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
标题:小罐茶创始人道歉:揭秘“大师作”争议,守护消费者权益
近期,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就其品牌广告语“大师作”引发的长期争议,向社会大众郑重道歉。
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茶业营销的一层面纱,更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与行业诚信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全面剖析“大师作”争议,揭示其背后的行业真相,旨在提升公众对广告宣传的辨识能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反思与启示,促进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争议起源:“大师作”广告语引燃舆论场
小罐茶自面市以来,其“大师作”广告语便饱受争议。
该标语暗含茶叶由大师亲手炮制,营造出高端、专业的形象。
然而,随着媒体曝光和消费者质疑,人们发现并非所有产品均由大师制作,而是采用现代生产线批量生产。
这种落差引发消费者对品牌诚信的强烈质疑,杜国楹的道歉正是对这一争议的正面回应。
二、深度解析:营销包装与消费者权益的碰撞
1. **营销策略解析**:小罐茶的“大师作”广告语,无疑是其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一环。
通过强调大师手作,小罐茶成功塑造出产品的高品质与独特性,迎合了部分消费者追求专业、高端的需求。
然而,过度包装与实际生产的脱节,却触及了消费者权益的红线,引发人们对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担忧。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购买产品,其本质是对品牌承诺的信任与期待。
当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时,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便受到侵犯,长此以往,更会破坏市场信任机制,加剧社会诚信危机。
杜国楹的道歉,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正视与改正,展现出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与维护。
三、行业反思:构建诚信营销体系,守护消费者权益
1. **加强法规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宣传、误导性广告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广告法规,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避免消费者受骗。
2. **提升企业自律**:企业应坚守诚信原则,确保广告宣传与产品实际相符,避免过度包装与夸大其词。
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审查广告内容,确保合规合法。
3. **强化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广告中的夸大、虚假成分,对可疑广告保持警惕,积极投诉举报。
同时,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应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辨识能力。
四、趋势展望:新式茶饮崛起,行业变革在即
在“大师作”争议引发行业震动之际,新式茶饮市场却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蓬勃兴起。
奶茶、茶咖、花果茶等创新产品,以便捷、时尚、个性化的特点俘获年轻人的心。
新茶饮产业的发展,预示着传统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未来将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新的生机。
而言,小罐茶“大师作”争议及其创始人杜国楹的道歉,为我们揭示了茶业营销的真相,敲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警钟。
面对新兴茶饮市场的冲击与变革,茶行业应坚守诚信底线,构建健康、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真正实现与消费者的和谐共生。
前,新茶饮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破局和品牌溢价发展阶段。下一步,茶饮企业还需紧跟消费市场趋势,在引入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发力,积聚品牌势能,不断降本增效,探寻增量空间。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强劲增长,成为消费领域的现象级品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新茶饮消费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15亿元。面对持续上涨的消费热情,新茶饮行业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行业不断拓宽的创新品类又将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新体验?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场和相关专家。
健康成消费追求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新业广场的茶百道店内,记者见到了刚刚为自己和闺蜜点了“乌漆嘛黑”水果茶的“90后”女孩陈雪。她告诉记者,自己平常是饮料爱好者,和朋友一起出门玩时,奶茶几乎是逛街的“标配”。含真实果料的鲜果茶是陈雪的最爱。“现在是桑葚成熟的季节,我喜欢点应季的桑葚果茶‘乌漆嘛黑’;夏天时,会点‘紫气葡萄冻冻’或‘生椰西瓜’,下单时选择不额外加糖或0卡糖,感觉更健康。”陈雪说。
像陈雪一样追求健康、天然新茶饮体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Z世代饮食消费报告》显示,近一半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饮的真材实料,注重原料品质。《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显示,49.4%的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42.2%的消费者更在意是否会长胖。围绕茶饮配方与原料,不少消费者对“奶茶糖量高吗”“是否有反式脂肪酸”等问题存在疑虑。《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提升,对糖度、热量、脂肪、蛋白质等细微指标更加关注。
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更健康”成为茶饮新一轮升级方向。2023年以来,新茶饮品牌更强调使用新鲜、真实、高品质的原材料,如鲜奶、新鲜水果、茶叶等,以突出产品的天然、健康和新鲜度。甜啦啦通过自建工厂、自营仓储等方式,把控原材料品质,承诺新鲜现制,只用鲜水果,拒绝坏水果。茶百道推出真鲜奶茶系列,加入新鲜的高品质生牛乳,全程通过2摄氏度至6摄氏度的冷链运输保鲜,在留存风味与口感的同时,还保留了活性营养物质,其鲜牛奶的蛋白质和乳脂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奈雪的茶上新“大师龙井”系列茶饮,茶叶坚持纯手工采摘,只选取春天的头茬嫩芽,经过“十大手法”炒制,最大化锁住春日龙井的新鲜和茶香。
营养分级迈出新步伐
针对新茶饮“高糖”“高热量”的健康风险,2023年以来新茶饮通过试点“营养分级”、提供零卡糖选择、公开配料表等方式推进健康升级,“控糖”“用真奶”“少添加”成为新茶饮产品的卖点。
霸王茶姬、奈雪的茶等是首批新茶饮“营养选择”标识试点品牌。在霸王茶姬上海环球港门店,记者看到“营养选择”标识的主题展示随处可见。从线上小程序进入门店,消费者在产品详情页选择不同杯型、温度、糖度选项后,系统会在右上角实时生成所选产品的具体分级。如中杯冷、不另外加糖的“酌红袍”获得A级,同样标准的“云中绿”也为A级,一杯中杯少糖的“伯牙绝弦”被评为B级。霸王茶姬环球港店的店员介绍,自1月底门店试点启动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到店点餐的消费者询问“营养选择”标识的情况。上海门店数据显示,A级、B级两类分级饮品的销量占比出现持续上涨,近七成消费者在了解到“营养选择”标识的指引意义后,主动选择A级、B级饮品。
除了“营养分级”外,茶百道、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均在菜单上为消费者提供零卡糖的选项,在糖类上进行了产品优化。不少品牌还推出含代糖产品,如奈雪的茶去年全面使用天然“罗汉果糖”作为产品代糖,率先在业内进行代糖升级。喜茶在全部门店推出“低卡甜菊糖”。在消费透明度方面,各个品牌纷纷列出产品成分表和热量表,消费者一目了然。在奈雪的茶小程序上点单时可以看到,每种茶饮的热量都有明示,如选择中杯、推荐冰量、不另外加糖的霸王龙井青提,热量约为170大卡。喜茶已于2023年10月26日在行业内率先主动公开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真品质原料溯源信息。霸王茶姬持续更新“产品身份证”,消费者在霸王茶姬公众号内可以了解部分产品的热量值、微量元素含量值、原叶产地、烘焙工艺等信息。
供应链持续优化
随着新茶饮“万店时代”的到来,行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记者注意到,在升级原材料、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新茶饮产品还降低价格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几年前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奶茶如今降至10元左右。去年8月23日,奈雪的茶官宣推出“周周9.9元喝奈雪鲜奶茶”活动,吹响了新茶饮新一轮价格战的号角。同样在去年,甜啦啦先后推出12元的高价值果茶“超牛牛油果”“超红车厘子”,以及8元鲜奶茶系列“清风茉白鲜奶茶”“龙麟香鲜奶茶”“碧玉桃花鲜奶茶”,在茶饮业持续内卷“质价比”。古茗发布了周五会员专属活动,9.9元就可购买相应饮品;CoCo都可推出9.9元及12.9元单次卡,可免费核销一杯指定饮品。调查显示,平均单价高于20元的新茶饮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14.7%。
新茶饮市场门槛相对较低,在产品用料和品质都不改变的前提下,新茶饮头部企业要实现降价和产品创新,需要通过供应链建设优化成本。甜啦啦供应链中心总监常静表示,随着消费市场对健康要求的具象化,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标准均有所提高。溯源企业深入供应链源头,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原料价格优势。甜啦啦2015年创立开放加盟,2016年布局供应链,通过建立品牌专属生产基地等方式,在原料上逐步向自有采购、自有生产模式过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仅2023年,甜啦啦全年新增门店数量2400家,累计销售额为20亿元。
“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产品越贵利润就会越高,关注消费者的需求、留住消费者,对新茶饮品牌来说始终是最重要的。”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表示,新茶饮行业不单是创意的竞争,新品研发后更考验供应链体系的支撑能力,必须确保长期向消费者交付稳定可靠、健康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目前,新茶饮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破局和品牌溢价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表示,下一步,茶饮企业还需紧跟消费市场趋势,在引入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发力,积聚品牌势能,不断降本增效,探寻增量空间。(记者 吴佳佳)
来源:经济日报
月27日,茶百道自有原叶茶生产基地投产仪式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举行。项目投产后,茶百道将可依托自有原叶茶全供应链,为消费者研发生产更符合年轻人消费喜好的中国茶饮品,推进中国茶产业发展进步,助力中国茶走向世界。
牵手传承大师,传统制茶技艺与新茶饮结合
福建作为产茶大省,拥有坚实的茶产业基础,福建茶叶也是茶百道所售饮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来自福建的梅占红茶、乌龙茶、烘青绿茶等茶叶,茶百道年采购量超2000吨。
随着基地正式投产,茶百道将直接深入茶叶原产地,锁定上游优质产区及供货量,基地所产茶叶可供应全国8000余家门店,茶叶品种覆盖所有饮品茶基底。
值得关注的是,茶百道此次自有原叶茶生产基地还牵手了有近50年制茶经验的林灿、李美霞夫妇。
1985年,制茶经验丰富的林灿、李美霞夫妇创办了福建省闽侯县青口第二茶厂,成为京华、吴裕泰、张一元、正兴德等国营老字号茶庄的供应商。几十年如一日,林灿、李美霞夫妇专注于“中国历史名茶”福州茉莉花茶的加工生产。2014年,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名列其中。同年,李美霞获得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大师”称号,成为业内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制茶师。
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深入茶青收购、茶坯烘干、花茶窨制、茶底研发等各环节,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茶文化融入新式茶饮,为年轻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健康、更高品质的中式新茶饮体验。
持续构建品质供应链 建立新茶饮茶底新标准
对于茶百道来说,福州自有原叶茶生产基地的投产,是其供应链布局的再次加码。目前,茶百道已建立起茶叶原料“生产、制作、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链路,全链路保证茶叶原料质量与饮品的稳定出品。
在福州市晋安区,茶百道拥有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的茶叶包装工厂,12条自动化机械化产线,年产能达到5000吨。在广西横州市还拥有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0余平米的茉莉花茶生产车间,全年覆盖2500吨茉莉花茶生产产能。在云南普洱,湖北宜昌,四川雅安,福建武夷山、宁德等地,茶百道合作的上游茶原料基地达数十万亩。
通过深入上游茶叶原产地,深度参与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配方研发等环节,茶百道建立起新茶饮茶底新标准,全程把控茶底品质,提升饮品研发生产效率与风味的独特性。
除了对茶叶原料的持续投入,茶百道在水果、乳制品等原料供应链同样进行了全方位布局。截至2023年底,茶百道已与如水蜜桃、台农芒果、夏黑葡萄等20多种核心水果优质产区达成直采合作,实现全国鲜果统采统配。与此同时,不同于茶饮行业大多使用常温奶标品作为原料的惯例,茶百道深入宁夏等北纬黄金奶源带,在饮品制作中使用鲜牛奶以保障产品的新鲜度与风味独特性。
通过自营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茶百道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仓储物流网络,截至2023年底,茶百道在全国设有21个多温仓库,包括20个中心仓和1个前置仓,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通过300辆多温运输车组成的配送车队,茶百道已经实现对97%的门店进行一周两次及以上的配送。
此外,2023年茶百道在四川成都还投产了占地130余亩的茶百道智能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工厂全年总产能约在一万多吨,可年产吸管超10亿根,年产注塑杯超4亿个。
反哺农业上游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在不断夯实农业供应链基础,挖掘优质原料产地与产品的同时,茶百道努力反哺农业,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产业助农的号召,推动新茶饮上游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茶百道牵头成立的新茶饮公益基金还向“新长城科技小院助力计划”捐赠3000000元。该计划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旨在培养三农科技人才,助推农业科技转化,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在投产仪式现场,茶百道集团副总裁、供应链负责人王峰,与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家郝志龙教授共同为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揭牌。
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由福建省科协、福建农林大学等共建,是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平台。小院已累计入驻专家13名、研究生35名,让农业人才到农业生产一线。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此次公益基金的捐赠,便是用于福建农林大学人才驻村经费和科技服务活动支持。据了解,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围绕福安红茶产业体系,已先后完成了坦洋菜茶种质资源SN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坦洋工夫智慧生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高香型茶树品种加工不同茶类的品质及其在新式茶饮中的应用、多茶类精加工自动化模块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等6项课题研究,并进一步将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茶园管理、茶叶生产一线。
岳彤 小风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