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周丹
武汉市咖啡和茶饮行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7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为抓好消费新业态培育,激活“青年+消费”潜力,武汉市商务局对武汉市咖啡、茶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充分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经验,广泛听取全市重点咖啡、茶饮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武汉咖啡和茶饮行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关于促进武汉市咖啡和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简称《工作方案》),持续推动武汉市咖啡和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有关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行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武汉市商务局经征求各区、各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意见,研究制定了《2024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咖啡茶饮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下简称《实施细则》),对武汉市内品牌咖啡、茶饮企业新增网点资源(门店)给予支持,重点推动入驻“四站一场”及重点旅游景区、医院院区。
《工作方案》立足武汉市咖啡、茶饮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从实施网点“增量”、门店“提质”、品牌“培优”、企业“赋能”等四大行动,以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持续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全市咖啡、茶饮“4+2”政策举措体系,加快推动我市咖啡、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实施咖啡、茶饮网点“增量”行动。以提升咖啡、茶饮门店网点数量为目标,鼓励支持品牌咖啡、茶饮门店入驻“四站一场”(即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东站以及天河机场)、4A及以上旅游景区、三甲及以上级别医院、市内高校、区级以上大型体育场馆,推动相关场所向品牌咖啡、茶饮企业开放门店网点资源。
第二,实施咖啡、茶饮门店“提质”行动。以优化咖啡、茶饮门店质量标准为目标:鼓励咖啡、茶饮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等经营模式,积极开设24小时店、城市旗舰店、品牌形象店、品牌特色店等各类优质门店。
第三,实施咖啡、茶饮门店“培优”行动。以增强武汉市内咖啡、茶饮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大力推动国际、国内知名咖啡、茶饮品牌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积极引进咖啡、茶饮品牌首店,持续加大对企业品牌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扎实做好咖啡、茶饮品牌引育和保护。
第四,实施咖啡、茶饮企业“赋能”行动。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为目标,鼓励传统零售、餐饮等企业拓展咖啡、茶饮业务;鼓励“咖啡、茶饮+老字号、伴手礼、国货潮品”创新经营;引导咖啡、茶饮探索线上线下“全域融合”,支持企业创新经营产品,拓展经营模式。
第五,营造良好消费氛围。联动咖啡、茶饮企业门店网点开展主题促销活动,支持举办咖啡、茶饮主题品牌展会,策划开展“咖啡+茶饮”主题文化节、音乐节、主题沙龙、咖啡拉花比赛等特色活动,支持设立“咖啡+茶饮”流动市集,营造“满城咖啡香”氛围。
第六,持续优化经营环境。支持有序开放咖啡、茶饮店“外摆位”限制,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咖啡、茶饮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
单个门店最高奖励金额可达12万元
《实施细则》对申报企业及申报门店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明确了不予支持的类型。
申报企业标准:申报企业需为依法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质,以咖啡、茶饮为主营业务,且依法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的企业;且在武汉市内拥有咖啡、茶饮专营门店20家以上,年度新增咖啡、茶饮专营门店10家以上。
申报门店标准:申报门店需为在武汉市内注册经营,信用及经营状况良好,开店时间在专项资金支持时间内的直营门店,且需符合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门店管控、统一设施配置、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商品采购、统一物流配送“六统一”要求,以经营现制咖啡、茶饮为主要销售商品。
资金支持标准方面:
1.企业每新开一家面积≤100㎡的门店支持5000元;每新开一家面积100㎡-200㎡的门店支持1万元;每新开一家面积≥200㎡的门店支持2万元。
2.企业每新开一家入驻武汉市“四站一场”(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东站,天河机场)的门店,门店开设于检票口以内的最高支持10万元,检票口以外的支持2万元。
3.企业每新开一家入驻武汉市5A级景区的门店支持2万元,每新开一家入驻武汉市4A级景区的门店支持1万元;每新开一家入驻武汉市三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门店支持2万元。以上门店均要求门店位置开设在旅游景区或医院院区以内。
以上奖励资金第1项可与第2项或第3项叠加申报。单个门店最高奖励金额可达12万元(新开一家位于“四站一场”检票口以内且面积≥200㎡的门店)。单个资金申报法人主体原则上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实施细则》由武汉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制奶茶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的年轻人十分喜爱喝奶茶。
近日,新式茶饮品牌蜜雪冰城被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该品牌已就篡改开封食材效期等食品安全问题致歉并针对门店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整改,涉事门店已责令其停业整顿。与此同时,该企业已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门店管理。
近年来,茶饮行业增长迅速,但个别茶饮品牌也出现扩张“失速”的情况。业内专家指出,茶饮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在品质、品牌、服务体系以及客户黏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同时,坚守食品安全原则,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繁莹 图@视觉中国
茶饮行业增长迅速
近年来茶饮行业增长迅速。据灼识咨询数据,2017年~2020年我国现制奶茶市场规模由700亿元增至113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400亿元。相关调查显示,约76.1%的消费者每月会在现制奶茶上进行1~5次消费,14.2%的消费者会进行6~10次消费,还有9.7%的消费者会进行10次以上的消费,消费者的月平均消费奶茶达到4.1杯。
茶饮赛道竞争激烈,多家新式茶饮发力,成为新风口。今年年初,蜜雪冰城在完成首轮20亿元的融资后,估值达200亿元。奈雪的茶在今年年初C轮融资后,估值接近130亿元人民币;而喜茶在2020年3月完成了C轮融资后估值或超160亿元。
但是,伴随极速增长的还有茶饮店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加盟制的奶茶品牌。5月14日,据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报道,蜜雪冰城多个门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徒手抓珍珠放入锅中等问题。5月15日下午,蜜雪冰城在微博致歉称,针对涉事门店,已责令其停业整顿。蜜雪冰城方面在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全面排查全国门店,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门店管理。
加盟店质量管控需要加强
为何部分加盟制奶茶品牌出现这样的问题?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低利润扩张和加速开店是主要原因。以蜜雪冰城为例,“由于其饮品定价偏低,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导致品牌对员工以及门店的管理有漏洞。”不同于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阵营,蜜雪冰城的“阵地”在下沉市场,其门店主要开设在大学周边、步行街、商场周边等。价格亲民的优势使它成功俘获了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
但加速扩张的背后也暗藏着对管理的挑战,尤其对加盟连锁品牌考验更大。与采用直营模式的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相比,蜜雪冰城、1点点的加盟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通过迅速扩张、门店增容来提升盈利规模。去年6月22日,蜜雪冰城官宣门店数过万,成为国内首个门店数破万的茶饮品牌,到如今其门店已接近1.5万家。朱丹蓬认为,加盟连锁有利于打通品牌方的资金流,也能令品牌在中低消费人群以及平价奶茶市场上收获一定的品牌效应与规模效应。
“但是加盟连锁的模式也会给品牌调性、食品安全等管理带来一定的隐患。”朱丹蓬说,于品牌而言,门店越多,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要求以及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对于打低价策略的加盟制奶茶品牌来说,“薄利多销”是其盈利方式。有的加盟连锁奶茶品牌没有区域间隔保护机制,易导致“内卷”竞争,小型加盟商的利润无形中被稀释。记者调查发现,在东圃陂东路与车陂启明大街各有一家同品牌奶茶店,两店间距仅10来分钟路程,相互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而部分奶茶品牌对加盟商采取淘汰制,盈利追不上的加盟商甚至面临被砍掉的风险。种种矛盾,为门店管理问题埋下了伏笔。
蜜雪冰城方面向记者表示,品牌采用的确实不是区域保护范围模式,而是门店最高接待量匹配人流量的方式,有的商圈人流量特别大,可容纳多一家店服务消费者。“比如这家门店单日可接待人流量的最好营业额为两万元,超过了该营业额,就会计划在附近再开一家门店。而且大多数两家店都是同一位经营者。”
专家建议:
要可持续发展
须调整品牌品质
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分析称,主打低价策略的加盟茶饮品牌更应该警醒,良好的品牌口碑来之不易,一家门店、一款产品、一个员工出了问题,会对整个品牌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应该在扩张市场的同时尽量保持管理不走形,有时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是值得的。“餐饮领域的一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无论是食材溯源、食材加工,还是餐饮品牌经营数据,都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滋养了‘灰色’地带,现在很多餐饮SaaS服务商和餐饮大数据工具正在着手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朱丹蓬建议,茶饮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在品质、品牌、服务体系,以及客户黏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同时,坚守食品安全原则,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月14日,湖北经视的《315我们在行动》节目播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报道。记者通过应聘卧底,深入调查了武汉地区的书亦烧仙草、茶百道三家门店,发现了员工频繁更改食材效期标签、过期食材继续使用以及新旧食材混合使用等严重问题。这一事件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class="pgc-img">>据报道,记者卧底期间发现,这些奶茶店的员工在食材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疏忽和违规行为。他们经常更改食材的效期标签,将过期的食材重新打上新的日期标签,以掩盖其真实情况。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更是对消费者的极度不负责任。
更令人震惊的是,新旧食材混合使用的情况在这些门店中并不罕见。员工们似乎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在公共视频盲区频繁上演这一幕幕令人作呕的场景。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也是对食品行业的极大侮辱。
更为严重的是,奶茶品牌的督导人员也未尽到其应有的监管职责。他们在晚上下班后,对食材的效期变得不再关心,任由员工们自行其是。这种管理上的松懈和放任,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在这些门店中得以滋生和蔓延。
< class="pgc-img">>对于这一事件,湖北经视的记者表示,他们卧底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这些奶茶店的真相,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报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同时,这也提醒了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奶茶等饮品时,要更加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不要盲目追求口感和品牌,而忽略了食材的质量和来源。只有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商家,才能确保自己的饮食安全。
对于涉事的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品牌来说,他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力度,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他们也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 class="pgc-img">>总之,食品安全无小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提高警惕,选择正规商家,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