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中国“八大菜系”派系之争:谁是正统?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东人决定北京菜口味,重庆菜想脱离川菜阵营各门派以类似联邦的方式,组成并维持着菜系的统治力。迥异的口味让相同的食材经历各异

<>< class="pgc-img">

东人决定北京菜口味,重庆菜想脱离川菜阵营

各门派以类似联邦的方式,组成并维持着菜系的统治力。

迥异的口味让相同的食材经历各异的命运。

比如一颗白菜,东北人拿来腌渍成酸菜,就有了杀猪菜;四川人淋上高汤,就成了开水白菜(是的,它确实很清淡,也确实是川菜的代表);浇上蚝油,就是一道广东人爱吃的蚝油白菜;在北京,厨师将白菜扒掉五六层外帮,只剩20厘米长的菜心,与蟹黄同炒,这就是一道标准的北京菜;而到了台湾,家庭主妇甚至会将白菜卤制,也大受欢迎。

这些划分出来的楚河汉界,就是菜系。

准确地讲,菜系从来只存在于民间流传当中。

唐宋以降,南北方的吃饭方式才有了不同—那个时候,北方人喜欢吃甜,南方人反倒吃咸。后来北人南迁改变了中国的口味版图。

到了有清一代,山东人、江苏人、广东人、四川人的口味,分地域地统治着中国人的餐桌,于是民间细分出了四大菜系,即鲁、苏(又称淮扬菜)、粤、川菜四家。后来苏菜另分出浙、徽菜,粤菜分出闽菜一支,湘菜从川菜中独立出来,又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八大菜系。

话说回来,菜系内部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粤菜系就还有广府、东江、潮汕三种风格。一般认为粤菜清淡偏甜,指的是广府菜,其实东江菜油水重,口味偏咸;潮汕菜则多以海鲜为主,口味追求上“香”的优先级要高于“甜”。

而以辣著称的川菜系,也由三个不同的口味“门派”联合得来—以成都为统治中心的上河帮,口味也很清淡,上文提到的开水白菜,就来自那里。上河帮的川菜一般严格以传统菜谱为准,是高贵冷艳的原教旨主义吃货福地。

从自贡和内江发源的小河帮,贡献了川菜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水煮。

以重庆为势力圆点的下河帮,才是靠麻辣火锅发迹的。不过,现在广为人知的川菜水煮鱼,却不在小河帮的传统菜谱里,而是由渝北地区的一名厨师发明的。1983年,这位厨师在一次重庆地区的烹饪大赛上因为做出了这道菜而获得大奖,到1985年菜式定型,至今不到30年。

总之,各门派以类似联邦的方式,组成并维持着菜系的统治力。

< class="pgc-img">

一线菜系如何渗透二线、非主流菜系

有的菜系还用“参股”的方式,合纵影响着其他菜系。

如果我们将八大菜系列为中国餐饮版图上的一线品牌,那么像北京菜、东北菜这样八大菜系之外的口味,姑且暂列为二线品牌。你会发现,二线品牌或多或少地被“参股”了。

当然,在二线品牌之外,还有一些小众品牌,比如小众品牌当中的主流—宫廷菜,以及小众当中的小众—比如谭家菜这样具有家常风格的官府菜。总之,它们在餐饮界的地位,与烟草界的熊猫香烟类似:站位高端,但不是市场主流。

一般认为北京菜(又称京帮菜)就是半个鲁菜系。也就是说,山东人掌管着北京人的胃。更准确地讲,是山东胶东半岛的福山人决定着北京菜的品质。

< class="pgc-img">

理由很简单,胶东人自古外出谋生,乡邻相帮,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包揽一个行业的传统,比如威海人的传统就是去香港当警察(梁振英祖籍山东威海,父亲就是警察);福山人自明代以来的传统,就是到北京做厨师。

张有鸯曾在《中国烹饪》杂志撰文描述了这样的典型场景:“五、六十年前,在北京有名的大饭庄,什么堂、楼、春之类,从掌柜到伙计,十之八九是山东人,厨房里的大师傅,更是一片胶东口音”。

在这里插一句,川菜在北京扩张出生存空间,也有其历史起点—老干部们直接提的意见。

《食品科技》杂志在1980年刊登的《四川饭店》一文披露,1959年五一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完欢庆活动后共进午餐,“席间一些四川籍干部对周恩来讲:已经久不尝家乡风味了。总理听后风趣地说:是不是要搞个四川饭店了?话音一落,立即受到热烈的鼓掌欢迎”。

于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王府被辟为四川饭店,从四川调来40多名厨师,最低的也是饮食五级。北京饭店的特级厨师也被请到这里。

一线品牌之间也会有连横。

宫保鸡丁就是一例。这道菜在鲁菜与川菜菜谱上都有,只是口味不同。倒不是谁山寨谁,而是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晚清大臣丁宝桢在山东担任巡抚时,府上就有了这道菜,后来丁调任四川总督,宫保鸡丁的做法就流传到了四川,成为川菜的一部分。至于为什么叫宫保,是因为丁曾被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

事实上,因为丁宝桢是少保,所以有人也将这道菜划为宫廷菜;因为丁祖籍贵州,所以贵州人也声称这是一道贵州菜。

而从根上论,因为是丁宝桢府上的私家菜,所以宫保鸡丁也还有官府菜的色彩。

另一个相似的故事发生在东北。东北菜并不常使用甜味,但偏偏东北菜代表—锅包肉是酸甜口,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它起初是官府菜的身份,哈尔滨一位道台府上的厨师为招待俄罗斯外宾,专门创作了这道菜式。有人叫这道菜是“锅爆肉”,和“宫爆鸡丁”一样,其实是错误的叫法。

< class="pgc-img">

菜系之间的正统与山寨

由于菜系之间动辄有重叠,这就很容易引发“谁是正统”的争论。

还是以锅包肉为例,以前因为是官府菜,所以在民间属于禁菜,日本占领黑龙江之后,一些食谱逐渐外流,锅包肉才开始流传。到了辽宁沈阳,人们对这道菜进行了本地化改造—浇上粤菜风格的糖醋汁。从此,围绕哪里的锅包肉更正宗,哈尔滨人和沈阳人一直在争论。

围绕羊肉泡馍的馍掰多大,西安人和兰州人又互相不对付。

羊肉泡馍其实也是“合资”产品。陕西原本没有馍这种食物,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向大食国(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民族穆斯林的泛称)借兵,叛乱平定之后,部分大食士兵获准驻守西安。他们因为常年行军打仗,常备一种叫“饦尔木”的脱水面食,因为饦尔木经常变干难以下咽,就用羊汤泡软食用,这就是羊肉泡馍的原始版本。

< class="pgc-img">

在今天的西安,人们吃羊肉泡馍时先掰馍,掰得越小越好,然后拿着盛满碎馍的碗交给后厨加汤。650公里外的兰州,当地人也吃泡馍,但是得先上羊汤,然后食客大致掰一下馍并扔到汤里。掰得太碎了,老板娘会急着跟你说:“这里是兰州,不是西安!”

有关菜系分类的一个最大误会,发生在新疆大盘鸡这道菜上。

事实上,这道菜不是新疆人先做出来的,而是河南人。

仔细想想,传统“新疆大盘鸡”中,皮带面、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而新疆本地人口味清淡,当地人在过去并不习惯“抻面”这项技能,面食多半是烤制的。

《新疆经济报》曾发表文章披露了一项严谨的考据:新疆大盘鸡出现的年头并不长,只有不到30年,流传的源头是距离乌鲁木齐40公里的某风景区农家乐,原型是湖南辣子鸡。河南人张坤林在上世纪80年代注册了“杏花村大盘鸡”的商标,成为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大盘鸡”老板。

至于为什么叫大盘鸡,完全因为顾客的一句话。“当时,有个建筑公司的职工来吃鸡,觉得很好吃,就是太少……炒好了以后却没有那么大的盘子装,我就用装拌面的盘子盛上了,从这开始,我才想到用大盘子把炒好的一整只鸡都盛上。”

< class="pgc-img">

后来,“大盘鹅”、“大盘鱼”、“大盘鸭”、“大盘肚”应运而生,成了“大盘菜系”。

抛开菜系之争,由此上升到饮食习惯上的不同,争议就更多了。早已无解的豆腐咸甜之争、粽子有肉无肉之争,都已不稀奇。其实还有一个南北巨大的饮食差异:南方很多地方的人早上吃面条。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权威解释,只是俗成习惯。在此,就试举一例,说明湖北某地的人早上吃面条的历史理由。

在湖北沙市,有一种叫“早堂面”的汤面,用碱水面配上鸡脯肉丝、精瘦猪肉、油炸过的鳝鱼骨头,油水很大。为了抢头汤,早上5点就有食客在面馆门前守候。

关于早堂面的来历,据称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之后,当地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凌晨生火做饭显然不现实,而南方特有的碱水面只需要烫一下就熟,一碗面做完的速度很快。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直接上工,所以叫早堂面。在另一座码头城市武汉,面食也是人们早上“过早”的主力选择。或者这就是南方人早上吃面的原因之一。

周而复始的“第九大菜系”猜想

相对而言,最关心菜系问题的,还是那些二线品牌,以及前面提到的小众品牌。

因为他们都想成为“第九大菜系”(以下简称九大)。

这依然是来自民间的想象。

确实有一种说法认为“堂菜”是第九大菜系。倒不是高校食堂菜,而是人民大会堂国宴菜。事实上,从开国大典时的国宴开始,中国国宴的底色一直以淮扬菜为主—因为它味道中和,不过辣也不过咸,符合外宾口味。

< class="pgc-img">

另一个角逐“九大”的菜系,就是上面提到的谭家菜。

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解放之后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驻进了北京饭店,成为官府菜活化石。据说过去谭家菜就三桌席,办席者还要给谭家留一个座,而且厨师概不外借,规矩很多。

2002年,谭家菜开到上海,当时被称为“上海第一贵”餐厅。媒体报道说,“该菜系被挑剔的上海食客及媒体誉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2004年,新疆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宣布,新疆酝酿将清真菜系推向全国,使之成为第九大菜系。随后云南、陕西、内蒙古有关方面相继表态,要将当地菜系推上“九大”。

有趣的是,重庆菜要脱离川菜,自立门户,以渝菜系的名目出现在“九大”。2005年,在一场有关美食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说:“因为历史和地域原因,重庆菜虽然已经自成体系,但却被川菜之名所笼罩”。

< class="pgc-img">

这样的讨论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有数据显示,川菜当中的上千个品种,有60%以上是“重庆造”。当地业界认为,鉴于重庆菜本身的特点和重庆市是直辖市的原因,提出重庆菜这个新概念的时机已经成熟。

但反对声音也不少。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说:“重庆人无法摆脱四川……渝菜何苦放着这样的好招牌不用,去提一个别人都不知道、也不承认的渝菜呢”?

没过几年,河北菜—也就是冀菜系宣布自己进入“九大”。

事情是这样的:2007年,河北省商务厅负责人对外表示,中国饭店协会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考证,共从全国30多个新生菜系中授予冀菜“中国创新菜系奖”。当地媒体评价认为“这是中国八大菜系之外唯一、一获评的新菜系,这也可以说冀菜已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菜系”。

< class="pgc-img">

需要说明的是,冀菜并不仅仅只有驴肉火烧和香河肉饼,负责人将河北菜划分为以保定为中心的直隶官府菜、以承德为中心的塞外宫廷菜,和以秦皇岛为中心的沿海菜,这样的划分可能很多河北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无论如何,这些二线品牌现在都遇到了一个全新的竞争者—台湾菜。

中新网8月20日援引台湾媒体报道说,台湾料理近年来前仆后继登陆上海,不让大陆传统八大菜系专美于前。台菜业者不但希望征服大陆饕客的胃,也希望让台湾料理成为“九大”。

菜系其实从来只是传说

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有关八大菜系的说法一直只是民间流传,真正被政府认可的说法,是“五大餐饮集聚区”。

这是商务部2009年确定的说法。当年商务部出台《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提出五大餐饮集聚区的构想。

他们分别是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省为主的辣文化餐饮集聚区;以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为主的北方菜集聚区;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为主的淮扬菜集聚区;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为主的粤菜集聚区;以宁夏、新疆、甘肃等为主的清真菜集聚区。

< class="pgc-img">

《扬州晚报》报道说,此前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四大菜系”及“八大菜系”说法,实际上均为民间版本。50年前,时任国家商务部部长的姚依林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过:“我国菜肴风味流派有四大菜系。”从此,“四大菜系”的说法被媒体和业界沿用至今。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八大菜系”的说法。

在淮扬菜系内部,江苏菜与淮扬菜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某些时刻也变得微妙。

有一次在“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的活动中,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领导在推荐江苏菜的时候说:“称作淮扬菜江苏风味更准确,淮扬菜的说法不是很准确”。“商务部曾发布过《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五大餐饮集聚区,而不是八大菜系。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是淮扬菜集聚区以省为主的餐饮区域,而江苏则是淮扬菜的核心区。”

总之,菜系之争还将继续。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

以食为天

中华菜谱全

主有八菜系

各地续加填

川鲁粤淮扬

闽浙湘本帮

口味背后的秘密

是活色生香的中国

今天地理君带大家“云赏味”

聊聊八大菜系和背后的故事

顺便想想中午吃什么


川菜

三川并流,美馔传奇


八方美味填四川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06期

川菜讲究麻辣,这其实是一个存在误解的印象。因为麻辣根本不是川菜的原始口味。现代川菜,大概成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绘画/鱼丁


时下的中国八大菜系,川菜独占鳌头。四川地处内陆,河渠密布,山林茂盛,稻蔬葱茏,物产非常丰富,这是川菜成为一大菜系的天然条件。但观四川的山川地貌,江河才是其中功不可没的塑造者。

川菜有三大流派,分别被称为(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都与河有关,而它们即是依着三条河流养成。


川菜首席-广汉连山回锅肉

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12期

川菜以丰富著称,川厨考级的必选菜,被称为川菜首席、川菜化身,这就是回锅肉。图为广汉连山回锅肉,颜色油亮养眼,肉形呈现薄而不碎的“灯盏窝”,口味咸鲜醇香,肥而不腻,是技与味的结合。摄影 / 刘成

上河帮的特点,就体现在味型的丰富上,即所谓的“复合味”。据传,川菜之味有36种之多——如鱼香味、酸辣味、麻辣味、糖醋味……堪称集大成者。

下河帮菜有尚辣之风,烹调极为大胆,以重庆菜为代表,重庆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大商埠,南来北往,在饮食上表现出非常粗犷、生猛的特点,而最能证明这点的,自然是鼎鼎大名的重庆火锅。


自贡盐帮菜-牛肉飘香

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12期

盐帮菜菜肴以精细、厚味见长,上图为制作名菜“火边子牛肉”的过程,其刀功奇绝,薄如纸片,异香绵长,极耐品味。摄影 / 刘乾坤

小河帮菜的特点,就是味厚香浓、鲜辣刺激,沱江附近的威远一带盛产七星椒,其辣如灼,却正好迎合了川地对辣味的极致追求。这大概同这一地区的丘陵地貌有关,促狭之处总希望打开,这也许就是味觉的舌尖之谜。



鲁菜

官府菜,更是席上硬菜


鲁菜经典-九转大肠

图自《博物》2016年02期

是鲁菜中的传统名菜,以猪大肠为主料,加以葱、姜、芫荽等配料,通过煮、烧等烹饪技法制作而成,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传说其名称取“九转仙丹”之意,赞美其味。摄影 / 唐志远


中国八大菜系中最悠久的鲁菜,由济南菜、孔府菜和胶州菜组成,在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中,鲁菜也被称为“官府菜”。


黄河下游地区属于齐鲁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因而这一区域饮食的文化味较浓,讲究“平和正统”、大味必淡的至味境界。


鲁菜进京带来的炝锅技法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1期

北京人炒菜时的传统技法——炝锅就源出山东。炝锅时,葱姜蒜中含有的硫化丙烯,入油后会散发出强烈的香辛味儿,可解腥去邪,增香提味。摄影 / 陆岗

山东菜对北方的饮食影响很大,北京传统口味的主体沿袭了鲁菜的鲁中一派,由儒家文化的播散而落地生根。清帝的膳食大概有三种风格。满族风味、淮扬菜、山东菜,这主要是因为皇城中的厨师大部分来自于山东。老北京的“八大居”的种种“京菜”也是脱胎于鲁菜。



淮扬菜

国宴菜,更是国民菜


淮扬菜经典-文思豆腐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2期

著名的文思豆腐是淮扬菜刀功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厨师巧夺天工的技艺下,丝细如线,均匀如发,放到汤中,豆丝不断,食进口中,入口即化。在满足味蕾之前,先过足眼瘾,让人不禁赞叹淮扬菜是刀刃上的艺术。摄影 / 张卓君

狭义上的淮扬菜指的是起源于淮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的淮安、扬州一带,具有淮扬风味的菜系。淮扬菜的集聚区也远不止淮安、扬州,而是涵盖苏浙沪皖及周边地区,它是有着非常广泛影响的菜系。

淮扬菜被称为“文人菜”、“士大夫菜”,无处不透露出雅致,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上,淮扬菜更是成为了宴请国宾的佳肴。


河环湖绕,江淮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2期

淮安、扬州地处江淮平原,气候温润,这里河环湖绕,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盛产芡实、蒲菜、鱼虾、蟹鳝等丰富而优质的食材。越是普通食材就越要在处理上下工夫,越是将普通食材与典雅菜品形成反差,越是能给人以惊艳之感。摄影 / 彭飞

历史上,扬州不仅是河港,也是海港,隋唐宋元时期,商旅络绎不绝,信仰不同宗教、拥有不同风俗的人齐聚扬州,更是让淮扬菜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因此才形成了清鲜平和、浓醇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格。



粤菜

食材博杂、新颖奇异


广式酱油的发源地-佛山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05期

佛山是广式酱油(豉油)的发源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天然晒制,广东常年温度较高,适宜用高盐稀态发酵与天然晒制的方式酿造酱油。粤菜对于调味品的品质要求高,当第一家古酱园在佛山诞生后,广受追捧,于是众多酱园跟风而上,云集了大批酱园。摄影 / 洪海

粤菜食材博杂、菜肴新颖奇异,博采众长。其口味有:“野味”、“鲜味”、“海味”等。岭南北枕五岭,南临海洋,地理环境优越,加上亚热带的气候,物种多样、物产富饶,自古就形成了杂食的癖好。


北风浮,鱼生甜

图自《中华遗产》2019年01期

被切得薄如蝉翼的生鱼片,放在竹筛上,剔透晶莹,夹一片入口,鲜甜、滑嫩、油润、爽脆,这些滋味一齐涌向舌尖。中国东南沿海的食客们,继承了老祖宗对鱼生的热爱。摄影 / 翁楠

如果要问最原汁原味的食物是什么?唯有生鲜。通常,生吃食物被认为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吃法,但有时配合以漂亮的造型、新鲜的原料、柔嫩鲜美的口感,甚至会成为顶尖美食。丰富的品类,本身料已经够味了,有时调味品都显得可有可无,要的就是新“鲜”的滋味。


广式早茶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01期

广州是中国开埠通商最早的城市,广州人生生把一顿早餐,变成了一场酷似英式下午茶的休闲社交。早茶的品种在一百多年的时光里,始终以粤派为主,性情独立,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餐饮品种,在国内大城市遍地开花。摄影 / 林宏贤

追求生活品质的“老广”们坚持吃早茶必须要“坐着吃”。红木雕花老桌椅,桌布餐巾整洁,三件一套的碗碟茶盅码好。广州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商贸之城,但却有一种不急不躁的性格。和广州人做生意需要细细沟通,礼尚往来。或许这也是一份精致早茶的妙处。



徽菜

轻度腐败、严(盐)重好色


墙上风景碗中餐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斑驳高墙,挂上一整排的腊猪腿、腊猪头,是美食也是风景,这在徽州宏村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成了小村别致的招牌。摄影 / 王树培

作为享誉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扬名立万与徽商的奔波有关;与徽地往昔的贫困生活有关;也与食物运输的不便有关…糅合徽州文化、徽商、菜式制作的徽菜,凝聚着深沉古朴的乡情,也张扬着徽人的个性,走向四面八方。


徽味食材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徽菜的主要食材:一是山珍,一是水产。皖南山区盛产的香菇、山笋、木耳,甚至茶叶皆为上品(左图),徽州内外的江河水系,贡献的则是鱼鳖虾蟹、莲子莲藕。右图中正在腌制的鳜鱼,鳞不脱、质未变,但腮已透红。摄影 / 陈辉州

一菜成名皆有因缘,腌鲜鳜鱼成名于屯溪。1840年以后,扼横江、新安江汇合处的屯溪,升级为集散中心。

为了入冬前将长江盛产的鳜鱼运往屯溪,行程要七八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腌鲜,到了目的地,那鱼的腮还是红彤彤的。虽说腌鲜鳜鱼最初的来历有迫不得已的意味,因此便被讥为一种“穷吃”心理,但这更是智慧的体现。



浙江菜

平和中性,精致文雅


舟山名菜-咸菜大黄鱼

图自《博物》2014年08期

雪菜和大黄鱼同焖,是宁波的著名吃法,颇得宁波菜“咸鲜”的精髓。咸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还可以盐渍后晒干制成“黄鱼鲞(音‘响’)”。供图 / 林庆祥

亦陆亦海的浙江是南方美食的发源地,浙江菜系流派繁多,仅绍兴菜、宁波菜、瓯菜和杭帮菜等菜品中,就有许多风味独特,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浙江其他地方的小吃更是花样翻新,甚至一螺一虾都能吃出多种口味,多种风格,当地人生活方式的优越精细由此可见。

东坡肉

图自《中华遗产》2008年11期

东坡肉可以是杭帮菜的首菜,东坡肉的精制,将所有的猪肉烹制涤荡性地扫到一边,它的精制、细腻、甘腴、柔绵、润泽若天造之玉状。摄影 / 刘峰

在苏东坡的诗化经营中,美味的杭州自南宋开始,就在浙江与中国留下最具开放性的食谱。食在天堂,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意象,而那一片美水,又成了美食的衬托。金华盆地为浙江第二大粮仓,名产金华火腿在汉民族中家喻户晓。金华火腿如是,先为劳军之物,以后广泽天下。金华火腿像琵琶,弹动的是人的食之弦。



闽菜

靠海吃海,一锅烩鲜

西施舌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4期

西施舌数量稀少,目前还不能人工繁育,用它为主料做成的名菜“鸡汤汆海蚌”被誉为传奇闽菜,致使这种贝类身价不菲,远远超过鲍鱼。在福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里,这样掌心大小的西施舌也并不多。摄影 / 徐健

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福州菜是东海中部沿岸最出名的菜系,福州人最擅长把各种食材汇聚一锅,散发出浑然一体的醇香。除了耳熟能详的“佛跳墙”外,“鸡汤煨西施舌”也是福建的一道名菜。


淤泥质海岸——福建莆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0期

莆田市湄洲湾边的传统渔村太湖村,养殖蛏子的村民在退潮时清理淤泥。摄影 / 杨荣貌

福建处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交界,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海阔水深,海岸线长,岛礁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贝、藻、鱼、虾、蟹等水生动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海域之一。


滩涂浅海养殖,是人类利用海岸带的重要方式。海岸带就像一方巨大的蓝田,人们在其上“播种”鱼、虾、藻、贝等各类种苗,收获了大量的美味海产,给中国人的餐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福建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得一锅汇聚集成之鲜。



湘菜

霸蛮三味,刚烈尚辣

剁椒鱼头——鳙鱼之用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02期

剁椒鱼头是著名的传统湘菜,也被称作“鸿运当头”“开门红”,相传发明于清代初年。鱼头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以剁椒的咸、辣沁入鱼头,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因而拥有“鱼头爱好者”。绘画 / 扬眉

《史记》中说,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八大菜系里湘菜也有一席之地。省会长沙是湘味荟萃之地,它依着洞庭湖,伴着湘江,湘菜里的“三味真火”天然就占了两味,且都以“水之鲜”为上,另一味,则是湘西的山珍。


湖南人自古民风彪悍,这里夏热冬冷,崇山峻岭,又多强悍的少数民族,人们天生就“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宁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湖南人说话”,吴侬软语温婉,湖南人则高腔快调,连民歌也弥漫着辣椒的味道,宣泄情感放肆而泼辣。


湖南宁乡炭河古城吃辣椒挑战赛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02期

辣椒是湖南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能吃辣往往被看作是有勇气、有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现,各地常举办辣椒节或吃辣椒大赛,参加者众多。摄影 / 杨华峰

可以说,辣椒是湖南美食的灵魂,辣中有韵味有层次,调和百味。就这样,湖南人还嫌不够劲,还发明出了辣椒包子、饭后零食辣椒布丁、辣椒冰激凌等网红美食。



八大菜系是舌尖上的中国

每片土地或水域的个性

文雅精致又或泼辣爽朗

都在一粥一饭间展露无遗

家乡味是异乡人的慰藉

蕴藏在食物背后的故事

又何尝不是一方水土

对人的牵挂


今天中午,吃点家乡菜吧


一篇文章道不尽中华饮食

更多精彩

尽在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60减6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限时活动截止至

10月17日 24:00

- 从区域饮食文化看口味形成

- 浙江美食

- 佛山古法酱油 阳光、夜露与大豆调和的人间滋味

- “辣”湖南 这里是中国的“辣椒中心”

- 粤味儿的『道』与『非常道』

《中华遗产》2016年06期

- 八方美味填四川

《中华遗产》2020年12期

- 川菜| 三川并流的美馔传奇

《博物》2014年08期

- 中华海鲜地图之东海与南海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编辑:白猫



中国的资源,曾被日本探查得有多彻底?



秋季吃肉图鉴



黄土高原,大风刮来的世界遗产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537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头条

餐饮O2O是很多创业者考虑下手的领域。

但是,知己知彼,才能避免弯路。内参君今天呈上这个小手册,就是想让餐饮创客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个领域的派系与代表企业,在创业前有更好的行动路线图和考察标的。

感觉有用,就收藏了吧。

目前略有意思的模式有:

1)半成品菜

青年菜君一直在做,豆果、下厨房也都会自然延伸到这里。大家模式各有不同,有轻有重。美国也有非常大的对照公司。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2)社交、P2P、私厨类

类似回家吃饭和妈妈的菜这类的公司比较有意思,让小区里的阿姨做饭,抓住分享经济和闲散资源利用这一个点,至少是有社会价值的。

有饭是导到线下私厨活动,也有很强社交属性,觅食是线上私厨手艺菜电商,零号线是餐饮品牌一站式服务商,这几个都还有些意思。

3)功能餐、早餐

像一些营养果汁,沙拉,减肥餐等,另外也有一些卖早餐的,比如早餐佳。

4)厨师上门

这个我觉得真的是非常奇特的创意,现在的几家也都发展的不错,很好奇后续会怎么样。

5)B2B餐饮食材配送

包括美菜、餐馆无忧等模式,走B2B供应链模式,这个思路很值得创业者借鉴。

6)社区电商

社区001,爱鲜蜂等

7)配套服务

如餐馆排队系统,点餐系统,结算系统,CRM系统等,还有一些物流体系等,甚至也有专门做炒菜调料的公司,比如蹭饭和筷做菜。

其他的很多可以参考之前做过的一个略详细的公司总结,里面也有一些很不知名,有些分类不是那么准确,有些甚至已经死掉的,仅供参考。

作者:曲凯

来源:知乎

编辑:内参小然君

胡涛

“高文高My系列”全球发展商

“萌牛”面馆系列创始人

-------------------------------------------------

每天感谢一位读者,内参君因您傲娇!

加内参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国餐友汇交流群;

回复 目录看往期精彩内参;

寻求 报道与合作 加内参小秘书微信neicanmishu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