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6月3日,华捞汇餐饮集团董事长周海洪先生率领高管团队,对国内烹饪教育的领军机构--新东方烹饪学校进行了深入参观与交流。此次参观旨在进一步了解烹饪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并探讨学校企业对口合作机会。
< class="pgc-img">>当日,新东方烹饪学校就业办罗主任热情接待了周董事长一行,并亲自陪同参观了学校的各个教学区域。在参观过程中,罗主任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罗主任表示,新东方烹饪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烹饪人才,为社会和行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class="pgc-img">>周海洪董事长对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新东方烹饪学校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他特别提到了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认为这是培养高质量烹饪人才的重要保障。
< class="pgc-img">>周董事长还指出,华捞汇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希望能够与新东方烹饪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希望通过此次参观交流,能够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烹饪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烹饪行业的发展。
< class="pgc-img">>在参观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双方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周董事长表示,华捞汇愿意为新东方烹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同时也希望借助学校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华捞汇在烹饪行业的竞争力。
< class="pgc-img">>此次参观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华捞汇与新东方烹饪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烹饪行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在主页底部菜单栏,加入餐饮学院,免费听精彩课程】
像饺子这样的传统单品,虽是人人餐桌必备美食,但消费升级时代,如果你玩不好新花样,你的餐饮店照样容易埋没在大街小巷。
比如有人就能把它玩得超溜——把饺子定义成“家”的味道,将音乐和饺子结合,让吃饺子也变成一件时尚的事儿,投资人曾品尝后立马就说:“我要投小恒“!
他就是跨界做餐饮的——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在北京开店70多家,连获融资3次,打造出3家工厂店。
这种传统单品的品牌升级、创新和突破,不止适用于饺子单品,值得所有传统单品借鉴。
“不会包饺子的作词人不是好吉他手!”这是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的微信签名。小恒水饺店里放的音乐,都是李恒自己创作的歌。
音乐人出身的李恒擅长包装,也善于营销。小恒水饺的营销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面广、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重产品同时也重营销,小恒水饺两手都抓得好。
中国各种类型的饺子店确实非常多,但像小恒水饺一样这么有趣和抢眼的饺子店确实很少。
▲ 黄色的“小饺子”表情百变。
一、 产品不仅好吃,还要有趣打动人!
“家的味道”是小恒水饺的核心思想,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做出让人想家的水饺,李恒秉承着“匠心”精神,为此一天吃5顿饺子试味。
“最好吃的饺子就是家里做的饺子。就像我妈妈如果给我包饺子,一定会很早去超市买最新鲜的菜,最新鲜的肉,用花生油给我包,我们食材一定是最新鲜的。”李恒说。
小恒水饺从2010年开始就进入研发阶段,李恒与不到20人的研发团队,用四年半的时间,试遍了全国几千多家饺子馆,研发投资高达300多万元,目的就是打造一家纯手工的自创品牌水饺。
1、手工制作才是真爱
小恒水饺的特色是皮薄、筋道、容易消化。饺子全部采用纯手工包制,坚持传统制作手艺,坚持少油少盐无多余添加的理念,从食材的选择、到研发配方,再到面皮包制,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一定的技术要求。
▲ 小恒水饺的店里有饺子、凉菜和饮料三大品类,饺子分为中份16个和大份24个两种size,价格一般在20-30元之间,作为主角的饺子单品,目前有12种口味,例如小恒三鲜水饺、牛肉圆葱水饺、清香白菜水饺等,但部分口味会随着时令食材而变化。
食材方面:优质面粉、纯里脊肉、应季蔬菜等,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连水饺馅料都要经过50-80到工序,确保顾客吃到的每个饺子都是服的最健康最美味的,并且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2、菜品组合吸引人要走心
小恒水饺后期还增加了凉菜系列,有手撕鸡腿、五香牛腱、白菜豆腐丝、酱香猪手等等。
▲ 这个冬至,小恒水饺做了“彩色的饺子”。
价格从8元到30元不等。除了供应堂食和外卖以外,部分小菜还做成了真空包装单独售卖。 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菜品的搭配,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还可以提升客单价,增加营收。店内还推出一种特惠套餐,帮客人搭配好饺子+凉菜+饮料的组合,特别受到上班族和白领们的青睐。
3、“线下实体店+线上外卖”路子要走稳
除了线下门店,还建立了水饺研发团队和一流生产线的中央工厂。小恒水饺拥有两家自己的中央工厂,带有互联网基因、纯手工、垂直电商、冷链配送,这些都为小恒水饺注入了新元素。
小恒水饺目前已经形成了“线下实体店+线上外卖”的稳定模式,其中外卖占整体营收的40%,且保持每个月10%的增速。
二、把吃饺子变成件“时尚的事儿”
当遍布各大CBD商圈及城市核心区域,望京SOHO、东方新天地、王府井百货、万达广场这样的购物中心、商场或热门街区,出现小恒水饺这样时尚的门店,确实很有趣。
1、装修时尚
门店设计上,小恒水饺选用了一支80后的海归设计团队进行品牌全新形象升级。吃饺子的店到底要多时髦?
小恒水饺采用了大面积的明亮黄墙面,以及黑色墙面的撞色设计,连餐厅的椅子也是只有这两个颜色。墙壁上印着品牌的标语:“吃饺子是件时尚的事”,以及个性的插画。门店设计上,小恒水饺选用了一支80后的海归设计团队进行品牌全新形象升级。
2、品牌拟人化
连品牌的LOGO,还是一个带着笑脸的小黄饺子,带有各种不同的表情,充满趣味性和正能量,体现出了品牌积极、向上、年轻、乐观的经营理念和品牌态度。
3、包装人性化且有特色
外卖盒很有意思。小恒水饺的分格包装盒解决了饺子装在一个盒子里容易坨和粘在一起的问题,提升了顾客的满意感,同时外卖盒的材质也很环保,很多消费者觉得不仅好看而且还可以作为二次利用,家里有自己包的饺子可以用此来盛装放冰箱里面速度。
作为第一家使用黑盘子盛水饺的餐厅,小恒水饺的“心机”在于,选用的黑色盘子不仅能让刚出锅的饺子快速降到适宜食用的温度,还能让白白的饺子显得更好看、更诱人,在拍照时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一个传统单品类玩得这么溜,李恒还有很多秘诀告诉你——此次,美团点评餐饮学院特别对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进行访谈,这不止适合饺子品类,也适合很多传统品类学习。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顶部关注餐饮公会,在主页底部菜单栏,加入餐饮学院,免费听精彩课程。】
>月8日,丽华快餐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发源地举办了隆重的30周年庆典活动。
这家始建于1993年的快餐企业,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拼搏,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多个大中型城市设立了近百家配餐中心、百余家企业校园餐厅。目前,其已跻身中国团餐二十强,成为“中国团餐专家” “中国快餐知名品牌”,可以说,丽华是中式快餐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三十而立,意味着一个人的成熟,意味着家和业立。回首30年创业历程,丽华快餐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蒋建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创业故事。
< class="pgc-img">(丽华快餐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蒋建平)
>歪打正着,成为国内外卖鼻祖
CLPMA(《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1993年成立的丽华快餐,今年进入了“而立之年”,回望这30年的发展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蒋建平(丽华快餐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首先,很幸运。俗话说“剩者为王”,通过30年努力,我们活下来了,而且活的还不错,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另外,值得庆幸的事还有,我们拥有几千号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员工,这是丽华最为宝贵的财富。
第二,很不容易。快餐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当时和我们一起创立的大大小小的快餐企业,能坚持到现在的寥寥无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餐饮企业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否则就会被淘汰。
CLPMA:促使您坚持做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蒋建平:首先是责任。随着公司的发展,员工数量不断壮大,现在的丽华不仅是我个人的事业,也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因此,我必须和大家一起把这份事业守住。
第二是初心。快餐行业是非常辛苦的,需要长期投资、长期努力的行业。在这30年中,我们也面临很多诱惑,比如曾有很多投资机构抛来橄榄枝,我们也曾有过向多元化模式发展的想法。但沉下心来反复思考后,我还是听从了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因为,我始终认为“馅饼”和“陷阱”是同时存在的,而只要踏踏实实的做实业,就能一直走下去。
CLPMA:30年前也是国内民营快递行业的肇始之年,包括顺丰、申通等国内知名快递企业也是在1993年开始崛起的。在您看来,当时国内的创业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给创业者带来哪些利好?
蒋建平:第一是政策环境好。1993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探索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内整个政策环境利好的背景下,大家创业的胆子大了、步子也大了;第二是市场氛围好。国内掀起一股创业春风后,全民下海经商成为热潮,商业机会多了,做生意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CLPMA:是什么样的机会让您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无店铺经营”的快餐外卖模式?
蒋建平:可以说,我们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快餐外卖企业具有偶然性。记得我们当时承包了丽华二村老年公寓食堂,对内给老人做饭,对外也想接一些业务。因为食堂位置比较偏,根本没有生意。那我们就上门送,这样反而成就了现在的丽华。因此,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外卖鼻祖。同时我们也是行业内率先推行“半小时送餐制”的,这无形中推动了国内整个外卖行业服务标准的提升。
快餐就是要快。30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更快地让顾客用上餐。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加大了硬件的投入,买了摩托车作为运输工具,买了中文BB机以及当时1万多元的对讲机。虽然投入大,但是我觉得只有在思想上、意识上认识到了,行动上才会快,意识上的认识更重要。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员工,形成了特有的快餐企业文化。在2003年非典以后,我还曾受邀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给学生去讲我们的商业模式。当时我就感觉到,采用“无店铺经营”的商业模式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CLPMA:在您看来,快餐企业的成功与否主要考验企业哪些方面的能力?
蒋建平:现如今,科技水平非常发达,很多环节是可以通过设施设备去完成的。但我认为,餐饮企业始终要围绕自身的“软实力”去下功夫,也就是要不断的提高人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如果没有人的正确操作,那再先进的设施设备,也是无法提高餐饮行业的服务效率的。当然,如果只采用纯手工制餐,也是不符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用餐需求的。餐饮行业应该是一个适度工业化的行业。
< class="pgc-img">>直面冲击,坚持“工匠”精神
CLPMA:三十年的发展中,丽华最大的瓶颈期是什么时候?
蒋建平:一路走来,我们面临非常多的发展难题。但最难的时候,应该是2008年。坦率而言,那一年我们看似风光,拿到了奥运会的“大单”。但其实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是赔本赚吆喝的。此外,我们本来计划,在奥运会项目后公司可以如期上市。但没想到的是,随后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的上市计划嘎然而止。因此,那年我们备受亏损与无缘上市的“双重打击”。不过很快,我们就重整旗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上,吸取教训,不再高举高打,最终打了一场翻身仗。
CLPMA:相比一些大型加盟制连锁餐饮企业,丽华快餐扩张节奏偏慢的原因是什么?
蒋建平:的确,我们的发展步伐并不快,但是我们并不急。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符合国内的政策环境。连锁企业就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一家加盟公司出现问题,就会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让整个集团受到牵连。我们也曾尝试在长沙、郑州做过两家加盟连锁,但由于多种因素,最终我们还是决定不做。比如,按照我们集团的要求,隔夜的饭菜是坚决不能上市的,但是有的加盟店认为这是没问题的,而我们又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去约束它。二是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一家公司的管理系统能力有多大,就意味着它的发展安全边界有多大。只能说我们现有的发展规模,是符合我们当下的整体管理能力的。
CLPMA:如今的餐饮外卖行业日益繁荣,您是否对错过了发力即时外卖最好的时机而感到遗憾?
蒋建平:2010年,也就是在国内的外卖平台模式刚兴起时,我们也曾做过自己的外卖平台。当时是由我们北京分公司牵头做的,为此我们也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
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这场外卖平台之间的较量,最终是资本之间的较量,这显然与我们想做实业的初心是背道而驰的,于是果断刹车,选择了放弃。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决定可能让公司错过了发展成为千亿级公司的机会,但我认为,做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做擅长的事。
CLPMA:“用匠心,做快餐”一直是丽华快餐的slogan,请问丽华的“匠心”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
蒋建平:这种“匠心”的态度是融合在我们每个工序之中的,包括选材、制作、包装、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每一道环节我们都在尽力做到极致。当然,追求极致的过程,就意味着我们要制定标准。1997年,我们在全国快餐行业率先导入并实施ISO9002国际质量控制体系。2001年,我们又率先在中式快餐业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2003年,丽华则率先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其实,做饭这件事,每家每户每天都在做,但是要把它做出门道、做到专业,还是非常不容易的。30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到底如何把饭做好、做精、做专,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当下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当然,作为餐饮企业服务商,最终只有客户说好,才叫真的好。
< class="pgc-img">>顺势而为,挺进千亿市场
CLPMA:据了解,在30周年之际丽华快餐宣布发力B端,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丽华将放弃C端主攻B端?
蒋建平:这并不代表我们放弃C端,只是多年的发展,现如今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外卖平台的确更能满足C端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从散户外卖单量上来看,会很快触碰到行业天花板。此时,我们必须及时调整C端服务策略,针对C端,我们现在主打精品外卖。
据测算,国内团餐市场规模约1.6万亿元,其中企业团餐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且团餐市场规模增速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占整体餐饮份额逐步提升。而对于B端,其实我们也不同于其他团餐企业的打法。因为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团餐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集中度不高,有提升趋势。
此外,中小企业规模和资金有限,利润空间有限,因而用餐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另外,都市白领担心外卖油腻、昂贵,而高峰时段人满为患,更让午休时间显得更加短暂。工地工人想吃一份便宜方便的饭菜,同样面临不少困难。于是,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我们选择从中小企业团餐这一细分市场切入。
CLPMA:丽华在发力中小企业团餐方面有何优势?
蒋建平:丽华作为外卖送餐的老品牌,既有C端“一份起送”的看家生意,又有B端北京冬奥会餐饮保障、学校团餐等服务经验,因而结合自身比较优势,致力解决中小企业的用餐问题,同时有望在千亿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目前,“供应链+中央厨房”模式正在成为团餐行业的大趋势,这也正是丽华的优势所在。同时,食材供应商企业资质及规范化程度、配送运营效率、数字化运营等因素,都是衡量团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而我们拥有30年的行业积淀,不仅具备安全可靠的上游供应商,还一贯自有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团队,而且在数字化大潮之下,丽华还推出了点餐软件平台,用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CLPMA:当前,团餐市场的玩家众多,丽华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的团餐服务具备怎样的特色?
蒋建平:首先,吃得安心。食品安全问题频现报端,而我们曾在疫情期间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的餐饮保障任务,实现生产到配送的全流程监控和追溯,食品安全可靠。
其次,口味和个性化有保障。我们为每个企业提供独立的订餐软件平台,餐标、菜品、供餐模式都能实现个性化定制,而且支持多天订餐,一次操作,也可订半个月的餐,而且做到每天不重样。再次,操作方便。无需公司统计员工用餐需求,支持员工个人线上点餐,支付、开票、甚至统计都在线上,方便快捷。最后,节约企业成本,企业无需自建厨房,团购还有优惠。
CLPMA:古往今来,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作为餐饮老兵,站在新的节点上,您对丽华快餐接下来的发展有哪些展望?
蒋建平: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了,也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了,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快餐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它的科技含量不高,门槛也很低。但吃饭是“刚需”,因此,只要我们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适度的去调整自己的走向,就会获得长期的发展。
其实,30年来,我们一直在“变”。当今科学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我们一直思考着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首先,产品从追求数量到追求新鲜、营养、健康和安全;其次,管理从无序到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国际标准体系;第三,设备设施迭代升级,从传统的人工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和智能化;第四,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日新月异,送餐从手工接线到电脑接线,再到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立自有平台并不断升级。另外,经营模式也从单一的外卖到承接工作餐、学生餐、展会餐和大型活动供餐。
三十年的踔厉奋斗,丽华见证了国内快餐行业的发展变迁,也积累了自身优势,同时顺势而为,守正创新。未来我们将以继续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为目标,为自身打开新的增长局面。(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8期 文/杨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