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一杯奶茶”,这个在近年来秋风乍起时频繁刷屏的短语,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每年一入秋,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就被各种奶茶的照片和相关话题所占据。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由它引发的具体现象。不少年轻人会在这一天特意去网红奶茶店门口排长队,就为买到那一杯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奶茶,即使这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办公室里,同事之间会因为谁没收到或送出“秋天第一杯奶茶”而互相调侃,甚至让一些人感到尴尬和有压力。还有的学校中,学生们会相互攀比谁收到的奶茶更贵、更有名,仿佛奶茶的价值直接代表了友情或爱情的分量。
在这股热潮中,奶茶店的店员们可忙坏了。他们从早到晚不停地接单、制作奶茶,几乎没有片刻停歇。店内机器轰鸣,店员们手忙脚乱,却依然难以满足络绎不绝的顾客需求。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但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消费高峰,只能咬牙坚持。
这看似温馨浪漫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其实也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从消费观念的角度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盲目消费的风气。很多人并非因为真正口渴或者喜爱奶茶而购买,仅仅是为了追随潮流,满足所谓的“仪式感”。我希望大家是因为想喝奶茶而去喝奶茶,不是因为仪式感而去喝奶茶。商家们趁机推出各种高价套餐和限定款,消费者们也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却很少思考这是否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行为。
在情感表达方面,“秋天第一杯奶茶”似乎也让感情变得有些表面和物质化。难道一杯奶茶就能衡量爱情、友情的深厚程度?真正的关心和爱意难道不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理解、支持和陪伴吗?当人们过于注重这种形式上的表达,反而可能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
再从健康的层面来说,奶茶普遍高糖、高热量,长期过量饮用对身体并无益处。可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许多人忽略了健康因素,只为了一时的享受和跟风。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秋天第一杯奶茶”带来的积极影响。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小惊喜。但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消费主义的浪潮所裹挟。
在这个秋天,当“秋天第一杯奶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时,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不要为了跟风而消费,不要让物质的东西掩盖了真情实意,更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让我们用更有意义、更真诚的方式去传递温暖和关爱,而不仅仅是依赖一杯奶茶。
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总有人会处于这个年龄阶段,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而今年民政部统计的一条关于“结婚率逐渐降低”的数据刺痛了无数家长的心,于是疯狂安排子女相亲,但却总是被孩子以“不合适”为由搪塞过去。
“我们渴望爱情,所以绝不要陷入一场将就的婚姻!”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当代年轻人在婚姻的选择上,可能比父母想象得更加严谨、慎重。
一场匆匆的相遇
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会让人牵挂
小奕是个北京大兴姑娘,2021年9月份的时候她就该28岁了,1米68的身高,105斤,身材高挑,母亲是医生,父亲是警察。师范本科毕业后小奕去了英国留学,现今在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设计工作。
尽管在所有人眼里小奕都是个既乖巧,又自立的姑娘,但在家人眼中,她却是个还没过“叛逆期”的孩子。
小奕告诉记者,在她印象里,自从毕业回国后,家里一直催促着她找对象,并四处“打广告式”地向旁人推销着她,张罗着面见相亲对象,但她却没有一个满意的。
据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婚姻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比2013年减少了400万对,下降了三成。截至目前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结婚率仅有589.4万对,比2019年前三个季度少了近123万对左右。
“我妈认为,我这个年纪的女孩,应该为婚姻着急了。”小奕说,14日下午,她刚刚见过春节的第3个相亲对象,对方是个搞城市规划设计的。
2月14日晚上6点,小奕特意换上了新买的大衣和长靴,精心描画了一个素颜装去相亲。
小奕告诉记者,对方男孩姓姜,比自己小一岁,虽然不在自己的择偶范围内,但表现并没有让她感到失望。
双方将地点约在了一家大型商场。男孩穿着朴素,戴副眼镜,态度温和,谈吐大方,手里还拎着刚买来的6个打包好的泡泡玛特盲盒和两杯奶茶送给女孩。
两人边逛边聊,一路上男生为了与对方保持着适当距离,始终侧着身,走路姿势略显尴尬。在小奕眼里,对方青涩得有些可爱。
吃饭时,两人的目光毫不避讳地看向对方,话题都是围绕着各自工作、生活之间的轶事,没有丝毫关于房、车、存款的内容。
饭后,二人看过电影,小姜还将小奕送回了家,让小奕倍感温暖。
但回家后,小奕却告诉父母,“我们可能更合适做朋友吧,原因?很简单,谁都没看上谁呗。”说罢,父母也没再多问。
“如果将就着谈结婚,可能就要将就一辈子了”
小奕告诉记者,她见过很多相亲对象,有拆迁户,有公务员,还有职场白领,所有的相亲对象,都事先经过了父母的把关,对方无论从家庭还是工作都很好,不说后半生生活无忧,但起码能保证自己吃喝不愁,自己只需要找到“对感觉”的一个就好。
“说到婚姻,我说不在乎房子、车子,谁都不信,我也不信。婚姻确实是建立在面包上的,我承认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但我不在乎这个‘面包’有多大,也不期望它是个‘蛋糕’,只希望它是我爱吃的口味。”小奕说,自己没有完整的择偶标准,但至少不能每天需要费心思去找话题,不论哪一方,如果刚认识的时候就要费尽心思找话题,那后半生注定不会轻松。
小奕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不想经历离婚,所以在选择方面要格外谨慎。
回忆起小时候,她对父母婚姻的印象就是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嚷嚷着要离婚,结果却像很多其他家庭中的夫妻双方一样,因为孩子而将就的过着日子。嘴上是抱怨,可是听人劝时却总是无可奈何地说“凑合过呗”。
“我渴望的婚姻是充满爱情的,所以绝对不能‘凑合’,因为我不想离婚,所以在选择方面要格外谨慎。”她认为,在爱情上一定要宁缺毋滥,婚姻不单单只是搭伙过日子,而是要寻求心灵的慰藉,能直至人生终途时的陪伴。这其中包含着忍让和包容,有爱更有情。
小奕觉得,如果没爱,或者不够爱,两个人只是以结婚为目的走到一起,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连一个包容和忍让的理由都找不到,反而伤害自己,是对双方的不负责任。
说到对小姜的感觉,小奕直言,这个男生哪里都不错,但他的眼神和言语之间缺乏真诚。“我能感觉到每次对话都是他在硬找话题,虽然聊天时不尴尬,但多少有些故意迎合,我也在迎合他。”小奕说,这些话她和对方都聊过,小姜也承认,小奕作为结婚对象很理想,但作为灵魂伴侣来讲,小奕的话题、笑点、兴趣都和自己有着很大不同。
最后两个人本着对对方负责和心存侥幸的心理,约定了这次见面。可惜见面后两个人并没擦出火花,也没等来“万一”,只是匆匆结束这段尴尬的关系。
“爱情应该是感性的,与其迁就不如耐心等待”
小梁今年36岁,北京姑娘,是一名公务员,中等的身高、普通的长相,她表示自己就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一名普通女孩了。
她说在过去的12年中,自己不断被家人要求各种相亲。“因为我家住在农村,所以父母很早就开始给我张罗对象了,甚至还偷偷用我照片在相亲网站充值299元的VIP注册会员。”小梁说,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见了几个男生,感觉对方相当不靠谱,“有说自己是做金融的,见面以后发现是商业保险的接线员;有说自己是行业主管,实际上是理发店做领班的,还有的男生谜之自信,一直通过向我表现他的雄心壮志、理想抱负,希望博取我的好感……”小梁知道真相后被气得哭笑不得,和父母大吵了一架。
“当时我真的都哭了,不是觉得网上相亲很丢人,是觉得他们被骗了都不知道,还要我去相亲。”小梁说,之后父母消停了一阵,但到了26岁那年开始,每当自己休息,父母又会拿着各种男孩照片给自己看,嚷嚷着“是邻居、亲戚介绍的,绝对靠谱”,有时茶余饭后,母亲也不忘了聊“女人生育”的问题。
在父母潜移默化地引导下,小梁也逐渐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开始接受相亲。
到了29岁的那年,她相亲的频率更高了,“可能上午刚觉得这个男生不满意,中午时候介绍人就发来了下一个。”小梁说,自己之前看了太多营销号的“心灵毒鸡汤”,盲目相信对方向自己传输的“与三观不合的人结婚,那么婚姻不会幸福”的想法。不经思考便将其奉为“圣旨”,以此条件去相亲、去拒绝,甚至成为自己与前任感情破裂的借口。
“当时我东挑西拣的,男生做得让我觉得不合适的地方,我就不再往下进一步了解对方了,就像在超市买东西一样,抱着‘反正还有下一个’的侥幸心理。”但小梁认为,在这么多相亲对象中,也有些男生摆出了高冷的姿态,甚至需要小梁上赶着寻找话题去攀谈聊天,“我觉得他们或多或少也有和我一样的“侥幸”心理,“毕竟如果他真的高冷,就不会接受相亲了。亦或者,就是没看上我吧。”小梁苦笑着说。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给小梁介绍对象的人也越来越少,她也变得随遇而安,不再着急应付相亲。身边不断有人推断她是个“独身主义”。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让我有谈恋爱的冲动。”小梁坦言,自己仍然对婚姻充满渴望,只是不想因为着急作出选择而委屈自己。“我身边朋友都生二胎了,比我小5岁的妹妹也结婚了。每次看到别人晒幸福,我心里还是会羡慕的,但是我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更不会为了生孩子给我养老而生孩子,这是对生命的负责。”
小梁认为,爱情是冲动的、感性的,越理性越找不到,与其费力去寻找、去迁就,花大把时间去琢磨一个让你聊天都提不起兴趣的人身上,不如享受人生,养自己喜欢的宠物,到大千世界看各种风光,挑战滑雪、摩托,听自己想听的演唱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她从没想过不结婚,只是花费更多耐心去等待“那场相遇”,期待这会变成两个人的故事。
“我的生活不该由他人去定义,自由可是很忙的。”去年,小梁开始为自己订购各类养老保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你不是我,我也不可能成为你,至于我内心的感受如何,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不需要任何人来过度解读和指责我的选择。”
现在的相亲者们,到底在寻求什么样的爱情?
对于小奕和小梁的看法,记者还采访了6位24岁至40岁之间的相亲者。
26岁的小姜认为,相亲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现如今社会节奏快,年轻人的社交圈子其实就那么大,在大学里恋爱的机会比较多,自己步入社会后,发现想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靠自由恋爱结婚,还是挺有难度的。相亲可以给年轻人一个认识更多符合自己理想标准的异性的机会,但所谓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意味着自己爱上的人就一定是符合这标准。“我身边3个最好的哥们,一个结婚了,两个明年准备结婚,他们如今的另一半都不完全符合自己当初所说的标准。”小姜认为,爱情是冲动的,当一个人真正爱上另一个人,机会打破自己一切理性的标准,缘分这东西,总是来得突然,积极相亲是渴望爱情的表现,但同时耐心地等待,不急于求成也是对待婚姻的态度。
24岁的段女士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她认为小奕属于被营销号“毒鸡汤”毁掉的一类人,当代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出现了误解和想象。她认为,“婚姻无非柴米油盐,寻找趣味相投的人固然重要,但两人之间感情需要时间经营,只有磨合后,才能保证长远。不要因为一点瑕疵,就否认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40岁的高先生是一名人力管理工作者,3年前离异。平时闲暇时间很少,光是处理工作,打理生活就已经很劳累了。他直白地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去追求新的爱情。但也正是因为上一段婚姻的失败,让他对婚姻的期望十分低,虽然希望有人相伴,但在经历过多次相亲过后,还没遇到那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他认为,“健康相爱的人之间,连吵架都会成为一种乐趣。长久的婚姻,两个人至少做到不计较小事,吵架过后仍是相看两不厌。”
文/王浩雄
来源: 北京头条客户端
天吃螺蛳粉的高配版。
·煎蛋的过程好治愈。火腿肠忘了切花刀了,没事不重要。
·来一斤山泉水,开始煮粉。花生米买了好久了,说好的是用来做奶茶的,还好没过期。你先煮着,我去找点吃的。小一回去之前买的,忘记的好。谢谢我的宝。
< class="pgc-img">>·吃面不看剧,香味少一半。整上,七里八里的,搞里头。不好意思,给湖南人丢脸。
·辣椒我真的是多不了一点,搞点醋。我能说这是专门准备的筷子吗?实在是要臭很久很久。差不多,出锅。
< class="pgc-img">>·这锅必须马上刷干净,不然这味捞一下就上来了。撒上点小灵魂。
好了,我要认真嗦粉了。吃完再来一根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