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来说,股权设计非常重要,做企业不懂股权,就跟谈恋爱的时候不懂女人一样,往往出了问题,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更别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了。
其实不仅对于创业者,就是对普通人来说,股权同样也不能不懂,股权逻辑在生活当中遍地都是,你找人合作,你做个小买卖,懂点股权至少可以帮助你不会轻易被别人给坑了。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听完以后你就知道股权设计到底有多重要了!
第一个例子大家可能都听到过,但未必很了解,就是知名影星大S前婆婆张兰和俏江南的故事。
2000年,张兰创立俏江南,希望打造出一个高逼格的餐饮品牌,第一家店就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国贸,在张兰的带领下,俏江南的发展一度顺风顺水,到2007年,不仅分店遍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营业收入也突破了10亿元的大关。
< class="pgc-img">>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市场上一些股权投资机构为了避险,选择一些餐饮企业作为投资的避风港,推动了餐饮企业的上市潮,张兰也想让俏江南上市,于是,她就和鼎晖投资谈起了股权投资合作,鼎晖以2亿人民币的资金换取了俏江南约10%左右的股权,当时俏江南的估值达到了接近20亿元人民币。
到2011年,内部的整治差不多了,俏江南第一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可没想到,因为一系列原因,这一次上市申请没有成功,俏江南很快又转向了上市门槛更低的港股市场。2012年,由于市场遇冷以及对企业估值存在分歧,俏江南在港股上市也没能成功。这个时候,鼎晖投资就动起了退出俏江南的主意,他找了一个接盘的对象,就是CVC基金。
CVC基金投资俏江南,一开始还很费力的讨好张兰,最终,投资是做成了,CVC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股权结构,另外还和张兰签订了对赌条款。
俏江南以为找到了大腿,其实是引狼入室。在CVC和张兰签订的对赌协议中,明确CVC可以分批支付投资款,并且要求俏江南在未来几年中业绩需要达到一定比例的增长,否则,CVC有权停止支付投资款。
< class="pgc-img">>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国内餐饮行业遇冷,俏江南作为中高端品牌,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寒流,2014年,CVC基金向张兰发出了第一封律师函,张兰这才发现自己在这个股权架构中,仅仅持有的是开曼壳公司的少数股权。双方围绕股权的矛盾越闹越大,最终,根据签订的对赌条款,张兰只能将股权出售给了CVC基金,自己完全退出了俏江南的实际经营。张兰一手创办的俏江南就这样几乎跟她没有了任何关系。
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足以让所有企业在引入投资者的时候提高警惕,现在股权投资机构在投资企业的时候,往往会要求签订对赌条款,条款当中会约定企业未来3-5年的业绩增长目标,一旦无法实现,企业的大股东就要自己拿出真金白银把出让出去的股权,用高价买回来,一但拿不出钱,就只能继续用股权来赔偿。
女强人张兰的落幕,最根本的原因是她对股权设计缺乏清晰的认识。
< class="pgc-img">>第二个案例讲的企业,大家也不会陌生,这家企业也风光一时,大街上几乎都是他的门店,他就是——真功夫。
我们大家最早接触到的快餐企业肯德基麦当劳其实是西方国家的文化,而国内最早一批做快餐的企业,其中最有名的一家,就是真功夫。
1994年,做五金生意失败的蔡达标夫妇拿了4万块钱出来,入股了小舅子潘宇海的餐厅,股份结构上潘宇海占50%,蔡达标夫妇各占剩下的25%。这家小餐厅就是真功夫品牌的前身,那个时候还不叫真功夫,叫双种子。从原料采购到食品加工,再从烹饪到配餐,双种子很快拿出了标准化的方案,上菜快,标准化、价廉物美,双种子的门店越开越多,到2004年的时候,分店已经超过了70家,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打造品牌价值,2004年,双种子正式改名为真功夫,并在接下去的三年当中,获得快速发展。
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但创始人团队却逐渐开始分裂,蔡达标企图掌握真功夫的实权,并通过安插亲信,几乎掌握了真功夫内部所有重要的岗位。2006年,蔡达标夫妻感情破裂,为了获得子女抚养权,蔡达标妻子将其持有的25%真功夫的股份让渡给了蔡达标,这一下,蔡达标和潘宇海在股权上完全平起平坐了。
< class="pgc-img">>随后,蔡达标在真功夫进行了“去家族化”的改革,潘宇海在内部的权力被架空,企业创始元老逐渐离开,最终,通过联合投资人,蔡达标将真功夫旗下8家子公司以净资产的低价卖给了新成立的公司,真功夫变成了一个空壳,潘宇海彻底出局。
故事没有就这样结束,只懂经营不懂法律的蔡达标最终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入狱14年,原配起诉蔡达标重婚罪让真功夫大权又重新回到了潘宇海的手中。一场由股权引发的家族争斗,没有赢家,一个锒铛入狱,一个则错过了企业发展最好的几年。
真功夫的案例比较极端,但从一开始,这个股权设计就有问题,50%、25%、25%这样的股权设计,很容易最终形成相互对立,难分胜负的局面,给后面的管理留下了隐患。
所以啊,企业的股权问题,最后常常是生死的问题。每一步看似平常,但其实都暗藏杀机。
那么,好的股权设计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点个关注,每天花个几分钟时间看我一条视频,用不了多久,你就是专家!今天我们首先来讲,股权设计的几个重要原则。
< class="pgc-img">>企业股权设计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是大而不同。
大而不同,说白了就是在股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效率和均衡。有些企业在创立的时候,往往是两三个人合伙,往往容易为了“公平起见”,采取一种平均分配股权的策略,有多少人,股权都平均分配,这种股权均分的结构,最容易出问题。真功夫这个案例就是最典型的教训。
试问,股权平均的话,这个公司谁是领导?出了问题,大家各执一词的时候,听谁的呢?现在做企业,第一位的是效率和速度,特别是初创企业,就是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能掌握全局,把握住大方向,这才能帮助企业应对风险。
大而不同,同样要求不能由一方独占股权,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股权比例不能少于10%,有些公司的股权设计,大股东拿了99%的股权,剩下的1%分给其他的合伙人,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样的股权架构说明你找的其他合伙人,要么是能力不行,要么就不会真正给企业出力,最好的股权架构,大多是7:2:1或者6:3:1这样的结构,这就是大而不同。
< class="pgc-img">>第二个原则是有进有出。
我们给企业设计股权,一定要有一个变化的预期,也就是说股权是创始人一个很好的工具,股权的变化往往意味着引入投资人、合伙人,或者向企业的骨干人员进行股权的激励,又或者是进行股份回购。
股权这个工具在什么时候,该怎么用,都很有讲究,千万别在初创企业的时候盲目去做股权激励,同时又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盲目引入战略投资人。股权有进有出,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都是一门艺术,都值得深入研究。创始人团队没有必要把股权视作天大的宝贝,既不懂分配,也不想分配,这个时候就往往吸引不到行业当中比较优秀的团队跟着你干,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限了。
甚至啊,我们在看很多企业股权的时候,如果遇到那种大老板拿着90%的股权,剩下的股权也都是在家里人手上的企业,我们通常觉得这类企业是比较落伍的,至少还没有通过股权来进行融资,或者说,他的股权没有得到市场投资人的认可。
< class="pgc-img">>第三个原则是股权是用来交易的,不是送的。
很多创业企业一开始的时候给股权太爽快,想用股权来留住人才,这个思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股权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工具,他的使用一定要体现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问问你,这个人才能否给企业的业绩带来很好的提振,你又可以通过什么措施来把这个股权用的恰到好处。
有些企业就比较聪明,给到人才的股权激励是分成几年来兑现的,比如说分4年,平均每年分25%,第一年给了股权先不兑现,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基本对这个人的能力、品质了解清楚了再考虑逐年兑现股权。
这样的方法,员工感觉到每一年都有激励措施,自己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而老板制定的计划也能逐年完成。
股权设计是一门艺术,是最能体现企业创始人管理和治理水平的制度设计,在接下去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继续深耕股权设计这一个话题,用最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你成为股权设计的大师,关注我,每天为你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名:《股权架构》
??作者:朱栩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不知道你是否吃过真功夫,这是一家以蒸为主要烹饪方式的快餐品牌,但不知何时起,真空夫的门店变得越来越少。
其原因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所耳闻:因其股权分配的问题,引发了公司的内斗,以至于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真功夫在成立初期,两位创始人蔡先生和潘先生各持一半的股权,这种平均分配的股权结构,被称为世界上蕞差的股权分配结构。
为什么会有此一说?沃顿上海中?心CEO、联创世纪集团创始人朱栩老师在他的新书《股权架构:顶层设计+五大模式+重组规划》中,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股权分配不能只看表面上的公平,还要考虑到大家职责不同、对公司的贡献不同,甚至还要考虑未来若引入其他股东,要如何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不被削弱。
朱栩老师在书中,从股权架构的顶层设计、五大模式以及重组规划的角度,辅以大量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将股权架构设计得尽量合理,让公司能够在此基础上长期稳步经营。
书中提醒每一位创业者,先要思考公司的业务类型是否需要做股权架构。
比如,如果公司业务比较单一,如开一家餐馆或超市,且后期也不打算扩大规模,那么可以将公司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也就不需要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股权架构设计上来。
反之,如果创业者在初期就计划将公司业务发展壮大,后期除了引进资金,也想不断地吸引更多人才。那么,创业之初设计好一个合理的股权架构,将会为公司之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
接着,要看公司的类型以及发展阶段,灵活调整当初所设置的股权架构。
比如,对于一个处在成熟期的公司来说,因为当下的业务发展良好,所以需要提早预留一些股权,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做好准备。
此处作者在书中着重讲到,大家需认真对待公司的章程,切勿在网上下个范本就直接套用。
只因公司章程除了是公司成立的基础文件之一,还对全体股东具有强制约束性。创始人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的条款设计,做到对公司控制权的把握,例如在其中约定好股东退出方案。
此外,书中提及的“双层控制链”和“多层控制链”,对于如何能做到“分钱而不分权”,尽量避免真功夫那样的憾事,保障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股权架构:顶层设计+五大模式+重组规划》是一本重实际应用的指南书,创业者完全可以拿着此书,对照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股权架构设计方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