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全国多地集中发布消费券相关政策,为消费群体送上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红包”,引发广大消费者持续关注。“消费券”究竟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与疫情之下的经济复苏存在怎样的关联?消费者应该如何用好消费券?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5天带动消费近千万元
在南京工作大半年的孙女士近日和朋友分享了一件“喜事”:在“我的南京”APP上,她抽到了一张满150减100的餐饮消费券。“本来不打算出去吃,有了券的话就忍不住出去看看。”
孙女士口中的“消费券”,是最近南京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为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南京市政府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共计摇出67万笔消费券,在5天内带动消费近千万元。
除南京外,消费券成为近期国内多地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3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宣布实施产业联盟“千企万品”百亿云促销计划,各企业将联合或独立发放消费券、代金券、优惠券等,为消费者献上200亿元“红包”。
与南京相比,宁波的做法更注重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宁波商务局局长张延介绍说,促销活动将引导当地部分龙头企业、优势行业组建产业联盟,动员广大相关企业通过各类云平台,将更多优质商品以更明显的价格优势直接进入销售渠道。
贝发集团是此次促销活动的倡议企业之一。作为长期关注文具制造的龙头企业,2月22日起该集团便尝试发放“企业消费券”,消费者免费领取后享受商品零售价最多70%的抵扣。“除了消费券,我们正加快打造疫情下文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共同体。”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
在山东,泉城济南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3月26日,浙江杭州也宣布发放16.8亿元消费券,首期消费券预计发放200万份,价值为50元(内含5张10元通用消费券),消费满40元政府补贴10元。
此外,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也加入了这场消费券“竞争战”。据支付宝方面介绍,3月18日起上万商家在平台上摆起了“线上大集”,预计参与商家将为消费者发放超千万张最低1折的优惠券。
多角度优化消费券发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消费券是“居民未来进行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消费券的涉及对象往往深受疫情影响,因此该券可刺激弱势领域及群体的消费需求。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行业人士对消费券能产生的实际效果预判不尽相同。有分析认为,多地此刻竞相推出各类消费券,与进一步改善疫后消费环境,夯实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考量不无关联,该券的发行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表示,当前需要一些适当的刺激政策来提振消费,以回补因疫情影响而受到遏制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快消费市场恢复速度。
“对商家而言,消费券带有竞争性质,每个商家依旧需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盘和林认为,消费券让居民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更有获得感,并有助于逐步达到消费、投资和生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也有观点认为,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群体而言,本来收入就锐减、“归零”甚至负债,此时还要让他们“掏腰包”可谓难上加难。还有网友反映,一些城市虽然把消费券的“广告”做得很大很响,可身边朋友却“完全不知道”,或几乎没有途径获得消费券,似乎“口惠而实不至”。
“消费券的设计和发放需要从覆盖面、普惠面、撬动面等角度去考虑优化,以产生更理想的效果。”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建明认为,发行消费券的地方部门需要确保消费者的领中概率、保障消费者受益的公平性,适当控制消费券面额、发放频率、领取方式,合理确定撬动内需的杠杆。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缩小消费券发放的漏损面,制定企业商家参与协议,规避消费券方式可能引发的变相加价、恶性竞争、企业垄断、资源浪费、社会成本增加等弊端。”王建明说。
多管齐下提振消费市场
不难发现,此次各地消费券发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借助了“云端”进行发力。“‘上云’的新型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消费者,特别是‘90后’等年轻群体消费习惯的转变。”宁波纺织服装协会会长胡纲高表示,当消费者在疫情期间接触了“到家模式”等新事物,疫情之后其消费心理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另外,企业还须重视转型,寻求多元化经营。
国家统计局官网3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万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尽管受疫情影响,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现“逆势增长”。
王建明建议,在消费券之外要充分打好“组合拳”,借助新技术有效提升消费回升成效。例如,利用利率、贷款等经济手段推动市场消费持续升级,保障有效的市场供给是值得尝试的举措。相关部门还可以借助AI、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驱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市场变革,以产业升级推动消费升级。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王建明认为,当前,可以考虑调整公积金缴存和提取政策。对企业采取延缓缴纳、降低缴存比例以支持其渡过难关;对居民则可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降低疫情带来的收入下降影响。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发表文章认为,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后期随着疫情因素消除,抑制性消费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记者 顾小立 张璇)
《劳动报》报道,曾经红极一时的金钱豹自助餐如今却只剩下了空空如也的餐盘。记者昨天从位于延安西路总店的金钱豹国际美食百汇了解到,申城的金钱豹自助餐已经悉数关停,而目前储值的预付费卡已经无法兑付,只能先办理登记等待通知。
国际美食百汇暂停营业
“因公司内部工程维修,今日必会暂停营业。ic卡接待请上7楼办理。”昨天晚餐时间,记者来到位于延安西路的金钱豹总店,一楼大堂的自助餐厅内,却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两块醒目的告示。
记者走进餐厅,所有的陈设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到了营业时间,灯光依旧灰暗,柜台里,只剩下一只只空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这里的营业就被叫停。自去年至今,申城的4家金钱豹自助餐已经全部关停歇业。“没有钱买菜,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
金钱豹宴会厅也濒临困境
如今,在诺大的自助餐厅里,只坐着近10名金钱豹的餐厅职工,手机里正播着的电视剧台词,打破了沉寂。据多名职工透露,其已被拖欠3个月总计万余元的工资。
一位后厨职工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每天都来这里,正常打卡上下班,等待一个说法。“没有菜,我们就只能坐在这里用手机看看剧。一些有假期的职工就索性趁现在把假期给用了。大家都在等着公司发钱。”
据其透露,随着全国几十家门店的陆续关停,光是拖欠的职工工资,就达到上千万元。说到这里,眼前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在这里做了4年了,没想到碰到这样的糟心事。”
员工已被欠薪3个月
预付卡退赔需等通知
门店关停,急煞了已购买高额预付费卡的消费者。记者昨天从金钱豹退卡中心处了解到,目前消费者暂时无法兑付预付费卡,只能先进行信息登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公司还与能力进行预付费卡的兑付,而如今,只能先将消费者的卡号、姓名、联系方式记录下来,等待上级公司的退赔安排。
“除了延安西路总店,三鑫店等其他店的卡也能在这里登记。”然而工作人员表示,要等待多久才能获得退赔,根据什么额度进行退赔,目前尚无定论。
记者在市商务委网站上查到,在上海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企业公示的397家名单中,上海金钱豹宴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根据商务部颁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发卡企业终止兑付未到期单用途卡的,发卡企业和售卡企业应向持卡人提供免费退卡服务,并在终止兑付日前至少30日在备案机关指定的媒体上进行公示。
日,南京餐饮加速复工复业,有序恢复堂食服务。本周,随着首轮8万笔餐饮消费券的发放,餐饮消费人气又得到较大提升。借助这股“春风”,不少餐企再让利,激发市民前期被压制的消费欲望。
市民直呼幸运
随着第一轮8万笔餐饮消费券的发放,不少市民已经按捺不住。“做梦都约朋友出来吃饭,今天可算成功约出来了。”这是周女士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约朋友出来吃饭,他们选择来西餐厅吃牛排。自从发放餐饮消费券的消息公布后,她就动员朋友、家人去“我的南京”APP上预约,“即使没有摇中消费券,我们也会约出来吃饭,但如果摇中我们,就觉得很幸运。”
“餐饮消费券要在3月底之前用完,全家就这一张券,我要带父母一起去‘薅羊毛’。”家住桥北、工作在秦淮的上班族李西洲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告诉记者,虽然可以堂食了,但还没有到“呼朋引伴”的聚餐模式,只是三两好友,或与家人出门用餐。
河西上班族居佳艺发了条朋友圈:“我已经准备好报复性消费了。”随着餐饮消费券的发放,不少消费者选择放开了吃。外婆私房菜弘阳店店长蒋潮告诉记者,从18日到19日中午,有两桌客人使用了餐饮消费券。“我们餐厅人均消费在65—70元,这两桌客人都是两人,却一桌吃了218元,另一桌吃了198元,最后还打包了。”
< class="pgc-img">不少消费者通过微信提前咨询商家餐饮消费券如何使用。受访者供图
>“10:21,我亲自接待的,他买了很多包子和一些真空包装的菜品,花了162元。”绿柳居菜馆副总经理吴琼在19日迎来了第一名使用餐饮消费券的顾客。截至19日下午,已有3名市民在绿柳居使用了餐饮消费券。“第一轮电子消费券发放后,还有十几个人来咨询能不能使用”。
餐企再送代金券
“18日,我们大厅第一次坐满了,包间使用率也提升了。”小厨娘淮扬菜艾尚天地店门店经理王伟说,之前刚恢复堂食的第一周,包间使用全天不超过5个,而18日起,每天都能有十四五个包间提前预订出去。
不少餐企也正在借助消费券这股“春风”,动用各种奇招将消费者一点一点拉回餐厅。餐饮消费券的使用可以同时兼容餐饮企业的其他优惠活动。目前,小厨娘淮扬菜限量发放3000张“50元代金券”,堂食满100元即可使用。古南都集团则为社区团购群的会员每人发两张“50元现金抵用券”,堂食消费满100元可使用一张抵用券。
例如,市民张先生在小厨娘淮扬菜堂食消费300元,凭借这张“50元代金券”,他需要支付250元,但由于他在“我的南京”APP上摇到一张100元餐饮消费券,当他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时候,实际支付金额为150元。
催生传统餐饮业新变革
经此战“疫”,南京餐企懂得一个道理:要危中寻机,在大变革中倒逼自身转型,创造机遇。
“我们餐厅老板们有个群,每天都在交流堂食、外卖的营收情况。我们没有消极等待疫情结束,而是努力找新的机会、新的增长点。”帕埃亚西班牙海鲜饭餐厅总经理崔晓飞告诉记者,部分走高端化、国际范路线的高端餐饮,和以特色见长、老客户为主的小型餐饮店,往往只做线下,此次为应对疫情,纷纷走到线上。
< class="pgc-img">等待派送的社区团购订单。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摄
>2月,市民宅在家中,社区团购应运而生。虽然复工后社区团购的需求逐渐下降,但南京餐企却借助社区团购积累的社群资源发展电商。在冷链物流的支撑下,将菜肴发往全国各地。帕埃亚的海鲜饭半成品和生牛排,最远的已送到了云南。
< class="pgc-img">绿柳居菜馆推出30种半成品。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今天还有芦蒿香干和净鱼肚吗?”19日中午12点,市民王珠珠下班后赶到绿柳居购买半成品菜肴。“买菜、择菜、洗菜、炒菜,太麻烦。半成品菜肴最适合我们这样的上班族。”
原本因居家防疫热销的半成品菜,复工复产后因“懒人经济”却延续了下来。绿柳居原先只有15个半成品菜肴,如今增加到30个。吴琼说:“结合整个新生代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来看,半成品菜会成为一种趋势。”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