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红餐网
作者: 蒋文景
潮流如潮水来去不息,潮流的会成为过去,同样过去的也会成为潮流。从土菜到土鸡,20年后,洞庭土鸡馆再一次站在了“潮头”。
< class="pgc-img">>乡里菜城里卖,原材料大都来自乡下;餐厅画风突变,装修越来越“土”……这两年,广东的湘菜刮起了“土菜风”,引发行业热议。
而殊不知,广东这股土菜风潮早在20年前便流行过,其开创者正是20年的老品牌——洞庭土菜馆。
据红餐网了解,当时,作为湘菜入粤最早的一批品牌,洞庭土菜馆率先在广东掀起了土菜浪潮,并凭此屡获殊荣,誉满羊城,高峰时期曾开出40余家门店。
不过可惜,过去几年,洞庭土菜馆由于重心转移,没有及时转型,导致品牌逐渐老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大不如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唏嘘了?打住!据红餐网了解 ,为了实现转型升级,近期,洞庭土菜馆创始人果断放弃了土菜的定位,聚焦“土鸡”单品类,再一次重新出发。
而其全新迭代升级的“洞庭土鸡馆”,一开业就成了广州吃货打卡的热门,营业额一个月内直接翻了4倍!20年的老品牌,至此重焕青春,为业内津津乐道!
< class="pgc-img">>△升级后的洞庭土鸡馆,成为广州吃货打卡热门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个20年的老品牌背后,还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01.敢为人先,洞庭土菜馆开创广东土菜品类
2001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经历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从此开始了腾飞。而在此之前,位于改开前沿的广东,早已成为一片创业热土。
在无数造梦者中,湖南人是最早闯荡广东的人群之一。他们或孤身打拼,或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之际,湘菜也随之传遍了粤地。2001年前后,正是广东湘菜开始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一年,何威的洞庭土菜馆在广州创立了。
< class="pgc-img">>△2001年开业的洞庭土菜馆首店
当时,市面上的湘菜品牌并不多,做土菜的更是闻所未闻。
“我们做土菜的时候,湘菜馆还刚刚流行,当时广州的湘菜加起来没几家。可以说我们是广东土菜品类的开创者,也是全国最早一批做土菜的。”
何威告诉红餐网(ID:hongcan18),之所以选择做洞庭土菜馆,除了看好湘菜在广东的发展,也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份眷恋。
老家湖南汨罗人氏的何威,1990年来到广州打拼,怀揣“用双手开辟一番天地”的信念,先后开过酒吧、西餐咖啡厅、农贸市场、宾馆酒店。而家乡的土菜味道,始终让身处异乡的他魂牵梦绕。
而这种对乡土的情怀,也同样触动了跟何威一样身在异地的游子。于是,洞庭土菜馆开业即一炮而红,火爆非常。
而后,短短五六年时间,洞庭土菜馆就在广东开了40多家门店,并很快成为了广州餐饮界外来菜系的一张名片。还获得了广州市著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入选湘菜申奥指定菜式,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湘菜出湘”成为现象级话题,同时,洞庭土菜馆的走红也为早期湘菜的品牌连锁化,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 class="pgc-img">>02.“野马脱缰”,公司重心转移,品牌逐渐老化
处于全盛时期的洞庭土菜馆,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启了飞速拓展之路。“第一家店小北店一开就火了,借着这个劲头,洞庭飞速拓展,不仅有直营还开放了加盟,一年两年就十几家了,速度非常快。”
然而,由于对加盟认识不够,没有经验,导致加盟不规范,出现了譬如管理不善、经营理念出现分歧等诸多问题。后来,何威决定关闭洞庭的加盟,只做直营,但登临顶峰的洞庭土菜馆开始陷入发展瓶颈。
此后,公司开始多元化经营,不但创立了“潇湘粤语”等多个餐饮品牌,甚至涉足了农贸市场、酒店服务等领域。
2010年左右,中国购物中心崛起。外婆家、太兴餐厅、鼎泰丰等走进购物中心,商场餐饮成为潮流,餐饮消费的场景开始转移。大批新晋的中产人群,喜欢上了这种吃玩购一站式生活体验。
< class="pgc-img">>△洞庭土菜馆餐厅内景
面对购物中心的诱惑,何威的思想也开始乱了。洞庭土菜馆开始“跟风”走商超店模式,在菜式上更加海纳百川,装修上则凸显快时尚、工业风和现代感。“都说土菜太土了,那咱就搞点洋的了,现在想想这是一着错棋。如果保持定力,坚持做土菜,可能现在整个土菜品类全国我们能排第一了。”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湘菜品牌急剧增加。此时的洞庭土菜馆,外有竞争对手,内有转型困境,品牌逐渐老化。
“品牌升级的最佳阶段,是品牌在势能高点,不断地追击和投入赋能,从而持续领跑赛道。如果品牌从势能高点掉落再出发,成本和风险都是巨大的。”食干家餐饮品牌咨询创始人曾晖认为,公司重心的转移、商业模型的老化和品类赛道玩家的急剧增加,让洞庭土菜馆错过了转型的黄金时期。
< class="pgc-img">>△转型前的门店风格
03.返璞归真,聚焦“土鸡”品类,坚持湘菜初心
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求新求变是生存之本。但在面临困境时,不同的选择,结果大相径庭。这些年,越来越多老牌餐企加入转型升级的道路,然而它们绝大部分都是选择“做新品牌”,结果,大都在“喜新厌旧”中慢慢衰退甚至消失。
受近年来“土味餐厅”回潮的启发,何威为洞庭土菜馆定下的转型之路,不是“做新品牌”,而是“守住初心”。
“时尚潮流吃了10年以后,现在又返璞归真了,土菜、土味品味又回来了,这就像一个循环。”何威说道,土味风潮的回归让他发现,重新做回土菜,把它做到极致,才能闯出一条出路。
他时常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并意识到,湘菜才是自己的“初心”,才是自己的未来。
那么,怎么回归并把它做到极致呢?他想起了土菜馆那一碗畅销了20年的“洞庭土鸡汤”。
< class="pgc-img">>△畅销了20年的“洞庭土鸡汤”
“很多老顾客,到现在20年了,还都在念念不忘我们的土鸡汤。以前的小伙子,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了,又带着儿孙辈过来喝这碗汤,这让我非常感动也特别难忘。”何威觉得,还是要不忘初心,把这道菜重拾回来,用心做到极致。
在这个理念之下,“洞庭土鸡馆”应运而生。洞庭土鸡馆和洞庭土菜馆,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巨大的转变。
“一股风都做土菜就没意思了,一定要在流行里面有突破。当年大家开湘菜馆,那我就开土菜,现在别人都开土菜,我就开土鸡。反正要跟别人不同一点,要有点创新。”何威说道。
“都说过去的湖南人,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死打死拼。那么现在湖南人的最新精神,叫做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我们就是要做敢为人先的一个湘菜品牌。”
对此,食干家餐饮品牌咨询创始人曾晖分析认为,两者在大菜系上虽然都属于湘菜,属于土味风潮,但从土菜馆到土鸡馆,品类上更加聚焦了。“以‘土鸡’为突破点,对内资源配比更集中,对外品牌特色更突出,消费人群更广。这样,在短期内容易形成现象级品牌,长期来说,成为品类冠军的几率更大。”
04.破茧成蝶,潮流中有突破,老品牌重焕青春
饮食生活返璞归真,乡土风潮大受欢迎。但是乡而不俗,土而不LOW,潮流回归之中伴随着突破。现在的土味餐厅,在菜品设计、场景打造以及文化情感氛围的营造上更有创意更有味道,早已不是从前的“土味”了。
据红餐网了解,在土菜馆的基础上,洞庭土鸡馆做了全方位迭代,整个品牌形象已经焕然一新:
首先,在最重要的食材上。
为保证最正宗的土味,土鸡馆坚持选择湖南洞庭固定合作的养鸡场,养殖的都是农家山林放养的湖南土鸡。“养鸡场是我们合作了近20年的老搭档,他家的鸡基本上只供应土鸡馆。”
在菜品结构上,作为以“土鸡”为特色的餐厅,土鸡馆打造了以鸡为矩阵的系列超级爆品。
头牌是卖了20年的“洞庭土鸡汤”,正宗的湖南土鸡加农夫山泉矿泉水,用传统方法清炖。炖出来的鸡汤,其肉嫩成丝,汤色金黄带油珠,一入口中清甜爽口,回味无穷;二牌是“洞庭脆皮鸡”,也是用最好的扶绥鸡,现烤现切,保证新鲜与品质,吃一口皮脆肉嫩,满嘴留香;三牌是“洞庭大锅口味鸡”,辣椒炒鸡,一勺能下三碗饭。
< class="pgc-img">>△洞庭土鸡馆三道招牌菜
这样,一个鸡汤、一个脆皮鸡、一个炒鸡,再搭配一些家常时令菜式,用传统湘菜家常的做法来体现其原汁原味。唇齿留香之际,弥足珍贵的乡土风情也油然而生。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本味,土鸡馆没有固定的菜单,除了三道鸡菜,每天的菜式都根据时令的变化进货。
此外,在点菜方式上,土鸡馆采用了完全体验式的下单方式。 自己拿签,看菜点菜,一秒下单。就像是在农家选菜,或去市中心逛菜市场一样。
< class="pgc-img">>△自己拿签,看菜点菜
为了让餐厅更接地气,洞庭土鸡馆在选址方面主要集中街边店。在空间语言设计上,则致力于将餐厅打造成一个立体的“土鸡道场-养鸡场”。
升级后的门店陈设了100多只土鸡模型、土鸡超级伴手礼等,利用大屏幕直播乡下养殖场的土鸡活动情况。用干辣椒、生姜装饰的墙壁,和用竹篓陈设的富硒小辣椒、芥兰等各类土货食材,渲染出热闹的集市气氛。明亮的灯光和纯朴的色调,则隐隐透出一种精致。
新中式的主题装修风格,在将乡土特征融入视觉空间的同时,为顾客还原了最初的乡土记忆。
< class="pgc-img">>△装修风格还原了“湘土风情”
当然,洞庭土鸡馆的变化不仅只是外在。在内在形象上,通过年轻的“鸡+吉文化”的打造,将年轻人喜欢的“潮+土”文化演绎地淋漓尽致。
“在吃饭的过程中间,我们服务员会给客人跳鸡舞,表现一种热情洋溢,吉祥如意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场景是比较热闹的。”洞庭土鸡馆相关负责人说道,“土到极致就是潮,土鸡馆不是说只是老一代的喜好,年轻一代也是目标顾客,他们追求健康营养,也喜欢有趣好玩,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机遇。”
< class="pgc-img">>△享受美食,还能观赏好玩有趣的“鸡舞”
蝉在泥土中埋藏了十七个春秋,终于钻出泥土在风中高歌。20年的洞庭土菜馆火了十年后,又经历了十年的蛰伏,最终破茧成蝶,重焕新颜。
2020年11月26日,全新升级的洞庭土鸡馆正式营业,开业即火爆——原洞庭土菜馆月营业额50多万,土鸡馆冷启动一周,日均营业额就超4万,正式开业后,更是创造了日均8-9万、最高日营业额10万的佳绩!
< class="pgc-img">>△开业后的火爆场景
“从开业的情况来看非常理想。升级后,900平米的门店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200多万,翻了两番还多。”何威透露。
据红餐网了解,目前,洞庭土鸡馆已经开了两家店,明年计划开5家左右。“速度不会太快,先把单店模型打磨好再说。在门店面积方面,控制在500平米稍大一点。”
结 语
品牌的建立不易,无论是做新品牌还是升级老品牌,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品类赛道冠军。
餐饮企业在面临品牌老化或转型困境的时候,其实不一定要一味的创新,或者做新品牌。老品牌、老资产比新品牌更有认知价值,同样值得被关注。
怎样激活老品牌,不断地赋予它新的生命,“洞庭土鸡馆”给餐饮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472期
“
有人说,在中国,有两个地方做餐饮特别难:一个是成都,另一个就是长沙。
因为顽固的饮食口味和特别挑剔的味蕾,在街边、在商场,大大小小的本地餐饮有声有色,外来的大牌餐饮却在经历“水土不服”适应期……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在长沙能搞好餐饮,去哪儿做都没问题。
这可能就是中国餐饮的“长沙现象”。
”
■餐饮老板内参 李新洲 发自长沙
区位:长沙
经营关键词:本地口味顽固 新老餐饮品类丰富度高 外来品牌正逐渐加码布局
代表餐饮品牌:徐记海鲜、西湖楼、晴溪庄园、57℃湘、蛙来哒、温鼎火锅、金牛角王、辣椒树、鸭游季、老街鱼嘴巴、食在不一样、有间虾铺、客串出品、黑白电视
01
新老餐饮湘军凶猛
▼
在近代历史上,曾国藩、左宗棠带领的湘军曾经南征北战荡平动乱;
在当代娱乐史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湘军崛起,成为一线卫视“带头大哥”;
而在中国的餐饮界,“餐饮湘军”同样不容小觑——
1
老牌餐饮稳居一地
有着将近20年历史的西湖楼,是个占地19亩的影视城式的超级航母,以宴席包桌和地道湖南美食著称。江湖传闻,当年刚刚起步的《天天向上》要借黄花梨大桌做节目,还要交押金自己来搬,其牛气可见一斑。
位于浏阳的晴溪庄园,占地20亩,直接布置成了江南园林形式,主打湘菜里最有特色的“祖庵菜”。
“老长沙”,已是一个大型餐饮集团。老长沙龙虾馆单店日营业额能突破20万,其他餐饮板块也一如既往的牛。
旅游美食地标——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单店年营收破亿甚至更高。
徐记海鲜从供应商转型餐饮企业18年,以1000平以上的大店模式稳扎稳打,在长沙和西安等城市稳居一席之地……
而相对亲民的“老字号”,如炊烟时代、彭厨、壹盏灯饭庄、大碗先生、相约回家吃饭、费大厨辣椒炒肉等品牌,也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占据“市井江湖”派一席之地。
2
新派餐饮快速崛起
有间虾铺,在正式开店前先投入200万建系统,光确定味型和产品就消耗60万,并且提前着手在湖北潜江建立供应链基地。首店开在被近20家龙虾老店包围的竞争高地,靠“打巷战”脱颖而出,很快在广州、南昌、杭州等地开到20多家店。
客串出品,单店一年卖1000万串的品牌。把烤串产品做扎实之外,更把湖南人的娱乐天性融入餐饮,因好玩受到《歌手》里的明星和年轻人青睐。不久前,《战狼2》导演吴京和张翰在这里为电影票房破30亿庆功。
还有爷爷的土钵菜,从2015年开始掀起了湘菜的变革与创新,引发全国同行高度关注;某明星孵化的新餐饮品牌在万达、富兴等购物中心开出;在五一商圈7-MALL里,大小湖南餐饮品牌遍布各个楼层……
57℃湘和蛙来哒则是长沙从区域市场成功突围的代表,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市场拥有广阔空间。
3
外来大哥“水土不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沙并非外来餐饮大哥的福地,甚至是某些巨头跨区域连锁的禁区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俏江南、王品在长沙经营状况不好甚至折戟,海底捞、西贝的长沙店据说在全国体系里比较靠后(最近有回暖感),而九毛九更表示短期不进长沙开店。
02
低房价、爱娱乐、爱消费……
推动湖南餐饮走高的“长沙基因”?
▼
作为典型的消费驱动型城市,潘石屹就说过,长沙人会啃着玉米漫步湘江边上,那地方的人不太爱面子,消费不会太高,长沙的奢侈品消费在国内也不算好。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到底什么构成了餐饮业“长沙现象”的底层基因?来自《第一财经周刊》2017新一线城市的数据显示:长沙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位列第9,未来可塑性指数位列第1。
再来看长沙的房价:长期保持在6000—8000元的区间,即便是最近因为交通枢纽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晋级“万元俱乐部”,梅溪湖片区更达到1.5万左右均价,但相较于郑州、武汉等城市,依然处于价格洼地。
为什么长沙的经济水平一般但餐饮业如此发达?在资深餐饮策划人曾晖看来,主要有3大因素:
1
跟长沙的城市文化和消费理念有关
长沙定位“娱乐之都”,人们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消费意愿和接受度特别强,不会像北方人那样喜欢勒紧腰包,不讲吃穿爱买房。长沙的房价今年才刚刚涨到一万,确实是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
2
长沙特殊的味型
长沙餐饮的特殊性在于这个城市有它的独特味型。湖南菜的“辣”是一种很强势的味型,跟成都一样刺激人的味蕾,从小就把人培养出固定的口味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外来味型在长沙很难超越它。
3
流动人口较少
数据显示,长沙人口90%左右都是由湖南人组成,他们的口味很统一,强势的外来品牌可以有但往往不太火爆,有几家店但不会大规模发展,本地人口味的狙击力非常强。
03
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
内参君跟长沙餐饮人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确实有一种性格——霸蛮(易中天语)。“骨子里有股硬劲儿,霸气又不霸道,有蛮劲还耐得烦,又潇洒灵活,特别有娱乐精神”。
在内参举办的长沙沙龙论坛上,蛙来哒创始人罗清、有间虾铺创始人曾晖、客串出品创始人王浩,不约而同一身黑色,但又是短裤短裙打扮,用普通话+湖南话“水煮”创业经历,被长沙同行戏称:“三个人(从小处)挽起裤腿干餐饮,策起餐饮来也蛮有一套”。
湖南乃至整个南派餐饮人的“抱团”特质,在长沙体现得也特别明显。
在资深餐饮媒体人好哥看来,由长沙新老标杆餐企大咖发起的“小餐盟”,每月月底固定一聚,交流的全是经营中的困惑和干货,互相推动品牌进步。再比如在湖南搞的一系列餐饮峰会,嘉宾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也让人见识到“新餐饮湘军”的凝聚力。
04
|手记|
如何在饮食文化发达的城市开店?
▼
很多连锁品牌在跨区域发展时,面对成都、长沙、重庆这种饮食文化很发达、消费者口味顽固的城市,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随便一家街头的米粉店、小吃店,都可能在口味上远胜于你,这时该怎么打开突破口?
曾晖曾给某位在长沙开小吃集合店的创始人建议:首先,一定不要跟街头小吃店拼好吃,人家做单品单店一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拼不过。要拼就拼系统、拼装修、拼口感标准化;其次,你们有60多个SKU,太复杂了,很难面面俱到让长沙人喜欢,应该精简SKU,突出几个爆品。
云味馆创始人迟焕涛总结:之所以在长沙做云味馆能成功,还成为这个区域品类的前三甲,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一开始就避开跟街头的米粉店缠斗,直接开进商场,做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新模式。
在10月底开业的CFC富兴时代里,内参君注意到餐饮品牌就有100多家(含未开业部分),外来品牌占比正呈上升趋势。长沙会不会成为中国餐饮下一个竞争高地?不妨期待一下。
·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师丽丹 视觉|尚冉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19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1.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3.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风停了呢?
——谨以这三句,祭那些年“流行死”的餐厅/单品
? 餐饮老板内参 王瑛 发于成都
1
| 回望|
那些年昙花一现的流行餐饮
▼
记不清哪一年的夏天,郑州市场开始刮起一股“疯狂大鱿鱼”风潮,一条美食街至少得有四五家,而且家家每天都排队。内参君记得朋友圈还有人晒照片: “排了几次队,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大鱿鱼。”
也是被排队诱惑,内参君忍不住试了一把。排队半个多小时,20元一串,讲真,味道没有期待中那么好吃。所以,那一次后,再没去买过。
感觉夏天过完的时候,突然发现“大鱿鱼”没人排队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看,“大鱿鱼”无影无踪,那个店已经改头换面卖其他东西了。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疯狂大鱿鱼”就疯狂了三四个月。
类似的“流行”餐饮还有:土家掉渣饼、黄焖鸡、手抓饼、姜茶鸭、柴火鸡、 起司蛋糕、烤猪蹄、酸辣粉、小面……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还有各种各样“追风”的主题餐厅、概念餐厅,也常常这厢刚敲锣打鼓庆贺完开业,那厢就贴出了“转让”的告示。
每年都会有一两样产品成为市场热点,快速升温,快速降温,最后留下一大批退潮后裸泳的人。基本上还没发现产品是如何导入,就已经被消费者追捧,在追捧的过程中,开始了飞速的“全国化”。然而,在大家还没站稳脚跟之时,市场的热情就开始冷却了。
△
“流行风”停时,多少餐饮人被摔得粉身碎骨?
当无锡杨铭宇黄焖鸡“僵尸肉”事件(回顾:"僵尸肉"谜案背后:你应该了解的黄焖鸡病毒式加盟!)又一次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到流行产品上时,或许餐饮人更应该思考的是:他们为什么速生速灭?我所经营的流行餐饮,又能活多久?
2
| 解剖|
“流行致死”的原因
▼
只看到别人赚钱,看不到风险
仔细观察这个市场便发现,流行产品就像股市中的股票一样,大多数入局者只是眼见别人钱包鼓起,根本没有看清这个市场的运作规则,盲目进入,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操盘手和首波助推流行产品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最终留下大批无知餐饮人接“烂摊子”。
在这些餐饮人的眼里,餐饮业的门槛很低。“他们只看到产品能挣钱,却没注意到产品背后一系列复杂的运营体系。”西南餐饮品牌设计人张小草说。
只有“一条腿”,就以为可以飞
拿成都市场上红极一时的柴火鸡来看,当时败走的餐饮人,很多只具有单方面的优势,比如:家里有个农家乐场地,或者仅仅有做柴火鸡的手艺等。
△
有做柴火鸡的手艺就能开店了吗?这样想未免太简单
张小草认为,其实,市场上现象级“流行致死”的产品都离产品的定义还很远。真正的产品是有好的菜品、与时俱进的元素,具有好的环境、文化、故事作为内核支撑,并有好的营销点去击穿市场。而市场上“流行致死”的,最多只能算个菜品。
而做活一个产品,单条腿是绝对站不稳市场的。哪怕你是站在风口上,作为餐饮经营者,产品定位、营销宣传,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员工的内部管理……眼、嘴、翅膀等缺一不可。
只是“出生”,没有生命
新餐饮品牌研究与策划专家曾晖认为,“流行致死”的本质原因是,大家并没有把产品当成一个产业或者品牌来经营,所以市场出现鱼死网破这种状况,也是可以预见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没有完整的生命周期。
那么再看“流行致死”的产品,很多都只做了产品引入期的工作,没有完成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产品升级、形成标签。所以,死亡也就不足为奇。
3
| 反观|
什么样的流行能成为经典?
▼
有行业人士认为,流行产品死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品类的单一性以及制作的高度可复制性。
但是,反观市场,即使产品品类单一、复制性高的品类,也有人把煎饼果子做成了黄太吉,把肉夹馍做成了西少爷,把米线做成了伏牛堂。这些产品,在没有经上述品牌运营者操作之前,也都是街边流行小吃。
而这些流行餐饮之所以长盛不衰,有其内在共同规律。
第一,尊重运营规律,深耕细分市场。
一个餐饮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取决于它明确的客群、产品以及价格定位,而这三点就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张小草表示,流行品类因为本身具有可细分的市场空间,所以在进行市场定位时,更容易找到饱和度不是很高的细分市场。
比如小龙虾、日料等业态,市场还未完全饱和,行业也有很多细分市场可以深挖。小龙虾可以分为一般的小龙虾餐厅和小龙虾体验馆,日料可以细分为高端日料、居酒屋小型日料等。
△
居酒屋,在日语中居酒屋称IZAKAYA,就是喝酒的地方,
是日本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第二,与时俱进的迭代、升级能力。
曾经的外来流行品类——日料,因为价格高,复购率低曾一度被消费者冷落。但这两年随着小型居酒屋等业态的发展,这一品类又重新流行回人们的视线中。
成都池田屋联合创始人柳鸷分析,每个行业都需要升级。像这两年出现的知喜多、兄弟船等日料品牌,就在原来日料市场的基础上开始转型,将日料这一品类的价格进行压缩,推动了小型日料、居酒屋形态的发展,让日料再次被消费者关注。
△
iPhone6s Live Photo照片转换成GIF动图
就像苹果产品,因为其持续的创新迭代能力,而不断被人们关注,从未因为时间原因淡出人们的视线。
第三,唯有品牌意识,才能将流行变为经典。
从以往的市场看,一个流行产品最终未步入衰退期,是因为其在成长、成熟期很好地完成了品牌的打造。而像黄焖鸡、掉渣饼等产品,因为运营者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富即安的赚钱阶段,没有品牌意识,未形成行业龙头品牌,势必会衰退。
就像曾晖所说,真正有实力的餐饮人,通常在运营产品之初就有品牌意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注入文化基因,提升产品的品牌力。
绵阳长寿面创始人付兵也表示,品牌就是支撑产品的一个“魂”,就像可口可乐永远有一个“快乐”的故事,褚橙永远有一个“励志”的故事。只有当流行产品找到这样一个品牌文化元素做支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从流行演变为经典。
— 点击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参干货—
统筹:张琳娟|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