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
贵州和云南的火锅,总是紧张刺激,充满惊喜——
比如说,第一次来到贵州,吃黔东南的牛瘪、羊瘪火锅。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毕竟这牛瘪、羊瘪,就是在牛羊胃中取出半消化的草挤出来的汤,加上胆汁一锅煮沸,绿中泛着黄,红中配着绿,闻起来有三分清香,看上去却令人七分心凉。
瘪汤火锅制作大赏。
图1摄影/杨通荣
图2、图3摄影/陆宇堃
但是一入口,肉片辣得带劲,后味微苦带麻,能一口气能吃到舌根麻木。真的勇士,吃这口锅从不加水,等到熬得剩个底儿,苦味更醇更香,连佐餐的花生米、酸萝卜,甚至老酒喝着都是甜的!
当你深入云贵高原这片神奇地域,你就会发现,这只是云贵火锅的开始。酸菜薄荷野生菌,到底有多香?酸汤鱼火锅和豆米火锅,哪一个更贵州?百香果和折耳根,谁才是火锅蘸水的灵魂搭配?
火瓢牛肉本是一道保山名菜,后来也有了火锅版本。
摄影/安小壹,图/图虫·创意
在云贵高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野性口味,包容食材,是云贵派火锅最大的底色。
01
吃了菌子豆米黑山羊
才知道云贵食材有多野
云贵高原,地理形势独特,十里不同天的微域气候,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食材——
山上跑的,有糍粑辣子鸡、花溪鹅、丽江腊排骨、花江狗肉、保山黄牛肉、黑山羊;水里游的,有乌江鱼、花鲢、稻花鲤;土里长的,有云南菌子、贵州辣椒、剑川天麻、柠檬、薄荷……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云南,花也是涮火锅的主力军。
图/视觉中国
总有人说“不吃肉怎么能算吃火锅”,但到了云贵,素菜足以撑起云贵火锅的一片天。
从豆子到菌子,从配角到主角
在云贵派火锅里,素菜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四季豆在别处是一道菜,但在贵州人看来,却是火锅的招牌。
四季豆果实饱满,正适合拿来做豆米火锅。将豆子洗净泡软,放入高汤与糟辣椒熬煮,不时拿铲子轻轻挤压成豆蓉,汤底也逐渐变得醇厚爽滑。
豆米火锅出了贵州,就基本吃不到了。
摄影/孔焱,图/汇图网
清香微辣的豆米汤,可以配上灵魂美食脆哨、腊肉丸子等,也能舀一勺汤,调成风味独特的蘸水。当然最香的,莫过于直接舀一碗浓汤泡饭,鲜红色的汤汁淌过剔透的米粒,还有脆哨颗粒点缀其间,好吃,就两字!
每年6-8月的云南菌子季,千万不要错过菌子火锅。云南的可食用野生菌种类繁多,占了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菌子火锅,正是一锅炖出个精彩。
菌子火锅,不用肉也很鲜。
图 / 视觉中国
开锅前先上沙漏——菌子一定要定时炖熟才能吃。菌子搭配土鸡汤,鲜上加鲜。先把鸡枞菌的菌伞一朵朵小心撕开,再将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黄丝菌等肉质偏脆的菌类切片或撕成小块,一一下锅。先喝汤,再吃菌,最后涮煮蔬菜,肉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云南有许多好吃不贵的菌子,正好拿来涮火锅。
图/视觉中国
当然,想要吃肉也是可以的,云南菌子锅配上云腿,简直是鲜味的王炸,更讲究的,还要配上特制的菌碟,用干菌子焙制、炒细后,加入小米辣,不但要“原汤化原食”,更要“原菌化原食”!
云贵火锅里的肉,有多讲究?
云贵高原多有丰富草甸,少数民族们从山谷平坝向山坡移居,多年放牧,也就有了美味的高山黄牛肉和黑山羊肉。上篇文章中东南火锅的代表潮汕牛肉火锅,好的牛肉,其实都是来自云贵。当然,上好牛肉配上云南本地做法,就是一道好火锅——比如保山的火瓢牛肉。
云贵高原,为潮汕牛肉锅提供上好牛肉。
摄影/李艺爽
黑山羊火锅,则一统云贵火锅的吃肉江湖。都说吃羊要到西北,其实大西南的“溜达羊”口感细腻,吃起来一点都不差。
这黑山羊火锅,汤底多用羊骨熬高汤,有的还会用鱼骨,鱼羊为鲜。开吃前,半熟的山羊肉已经连皮带肉切成小片地放进汤里。少不了的是一把翠绿的皱叶留兰香薄荷,清爽的味道溶入浓白的汤底,空气里都弥漫着薄荷的清香。舀一碗浓汤,配上蘸水,正适合下饭。
吃黑山羊肉,一般要带皮。
图 / 视觉中国
黑山羊火锅到了贵州,就变出了百般花样。先说下锅的部位,从羊头肉、羊蹄到羊肝、羊肚,羊肠、羊血旺,真可以说是用一口锅吃掉一整头羊。
再看吃羊的风格,藏着一套贵州人的味觉地图:兴义羊肉锅的蘸水里,得含一勺酱和一勺切细的泡酸萝卜,遵义包括黔北一带的火锅蘸水爱用油辣椒,乍一看,还以为是当地的羊肉粉。
羊肉丸也是羊肉火锅的常见涮品。
摄影 / 学文映像
黔北一带的红油羊肉汤锅,用羊油配花椒炒制火锅底料,颇有几分重庆风格,而在酸汤盛行的黔东南,甚至还可以吃到红酸汤打底的酸汤羊肉锅,配腐乳辣椒蘸水,羊肉如同略施薄粉,自带三分娇艳。
吃罢牛羊肉,猪肉也是云贵派火锅的特色,到了云南丽江,一定不能错过腊排骨火锅。丽江四季如春,特定的气候也诞生了独一份的腊排骨。
腊排骨与黑山羊是云贵火锅的食材主力。
图 / 视觉中国
这腊排骨火锅,很是考验人耐心,火慢慢升温,越煮越入味,腊排骨、土豆、豆芽、冬瓜、番茄、野生菌、薄荷一齐出动,越煮越香,自成别具一格的咸鲜滋味。
02
高原十八怪
火锅也是一道菜!
云贵派火锅里,藏着云南和贵州的味觉密码。
这份味道迷人而复杂:一万种辣椒红红火火;红白酸汤和腌酸菜中和各色肉类的油腻;腐乳、折耳根、薄荷、柠檬或甘厚,或清香,或微腥,构成一个百花齐放的风味王国。
贵州酸汤鱼的背后,藏着多少风味?
摄影/陆宇堃
这些味道,就藏着云贵火锅独特的底色——多数云贵火锅,本质上是一道风味十足的菜。
火锅,云南经典汤菜
四川人觉得不麻辣的火锅只能叫“汤锅”,云南人不在乎。这里的火锅汤底,被开发到了极致,并不止是给食材增味的“容器”,而是更像一道完整的汤菜。
云南丽江腊排骨火锅,炖出来的火锅“菜”。
图/网络
要寻求这些云南“汤菜”火锅的秘密,得从滇菜的菜系风格里去寻觅。
云南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口味也丰富多彩:滇西南一带的傣菜突出酸辣;滇西北靠近川藏地区,藏菜和纳西菜风味粗犷;滇西大理一带,有白族人家地道的火腿和奶制品;还有散布于云南各地的清真菜肴……
酸汤猪脚,用特制的酸菜化解猪脚的腻。
摄影/张定伟,图/汇图网
民族味道与中原风土交融,成就了多姿的云南火锅。
滇西南,有非常东南亚风的冬阴功火锅;滇西北迪庆的锅奔(竹叶菜)火锅,是藏式菜肴与其他味道融合的结果;怒江的漆油鸡火锅,以漆树结籽炸出的油爆炒鸡肉,体现云南菜里对鸡和植物香料的理解;富源的酸汤猪脚,则以白莹莹酸萝卜和“青菜”,调和了猪脚的油腻,最初其实也是一道炖菜。
形似火山口的腾冲土锅,与腾冲的火山地质公园相映成趣,雅称“火山热海”。
云南腾冲土火锅,食材满满当当。
图 / 图虫·创意
这土锅以大骨或是土鸡高汤为底,文火慢炖,锅里放入耐煮的酥肉、芋头、黄笋、白萝卜、泡皮,上面铺着蛋卷、青菜和葱花。北方人来到云南大呼亲切,这不就是我们秋冬常吃的暖锅子么?
味道纤细而丰润的火腿,是影响了整体云南菜的幕后大佬,云南往东有宣威,靠西有诺邓,都出产品质极优的火腿。同样促成了一道云南名火锅。这就是大理剑川的天麻火腿鸡。
剑川天麻火腿鸡,喝汤是王道。
摄影/荔枝酱手账,图 / 图虫·创意
天麻,是高原上的一味珍稀中药,配上沉淀了时间精华的火腿,再加上吊汤提鲜的老朋友鸡肉,三者融合,油香咸鲜凑成一曲大合唱,以天麻清新的药香为指挥棒,正是一道药膳佳肴。
酸辣野趣,贵州火锅有多猛?
云南的“汤菜”火锅温柔可人,贵州的火锅则生猛无比,贵州味道两板斧,一为酸汤,一为辣椒。如凯里酸汤鱼、糍粑辣子鸡、圆子连渣闹这些贵州名菜,加上汤,配上菜,摇身一变,就变成了酸酸辣辣的贵州火锅。
糍粑辣子鸡如果加汤涮菜,就是火锅。
摄影/学文映像
酸与辣这两种贵州味道。其实初衷都是解决古代贵州缺盐的问题,却逐渐演化为独特的贵州火锅风味。
“土苗以辣代盐”的吃辣传统,塑造了贵州的红色风味。辣椒漂洋过海自浙江登陆,在贵州找到了乐土,这里北有虾子、南有关岭、中有花溪、西有毕节、东有天柱,皆为著名的辣椒产地。
遵义,辣椒泡制现场。
图/视觉中国
移民潮的流入带来多种辣椒品种,制辣方式也是七十二变:渣海椒、糟辣椒、煳辣椒、阴辣椒、莽椒、糍粑辣椒,甚至还有直接当零食吃的辣椒干,辣的口味也因此变得更加丰满。
这些辣里,糍粑辣椒是贵州火锅底料的主力军,相较于重庆火锅的大麻大辣,贵州火锅突出香辣,一抹青花椒的微麻清香,是神来之笔,加上配菜后,演化出辣子鸡火锅、糟辣鱼火锅等不一样的贵州风味。
顾名思义,糍粑辣椒是捣出来的。
摄影 / 陆宇堃
酸,同样也是盐的替代品。在贵州吃酸最厉害的黔东南地区,有最会吃酸的苗族人。古代中原的离乱迫使他们迁徙到缺乏盐产的黔东南。怎么解决盐的问题?答案是酸汤、酸菜等各种酸食,可以帮助减缓钠离子的流失,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明清时期西红柿的传入,造就了红酸汤。
摄影/陆宇堃
贵州人的酸不同于山西的老陈醋,来自于自然发酵。毛辣角(野生小西红柿)酸得醇厚,酵出来的红汤通透爽朗,与当地出产的稻花鲤或鲶鱼、草鱼并花椒、辣椒等香料同煮,形成贵州酸汤火锅的基本样式,由此衍生出酸汤牛肉、酸笋鱼、酸辣烫火锅等类别,名扬全国。
一尾江河鲜鱼,一碗白豆腐,再加上绿叶蔬菜,就是一锅汤红肉白菜翠的酸汤鱼,吃酸汤鱼的味觉密码,还在于一点木姜子油。草药的特殊辣味和酸汤的醇厚相融,让人胃口大开。
贵州流行的酸汤鱼火锅。
摄影 / 学文映像
贵州最知名的酸汤鱼火锅,就是这酸与辣的共鸣。辣的部分,在于调制复杂如香水般的蘸水——前调是“三椒并流”,要用煮酸汤的熟青辣椒、擂成茸的擂椒、煳辣椒面;中调以豆腐乳增加黏稠度,丰满口感;后调是当地特有的“鱼香菜”(皱叶留兰香薄荷),当清凉的鱼香菜遇上狂野的辣和彻骨的酸,口腔里仿佛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冰与火之歌”。
03
不要麻酱、不要香油
蘸水才是云贵火锅的灵魂!
在云贵吃火锅,少不了的是“打个好蘸水”。带着植物野趣的蘸水,让云贵派火锅“七十二变”。
蘸水怎么做?一般来说,先是一小把辣椒铺底作为“主调”,再伴以葱花、姜末、酱油、食盐等调味,最精髓的在于舀上一大勺锅里翻滚的汤汁,浇在碗里将底料化开,吃什么锅就得放什么汤。
浇一勺浓浓的汤,打一个好蘸水。
摄影 / 学文映像
细细品去,云贵蘸水有些许不同,贵州蘸水以一万种辣椒吃法包打天下,而在云南,蘸水则花样百出,两者双剑合璧,铸就了云贵派火锅的奇趣。
贵州蘸水,蘸板砖都好吃!
在贵州,蘸水的核心是辣椒。糊辣椒,先烤再搓再烘培,要用小火,才能烤出最饱满的味道。在煳辣椒面里加上各式调料,简单一拌,不说吃火锅,下两碗白饭也莫得问题。
糊辣椒、剁辣椒、糟辣椒等辣椒,配上水豆豉、木姜子油、折耳根等配料,可以有上百种排列组合,给贵州蘸水的味道,带来无限可能。
各式蘸水原料,蓄势待发,折耳根颇为醒目。
摄影/特克里,图/图虫·创意
号称“贵州第一蘸”的素辣椒蘸水,用煳辣椒面、花椒面、盐、酱油、味精、姜米、蒜泥、葱花等调配成,搭配名菜“金钩挂玉牌”——清汤煮熟、形似金钩的黄豆芽和切片如玉牌的白豆腐,原汤灌进不带丝毫油荤的素辣椒蘸水中,豆芽和豆腐既可分别呈现口味,又有融合后的别样清香,蘸水煳香不压味,可谓三味合一。
辣椒蘸水有了折耳根,才叫有了灵魂。
摄影/万万万小佳,图/图虫·创意
折耳根(鱼腥草)是贵州蘸水的灵魂。将煳辣椒面洒在切碎的折耳根上,浇上一勺汤,就成了直击灵魂,传说中“蘸板砖都好吃”的折耳根蘸水。虽然多用于小吃,但蘸火锅涮菜,也不含糊!
云南蘸水的野,你想象不到!
贵州蘸水是一味辣椒以不变应万变。到了有400多种香料植物的云南,蘸水的画风就变得奇怪了起来。
这么多香料,不过是云南香料的冰山一角。
摄影/zblarry,图/图虫·创意
比如黔东南令人闻风色变的牛瘪,到了云南的傣家,又变成了一种蘸水的原料。
这就是牛撇撒,相当于是一种制法复杂的蘸水,两样主要原料:牛苦肠水(即牛瘪)和香料。牛苦肠水煮沸过滤,将小米辣、香柳、刺芫荽、野韭菜等香料切末,与肉拌匀,又辣又苦,搭配牛杂或者烫一筷子米线,都很适合。
一碗牛撒撇,爱它,真的需要勇气。
摄影/yjg5868,图/汇图网
云南的蘸水味道,还带着果香。
柠檬味的蘸水,以青柠搭配牛肉末和调料,非常适合吃清汤火锅。更神奇的是,云南人把辣椒面洒进水果还不够,还反向操作,拿百香果肉做蘸水。酸酸甜甜的百香果,加入葱姜与小米辣,上可搭配烧烤,下可搭配白灼的河鲜,为云南的火锅增添了一抹青春味道。
百香果蘸水来点小米辣,味道好极了。
图/网络
在滇中、滇东南一带,有蘸水的地方就少不了腐乳;哈尼族蘸水,要用上黄姜芽、苤菜根等奇怪的野生香料;大理人则用梅子醋蘸生皮,越嚼越香……
如此多元的蘸水,即便是只吃一样食材,都能有百般体验。这便是云贵火锅,云贵风味的大包容,大自在。
在云贵高原上,如果你一时兴起,去各处村寨探访,兴许能在饭点看见这样的场景:农人把简单处理过的几种食材倒进铁锅里,房梁上挂满玉米,锅下火力正旺,人们围炉而坐,夹起白煮的肉与菜,就着辣椒蘸水,就能吃得尽兴。
丰收时节的黔东南,人们等待火锅开幕。
图/视觉中国
这,才叫原汁原味的火锅,一口汤锅,百味食材,尽显沸腾豪情。
< class="pgc-img">>文 之美
翻阅古籍,再一次陶醉于中文之美!
天地万物,草木摇落,飞禽走兽,稚子鱼虫,均有我们古人途经人间时赋予的别称雅称,不过二三字的名字,也动人有趣得像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故事,惹人回味无穷!这便采撷一番常见事物的古称,邀你同赏同痴同醉。
< class="pgc-img">>《18个事物中文雅称,
心动18次!》
01
有一种雅致,
将【六月】唤作【荷月】。
古时的这会儿,
也就是农历六月,叫“荷月”。
即将迎来的农历七月,叫“巧月”,
接着:八月是桂月,
九月是菊月,十月是小阳月或梅月,
十一月是冬月,十二月是嘉平月,
一月是元月,二月是杏月,三月是桃月,
四月是清和月,五月是榴月。
02
有一种雅致,
将【青山】唤作【翠微】。
婉约派晏几道有词云: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03
有一种雅致,
将【西瓜】唤作【青门绿玉房】。
明代诗人瞿佑的《红瓤瓜》中云: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腥血沁中央。”
一口“青门绿玉房”下肚,
真是“顿消烟火气,齿有冰雪声”。
04
有一种雅致,
将【苹果】唤作【超凡子】。
吃苹果,
咱就说吃个超凡子,
仿佛吃下的是令人超凡脱俗的仙果。
05
有一种雅致,
将【螃蟹】唤作【无肠公子】。
?
明《夜航船》记载了古人的冷幽默:
《抱朴子》里说,
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蟹谱》又说,出师下岩之际,
忽见蟹,称为横行介士。
06
有一种雅致,
将【猫】唤作【狸奴】。
一入凛冬,
多少人向往的是陆游笔下的: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在宋代,喵已经很受宠了,
养猫,要用“聘”,
猫就如家庭成员一样被礼待。
不会抓老鼠?也没关系的,
有《睡猫》诗为证:
“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
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07
有一种雅致,
将【酒】唤作【忘忧物】。
陶渊明《饮酒》之七: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言饮酒忘忧。
08
有一种雅致,
将【茶】唤作【不夜侯】。
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
“饮真茶令人少睡,
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白居易也曾在诗中写道:
“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09
有一种雅致,
将【男子】唤作【玉郎】。
元稹有诗云:
“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玉郎是古时对男子的美称或昵称。
10
有一种雅致,
将【女子】唤作【婵娟子】。
婵娟不单是“千里共婵娟”的明月,
还可指姿态美好的女子,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11
有一种雅致,
将【书信】唤作【双鲤】。
古乐府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人因以双鲤、双鱼、尺素指书信。
12
有一种雅致,
将【花开时吹过的风】
唤作【花信风】。
“风有常,花有信,
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我们的民族“花历”,
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
自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共分二十四候,
每一候(每五日)一时令花开,
二十四候代表着二十四种花期。
13
有一种雅致,
将【玫瑰】唤作【刺客】。
梁实秋说,
列玫瑰为“刺客”,也是够冤枉的。
不过细品之,“刺客”实在取得妙!
不单因她周身是刺,后人以玫瑰喻爱情,
这偷心的刺客!谁不曾被刺伤过?
古有“花三十客”之说,
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
兰为幽客,桃为妖客,杏为艳客,
梨为淡客,菊为寿客,葵为忠客,
腊梅为寒客,琼花为仙客,
丁香为情客,月季为痴客等等。
14
有一种雅致,
将【天上】唤作【碧落】。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云: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5
有一种雅致,
将【月亮】唤作【望舒】。
“望舒”出自《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是说上天入地漫游求索,
前有月神望舒代为开路,
后有风神飞廉追随。
望舒是古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天神,
后世用作月亮的代称。
取一个像月一样皎洁的姓名,
也是极浪漫的,
譬如“雨巷诗人”之名戴望舒。
16
有一种雅致,
将【萤火虫】唤作【照夜清】。
明代陈继儒《珍珠船》记载,
“照夜清,萤也。”
17
有一种雅致,
将【石头】唤作【山骨】。
古人称,
山之肌肤在泥土,山之骨在石。
《西游记》写到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时,
对芭蕉洞口就有这样的记叙——
正是那: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
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
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
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
18
有一种雅致,
将【钱】唤作
【孔方兄】/【阿堵物】。
古代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记有,
晋鲁褒作《钱神论》,
尝以钱为孔方兄;
王夷甫口不言钱,
乃谓钱为阿堵物。
“孔方兄”是爱称,“阿堵物”是蔑称,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西晋大臣王夷甫,常鄙夷妻子贪钱俗气,
自命清高的他,从来不说“钱”字。
妻子逗弄他,就让婢女把钱堆在他床边。
王夷甫早晨醒来,见钱碍事,没法下床,
就冲婢女大喊:“举却阿堵物。”
是说,快拿走这玩意儿!
阿堵,是那时的口语“这个”。
配图丨视觉中国
来玩个造句游戏吧!
请在留言区用上文提到的古称造句,
分享你的日常。
小编先来:今天花了些“孔方兄”,
与身边的“婵娟”“玉郎”,愉快地共进晚餐了。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少卓
源:经济日报
图集
“厝味·厚鲤甲赫”餐厅注重人情味儿,装修简约温馨,受到顾客欢迎。记者 李华林摄
小店不是新鲜事物,它没有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那样光鲜亮丽,但涉及行业广泛,服务业态多元,宛如毛细血管一般铺设于街头巷尾,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随着大众消费迭代升级、数字技术强势崛起,小店不断提质换挡。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小店骤遇危机。记者近期走访调查,看一看小店如何危中寻机,加快求新求变步伐。
谁也没有想到,上半年还备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小店”们,能够这么快回过神来。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消费市场都找回了“迟到的春节”的感觉,需求加快释放,人气持续攀升。在这一股股强劲的活力中,小店也占据了一席之地。10月初微信发布的《2020国庆微信数据报告》显示,相较于“五一”假期,国庆中秋假期前3天,线下小店总交易额增长了18%。而小店经济这种加速回暖的态势,在美团最新发布的大数据中也有显示。
面对疫情突发等诸多困难,小店经济为什么能迅速复苏?又如何真正实现“小而美”,成就一番大作为?
身边的小店变样了
有不少人已经发现,今年以来,身边的小店正在发生变化:楼下的水果店能送货上门了,小餐馆开始接外卖单了,咖啡店开直播了,就连买菜都能用消费券抵部分现金了……
疫情的暴发促使万千小店在危中寻机,灵活求变,加速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比如,发展线上业务就让许多店主尝到了甜头。
北京西城区“醉初花艺”店的老板杨爽最近就意识到了线上业务的重要性。今年年初,突发的疫情让花店在春节这个销售旺季关门歇业。两个月后重新开业的她发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从在实体店里“挑挑选选”变为在手机上“划来划去”,进店买花的人流量大不如前。
继续等下去不是办法。杨爽迅速对接饿了么、美团等网上平台,一方面接受网上订单、线下送货,另一方面开展到场布置业务,比如婚礼现场、商业活动、生日派对现场布置等。“8月份线上订单就开始增多了,当月花店收入也终于由负转正,实现了盈利。”杨爽说,从线下转型到线上,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比如,如何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如何从网上获客,如何开展线上促销,这些都是学问。“如今转型线上已成为大势所趋,未来我还想尝试直播、抖音等,吸引更多人关注花店,进一步打开销路。”
不同于大型商场、写字楼的现代化和“国际范儿”,小店体量小、业务简单,更多是承载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的是居民共同记忆,体现的是“人情味儿”“烟火气”。
坐落在北京市三里屯SOHO3号商场的福建小吃店“厝味·厚鲤甲赫”就是一家具有“人情味儿”的餐厅。餐厅位置并不显眼,店面面积也不大,装修简约而不失温馨,原木色调家具、鲤鱼游弋的围幔、满墙照片与地方文化介绍。此外,还设立了书架与储物柜,用粗麻布袋装上赠礼“好事花生”,浓浓的“闽南味”吸引不少食客前来用餐。
“‘厚鲤甲赫’在闽南语里是‘给您吃好’的意思。”“90后”店主姚大戈是福建泉州人,几年前来北京打拼,发现身边不少来自福建的朋友经常抱怨,在偌大的北京难以吃上一口正宗的家乡菜。于是,喜爱烹饪的姚大戈决定尝试开餐厅,原汁原味呈现“福建味道”,也为身边好友创造一个落脚点。“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到两次主题活动,邀请亲朋好友来餐厅聊天、聚会,最近一次活动有近百人参加。”
如今,“厝味·厚鲤甲赫”餐厅已成为一些福建老乡在北京的温暖港湾。姚大戈说,自己理想中的小型餐饮店不仅仅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供大家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一家家小型餐饮店就是大城市中一缕缕鲜活的“烟火气”。
在注重人情味之外,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以来,小店“一店多能”态势也愈发明显。疫情之下,随着消费者服务需求多样化,一些零售类小店不再局限于开展日用品零售业务,还开通了收寄快递、洗衣、维修等多项便民服务。
实际困难还不少
虽然小店因应变而快速复苏,但小店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容忽视。
“今年上半年,周围好几家餐厅倒闭,有的是因为复工晚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是客流量跟不上导致亏损只能关门。因为及时上线外卖,我们的餐厅才得以正常运转。”在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经营一家湘菜馆的孙志告诉记者,大部分像他一样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房租、水电气费等硬性支出压力较大,一旦外部风险来袭,受到的冲击很大。
从对市场动态的掌握和应变来看,与连锁店相比,小店也显得更加弱势。“连锁店有专业的市场团队,能及时分析市场动态、掌握消费趋势变化,同时拥有完整的物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能够很好地保证产品服务供给。”北京港佳好邻居连锁便利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陶冶认为,小店一般都是单店经营,体量小,面对市场变化反应相对迟缓、调整更加滞后,尤其是遇到疫情这种突发风险时,缺乏迅速进行服务转型升级、产品整合的能力,小店需要更加规范、强大的后台去支撑前台业务。
经营过于粗放、不够规范也是小店经济一直以来的短板。苏宁小店集团副总裁韩鹏认为,小店在食品安全和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些低线城市的小店还可能会存在售卖假货的问题。因此,从城市治理角度来说,小店经济容易给城市管理增加困难,有的地方简单粗暴采用“一刀切”管理方式,给小店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一些电商平台积极支持小店发展。比如,美团外卖推出小店“极速上线”通道,符合条件的商家最快3小时完成从申请到在平台上开店的流程,新上线客户均可享受7天至14天的新商户扶持流量等。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一部分小店依托遍布平台的线上服务体系得以维持生计,有效降低了小店经济的整体风险,但同时,疫情也暴露出大部分小店的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小店数字化转型成本偏高、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找准发展突破口
盘活小店经济,是稳就业、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多部门发声关注小店经济,积极出台帮扶政策,帮助小店经济回暖。
例如,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发文明确通过税费优惠等政策精准帮扶,助力小店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额度适中、利率优惠的“租金贷”,或者通过信用卡推出各类分期产品,帮助小店业主解决租金及流动资金难题;今年7月,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至2025年,培育小店经济试点城市(区)100个,赋能服务企业100家,形成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1000个,达到“百城千区亿店”目标。
好政策不少,但要激活小店经济,真正实现“小而美”“小而精”,还需政府部门、小店主等多方共同努力。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家消费会成为更多人的消费习惯,大家的活动半径慢慢收窄,未来社区小店可能将取代传统的超市或者购物中心。”韩鹏认为,这就需要小店经营者根据消费者需求,积极求新求变。
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支持引导,在减税降费、贴息贷款、数字赋能等方面重点施策,切实解决小店在租金、融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优化小店经营环境,引导小店创新经营、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小店要从社区居民需求出发,在产品种类和服务功能方面进一步丰富强化,以特色化、数字化发展模式,提供更方便、更温暖的服务。
苏宁小店的发展模式或许提供了一种选择。韩鹏说,区别于大型超市和卖场,苏宁小店把店面开到离居民最近的地方,打通居民购物“最后100米”,并通过社群营销与居民在线建立紧密联系。同时,区别于普通夫妻店、便利店,苏宁小店将商品经营与社区服务并重,根据不同店面模式打造差异化商品供应,同时提供房屋中介、快递、家政、维修等多样化社区生活服务,“一站式”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
人才缺失也是小店经济迈向高质量的一大阻碍,姚大戈对此深有感触:“专业性强、高素质的人才留不住。”姚大戈说,小店在帮助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相应的培训帮助,比如建立有针对性、低成本、可触达的培训体系,研发多元化培训课程,帮助提升小店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记者 李华林)
责任编辑: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