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好多奶茶店,但系没试过咁丧
今天是3月31日,清明节快到了,
我准备在番禺开一家负能量奶茶店。
打造2017年清明假期第一家爆款网红奶茶!
它就是「丧茶」
杯子设计是这样的?
店面设计是这样的?
「丧茶」都有哪些茶呢?
请看我精心设计的茶点菜单?
「丧茶」将全面支持外卖APP,
无需排队,省去太多烦恼!
还可以在APP内选择温度和口味!
“微苦”、“中苦”、“重苦”、“苦中苦”任你挑
——您好,少冰、微苦的
「前男友比你过得好果茶」一份谢谢。
「丧茶」店内会滚动播放
负能量爆棚的影片
好似日本致郁系电影集大成者
“生而为人对不起”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丧茶」会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
提倡黑面服务态度
每位进入丧茶噶顾客
我地可以黑面就绝对唔会微笑
而且我地噶口号系:
饮就饮,唔饮就滚。
我们对员工的培训是这样的?
为咗保障店铺卫生,
我哋仲会明确告知顾客,
不要在本店自杀。
开店后,我会请一百几十人
反复排队
阵势一定要够巴闭
再稳好多公众号、红人一齐推
排到好似咁?
唔系讲笑!
今次真系掂过碌蔗,想唔发都几难
到时你地要加盟噶
欢迎随时联系我
好吧,以上纯属搞笑。
不过如果你们强烈支持,
我们捣鼓一间如何?
><>< class="pgc-img">>最近,我表妹揣着家里的征地补偿款,跃跃欲试地跟我讲,想投资加盟家奶茶店试试,被我一把按住,您可别!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开店就能挣钱,干嘛要来拉上你,拉上你多分一份有什么意思?
不止奶茶加盟,各种餐饮行业的加盟,很遗憾地来讲,都是这种现状。
很早很早以前,美国西部淘金热,大批拓荒者去寻找黄金,找到了就能一夜暴富,然而有多少人能有这种际遇呢?大部分的人还是穷困潦倒客死异乡了。倒是那些沿途提供客栈、酒馆、渡船的生意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现在的品牌加盟模式是不是看起来就清晰多了。开一家店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而加盟商把这些风险转接到了开店者身上,靠着收取过路费发家。而最终能赚钱的可能就那么几家店,是什么样的自信让你觉得那家店就会是你开的?
而奶茶这个行业,说实在的,已经是个红得血红的红海了,90%都是赔钱的,剩下10%也仅仅能勉强维持。
假设,只是假设,如果你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二傻子,还是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那么,你问过自己关于开奶茶店必备的三个条件了吗?如果没问过,或者答案是否,那么还是建议你及时收手,免得踩进深渊。
第一个条件:你是否有在奶茶店工作过的经历?
这个条件,其实应该换成,你对奶茶行业有多了解。你知道这种店的客流潮汐吗?你知道最近3年奶茶店的人流量变化吗?你对原材料真实成本和售价的ROI关系了解有多少?奶茶店的管理流程你有自己走一遍吗?奶茶标准SOP你知道有多少页,如何抓大放小你知道吗?外卖配送的运费和平台促销成本你心里有数吗?
这一个个直击灵魂的拷问,归根结底说的就是这点,你对这个行业真的有十足的了解,了解到可以让你不翻车了吗?要知道每年死掉的奶茶店何止成千上万,即使是熟门熟路,仍觉得如履薄冰,外行人就别脑袋一热进来送死了。
第二个条件:你在当地有什么开店资源?
奶茶店这种品类,最重要的就是选址,选址直接决定店面交易流水。不要想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同质化十分严重的奶茶店,如果没有好的店面地理位置,那就已经死了九成。
而当地的开店资源,直接决定你的选址成本是否可控,你凭什么,能在合理的成本内,拿下中心位置的铺位?没有当地的人脉、信息、政策等的支持,在开始选址的时候你就输了。
第三个条件:你有足够支撑运营的资金流吗?
奶茶这种行业,非常吃资金流,抗风险能力不高。不要以为把店开起来了,你就能靠持续经营获得资金回流。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如果每次创业都只想着孤注一掷,全部钱砸进去,那铁定就只能听个响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运营资金可以烧,或是没有任他烧(在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的前提下)也不会心痛的心态,那你会发现很快你就撑不下去了。
所以没有一定的资本,还是涉足不了这种行业,成功率太低了。
当你自觉,已经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而想要在奶茶行业一展拳脚,那么是时候再来了解一下加盟里的坑了。加盟的招商话术最难以逻辑自洽的,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一点,如果真这么好赚,何必带你一份呢?
所以,抛开包装与粉饰,加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你的加盟费了。而作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正常企业,他们只需要做到把你骗进来,后面你怎么运营怎么赚钱,就不是很关心了。
绝大多数加盟都是如此(不排除有在加盟费这块不赚钱的,那也有其他赚钱门路,都是要恰饭的),本质上就是割加盟者的韭菜,而且整个行业已经非常流程化了。
整体的框架,就是先做几家样板店,然后雇人排队,制造火爆的假象,择机开放加盟,收割一波走人,或者后续再割几茬。
加盟费是第一波,如果品牌做得还不错,不用急着跑路,还可以再培训费割一波,高价原材料割一波,流水抽成割一波,巡店罚款割一波,最后保证金再割一波,割到这些韭菜不再会冒茬了,抽身走人,继续另一个项目。
至于店面能不能赚钱,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而且你们店开得越多,他的品牌形象也就越火,就能吸引更多韭菜进来给他们割。
像之前在抖音火起来的某案茶,一口气弄出6000多家加盟店,最高峰的时候一条街能有3家答某茶,结果才3个月不到,80%的店面倒闭,不少负债加盟的人,妻离子散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厂家早就赚翻了,高兴地奔向下一个项目。
再来分析一下加盟奶茶店的成本。
加盟费
加盟首先得交加盟费吧,从几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加盟费都有,但随着奶茶行业越来越成为红海,不少品牌也会设计0加盟费,靠后面的运营再赚回来。
保证金
其次是保证金,也就是押金之类的存在,作为保证你不违约,不做对品牌不利的事的保障。名义上是到一定时间或正常退出时会退还给你。但想一下,就算真的退了,这一大笔钱放在他们那里这么久,就相当于你借他们一大笔免息贷款,在通胀这么快的今天,这样做你会亏多少钱,我想你也是算不出来的。
培训费
接着是培训费之类的,也算是标配了,你说你找加盟其实是为了偷取经验技术,行!培训费,交!
铺位
当一切准备妥当,你需要的就是一个铺位了。前面也说过,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地理位置要好。如果你没有特殊的人脉关系,最终铺位的成本一定是失控的。且不说顶手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好点的位置,一个月1到5万的租金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加盟品牌对你还有店面积的要求,那价格还得更高。
贷款
而如果你的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那么厂家还可以再赚你笔贷款利息。直接为你提供贷款支持。什么?他们怎么有钱贷给你?这不前面已经收了这么多钱了嘛。
装修
好不容易搞定了店面,装修又要开始了,想到装修期间也是要算铺租的,心就已经很痛了,没想到厂家还要在装修上再坑你一笔,厂家会要求你使用他们统一的材料和设计,而这些东西的价格比市场上至少贵一倍。
往往越到后期,厂家割起韭菜来越狠,因为他们知道你的沉没成本心理:你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要是做不起来,前面的投入都要打水漂。
员工培训
而品牌员工也是厂家割韭菜的一个好切入点,有的品牌加盟是集中招聘分配,就是按他们的标准招人,他们培训(培训费用),再指派到你们店。而这些员工的人力成本,轮不到你来干预,但是却要你来支付。
原料
好了,跌跌撞撞地把店开起来,原材料的问题又摆到你的面前了。餐饮业的生命线,就是成本,而原材料的成本,还占了个大头。大多数加盟品牌都强制要求使用厂家提供的原材料,其实就是说加价卖给你,但你又不能说什么,都是合同里定好了的。结果就是,加盟店的生命线,先天就有缺陷,更经不起风雨。
外卖平台
如果这一切你都熬过来了,你就会发现,周围全是同行。且不说奶茶行业的竞争已经残酷到普通人难以想象,就算是同一品牌的,在很多黑心厂商不负责任的开放加盟,没有地理位置隔离处置的情况下,也能开满你的周边。一个位置的人流量是有限的,当店面开得如此密集,要存活下来真的是难如登天。
而厂家在这样的窘境之下,还能够继续恬不知耻地安抚你,让你多搞活动,聚集人气,开通外卖平台,多渠道销售。
接着你就会陷入,做活动亏本,不做活动没生意的死循环。而外卖单的配送费和红包规则,也基本就是让你给外卖平台打工了。
抽成
而有些勉强赚钱的店,根据与品牌方的合同,还得让它抽流水的点,有些品牌抽成甚至高达20%,那真是,人在家中坐,韭菜送钱来了。
而最后的一步,当你发现不对路,想要回你借给他的免息贷款,哦不,是你交的保证金时。你可得想想,你那点法律知识,玩的过人家专业坑人,哦不,专业扎实的法务吗?
这保证金大概率是要不回了,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厂家的操作非常骚,又给你提供了另一个选项,不是咬死不退,而是让你再拉几个人来加盟,那样不仅能退,还会给你点返利。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大概就是从传销中得到的灵感吧。结果就是受害者为了挽回损失变成了加害者,继续去拉其他受害者进来。
当你成了一个加盟品牌二级代理商,变成一个传销下线,你会不会突然打个冷战:老子原来不是要做奶茶店的吗?
< class="pgc-img">>如果你觉得,奶茶加盟品牌怎么这么坏,搞起诈骗来了?可能会觉得挺负能量的,但是你反过来想想,可能是诈骗犯改邪归正,做起了奶茶生意呢?这样一想心里可能就舒服些了。如果看完上面的长篇大论,你能想明白点什么,那应该也能有这种调侃的心态去看待乱象,如果想不到啥,无非再闯闯,经验会帮助你思考,毕竟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闫妍
VC老板,你好。
2017年已经行尽三分之一。新年伊始,我们为头顶的雾霾而忧心忡忡,作为祖国培养起的一棵棵绿萝,想必都为环境净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春节归家,各位luna、Amanda、Sophia被逼婚大军逼到一脸冷漠;清明五一假期归来,掐指一算还有不到一月就到了端午假期,能继续工作学习全靠这份精神动力在支撑。
其实,以上情绪全可以用一个字“丧”来概括。
可以说,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对于表达这种等过且过、不上进情绪的丧文化也非常喜爱,甚至催生了投其所好的“没希望酸奶”、“负能量奶茶”、“丧茶”等知名“丧文化 IP”衍生品。
在粉丝经济时代,有人喜欢就有生意可做。
我们正是一家“丧文化”原创形象IP孵化公司,帮助年轻人风趣幽默的宣泄负面情绪,并通过形象授权和衍生品消费进行变现。更可以帮助年轻人理解接受,人间不止是丧,还有美好。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
以下是我的BP演讲稿,请各位投资人帮忙甄别。
创业契机:
拥有十分明朗的吸金能力
这两年,丧文化概念玩得飞起。丧出了风格,丧出了态度,甚至丧出了流行。
如今年轻人对“小确丧”文化的推崇喜爱,从流行的影视剧中就可以窥探一二:元气满满的日剧男女主角鲜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废柴爱吃肉的穷鬼、毕业后逃避进入社会的懦弱女、过着三流或四流音乐人生的失败男女。甚至在美剧里,最流行的也是日常生活能力负分的宅男科学家。
电影作品里,《濑户内海》、《海边的曼彻斯特》、《八月:奥色治郡》、《一念无明》等也都收获了不错的风评和奖项。
同时,还有网红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鱼,马男波杰克,懒蛋蛋诸如此类的丧文化代表动漫形象。他们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自嘲式的信息,这种温和的反抗备受90后年轻人追捧,甚至在全球社交媒体里都收获了极高的口碑。
可见,“丧文化”虽然从单一圈层切入,但是因为社交平台的开放性,影响人群范围却被指数级扩大,不上进的丧文化确实拥有着十分明朗的吸金能力和商业价值。
在我们看来,就算单从丧文化表情包市场切入,这也是一个需求巨大,而竞争又不那么激烈的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追求更为多元的互动感,一个个情绪饱满的小表情,关键时刻胜过千言万语,逐渐成为社交场景里的必备交流工具,更不要说本就“讨巧”的丧表情。
首先,目前微信表情包制作公司数量虽然在迅速增长,但更多的是小工作室和画手自己在单打独斗,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国内市场的盘子足够大又处于发展早期,玩家越多,反而会带动整个市场的繁荣。
其次,表情包是个高频刚需的事情。有媒体统计,目前国内社交软件上的表情包发送量已经激增至每日60亿次以上。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拥有“长草颜团子”、“制冷少女”等IP形象的十二栋文化的表情下载量从5000万次涨到了9亿次,发送量突破200亿次。
而2015年,仅表情贴图的销售额就占了Line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月费购买贴图或游戏的用户数量维持在800万人左右。
商业模式:
表情包背后,是形象化IP的大生意
每位VC老板都有个罗曼蒂克的幻想——这个项目一定要不烧钱,盈利快,处在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拥有快速的自我“造血”能力。
为此,我们的公司筑起了两道竞争壁垒。
一是聚集了众多知名画手大V,在形象设计上务必做到精美专业,构建内容核心优势。同时我们也认为形象IP研发是一件心理学产品,公司已经与知名心理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解密现今年轻人生存的心理密码,完善这份难得的懂得。
二是完整产业链的铺陈,让形象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流量。自营搭建一条内容创作、运营、授权、衍生消费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了避免成为创业鸡肋,我们找到了更健康的商业盈利模式。
目前来看,微信表情包平台对第三方制作者开放,大部分表情包属于免费下载,付费下载习惯还处在初期培育阶段,依赖表情包付费赚到真金白银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可以说,打造爆款表情包更多的是为了推火手中的IP形象,也是商业化的1.0版本,更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表情包背后的形象化IP市场。就像“世界上最具市场价值的猫”——HELLO KITTY和日本的熊本熊,可以拥有被无限赋能的商业潜力。
形象化IP的变现方式主要有两点,形象授权和衍生品消费。目前来看,这两者都是非常流畅的变现渠道,也是公司初期发展阶段的“现金牛”。
其实业内已经有比较明确的丧文化IP与产品合作的案例,前几天网易和饿了么在上海开的首家丧茶店就请来了动物界的超级网红“王三三”做自己的代言人。
在“逆向思维营销”火热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和众多有需求的商家达成合作,借力打力,互助互爱。
创业未来:
小众文化逆袭,致力于全产业链布局
在爆款丧文化形象IP的营销带动下,我们的产业链从形象IP的设计、研发,到中下游的生产、宣传、发行、销售全产业链深耕布局。甚至还会跨界辐射影视、音乐、游戏、网娱等众多领域。
首先,我们的丧文化主题饮食门店“丧丧更健康”下月即将开张。“丧”这种情绪有时也很重要,比如“丧”可以让人没有胃口,不走减肥塑身这条路天理不容。
从门店设计装修到餐饮产品的选择都坚持了一致性的“丧”。黑白灰的色调,一桌一凳不许抱团坐在一起,就是见不惯朋友多的。店内主打果腹粗粮饮品“胖死你得了豆浆”和低卡路里食物“你不配吃鸡胸肉”等,保证让你丧到戳心,丧到泪奔,达到果腹减肥的目的。
同时,我们的丧文化社交产品也正处于研发阶段。可以稍微透露一下,这款产品的核心在“反美图秀秀”文化,产品配备图片特效、美容、拼图、场景、边框、饰品等功能,但都是将图片丑化的。产品模式类似于微博,只不过这里只能吐槽生活中的遭遇和不满,只有感同身受的才能互加好友,彼此分享生活中的伤痛。
这个APP暂时定名为“丧丧树洞”,上线后欢迎各位捧个人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下衍生品的附加价值可以挖掘,服装、鞋袜、配饰等产品供应商正在接洽战略合作事宜,试图构建立体的产品矩阵,完成产品的商业闭环。
未来,我们不仅要率先整合出一条“丧文化”优质产业链出来,也要继续把IP池做强,稳定高频地推出爆款IP,继续放大IP的价值,保证未来持续性的IP孵化。
最后说一下,这个项目BP是我们虚构的,但也绝非信口开河。正如近期大热“丧茶”和“又衰又刺激”的日剧《四重奏》,生活中的负能量也需要找个倾诉的渠道,坚强的自嘲好过灰心的啜泣不是嘛?
不过还是要提醒投资人的是,BP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