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27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大牌餐饮玩转“卫星店”
125㎡单月流水达80万
2023年末,消费风向已经彻底吹向两极。这之中,以绝对数量压制的主流消费群体们,不断高声呐喊着“极致性价比”。
于是,我们开始听到,“月薪2万吃不起中式快餐/新中式馒头/冰激凌…”的各类言论;我们开始看到,300元天价吐司网红店在30元同款的冲击下销声匿迹。
诸如此类的餐饮热点事件,在今年出现了“量”的激化,这背后是新消费需求回归理性务实的一大写照:同样的质量下,消费者开始更加倾向于选择更低的价格。
因此,新的问题也出现在餐饮人面前:
如何在仍然保证可观利润的基础上,达到既满足当前消费需求的变迁,又能以不“侵占”消费者所得的形式,降低综合成本?
一个全新的“效率模型”正在席卷餐饮业,已经开始有不少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悄然试水与押注。
8月,内参观察到某快餐头部品牌,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开了一家新店。与此前该品牌的常规门店模型不同,这是一家通过AI选址、AI选品最终落成的“卫星店”。以外卖业务为轴心,画出更轻型的装修成本、更效率的消费触达,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店面积约125㎡,上线3个月余,目前单月流水近80万。
同样在8月,海底捞也针对“外卖”摸索出了自己的效率模型——“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外卖专营店。和“卫星店”类似,这批店铺,是海底捞借助现有门店资源,在外卖平台上开出的“分身”,定位为海底捞旗下快餐品牌,通过火锅菜搭配饭的组合,用高频、低客单价的“快餐”模式重塑传统火锅。
而更早之前,百胜中国也在尝试“卫星店”或其他更为轻型的小店效率模式。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曾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提到,必胜客在当年新开门店中约有5%是小店或者卫星店,而肯德基在当年新开门店中也有约50%为小型门店。
案例远远不止,从火锅、烤肉、中式小炒,到早餐、快餐、小吃、奶茶,不同品类不同赛道的连锁餐饮品牌们,都围绕“卫星店”为底层根基,探索出了自己的效率模型。
为何如此多大牌连锁餐饮,都在布局“卫星店”,难道仅仅因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吗?
“卫星店”风口乍现:
效率更高、模型更轻、更满足消费需求
据内参多方了解,选择探索“卫星店”,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外卖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值得持续拥抱。”
基于此,不少大牌餐饮也在围绕“外卖生意”进行门店多元化结构模型的尝试,他们发现:“卫星店”的确存在着一些更显著、更适合当下形势的优势:
第一点,是“卫星店”的效率更高,更易打出规模化。某资深餐饮专家坦言,卫星店其实只需要保证:一有顾客需求,能承接订单;二有骑手能顺利接单;三食品安全有保障,确保品质。
上述快餐头部品牌的“卫星店”,在前期投入时更多是与美团外卖进行合作,通过BETTER模型提供的AI工具来完成选址、选品等具体细节项目,能够进一步更快速更精准的落地。
“美团BETTER经营模型AI工具,是先找到消费需求在哪,再找到需求中符合标准的目标用户在哪,最后根据客群的消费偏好,给出综合性分析,这样的逻辑工具,确实为品牌、商家助力不少,不仅仅是效率大幅提升,更降低了我们的试错成本,最终效果也很精准。”该品牌表示。
第二点,是“卫星店”成本结构更优,模型更轻。相较于传统门店模型,卫星店在选址、装修、投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够“简便处理”,不需要过多重资产投入。
目前大部分“卫星店”的店铺面积保持在100平米以下,甚至部分可以压缩至15平米左右,大大降低了品牌在“租金”方面的成本压力。某快餐头部品牌对内参透露,“我们另一家‘卫星店’,面积大概80平米,月流水能做到60万。”
第三点,是基于上述两点所带来的综合性成果红利,更适应于当前消费环境。效率更高,更易打出规模化的“卫星店”,对餐饮品牌来说,也意味着能够更快速高效的提高市占率,打响品牌;而叠加上结构更优的模型,也意味着“卫星店”回本周期更快,获利压缩的空间可以被更好地被释放。
与此同时,这样的品牌红利,能够拿出更实在的“性价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利消费者”,是餐饮品牌们在消费需求和行业内卷中巧取平衡的机会点。
美团外卖直营业务部总经理薛冰,日前在第九届餐饮创新大会上,针对“卫星店”也有所提及,其认为:“这是一种降维打击,优化模式,在线上用更高效率的业态去‘进攻市场’。”
但,针对“从一到百”的万种分析与结论,事实上都源于“从零到一”的艰难探索,做好这样一家“卫星店”,内里的门道和阻碍,显然没有我们如今看到的这般简单。
从“外卖店”到“品牌卫星店”
2.0模型背后的潮退与浪起
事实上,不少大牌餐饮企业、连锁头部品牌等,自2018年开始就在关注外卖趋势下品牌门店的多元化结构了。
“我们希望探索打磨出新的动线与新的产品结构。把原有的线下产品移动到线上,确实为堂食店带来了新的增收趋势。但同时我们发现,堂食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与外卖消费者的效率需求,天然相悖。”某快餐头部餐饮品牌表示。
对于堂食消费者而言,消费触达过程中的整体体验是第一位,包括但不限于门店环境、装修风格、用餐形式,甚至座椅舒适度等等。但对于外卖消费者而言,“送得快、吃得好、还不贵”,即时消费的效率与性价比更重要。
彼时,餐饮业内也开始出现了较早一批的规模化“纯外卖店”。这些店大多不设堂食、不打品牌,一切回归规模与利润本身,某种程度上十分契合当时的消费需求。
但随着不可抗力的出现,无论堂食消费者还是外卖消费者,都开始在体验、效率与性价比的基础上,强调健康及品质。消费需求走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这种背景下,第一批探索“外卖店”的部分无品牌门店,出现了大面积关停与倒闭。而潮退后,以连锁餐饮品牌为代表的,受益于品牌影响力与企业意识,逐步打磨出了2.0模型——卫星店,正式登上餐饮舞台。
不过,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卫星店和传统门店的选址逻辑,全然不同。
“我们是走过弯路的。最开始,‘卫星店’的选址逻辑,会更多考虑于所处商圈的合理性与门店布局,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自己选址的门店,可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不够优秀。”某连锁快餐头部品牌表示。
对于卫星店来说,成功的选址核心在于:外卖骑手的可接近性,以及门店5公里范围内的订单量。而这背后的统计数据,并非餐饮品牌能够轻易获知。
为了突破难题,他们开始寻找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选址合作方。“这方面,美团BETTER外卖经营模型中的AI选址,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
“开一家卫星店,涉及的选址细节包括配送面积、配送时间、起送价、配送费、周边订单量等等,过去我们需要做很多调研与数据分析,但AI选址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效率快了很多,成功率也更高,而且还能提供更专业的线上经营诊断与培训。”
在与美团进行AI选址合作后,该连锁品牌的“卫星店”经营数据出现明显提高,对比同城其他新店来说,首月数据就高出74%。
据美团方面此前透露,美团AI选址是通过700+品牌数据特征和区域数据特征,上万条数据量建模,来预测门店外卖上线后的次月单量,从而帮助品牌选出外卖经营效果更好的门店位置,也能提前帮助商户预判风险。
AI选址,正是美团外卖在今年推出的运营解决方案BETTER外卖经营模型中的一项工具。
BETTER外卖经营模型,核心是针对于餐饮连锁品牌,助力其以客群运营为中心,更好经营。在BETTER模型中,把过去的新客和老客,细分成了base潜在、Expose发现、Thrill兴趣、Tempt尝鲜、Enhance复购、Rely忠诚六大人群类型。让品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组合工具去提供目标人群转化,挖掘新增长点。
不止AI选址,BETTER模型中还包含更多工具,比如AI选品。
据悉,某快餐头部品牌在与美团AI选品工具合作后,上线的3款随心选套餐组合菜品,月度GMV累计超1500w,3款菜品平均新客占比对比其他新品高出9.3个百分点;3款菜品平均复购率对比其他新品高出6.6个百分点。
性价比时代来临
获利空间被压缩,更要提升“钱效”
过去一年,消费主流望向“极致性价比”,消费逻辑发生本质变化。对于餐饮品牌而言,面对新纪元,一切行动与升级变革,围绕“客群”来做功,都是最稳妥也最高效的办法。
餐饮品牌的获利空间被持续压缩,只有让每一分钱都用得更有效、更有价值,最大限度提升“钱效”,才是致胜法门。
< class="pgc-img">>3%的城市,餐饮个体户的3年淘汰率高于40%。厦门、金华、南宁、柳州的淘汰率高于55%
文 | 《财经》研究员 刘建中 特约撰稿人 陈汐
编辑|刘建中
餐饮是日常之需,顾客众多,而且创业门槛看似不高,所以餐饮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创业首选,但一次失败的餐饮创业足以让一个家庭元气大伤。
王杰(化名)本在天津某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不高但工作也不忙。2015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经过了半年辛苦的选址、选品、装修,在天津最繁华的地方开了一家模仿麦当劳的快餐店。9个月后关店,不计自己和家人的劳动付出,亏损80万元。
为了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们汇总了80个城市餐饮行业的淘汰率。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的特点
首先来科普一下餐饮行业的六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个体户是绝对主力。
餐饮单位有两种主要形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下称个体户),其他形式可以忽略不计。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共注册餐饮单位250万家,其中个体户236.2万,企业13.79万,其他形式0.01万。个体户占比为94.5%,企业占比5.5%,个体户数量约为企业数量的17倍。
在所有城市中,只有北京的餐饮企业数量超过了个体户数量。这里有个规律:大体上,城市层级越低,个体户餐饮的比重越高。表1列出了四个直辖市以及广东省各层级的代表性城市的数据,此数据支持以上规律。
本文中一线(4个)、新一线(15个)、二线城市(30个)的划分参考了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表1中,重庆、天津、东莞的层级标注为1.5,表示这些城市是新一线城市。
< class="pgc-img">>表1:直辖市和广东代表性城市中餐饮个体户数量与企业数量的对比
第二个特点:富裕地区的餐饮“淘汰率”并不低。
在本文中,“淘汰率”指已经注销、吊销或者其他处于异常状态的餐饮单位数量与总登记注册量之间的比值。
很多人觉得在大城市、富裕城市做个小餐饮很容易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道理也简单:虽然富裕城市的消费水平高,但做餐饮的成本也高。而且,在小县城做个小餐饮,老板忙碌辛苦之后,一个月赚1万元就会开心地继续做下去,但在大城市可能他赚到2万元以上才会满足。老板不满足,自然会关门歇业,也就淘汰出局了。
下文数据显示,在层级低的城市做餐饮,淘汰率相对低一些。
第三个特点:每年新增数量巨大。
2015年以来,全国每年新注册餐饮个体户超过100万;2017年之后,每年超过200万。图1和图2分别为2007年以来,全国每年新注册的餐饮个体户和餐饮企业的数量。
< class="pgc-img">>图1: 2007年以来,全国每年新注册的餐饮个体户数量
< class="pgc-img">>图2: 2007年以来,全国每年新注册的餐饮企业数量
2012年新注册个体户54万家,而2017年新注册为241万家,5年间增加了3.5倍。2017年之后,保持在250万左右。2023年前10个月新增注册个体户250.3万,而2023年10月底,正常状态的个体户约为1350万家,新增数量约为存量的18.5%。
2012年新注册餐饮企业2.66万家,而2017年新注册为9.55万家,5年间增加了2.6倍。2017年之后,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达到了13.8万家,比2017年增长了44.3%。2023年前10个月新增注册餐饮企业14.7万家,而正常状态的餐饮企业约为79万家。新增数量约为存量的18.6%。
第四个特点:淘汰率高,难长久。
餐饮是高淘汰率行业,表2列出了注册于不同时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户的全国平均淘汰率。
< class="pgc-img">>表2: 注册于不同时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户的淘汰率(全国平均值) 注:统计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
从表2可以看出,把餐饮作为一个长久营生的难度不小。2020年注册的个体户餐饮,目前淘汰率已经超过40%;而2008年注册的个体户,接近80%被淘汰了。
第五个特点:小营生,难发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餐饮业收入共计3.71万亿元,而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收入总计为0.97万亿元,那么小型餐饮单位总计收入约为2.74万亿元。
销售额低于200万的餐饮个体户超过1200万家,平均每家收入为22.8万元。换算成全年,约为30万元。注意,30万元是营业收入,而不是利润。
所以,餐饮行业的主流不是大老板们的挥斥方遒,而是老百姓的小小营生。这些个体户可能是个煎饼小摊,也可能是个辣锅串串。30万营收扣除成本之后的所谓净利润,其实是老板的劳动所得。
不可否认,以前有人做餐饮赚了大钱,但现在这种概率非常低。
第六个特点:影响淘汰率的因素很多。
除了餐饮单位的密度,人群收入、饮食习惯、年龄结构、外来人口数量、营商环境、外部事件(比如疫情)都会影响淘汰率。看似相近的地区,淘汰率差异迥然。比如,注册时间大于1年而且小于3年的个体户餐饮,深圳的淘汰率为31%,而广州的淘汰率为37%;苏州的淘汰率为31%,而杭州的淘汰率为40%。
因为影响因素众多,建立模型来预测淘汰率比较困难。所幸,每个城市的每个区、每个县的企业注册数量、注销数量等信息是透明的。创业者可以参考本城市本区域的淘汰率。其中,“1年内淘汰率”,以及“3年淘汰率”特别有参考价值。
“1年内淘汰率”,可以认为是创业者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的概率。“3年淘汰率”,指创业3年以上而不满4年被淘汰的概率。这个阶段放弃餐饮的创业者往往没有大亏也没有大赚,但此番创业也算不上成功。
因为个体户是餐饮行业的绝对主力,下面主要计算和分析各城市个体户餐饮的淘汰情况,而把餐饮企业的相关数据和分析放在了文后的尾注之中,便于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下面先来看看个体户的“1年内淘汰率”。本文“1年内淘汰率”考察对象的注册时间为2022年10月31日之后;“3年淘汰率”考察对象的注册时间介于2019年10月31日和2020年10月31日。
< class="pgc-img">>个体户餐饮的“1年内淘汰率”
我们选择了80个城市,其中包括4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15个新一线城市(天津、青岛、西安、郑州、合肥、苏州、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长沙、昆明、东莞),17个二线城市,21个三线城市,23个四线城市。
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个经济大省中,各选择了5个城市;在福建、河北各选择了4个城市,在辽宁、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各选择了3个城市;在青海、宁夏、西藏仅选择了省会城市;在其他省份各选择了2个城市。
表3是80城的个体户餐饮的“1年内淘汰率”。表3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淘汰率最高区(排名1-20),淘汰率次高区(排名21-40),淘汰率次低区(排名41-60),淘汰率最低区(排名61-80)。
表3:80城个体户餐饮的“1年内淘汰率”
(1)淘汰率最高区域
< class="pgc-img">>(2)淘汰率次高区域
< class="pgc-img">>(3)淘汰率次低区域
< class="pgc-img">>(4)淘汰率最低区域
< class="pgc-img">>注:城市层级1.5代表新一线城市。
通过表3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80城的“1年内淘汰率”比较集中。
淘汰率集中于5%-15%。超过15%的城市仅有3个(大同、金华、东莞),占比3.75%;低于5%的城市有6个(大理、汉中、北京、阿勒泰、岳阳、天水),占比7.5%。
第二,四个一线城市的淘汰率差距很大。
四个一线城市分别位于淘汰率的四个区域:深圳位于最高区(第18),广州位于次高区(第25),上海位于次低区(第57),北京位于最低区(第77)。所以,在富裕的城市做餐饮不一定容易。
北京淘汰率非常低。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人口,北京的餐饮个体户非常少。截至2023年10月31日,北京正常经营的餐饮个体户为3.98万,而上海是8.72万,广州是20.63万,深圳是32.65万。北京的餐饮个体户数量甚至小于人口440万的兰州,兰州的数量为4.39万。
第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淘汰率较高,三线和四线城市较低。
在32个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28个城市排在淘汰率最高区或次高区,占比87.5%。而在44个三线和四线城市中,32个排在次低区或最低区,占比72.7%。
可能的解释是,在三四线城市,租金低,人工便宜,即使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差距”,创业者也可以坚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三四线城市的“一年内淘汰率”明显低于一二线城市。
第四,注册数量会影响淘汰率。
在表3中,注册数量高于2.1万的城市有25个,其中24个处于淘汰率最高或次高区域,占比96%。例如,淘汰率第2名金华注册数量为2.89万,第3名东莞注册数量为4.63万。
为何注册量高的城市淘汰率高?竞争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25个城市中唯一的例外是西安,这可能与西安大量的旅游人口有关系。
下面看看个体户餐饮的“3年淘汰率”。
< class="pgc-img">>个体户餐饮的“3年淘汰率”
强调一下,这里的“3年淘汰率”指的是,注册3年以上而不满4年,个体户餐饮目前已经不再继续经营的概率。(统计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
相对于“1年内淘汰率”,“3年淘汰率”的数据对于创业者更具参考意义。表4列出了80城个体户餐饮的“3年淘汰率”。和表3一样,表4分成了最高区域、次高区域、次低区域、最低区域。
表4: 80城个体户餐饮的“3年淘汰率”
(1)淘汰率最高区域
< class="pgc-img">>(2)淘汰率次高区域
< class="pgc-img">>(3)淘汰率次低区域
< class="pgc-img">>(4)淘汰率最低区域
< class="pgc-img">>从表4可以看出如下信息:
第一,大多数城市的餐饮创业成功率不高。
“3年淘汰率”集中于30%-60%,高于60%的城市有2个(厦门、金华),低于30%的有6个(扬州、宿迁、天水、毕节、北京、黄石)。在80个城市中,有15个城市的淘汰率高于50%,有50个城市高于40%。
即使亏的不多,甚至赚了一些钱,3年被淘汰可以算是创业失败。按照这个标准,餐饮行业的失败率很高。在80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的失败率大于40%。
第二,某些省份的淘汰率较高。
从数据看,2个广西城市都处于最高区域(南宁、柳州);5个浙江城市中4个处于最高区域(杭州、宁波、金华、舟山);3个辽宁城市中2个处于最高区(大连、沈阳);5个广东城市中3个处于最高区域(佛山、湛江、东莞)。
第三,二线城市淘汰率较高,三四线城市较低。
从“3年淘汰率”看,17个二线城市中,有8个处于淘汰率最高区。说明二线城市的淘汰率较高。
而20个淘汰率最低区的城市中,有15个城市是三四线城市。说明三四线城市的淘汰率较低。
第四、注册量高的城市,“3年淘汰率”较高。
表4中,在26个注册数量最高的城市中,18个城市的“3年淘汰率”属于最高区域或次高区域,占比69.2%。
结合“1年内淘汰率”和“3年淘汰率”,还可以看出,12个城市的这两个淘汰率都处于最高区域。它们是厦门(12.05%、61.44%),金华(16.56%、60.71%),南宁(10.85%、56.32%),柳州(12.18%、56.25%),太原(13.89%、54.72%),天津(10.87%、54.53%),佛山(14.98%,53.66%),宁波(14.12%、51.76%),南昌(14.57%、50.84%),东莞(15.45%、50.61%),杭州(11.41%、49.9%),通化(10.78%,49.58%)。
在这些城市做餐饮创业,一定要充分调研。
一个城市的餐饮淘汰率不会突然变化,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创业的重要参考。
< class="pgc-img">>结语
2023年前10个月,全国新注册餐饮个体户数量已经超过250万。餐饮创业可以成为老百姓的小小营生,也可以暂时缓解就业问题。但是,创业者一定要清楚一个事实:餐饮行业淘汰率很高。在我们统计的80个城市中,50个城市的“3年淘汰率”高于40%。
所以,餐饮创业不可盲目。创业者要多思考,多调研,尽量把问题量化,用数据帮助决策。不要只是看别人成功了,就以为自己会成功。很多创业者没有想清楚别人成功的真正原因。
现在各种招商加盟品牌让人眼花缭乱,创业者不能轻信加盟招商人员的一面之词。先花一个月去实地考察和调研,或者隐藏目的去这个品牌的店里打工,了解真实情况。连锁餐饮企业的招商行为应该加以规范,展示的数据必须细致、必须真实,必须有代表性。
餐饮创业不容易,有很大的概率出现这样的结果:不仅很辛苦而且赔上一大笔钱。希望街道和社区等机构能够为餐饮创业者提供充分、透明的数据。并且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创业者合理定位,提高成功率。
尾注:餐饮企业的“3年淘汰率”
表5是注册于2019年10月31日-2020年10月31日的餐饮企业的淘汰率情况。统计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
表5: 80城企业餐饮的“3年淘汰率”
(1)淘汰率最高区域
< class="pgc-img">>(2)淘汰率次高区域
< class="pgc-img">>(3)淘汰率次低区域
< class="pgc-img">>(4)淘汰率最低区域
< class="pgc-img">>结合表4和表5,餐饮企业的淘汰率有如下特点:
第一,企业的淘汰率整体小于个体户。80个城市中72个城市的企业淘汰率低于40%。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实力更强,准备更充分。
第二,具体到每一个城市,企业淘汰率一般也低于个体户。80个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企业淘汰率高于个体户。这其中的北京、黄石、毕节是因为个体户淘汰率很低,它们都属于个体户淘汰率最低的四个城市。其他五个城市是郴州、廊坊、沈阳、成都、贵阳。
第三,个体户淘汰率高的城市,企业淘汰率也较高;个体户淘汰率低的,企业也低。
个体户淘汰率最高的20个城市中,8个处于企业淘汰率最高区(天津、厦门、金华、东莞、沈阳、佛山、重庆、赤峰);而个体户淘汰率最低的20城,9个处于企业最低区。
第四,即使用企业形式创业,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城市(39个),淘汰率高于30%。所以,餐饮创业,不管是个体户还是企业,都应该小心谨慎。
舟文化大热,究竟有多"吸金"?订单火爆的背后,原来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捧与情怀。龙舟运动虽昂贵,但村民不惜重金购置,展现出什么样的团结精神?
广东人对龙舟有种特殊的情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地龙舟活动就开始密集上线,持续足足一个月。这股"龙舟热",让龙舟制造厂忙得不亦乐乎。
< class="pgc-img">>今年才开业的"80后"莫炜亮,龙船厂年营业额就有望达到300万至500万,在当地还算正常水平。一艘坤甸木制龙舟动辄30万-40万,杉木的也要十几万。而龙头更需要专门定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宣传片用的龙头,就出自广州非遗传承人张伟潮之手。他坦言,今年订单多得离谱,全年几乎无休。
< class="pgc-img">>那么,谁在花巨资买龙舟?
张伟潮透露,买家多是广东的村落。一个村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大家一起凑钱买舟,彰显着浓浓的乡情。至于网上说"龙舟没几个身家不能上船"的言论,他觉得是忽略了划龙舟背后的渊源和文化意义。
近年来,随着赛龙舟成为文旅界的顶流,造舟需求也从广东蔓延到了各地。为了给游客展示龙舟文化,不少景区景点也加入购买大军。然而,一艘几十米长的龙舟运输成本也不低,广东到浙江就要一两万。各地的制造标准还不一样,传统龙舟多用实木,竞速龙舟则以玻璃钢为主。
< class="pgc-img">>除了制造业,龙舟衍生的经济效益同样惊人。数据显示,去年端午假期,镇远县靠赛龙舟吸引31万游客,收入3.26亿。佛山、广州、东莞等地旅游热度也明显提升。有地方酒店、餐饮订单量环比上涨超200%。围绕龙舟文化,研学旅游也成为新风尚。
传统节日活动的火爆,体现了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张伟潮感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不再依赖群体生活,能够集合全村之力去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划龙舟,就给了大家这样一个凝聚人心的契机。
< class="pgc-img">>这种方式里,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有对传统的执着坚守。龙舟热的背后,是无数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珍视。
龙舟运动确实"烧钱",但这钱花得值。它带动了制造业、旅游业的繁荣,让民间工艺重焕生机。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龙舟成了大家心灵的港湾,唤起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class="pgc-img">>村民们众筹买舟、组队参赛的背后,是休戚与共的凝聚力。那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拼搏的感觉,怕是职场和都市生活里难以找到的。一起划龙舟,一起加油呐喊,一起在汗水中绽放笑容。这样的热血时刻,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