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记者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下一步将进入普查登记阶段,登记工作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
按照全国统一布置,我省共动员了6万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全省500多万各类单位和工商个体户进行了清查,目前单位清查数据审核工作基本结束。初步结果显示:我省现有各类单位112.8万个,居全国第7位,比2013年“三经普”增长1.46倍(全国增长94.6%),增速居全国第4位;个体户379.8万户,居全国第6位,增长39.6%,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个体户从业人数962.6万人,增长35.2%。
下一阶段的普查登记工作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目前各地普查机构正在开展普查登记的培训工作,年底前将完成所有6万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工作。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的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记者 范克龙)
子晚报网10月16日讯(记者 徐兢)十一长假期间,全国餐饮消费恢复迎来“加速度”。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餐饮相关企业前三季度新增174.5万家,其中三季度新注册73.8万家,环比增长4.4%。目前,我国共有餐饮相关企业908万家,广东省以104万家排名第一,山东、江苏分列二三位。近十年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稳步增长,2019年注册量达到231.8万家。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关键词是“餐饮”的在业、存续企业一共有908万家。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我国餐饮相关的企业有许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企业数量较多,内陆地区餐饮企业较多的省份是河南、四川、陕西、湖北和安徽。目前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广东省,共104.0万家。山东省位居第二,有70.4万家。江苏省排名第三,有62.6万家。
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餐饮相关的企业共新注册了174.5万家,同比下降1.5%。其中第三季度注册量最多,为73.8万家,环比上涨4.4%。
从企业注册资本分布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餐饮企业数量最多,有791.2万家,占比企业总量的87%;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的餐饮企业数量最少,共52.7万家,占比企业总量的6%。
堂食客流量增加,说明餐饮消费稳步上升、加速复苏。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消费势头火热,利用线上平台和数字化经营手段为顾客提供更好服务、吸引更多顾客到店消费,成为众多餐饮商家长假期间重要的发力点。
校对 盛媛媛
皖新闻讯 6月5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安徽省开展餐饮油烟、噪声、恶臭异味等专项整治,截至4月底,全省累计排查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55521个,整改完成54255个。此外,我省正有序推进新污染物监测和治理试点,大力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
全省整改完成54255个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整治,截至4月底,全省累计排查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55521个,整改完成54255个。
安徽省聚焦重点领域,分类推进专项整治。在餐饮油烟问题上,严格居民楼附近餐饮企业选址、行业标准执行,探索编制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指导督促合肥、蚌埠、淮南等市建设餐饮油烟整治“绿岛”项目。
在噪声扰民问题上,划定16个地市、59个县(区)声功能区,布设、核定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85个,实现有效预警、及时感知。此外,紧盯恶臭异味问题,对露天焚烧等6个方面异味扰民问题重点排查,明确问题分类、整改措施等,加强小微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的有机废气治理。
已完成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
大皖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已完成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完成两轮全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对3823家企业、1838种化学物质开展了环境基本信息调查,摸清全省40种重点关注的化学物质和9种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新污染物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安徽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其中,2023年底淘汰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包括社会关注度高,曾用于生产学生书包、儿童玩具等的短链氯化石蜡等。
此外,有序推进新污染物监测和治理试点。结合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结果,在我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地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促进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减排和治理的示范技术。
黄山、池州等地发现“生态试纸”中华秋沙鸭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编制印发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方案和指南,启动以大别山、黄山—怀玉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的23个县区调查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末逐步摸清全省生物多样性家底。目前,歙县和潜山市2个试点县(市)已完成调查中期评估,黄山市、池州市等多地发现“生态试纸”中华秋沙鸭。
此外,安徽省大力推动监测体系建设,布设410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覆盖全省森林、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安徽大别山(森林)生态质量监测站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生态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推动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助推生态“红利”转变为民生福利。推进生物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如岳西县围绕“岳西茭白”“岳西黑猪”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霍山县探索出“一斛”“一茶”“一水”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