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餐饮行业积极尝试数字化,手机点单正在线下餐饮市场不断普及。
日前,连锁奶茶品牌CoCo都可已全面支持口碑App手机点单,全国3500家门店均可实现手机点单。这是继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品牌全面接入后,又一家连锁品牌全线门店接入手机点单。
记者体验后发现,在口碑App里搜索CoCo都可,便可以进入商家的店铺页面,选好喜欢的饮料,预约好到店的时间即可完成在线点单。商家则会根据顾客所选的时间,提前制作奶茶,顾客到店后凭口碑App里的取餐号直接领取饮料,无需排队。
如果顾客已经到店,同样可以在商家的口碑店铺页里直接点餐,不用排队等服务员点单。
目前,CoCo都可奶茶在全球已经有3500多家门店。今年10月,CoCo都可奶茶开始接入口碑App手机点单功能,并开始在全国门店陆续上线。据了解,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手机点单的接受度很高,仅上线一周,便有20%的消费者使用手机点单实现下单,部分门店这一比例甚至达到50%-70%。
“手机点单对消费者来说,大大节省了排队时间,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消费体验。”CoCo都可奶茶品牌总监徐宜宁这样总结接入口碑APP点单后的变化。
据了解,今年6月起,手机点单这种新潮、便利的线下消费体验开始进入更多市民的日常消费生活。口碑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有近30万家餐厅接入口碑APP手机点单,包括肯德基、面包新语、汉堡王、CoCo都可等一系列著名餐饮品牌。到店前,消费者可在口碑App或者支付宝-口碑频道里提前点好美食,预约时间到店取走。到店后,用户也可以免排队直接用口碑APP点单或者扫码点单。
口碑预点单功能的出现,给线下消费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可以在到店的途中提前下单,避免高峰时期排队;对于餐厅来说,高峰时段提高翻台率,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同时,餐厅节省出的服务员精力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10月,口碑和饿了么宣布合并,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承担起升级本地生活行业市场、重新定义城市生活的任务。在本地生活市场上,线下商家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希望用新零售的思路升级自身商业模式。数字化是新零售重构人货场的前提,手机点单能够帮助本地生活商家实现交易、商品和会员的数字化,让商家打好转型新零售的基础。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8年手机点单服务在国内快速流行。手机点单有可能像移动支付一样,在未来一两年内快速普及。
<>oco事业再刷新。
据官方最新消息,截止到目前,该品牌在大陆门店已突破3000家,今年前三季新增店面都为升级店,“茶饮+”复合经营模式成常态。
首家“滴滤式咖啡”新店开业
近日,上海杨浦区国康路,coco第一家奶茶“滴滤式咖啡”门店正式纳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Coco
滴滤咖啡是德国人发明的冲煮方法,采用港式滴滤机或美式滴滤机特别冲制,浓缩咖啡则使用全自动咖啡机或专业半自动咖啡机用15-20帕的压力制作,咖啡上面有一层浓香的咖啡精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是CoCo都可另一升级版的装修风格,简约、明亮、时尚、原木质感。宽阔的吧台区,原木的餐桌,随意而趣味十足的摆件,开放舒适的布局设计,在整体木质感的空间下,清新舒适。
今年新增门店100+ 都为升级店
常州新店开业,数量在10+左右,还有天津、石家庄、大连等等城市……都有coco的新店遍地开花。
< class="pgc-img">>据了解,2018年即将过去,今年coco的展店数量大概在100家左右,且都为升级版本。
业内有一种说法,今年来,coco只开大店,80平米以下的店不再考虑。这种说法也首次得到了官方的首肯,这位人士还强调,大店会成为常态,在个别城市和部分区域,超大店也会成为硬杠杠。
< class="pgc-img">>在升级版门店里,我们看到,首先是空间大大扩增。自今年6月份,在郑州开出240平米大店;在苏州、扬州、南通、泰州、芜湖等城市,这样升级版的店面都在出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软包装上,已经没有了原来街头巷尾那种简陋的海报,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真实生长的绿植墙,充满设计感的钉子墙,以及书店阶梯式的拍照墙;吧台设计有所延长,方便消费者与店员进行交流互动。
此外,还有各种带有人设的T桖、抱枕等周边。Coco学会与年轻人玩在一起。
“茶饮+”复合经营模式成常态
早在去年,业内人士就做出预测,升级后的coco将增加餐食类项目以拉动人均消费,从而支撑大面积店铺的支出。在新的店面中,“茶+咖啡+松饼”模式已经成为常态。
< class="pgc-img">>Solgan的变化已经契合了这种全场景消费。点亮生活每一刻,呈现的是coco从饮品、轻餐等多方面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从单品到复合式、多业态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是业内的共识.
道理很简单,复合茶饮店最直接的好处是提高客单价,往深了说,随着全时段经营趋势的同步,复合茶饮经营模式,越来越成为都市生活的“大包大揽者”。
< class="pgc-img">>在茶饮+欧包、蛋糕的市场日渐成熟且品牌众多之时,Coco在专业做饮品的同时,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则集中在了还未在国内形成强势品牌的松饼和咖啡上,并将新品类嫁接到新店中。
这一点,和星巴克更为相似,虽然星巴克从创立至今,合作或收购多个品类企业,但大多均和星巴克的咖啡门店产生关系。
未来几年会是大品牌的遭遇战
除了coco都可,蜜雪冰城突破5000家,已经成为新霸主。
然后是1點點、古茗,以及益禾堂、新时沏、快乐番薯等等。这几家品牌今年都有望突破2000家,且有质的突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此外,还有一批品牌已成修炼到进化的临界点。这些品牌包括书亦烧仙草、悸动烧仙草、甜啦啦、冰雪时光、沪上阿姨、米芝莲、澜记、素匠泰茶等。
以数量为考量,如果蜜雪冰城、Coco和1點點算是第一梯队,益禾堂、新时沏、快乐番薯则算得上是第二梯队,书亦烧仙草、素匠泰茶等则是第三梯队。
在竞争生态上,喜茶、奈雪等则是另外的标杆,他们客观上引领和助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 class="pgc-img">>2018年,茶饮行业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先期发展的品牌正在拼命筑起规模壁垒,新生品牌寻求细分领域的机遇。
有人定位高端进商场,有人定位低端主攻金字塔底,有人上下通吃定位中段,有人以单品突破,有人以品牌溢价带动全品类发展,等等。
< class="pgc-img">>茶饮如江湖,江湖就有恩怨。孽障就是市场资源的稀缺性。在未来几年大概率货币政策有限偏向宽松的大背景下,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会是大品牌的遭遇战。
>喝的奶茶是你以为的奶茶吗?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其中包括21家奶茶店共19家经营主体侵犯“COCO及图”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先来做题。请你一秒找出正版CoCo奶茶:
所以,哪个是正品!我不记得了
!
找到了吗?答案是:一个都不是!万万没想到,一杯COCO奶茶,居然能有这么多莫名其妙的后缀名?(cocoamy以后还会有cocomary,cocohelen,cocostella吗?)
赶紧认识一下,这个才是本尊
今年初,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在外卖平台上买到了假冒“COCO都可”的奶茶产品。经初步调查,在外卖平台上销售所称假冒奶茶的是一家个体工商户,其通过在店招上和奶茶杯上突出使用“COCO”字样的方式,涉嫌侵犯了 COCO相关图形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发现全市有21家奶茶店共19家经营主体存在类似行为。
又一枚以假乱真
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行动中共查获涉案侵权奶茶杯9万余个、封口膜79卷、吸管5万余支、手提袋6万余个、罚款106.47万元的行政处罚。
常年靠奶茶“续命”的当代年轻人迅速将这条新闻顶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中招的人还真不少。
这个李鬼阵仗还挺大,就在南京路步行街堂而皇之开店?高风险背后,是高利润啊!而且对于这些山寨COCO来说,他们并不在乎线下门店生意情况,更多的收益来自于外卖平台。
这样的实体店门面很难吸引人吧?不怕,我们有外卖
曾有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暗访山寨coco店,老板大言不惭表示:“我和‘CoCo都可’、‘一点点’是一起竞争的。但他们没法(和我)竞争。“山寨奶茶店自有自己的小账本:”品牌奶茶供应的茶叶一包6000块,我的茶叶一包1800块。他们加盟费几十万元,我的加盟费才58000元。我给你们(加盟商)留了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操作。“CoCo&Lucky”的奶茶成本被压缩至极低,平均每杯只有3块钱到4块钱。
蹭着知名品牌的名誉和流量,卖着山寨的口味和原料。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真假难辨,堪比参与大家来找茬:名字、产品展示和正牌区别不大,一眼难以区分;而0起送费、满减优惠等更有价格优势。C0C0,CQCQ,miniCOCO,还有各种后缀COCO,你们中招过吗?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周到上海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