茗在全国已有约9000家店,也有望成为国内新茶饮行业第二家突破万店规模的品牌。在越来越内卷的新茶饮市场中,品牌间的价格、规模、开店速度、盈利能力等被经常提及比较。
扩张,是新茶饮品牌的主旋律。王云安也真真切切感受到市场的卷了。他表示,相比于以前粗犷式的发展,现在更多是国内品牌之间、国内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力会更强,小品牌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内卷体现在产品的同质化、价格竞争、营销、抢夺用户上,包括品牌建设上的能力。”
古茗茶饮创始人王云安
不过,王云安不太注重“1万店”这个数字,“我们还是合理地、每个月按节奏地去开”。古茗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城市,要么不开店,要么就会密集开店。王云安介绍,除了省会城市,古茗一般都会在商圈亦或是适合的社区密集开店,现在已经有部分城市饱和了。但总体来看,国内市场还是很大的,以广东为例,目前古茗在广东的门店已达1000多家,预计到2000家才会达到饱和。而古茗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已达2000多家,处于基本饱和状态。
作为目前新茶饮行业规模第二大的品牌,王云安坦承古茗的开店速度其实没有哪一年是特别快的。“很多人认识我们是在2020年、2021年,那时候我们可能有四五千家店,但是我们每年的店数是从600、1100、2000、3500、5000到7000,没有哪一年是突然爆发的,我们每年都在保持着相对匀速的速率在向前跑,现在大概每年开2000-3000家”。
目前,古茗尚未进入北京、上海这两个一线城市,但是原因并不相同。王云安解释,古茗尚未完全进入河南省,而对于河北及北京而言,古茗的供应链和仓库还未能触达,不过,未来还是会进军北京市场的,而上海虽然毗邻浙江,古茗在上海会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但是上海奶茶行业竞争激烈,外卖比例很高,相对来说门店的收益更难做好,“我们在进省会城市,以及大的一线城市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做好准备了再去的,比如上海的消费者到底要什么,我们进去应该怎么做才可以让更多的店做得更好,古茗能够给上海的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不同呢,这些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在全国有23个配送仓库
配送门店的频次优于整个行业
在王云安看来,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即仓库建到哪里,古茗的门店就开到哪里,以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到位的。“因为我们的速度,不是说市场需要我们开多少,我们就开多少。我们会根据自己对于加盟店的管理能力,来决定我们一年应该开多少店。”
“我们的流转速度很快,围绕着新鲜这个词去打。”王云安解释,目前古茗在全国有23个仓,有古茗门店分布的省份普遍有2个仓,通常水果采购回来都是需要进仓的,但是比如草莓采摘下来不会进入仓库的,直接发往门店,再如杨梅,从采摘到最终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不能超过7天,因此,无论是处理的温度及保鲜上,企业都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王云安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古茗配送门店的频次,也是优于整个行业的,团队会考虑到水果能在门店存放几天,如何保证顾客食用更新鲜的水果等问题,“配送的频率大概是两天一次,有的地方则是每天都可以配送”。
从源头一直到门店,古茗在食品保鲜和运输管理上都是冷链的。其中,仓库保鲜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前,王云安曾把柠檬和热带水果放进冷冻仓中,结果发现水果会被冻伤,而且例如蜂蜜、牛奶、奶油等食材的储存,也要求温度不能波动太大,于是,团队针对不同特点的水果,都会设单独的温区去储存。
王云安介绍,目前,古茗仓库内设有5个温区,如乳制品会放在2℃~4℃的仓,热带水果会放在4℃~8℃的仓,冷冻品会放在-20℃的仓,还有一个比常温低但比冷藏温度更高的仓库,以及一个催熟的仓库。例如,为了让芒果到门店时成熟度一致,就需要让芒果放在催熟的仓库中,“其实在行业内,这些做法我们是做的比较严格的”。
水果种植看天吃饭,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国内多个地方采购水果。同时,消费者能否品尝到最新鲜的水果,考验着企业供应链的能力。在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一个仓库中,古茗供应链的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因为是两天一配,因此一个仓库大概会配送市内300家门店两天所需要的原料用量。他表示,企业会直接向当地采购水果,而且对于水果的质量会有严格的把控。
帮助加盟商赚到
先确保门店盈利在合理水平
从2022年开始,原本坚持直营的喜茶、乐乐茶以及奈雪先后放开加盟,这也让人感叹茶饮的终点是否是放开加盟。不过,王云安不觉得直营和加盟会有不同,古茗最初便是走加盟模式,“大家会觉得直营的质量管理会更好,加盟管理会很差,这是连锁行业给大家带来的一个误解。”王云安认为,加盟店未必做得不如直营店,关键是要让管理者注重产品品控。因此,在加盟商的选择上上,王云安强调要寻找“同频”的人,筛选能吃苦、有服务意识的加盟商。
古茗的盈利主要是靠B端,即通过服务费以及售卖货物给供应商来盈利。目前在古茗,一个老加盟商平均开超过3家店,盈利已经可以达到每年60万-70万。在王云安看来,希望这些从业者在认认真真经营他的客户和生意的时候,总部应该帮助他实现一定的财富。
“我们的理解是,我们与门店是赚同一份钱的,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门店赚更多,我们就不应该花很多钱,我们会确保门店的盈利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王云安表示,古茗强调利他主义,“我们希望能让大多数加盟商在工作几年之后,能赚到60万到90万”。
这种利他主义也体现在许多细节上。早期创业时,王云安曾不厌其烦帮一个加盟商挑选店铺位置,也会帮助加盟商修好爆掉的水管,不过,他坦承,当企业规模做大后,仅凭个人的初心和责任感是难以维持下去,“这种精神能影响一批人,但不一定能影响所有人。以前企业小,靠个人就可以了,但企业大了,就需要流程制度、方式方法”。
热点问答
古茗的优势主打陪伴
产品品类会相对丰富
南都·湾财社:今年茶饮市场特别卷,相比其他茶饮品牌,古茗的优势是什么?
王云安:行业卷,也代表着变化很快,所以能否在企业规模做大之后快速迭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会不会在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每个企业走的路不一样,有些品牌需要发展就要走差异化路线,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希望古茗能成为你学校附近、你的街道、你住的地方、你办公室附近的一个陪伴你的奶茶,所以古茗的产品品类会相对丰富,我们不会说专注做什么饮品,但是每一类饮品背后的基本功会做得很扎实,确保能够把当下消费者所需要的,便利、保质、保量、有性价比地提供给消费者。
热点问答
广东的业绩高于浙江
大概两年后布局港澳市场
南都·湾财社:古茗在全国的重点区域有哪些?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王云安:古茗目前在全国区域布局,主要是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我们是逐步往外延,没有哪一块是特别重点的。广东也算茶饮品牌比较多的一个省份。广东的消费力足够,天气相对偏热,跟华中、华北一带相比,没有特别明显的季节之分。广东夏天的时间比较长,消费者也是需要一些大众化、价格相对合理、品质比较稳定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一个切口。所以我们目前广东的业绩,是要比浙江高的。目前港澳还没有布局,会选择在内地站稳脚再出去,差不多是在两年后。
热点问答
奈雪、喜茶下调价格
对古茗的冲击非常小
南都·湾财社:奈雪、喜茶这些定位高端的茶饮品牌今年开始下调价格,这对古茗有没有冲击?
王云安:一些原来高价格位的品牌现在降价,并且开始做加盟,对我们是有冲击的。但是这样的冲击对古茗大不大呢?首先事在人为,目前而言,对我们的冲击是非常小的。甚至我们今年在冲击下,还是向上走的。因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竞争,或者说是商业活动,消费者会自主选择买哪家的饮品。我觉得更受冲击的,是在经营过程中做的更差的品牌。这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这样的话,其实影响就很有限。
热点问答
不应该追求消费降级
消费理性对古茗是好事
南都·湾财社:今年一个热词是“消费降级”,很多企业开始向下沉市场要生存。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对古茗有没有影响?
王云安:我不认同我们应该去追求消费降级,因为本身消费品市场就是多样化的,一定是会存在高价购买者、中产购买者以及低价购买者。关键是品牌能够提供更多的差异化和创新,如果可以,企业就有理由提高它的价格。当企业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惊喜,消费者是不愿意为一杯普通奶茶掏30块钱。我也不认为存在消费降级,比如蜜雪冰城的市场,不是因为消费降级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存在。近几年市场整体的消费品质还是在向上走的,只不过现在到了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阶段,而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价。
我觉得是消费趋于理性和合理,因为在快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很多消费是盲目和冲动的,比如年轻人会有很多超前消费。之前消费升级的阶段,其实充斥着大量的不理性消费,而现在消费变成理性的、适量的、合理的。
我觉得这对于古茗是好事。从企业基因来看,古茗更擅长于做品质,把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古茗不太擅长怎样去表达,其实品牌、营销和宣发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们的强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过程中,他们更愿意看重品牌、产品价格以及便利性,对于产品本身能够带来什么,消费者对这一块的判断的比重会加大,而这一块又恰恰是我们比较擅长的。
热点问答
茶饮服务需求多样化
已经受过长期的价格战
南都·湾财社:今年瑞幸和库迪的咖啡价格战备受关注,库迪又宣布进军茶饮行业。咖啡行业的价格战打法,对茶饮行业有没冲击?
王云安:咖啡行业中,价格竞争本来就是很少。咖啡的产品更轻,更具备一些同质化的因素。但奶茶这么多年以来,都有疯狂的促销,我们已经习惯价格的比拼了。所以我觉得茶饮行业,在面对价格战这件事情上,已经相对比较从容了。而且,茶饮服务需求多样化,每年茶饮都会冒出一个品牌,突然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茶饮用户的选择多样,比咖啡要更丰富。在茶饮这个赛道里面,第一它很丰富,第二个它已经经受过长期的价格战。所以一个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对茶饮行业的冲击会非常有限。
出品:南都湾区财经新闻中心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冯家钜
摄影 视频:余春鑫 谭辉宙 谢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