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北京炒肝、上海生煎包、扬州烫干丝、武汉热干面……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17日在“世界美食之都”江苏扬州开幕,中国饭店协会在会上首发2022中国地标美食早茶早餐类名录,21座城市的23道早茶早餐类美食上榜。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在中国,早茶文化由来已久。广东的喝早茶、武汉的“过早”都是海内外闻名的早茶早餐文化代表。时至今日,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唐人街中,早茶店也是必不可少的“C位”,供游子品儿时味道、与乡亲旧友一叙乡情。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美食好比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传递友好与情谊的天然媒介,是传承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不朽纽带。”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据悉,为推动早茶(早餐)地标美食建设,助力地标美食品牌升级,中国饭店协会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首次对外推出了2022中国地标美食早茶早餐类名录。
此次上榜的23道早茶(早餐)地标美食是:北京炒肝、天津耳朵眼炸糕、上海生煎包、重庆小面、呼和浩特羊肉大葱烧麦、南京鸭血粉丝汤、苏州三虾面、扬州三丁包、扬州盐商五丁包、扬州烫干丝、杭州小笼包、芜湖虾籽面、福州肉燕、南昌拌粉、老济南把子肉、武汉热干面、长沙肉丝面、广州干炒牛河、深圳虾饺皇、南宁老友粉、成都钟水饺、西安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中国饭店协会资深会长韩明在“云端”致辞中说,餐饮业是民生产业。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影响和新消费形势的持续变革,餐饮业进入了消费升级和供给调整的窗口期,特色化、品质化、体验式消费增长需求明显,为地标美食及美食文化的全国推广带来了更好的机会。
“经过历史和市场的检验,早茶(早餐)地标美食品牌不仅是美食本身,更是一种品牌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记得住乡愁的文化产品。”韩明说。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诚然,面对疫情冲击,餐饮业受到“暴击”,但这也为餐饮业苦练内功提供了窗口。
“多年来,我们坚持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打造了一支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团队,这个团队精益求精,坚守了虾籽面、小笼汤包、酥烧饼这非遗小吃‘三大件’以及芜湖传统菜、淮扬菜、徽菜等,确保了舌尖上的味道。”安徽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耿福兴品牌创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认为,地标美食必须兼顾四个方面: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独特风味、风土民情。“通过打造地标美食,加强地方美食品牌建设,对于促进各地消费,带动旅游市场,弘扬美食文化以及推动餐饮产业链发展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中新社 记者 崔佳明 杨颜慈)
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这一次愿意常伴在锅炉前、每日早起做早餐的,是一位35岁的四川女婿李平。
今年2月18日妻子叶娜生下宝宝一周后,职业餐饮人出身的李平几乎每天早起,为爱妻准备早餐。200天,他做的200顿早餐共600道单品,还不重样。杂锦黄花鱼汤、墨西哥风味玉米片、牛肉杂烩汤……从中式到西式,这些爱妻早餐均出自一位身高超过1米8的山东汉子之手,出自家中两平方米的小厨房。在平时少有给妻子说“我爱你”的李平看来,持续200天的爱妻早餐或许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土鸡干海鲜汤配油条
为熬制鱼汤从烟台跨省订购
1997年,17岁的山东青岛人李平开始学习厨艺,最开始学中餐,鲁菜粤菜淮扬菜样样要上。此后,又开始转学西餐。2007年9月,李平来到成都工作,不久后,在锦江区繁华地段开设了一家西餐厅。西餐厅里一位女孩来兼职,干了3个月离开了。这次离开是为了永久的守候,去年1月1日,女孩叶娜与李平确立恋爱关系。
2014年,娜娜怀孕了。“当时家里一日三餐,怀孕的娜娜和我都是在外面买、外面吃。”李平解释,并非不是自己不体恤爱妻,“当时家里只有我跟娜娜,平时要照顾她,确实没有时间精力准备早餐。”
今年2月11日,娜娜生下宝宝。“当时在医院,那里也会提供月子餐,但在我看来,那些月子餐太糟糕了。”李平认为,当时所配的月子餐整体搭配有问题,“月子营养要均衡、荤素搭配要合理,不要一味的各种荤汤催奶,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孩子大人都上火。”于是,李平在脑海中筹划了一周的早餐菜单,在妻子生产两周后,李平开始付诸实践。
荠菜水饺 豆鼓鱼
2月26日,皇后吐司抹上颗粒花生酱,加了蜂蜜燕窝夹起、蘸了野生土鸭蛋液——香煎西多士配上草莓、柳橙,这就是李平为叶娜做的第一份爱妻早餐。“可以适当配一些偏酸的水果,帮助产妇开胃。”新晋奶爸李平说起自己经验,颇有几分得意。
叶娜收到的第二份爱妻早餐是鱼片汤河粉。“广东脆肉皖鱼切片、野生黄花鱼烫锅旺火熬鱼汤、煮糖心黑鸡蛋、水煮菠菜、鱼汤泡青川野生木耳、野生海参、牛肉酥一勺,泰国鱼露葱花调黄花鱼浓汤、泡煎香新鲜河粉、配汤汆脆肉皖鱼片、菠菜叶、糖心蛋、牛肉酥、海参!”李平每一次分享早餐图片,还会讲述制作过程。“总有一些朋友问我,索性就把制作过程公布。”如今,李平微博上有超过4000位粉丝,每天临近中午李平都会在微博、微信上同步发布当天早餐,“不敢太早发,怕刺激到人!”每一次的爱妻早餐,都会在朋友圈里引来超过40人点赞。
红虾汤饺配鹅肝和覆盆子巧克力
为了拿到好食材,李平可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为了制作野生黄花鱼鱼汤,李平从烟台向当地渔民订购春季黄花鱼,在黄花鱼最肥美的季节冷冻送往成都。“我是山东人,知道不同产地的鱼做出来的味道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今,李平已经为妻子做了200多顿早餐600多道单品,均不重样。
和家人吃早餐感受点滴幸福
干餐饮18年,李平吃遍大江南北,吃过玉盘珍馐,而他觉得最好吃的还是“承载有记忆和情怀的菜。”李平曾经有段时间独自在外打拼,“那时候‘家’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名词,而现在有了妻子和宝宝,家就不再是空泛概念,家有家的样子,而具体下来就是吃饭,感受到家的幸福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李平觉得,早餐是平衡忙碌生活的一种方式,只有早餐,才能实实在在坐下来、说说话、像个家。“北方有句话,孩子哭老婆叫才是生活,工作太忙没办法,而做做早餐,感受家的幸福哪里不好?这样做点早餐也不算什么了。”
如今,李平将每一天制作的早餐称作“爱她早餐”,“现在我外婆、岳父岳母、妻子女儿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四代同堂,除了岳父全部都是女性,这个她你说是谁?”如今,李平每天会做5份早餐。
之所以愿意做早餐,李平解释:“那么多年餐饮业积累,愿意和陌生客人进行交易挣钱,为什么不将厨艺奉献给家人呢?家人都照顾不好,又怎么做给外人吃?”对于吃,李平戏称是“生平第一爱好”,“我从来都不觉得会枯燥。”
愿一直将“爱她早餐”做下去
除去因为出差、工作耽搁的70天时间,2月18日以来,200多天早晨200多顿早餐600多个单品不重样。而这些都是在两平方米的厨房里,靠着家里5口锅,每天早晨1个小时做出来的。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李平使用的早餐食材,既有“高大上”的龙虾、生蚝、松露,也有“接地气”的包子、面条、芝麻糊,“原来还要想菜单,现在都是信手拈来,当季食材,想做啥子做啥子。我所做的早餐食材大型超市都可以买得到。”李平认为,在两平方米狭小厨房,依靠每家每户都有的锅做出来的早餐,才更像是“过日子”,这一份份早餐也成为他对妻子最长情的告白。李平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希望将早餐一直做下去。
200多顿早餐,在叶娜嘴中化为一句“好吃”,但“一天没吃到,觉得少了点什么,买来的早饭可以让生理满足,但心理上没法满足。”
叶娜最难以忘怀的是荠菜饺子,“容易让我想起北方婆婆的味道,大家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我婆婆对我非常好。今年5月份去青岛,婆婆事先摘好荠菜,洗好冻好后给我带回南方。再吃荠菜饺子就会觉得有记忆的味道。”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邱添
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骏 黄葆青 何慧婷
新年伊始,趁着假期,“杭州吃货”做了一期关于2021年回顾盘点。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杭州是美食荒漠”的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刷屏。
我本想多说几句,但多说了又怎样呢?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鲁迅
近年来,越来越变幻莫测的互联网玩法,让这群本分的餐饮人更难以招架。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早已过去。一些小店,一般老板兼任厨师,全家守着一个店面转。这群人能做菜,但不会营销。
流量时代,总怕他们扛不住,更何况近几年的情况特殊。有些老板觉得拍短视频才能招徕客人,对此一窍不通的他们被倒逼着去拍短视频,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外卖,很多老板当初可倔得很:“外卖我不做的,菜一外卖就失去了灵魂”,但是又不得不有所妥协。各位要划重点记住的啊,做品质的小店如果做外卖,想要外卖跟堂食同质同量的话,是不可能赚钱的,只能压缩成本,用更差的材料去做。
这几年互联网的玩法,红包、满减…只不过让大多数顾客养成了薅羊毛的习惯。其实认真做餐饮的店,还真没啥羊毛可薅的。
举个例子:
堂食的鸭子,118元一只。平台要抽成,他得卖158元一只,才能不亏。凭空贵了40块一只,谁来买单呢?
而且现在短视频平台卖超低折扣的套餐,全是三折四折。你就想,商家也不想亏,能用什么料。碰到这种店,我自己是掏出小本子记下,大概率是不会去光顾的(纯属个人习惯)。
再说一句,有些kol只扎堆网红店,只管拍出来的照片好不好看,至于菜好不好吃倒是其次。kol不会吃,看客只会跟风吃,好店往往就淹没在流量里开不下去。
唠到这里,想想,杭州变成美食荒漠也是活该。
但就算这样,还是有一批老的小店老板还在坚持“只做自己认为最好的美食”,那咱们杭州吃货作为杭城最早的美食号之一,也还是在不断挖掘这些宝藏餐饮小店,并推荐给大家。
(?点击查看详情)
烧缙云土爽面看不到现炒浇头的火爆场面,只要煮就行。因为熟得很快,水开面条下锅一分钟多一点就能出锅,然后加上配料就能上桌,操作简单又神速。
(?点击查看详情)
八卦新村虽然只有不到20幢的居民容量,饭店倒是相当密集。其中“雪儿饭店”,很不引人注意,一副普普通通街边小馆子模样,只有经常来这里的吃货才知道,它已经开了13年。
在这么多馆子中求生存,自然要有可圈可点之处。店里点击率最高的就数这道鱼头,一般只要凑足两人就可以点个小份。如果你是衢州口音或是表明要吃辣,老板就会烧成地道的衢州口味,如果吃不了辣,老板就会烧成家常版的红烧鱼头。
(?点击查看详情)
在杭州老城区一带,如果要吃一碗实惠的牛肉河粉,点几道地道的潮州小炒,不少老饕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永太全牛坊。
坐落在中山北路网红一条街的永太全牛坊,门头算不上起眼,装修还有些老派,店里都是清一色的阿姨,忙起来甚至不会给你一个“好脸色”,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杭州创下了24年的等位神话。很多人第一次吃永太,都会感概一句,“怎么这么多牛肉!”实惠,是不少人对它的评价。
(?点击查看详情)
清泰街上的“咬强羊肉面馆”一夜之间换成了“桐乡秀才羊肉面馆”的招牌。光头老板说:“现在想做一个新品牌,而且很多人不理解桐乡话里‘咬’的含义,改成普通些的就不用每天解释很多遍了”。
2019年8月,这家店刚开业一个多月就火了,每天下午2点,锅里的羊肉就差不多卖完。大批吃货慕名赶来解馋,很多桐乡人也奔走相告,不用开车70公里回家,在杭州就能吃到桐乡羊肉面了。
(?点击查看详情)
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家店?听到的答案不外乎“价格实惠,味道毛好”、“像小时光吃的妈妈菜,外婆菜”、“卤儿淘淘,能吃2碗饭嘞!”
就算店从里面的巷子里搬到了路边,好在还是那些个熟悉的菜,价格也跟老店是一样的。
小店只卖烧卖和馄饨,馄饨种类花样繁多。大小、干汤、口味都有区分,无论你喜欢哪一款,都能满足,但大多数食客款款都爱,挑花了眼。
一份小馄饨,一碗20只,8块钱!你说价格便宜就算了,关键分量还很足。烧卖皮很薄很透,有花边。只只就像穿了白色婚纱裙的“新娘”。每位“新娘”身材也都很标准,35克左右。烧卖汁水很多,建议吃的时候,咬个小洞,然后慢慢地把汤汁嘬出来,或者直接一口生吞。
(?点击查看详情)
来建华小吃店除了吃以外,更多的是能感受到一个老杭州家庭和和美美的气氛。店里的员工都是一家人。菜单上都是些常见的家常杭帮菜,鱼头豆腐汤58元是菜单上最贵的菜。
当时采访的时候,有顾客想吃个黄鳝,不过黄鳝当时价格有些贵,烧好要卖58元一份,就没写到菜单上。店里平时也没杀好的黄鳝,点黄鳝的都是熟客,现卖现吃味道才好。
(?点击查看详情)
从市区出发,驱车一小时,就为了体验在这样的环境里吃一碗面。这地理优势不是一般别的面馆可以相比的,等到天气稍凉的时候,露天吃面不要太惬意,而且眼前是满眼绿色的茶园,着实让人心旷神怡~
我点了一份虾爆鳝拌川和牛蛙拌川+大肠。等了1小时,两碗面上桌,浇头挺多,别再说一碗50多块钱的面贵了,在杭州,随随便便吃碗稍微好点的面不都得这个价?
碗里的面条都不需要拌,全都均匀地被甜咸的酱汁附住,挑一大筷子,塞入口中,乌拉拉的快乐,你也可以体会到。
(?点击查看详情)
杭州人早饭爱吃锅贴,被吃货们念叨的似乎总是那么几家。这家店就是被一位从业超过30年的资深餐饮人点赞过。
当记者告诉老板娘,有大厨说她做的锅贴好吃,特地过来尝尝时,她当时就急了。她说:“我们就是个普通锅贴,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比我们好吃的锅贴多的是,也不要采访我,免得让大家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你就随便吃吃吧。
”自己做的就是普通杭州锅贴,是当年打工的时候和老板慢慢琢磨出来的,只是大家吃久了习惯了而已。这么多年做下来的经验就是,不能放过多的香料和调料,要让肉馅有原来的香味和鲜味。
(?点击查看详情)
店门极小,一般第一次来需要老客带领。在等待的时候,也是见识到了老板的脾气:“不要催,不着急你就点,不能等就不要点!”
粥,现点现熬,等粥的时间也有点长,我唯独就爱这份鲜虾粥。
肠粉,用料丰富,里面裹了生菜和豆芽,一口下去又糯又脆,最后加上的萝卜干算是点睛之笔。
从汕头过来的牛肉丸,炸过之后的更加紧实有嚼劲,虾饼外脆内弹,一定要蘸店里特制的甜酱汁,入口酸甜,吃的停不下来啊。
【写在这篇回顾稿的最后】希望各位吃货,新的一年,做个聪明人,好好吃饭,吃好吃的饭!你也可以把你认为好吃的店或菜爆料给我们。
★
如何向吃货记者报料
(1)点击小时新闻首页“发帖报料”浮动图标,选择“找记者”。
(2)找到“上哪吃问杭州吃货”,通过“报料”上传报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每个帖子最多可以上传9张图片)。
(3)记者在接到报料后,将第一时间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