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最嗨的一天
◎ 孙玉玲
50多年前,那会儿,家家孩子多,生活水平低,过年家里有点儿好吃好喝都留着来客用。一般来客桌上必备带头鱼,它象征年年有余,可谁家也没那么多鱼,就一条鱼,能伺候多次客。乡下人有个规矩,主人不带头夹的菜,客人要有礼数,不能贪食,免得主人嫌你不知趣儿,所以,那条鱼就会一直来到客完,待来重要客人必须动时,主人带头小吃一点儿,剩下的下一顿再将鱼的另一面翻过来,看上去又和整条鱼一样,继续待客,直到最后一位客人的到来,才能张罗着吃鱼吃鱼。其它的如肉丸子,大肉,块子鱼等,客人也只是一样吃上一块,意思意思罢了,剩下的,从桌上拿下来,都要拣出来,等再来客用。在地上等着吃菜底巴的孩子们眼巴巴看着剩下的菜,被收起,心里好失望,只能吃一点儿垫在大腕儿底下的大白菜粉条啦。那时候的孩子,多么想能当一次客,吃上一顿好吃的。在那种困难的条件下,谁家又愿意客人带着孩子呢?所以亲戚之间都相互理解,自觉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能在亲戚面前丢下面子,讨个不愉快。
我姑家粮食比我们这儿要多一点,姑父人热情,好客,喜欢孩子,就邀我们这些孩子到他家去出门。因为姑姑是直系亲属,父母同意我们到姑姑家。这下可乐坏了我们,你想去,我也想去,都争着去,姑父说“都去,都去”,除去小的走不动的,剩下的全去。我父亲兄弟三人不算多,可就这三家就有十七个孩子,每次到姑姑家,至少有十个八个。
每一家大一点的孩子轮换着拐饽饽篓子,其他人紧跟其后,一路上见过的人都会说:“哎呀这一小帮,到谁家可害不害了。”出了村子不久,那些男孩子就按捺不住了,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撒着欢地跑,那会儿公路很少,一路上跟着大哥哥大姐姐,走麦田,过沟坎,爬坡,下沿,没走过正经路。去的时候还好,都穿得干干净净,谁要在路上打架,弄脏衣服,当哥哥姐姐的就吓唬“谁不听话,衣服脏了就不用去了。”吓得一个个能老实许多。等到了姑姑家,早已累得大汗淋漓。
姑姑村有果园,那会儿,能放到年的苹果只有青香蕉和小国光,每年姑姑都偷着藏一点不算大的小国光,放到缸里,上面再盖上玉米粒,自家的孩子都找不到,等我们去了,拿出来,洗上一小盆,一会儿一抢而空。说实话,在我们那,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苹果,这会儿过年能吃上苹果真是有口福啦。吃着苹果,我们就到街上玩了起来,也不用认生,自己家就十几个,摔棑、打架儿(小时候的一种游戏)、打蛋儿、跳方、跳皮筋、踢毽……真是嗨翻一条街。姑姑喊:“吃饭啦!”一个个满头大汗进了屋。
姑家有好吃好喝,从不吝啬(她自己家的孩子也是捞不着上炕),一盘大白菜炒肉,先暖暖胃,一盘白菜心拌烧肉,让你肚里挂上油水,绿茶豆用水泡出小逗号一样的芽,放上大料瓣撒上盐,煮熟,嚼起来香喷喷的,炸上一盘花生米,还不能忘了年年有鱼,一盘蒜黄炒鸡蛋更是美味。我们家的蒜黄是这样长得:父亲将一个紫心萝卜做成花篮状,再在“花篮”里挖洞,将蒜瓣塞进去,一个洞一个,利用萝卜自身的水分,让蒜发芽成长,“花篮”吊在空中,让冬天的家里有了一片绿,及可以观赏,又可以尝鲜。姑姑家是将一个木箱子装上沙,种上蒜瓣,放到炕的一边,利用炕的温度,再经常喷水,就能一茬茬吃到美味了。吃完盘子,还有四个大碗,我们家的大碗是每一个碗底下都垫着熬大白菜,上面只摆一层肉丸或者一层大肉等,吃完剩下的还要拣出来,再来客。姑姑家一点儿也没垫,一整碗一人也就摊一块,上来一盘,一扫而空,一个个就像一群小狼,狼吞虎咽,吃完这些,姑姑又另熬一小盆大白菜炖粉条,就着吃饽饽,外加一人一碗大米稀饭,就是这样,还是吃得满桌子空盘,甚至连汤都喝净,这一顿饭,够普通家一正月来客用的,怪不得来客都不喜欢带孩子。吃完饭,我们一个个撑着溜圆的肚子,抹抹油嘴,又到街上玩了起来,玩到日头快落山了,打道回府。
过去出门都是走形式,到一家一般留两个莲子,饽饽看看这家蒸的好看,就换一个,留着出门,蒸的模样不算漂亮就不换。我们几家有大姐姐带头把篓子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我们也跟着效仿,我问:“姐姐咱不留点儿压回去?”姐姐说咱姑对咱这么好,也不是给了别人,弟弟们也说,都给了咱姑,回家跑起来还轻便。就这样,趁姑姑不注意,拐篓子的,已经跑出老远了。回家的路和来时走的又不一样,走这儿,窜那儿;男孩子从布兜里拿出小摔炮,往你身后扔一个,往她脚跟摔一个,一路上打雪仗,捉迷藏,就像一群从山上抓下来的猴子,空里来,雾里去。走到一个石头窝,有的石头能在地上划出色,有点像滑石,我们就一人拣几块拿回家,挖洞洞埋起来,变滑石。回到家里,那些男孩子的衣服早已不见了模样,脸也变成了小花猫。母亲看空着篓,无奈的她,欲言又止,她知道,一篓干粮差不多让我们吃回来了,但,家里的门儿还没出完呢,拿什么出门可难坏了母亲。
这就是我们每年最期盼的到姑姑家走亲戚,有趣的一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孙玉玲,烟台市莱山区,农民,二零一五年拾起了久违了的笔,也试图把我经历过的,看到的,听说的一些事,记下来,写出来,伴随着残余流年,从中寻找开心,享受快乐。现为莱山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拙作。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虽描述的是暖酒,
但总让人联想起港式传统的打边炉。
< class="pgc-img">>“打边炉”简而言之就是港式火锅
围炉而食,人在炉边,故称“打边炉”
无论是TVB电视剧
还是香港电影里,都颇受欢迎
< class="pgc-img">>到底为何港剧明星们都爱这一口“打边炉”?
很简单!港式火锅用料那叫一个讲究哇!
重汤底的鲜香,有各色配好料的锅底~
整个菜系看起来就是色彩缤纷
今天就带大家来到— 炉鲜张打边炉
< class="pgc-img">>金汤花胶鸡煲、美容养颜煲、金汤海鲜锅、番茄中腩煲等各式各样的锅底,任君挑选~~
< class="pgc-img">>金汤花胶鸡煲
< class="pgc-img">>美容养颜煲
< class="pgc-img">>金汤海鲜锅
我最喜欢的还是金汤花胶鸡煲,
这港式金汤火锅妥妥是滋补养颜神器
10多种珍贵食材
12小时熬制金灿灿汤底
浓稠的汤里满满都是胶原蛋白
· 金汤花胶鸡煲 ·
< class="pgc-img">>内含湛江三黄鸡
还能让你吃到用金汤涮新鲜鸡肉
肉质嫩而不烂,紧实弹牙
完全不会有干柴的口感,味道杠杠的~
· 来自深海的美容圣品 ·
与燕窝齐名的深海花胶
满满一碗,肉眼可见的厚实
现在就要全部!倒进去!
< class="pgc-img">>煮3-5分钟就要捞起来
久了就会融化在汤里
吸收了金汤精华的花胶晶莹剔透
丰富的胶原蛋白入口软糯
却又不失Q弹的口感
连着花胶和金汤多干几碗
感觉自己满满少女感
< class="pgc-img">>吃着热腾腾的火锅后,“中场休息”来点凉菜是最好不过了,小趣儿来了3份特色凉菜替你们尝尝鲜~~
· 麻辣醉蟹钳 ·
个人很喜欢醉蟹钳,看着这蟹钳约莫拇指大小,蟹壳薄脆,轻轻一咬便碎开了。猛地吸上一口,蟹肉清凉滑爽,质感如同果冻,哧溜一口,只觉得一阵鲜味钻进了喉咙。
细细品味,又还有些酒香的清甜。
毫无提防之下,超强后劲的麻辣突然袭来,
在你嘴里一下子炸开。
< class="pgc-img">>简单一味蟹钳,却能带来多重的感官刺激,让人惊喜连连。生腌海鲜能做到这一地步,也算让人大开眼界了。
· 香辣土鸡脚 ·
不管是凉菜还是餐前小吃,鸡爪在各大吃货心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 class="pgc-img">>这款香辣土鸡爪不仅香辣劲爽。
还混入了竹菇丝,更添鲜味
不尝一尝真的会很可惜惹~
< class="pgc-img">>· 爽口海草丝 ·
最后来上一份爽口凉菜爽口海草丝,醉人的清爽,冰凉的感觉。鱼肉诱惑下的味蕾钟爱开胃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个世界有人无辣不欢,有人无甜不欢,有人无酒不欢,有人无肉不欢。 我知道我却将无你不欢。
· 中山脆肉鲩 ·
脆肉鲩,人人念成脆肉鲩(wǎn)却不知叫
< class="pgc-img">>听说吃起来超级脆,按捺不住嘴巴和胃了!
< class="pgc-img">>果然,和一般的鱼肉不同,脆肉鲩的鱼肉肉质结实、清爽并且脆口,配上金汤花胶鸡煲,味道绝啦~
·精品肥牛 精品羊肉·
吃火锅涮肉是必不可少的,从厨师精美的摆盘就能看出这肉是精品。
< class="pgc-img">>精品肥牛
< class="pgc-img">>精品羊肉
可不是吗,刚下去没多久全没啦,这让小趣儿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就像这涮牛羊肉,自己夹不住,就入了别人的口。”
· 牛仔骨 ·
看这霸气的造型就知道这牛仔骨绝对不一般,不是什么噱头,
这牛仔骨真真实实的来自青藏高原。因为老板有朋友常驻西藏,
所以有了这个渠道,这在别的火锅店可吃不到。
< class="pgc-img">>高原地区的牦牛肉跟内地黄牛肉的口感自然大不相同,一吃便知。
每一块牛仔骨的个头都不赖,很满足吃货们狂妄的肉欲啊~!
· 手切嫩牛肉 ·
很多火锅店卖的都是那种裹满干海椒的重口味牛肉片,其实好吃妹儿更喜欢这种看上去干干净净纹理清晰的牛肉。
< class="pgc-img">>这个牛肉不晓得有没有经过撒子特殊处理,反正煮久了也不会嚼不动,相当细嫩,肉香十足,要不是吃不下了真的很想再来一份!
· 荔浦香芋 ·
掌勺的师傅一提起这个香芋,眼睛都发光~ 香芋是广西农村种植的,煮熟后有十足的奶香味,“很粉”,用北方的话来说就是,吃起来很面~
< class="pgc-img">>芋前
< class="pgc-img">>芋后
· 社坡腐竹 ·
这个腐竹更是大有来头,远销国外。浓郁的豆香,深得小趣的心!
< class="pgc-img">>腐竹前
< class="pgc-img">>腐竹后
· 罗秀米粉 ·
米粉是纯手工制作的,来自桂平罗秀。都说桂平的米粉能荡秋千,有人反驳吗~
< class="pgc-img">>你吃过最正宗的罗秀米粉吗?
来炉鲜张打边炉尝一尝
< class="pgc-img">>终于结束了,
尤趣儿都快忍不住发放福利啦!
话不多说,欢迎到炉鲜张打边炉
回炉往日激情!
>划开始一步步地实施了。常亮找到兵工厂经常拉货、送货的两辆卡车,以帮忙修车为名在卡车的木车箱上钉上一枚钉子,然后再拔下来,反复多次后钉子可以轻松用手插拔了。小郑通过在消防队的关系,把自己连续排入了去军火库检查、更换灭火瓶的班次中。第二天小郑要出勤军火库,他头天就将衣服角浸在白醋里,阴干后第二天穿上到了兵站仓库。经过三道搜身检查,小郑顺利地进到了库区,兵工厂拉灭火瓶的卡车已经等在了那里。消防队只负责检查出需要重新罐装的瓶,然后用新瓶替换就行。小郑在手榴弹库房转角处,用从卡车上拔下来的钉子在灭火瓶的瓶颈处划掉了一小片防锈漆。他掀起衣角擦了擦额头的汗,然后用带着汗液与醋汁的衣角在灭火瓶的划痕处反复擦拭,接着他将划痕转向靠墙一侧。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小郑如释重负,轻快地返回到卡车边,借上车的机会将钉子重新插回原处。离开军火库时小郑的心里暗想,接下来就交给时间了。
常亮修了一段车后,又觉得翻新、罐装灭火瓶也应该试试,于是他顺利地到了灭火瓶车间。常亮学得很用心,与师傅们的关系也处得很好,不久就独当一面了,一个人就可以负责翻新、罐装到出厂全过程。终于又到了去军火库换瓶儿的日子,在郑贵的居间调度下,两边配合默契。兵工厂灭火瓶的出厂时间大约在下午两点,定时炸弹的最长延时只有12个小时,所以爆炸时间定在了临晨一点。常亮在炸弹的外层裹了厚厚的石棉,还为灭火瓶配了重,这样配好的瓶子与正常瓶绝无二样。时间刚过一点一分,常亮熟练地给炸弹定了时,然后装配好灭火瓶,最后他拿起油壶在瓶体上滴了一滴机油。只有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油滴划过瓶体留下的长长的油痕。
小郑在卡车上仔细分辨,很快找到了有油痕的瓶子,为了保险他又将剩下的瓶子挨个检查了一遍,同班儿的弟兄都夸他干事认真。趁众人下车搬瓶之际,小郑将有痕迹的瓶子移到了最里边。正常的检查换瓶工作开始了,弟兄们有说有笑,小郑在手榴弹库的过道里发现了一个有锈迹的瓶,顺手把它提到了车上,又上车找了个新瓶安放回原处,还随手把灭火瓶用手套擦拭了一下。不到一个小时,工作结束了,小郑与弟兄们打着趣儿离开了军火库。
这夜郑贵没有离开归绥,他与老金住在了一起。老金沏了壶砖茶,端了盘儿带壳花生,郑贵将怀表放在桌子中间,两人无语,看着表、吃着花生,喝着茶。小郑蹲在消防队过道的暗影里,望着门厅里的挂钟,毫无睡意。常亮侧卧在宿舍的床板儿上,听着马蹄表的嘀嗒声,两眼瞪得老大。今天的秒针每走一格,都是那么的艰难,马蹄表的指针指到了一点,没有任何动静,常亮紧张了起来。他翻身起坐,眼睛紧盯着指针,全身僵直,一点零一分了,豆大的汗珠从常亮的额头上滚落下来……小郑在消防队的过道里,侧头盯着挂钟,时间刚到十二点五八分四十几秒,几声巨响!之后他感到脚下的大地在震颤。消防队骚动起来,小郑混杂在人群中一起来到院子中央。轰隆隆的爆炸声持续不断,归绥城西北方向的夜空,仿佛是日出前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郑贵与老金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了一起;常亮起身缓缓地擦去了额头上的汗珠;小郑站在众人中间,半张着嘴欣赏着绚烂的夜空。
不断的爆炸及大火一直持续到快天亮,归绥的老百姓都知道军火库走水了。拖到天明时分,消防队队长才吹响了集合哨。消防队全体拖拖沓沓地赶到了军火库的外壕边,警察、宪兵、警备队及剿总警卫部队杂七杂八地来了不少人,所有人都围在外壕没人主动过沟。还有些零星的火点在燃烧,偶尔还会有一两声如爆竹般的小爆炸。整个库区的外围还有些歪倒的库房,核心区的几排仓库已经彻底化为乌有,只留下熏黑的土地。消防队携带装备涌动到吊桥边,队长冲着大家作了个动员:“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消防队的一个老人儿挤到了队长身边儿,扯了扯队长的衣角,队长转过身儿听老人儿的耳语:“不要命了!灰还热着呢,万一还有没炸完的呢?外面围下这么多人,我们进去了也捞不着好处,再者说兵站那么多亏空,我们伸手不成了人家偷牛我们拔橛子了吗?”。队长转过脸不吱声了。老人儿见起作用了,就又上前一步继续到:“一会儿长官们肯定来,一定会问消防队意见,那么多的大头兵,让他们用土埋,等过些日子,降了温我们消防队再出面处理吧”。队长站在队伍前面,下令原地待命。时间不长在东面的高坡儿上来了一队卫队,看着装和身高,应该是有大人物要来。卫队围了两层保护,远处的公路上扬着尘,来车队了。几辆高级轿车停稳,下来一群官员,有戎装也有便装的。从坡上跑下来一个参谋,叫消防队长去答话,队长跟着参谋一路小跑上了土坡儿。有个官员问消防队长有什么救援方案,队长即刻建议到:调军队用沙土掩埋,等彻底降温后再行处理……没等话说完,火场的灰烬中一个小爆炸,飞出一颗流弹来,嗖的一声划过天空。官员队伍即刻在卫士们的护卫下,钻进了汽车,车队扬着尘驶向了市区。时间不长命令下来了:调保安旅对爆炸区域实施土埋作业。
日头偏西时分,那参谋又来照像馆放大照片了。张萍热情地将那参谋让到暗室,一进门儿那参谋就忍不住地聊起了话题:“听到动静儿了吧?”,“什么动静?”张萍疑惑地问。“嗨,爆炸呗”那参谋说,张萍不紧不慢地答:“哦,大家想被震醒了,天亮时就有人说是弹药库炸了”。那参谋神秘地说:“知道损失有多大吗?手榴弹、迫击炮弹、加农炮弹五千多箱,机枪弹和地雷三千多箱,其他的弹药、物资损失没法计数!”,张萍压低了声儿说:“老百姓都传是共党敢死队干的,干事儿的人一并炸死在里边了”。那参谋轻蔑地答到:“尽他妈的扯蛋!兵站上报原因是共党破坏,对内宣布的调查结果是工作人员失职,因火灾所致。知道为啥这么处理吗?”张萍傻傻地摇摇头,“一是遮掩;二是因为死了七个,伤了十几个,上报共党破坏就有抚恤金。对内宣布是工作失职,就可以少发钱。这帮王八蛋!死人血都喝!”。张萍轻声叹了口气道:“那这爆炸到底是啥原因?”,那参谋先是重重地哼了一声,然后好象风轻云淡地说:“都炸成那熊样儿了,到那儿查原因去。这一炸呀,把库里的亏空都崩没了,有些官儿们正在家开心地蹦高高儿那!”。张萍先是一愣,接下来若有所思地说:“您啦是说……是说这是自己人干的?”,那参谋略带得意地说:“这是你说的,我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