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新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倒逼餐饮业进行改变,当下餐饮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在疫情结束之前活下去。为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采访业内大咖,也许从他们各自企业的应对中,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餐饮破局攻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1月25日起,诸多全国连锁餐饮品牌宣布停业,部分地区还出台了禁止所有餐饮店铺营业的紧急通知。一时间,中国范围内的饭店餐厅、大排档、烧烤摊和小吃店纷纷歇业,依赖现金流的餐饮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78%餐饮企业无营收。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仅春节七天,餐饮行业零售额损失已达5000亿元。面对困难,各项利好政策纷纷驰援“救场”,多数餐饮企业也开始各种自救。
本期对话人物:山东嘉和世纪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汤姆家的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目前咱们有多少家店面? 此次疫情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张雷:我们公司现旗下拥有东方豪客牛排、汤姆家的优质牛排西餐、阿香婆欢乐火锅、和町日料定食、汲萃咖啡鲜饮等系列品牌。在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近200家,在济南共有35家门店。
其实不只是我们公司,这次疫情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冲击都是十分巨大的。在没有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像员工工资、房租等必要开销还是需要支付的,而且年前的备货也大部分都损失掉了。好在相关部门出台了减免政策,如果没有这些减免政策的支持,我们可能很难支撑下去。公司员工也自发提出降薪,希望一起共同渡过这次难关。我们预测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在四月份会渐渐好起来,但是完全恢复正常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缓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在这方面是怎么把控的?
张雷: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合作商都是有国家A类资质的上市企业,供应商也都是国际性的大型公司。食材用料全部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可以保证每一块牛肉都能够做到追溯源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疫情期间线上订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这方面我们是怎么做的?
张雷:我们在2月中旬恢复了线上订餐,除了提供像披萨、意面、焗饭、小吃等优质餐品外,还提供半成品,顾客可以回家进行简单的烹饪。主要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各门店粉丝群以及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在这期间公司旗下几乎所有的品牌外卖的收益都大不如前,差不多能达到以往的三分之一。
我们也要紧跟市场格局趋势进行调整,及时规划公司的发展方向,这段时间公司高层的管理人员通过研究讨论,下一步我们会把零售业务作为重要方向去发展,和很多平台的合作也正在接洽中,延伸和美团、饿了么第三方平台品牌的合作;开拓天猫、京东的线上市场,建立旗舰店;直播、电视购物等方式我们也会去积极尝试。顺应潮流趋势,把业务链拉大,做好品类延伸,把我们的优质产品广泛推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分餐制目前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张雷:其实在我们品牌创立之初,就一直是分餐制的用餐形式,推崇菜品营养健康、餐具分餐卫生的理念,即使一位顾客自己进店也可以享用鸳鸯锅。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顾客对共同进餐心有芥蒂,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尝试分餐制的模式,对公用餐具的使用也愈加重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中国传统的饮食用餐文化根深蒂固,分餐制模式的推行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于企业以后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张雷:我们年前制定的一些计划受疫情的影响都需要做出调整,新店的谈判工作目前也终止了,下一步还需要考虑学生假期的变动情况以及购物中心的工作安排。
我们会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引导顾客选择七分熟以上甚至全熟的牛排,减少沙拉类含有生食的产品。疫情过后对安全的管理把控只会更加严谨不怠,每位员工都要跟进落实好培训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中小餐饮企业如何顺利渡过困难期有什么建议?
张雷:我认为目前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应该是现金流的问题,必要支出无法避免,营收聊胜于无。顺利渡过这次困难之后,应该建立起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我们公司会以季度为单位设立风险储备金,用以应对日后可能会发生的紧急问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张淑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没走进餐厅,厨房已经为你准备了心仪的餐品;即使在就餐高峰,也无需排长队等号;用餐结束直接扫码在线支付,还有源源不断的优惠券;想在家吃大餐,动动手指就能搞定……这些几年前的智能化概念或说是梦想,现如今已成为现实。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速改变和培养着人们的用餐消费习惯,更督促餐饮企业需要从商业模式、产品规划、运营管理、用户经营、营销推广、渠道规划等多个维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运用恰当的工具打造出自己的互联网竞争力。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行业一直是百姓衣食住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逐渐衍生出多种餐饮业态,中餐、西餐、快餐、小吃、火锅等等,且规模向着连锁化发展。对于连锁餐饮,尤其是拥有上百家、上千家门店的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来讲,普遍存在总部对加盟商、直营店管控力度不够;供应链管理脱节;成本控制难度高等问题,现如今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下,餐饮行业正发生着一轮新的变革。那大型连锁餐饮又将如何应对?本文选了两家已拥有近20年发展历程的连锁餐饮品牌:呷哺呷哺和马兰拉面,看看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坚守与改变。
作为开创时尚吧台小火锅先河的呷哺呷哺,创立于1998年。始终秉持“一切以顾客的核心利益为考量”的经营理念,为了让顾客获得全新的、智能化的用餐体验,紧跟智能时代的步伐,呷哺呷哺选择辰森世纪餐饮软件作为“助攻利器”,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了点餐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经营智能化。
微信点餐
顾客在微信端关注呷哺呷哺公众号,选择准备就餐的门店在线点餐,订单完成后生成二维码,到店后餐厅服务员扫码提单,同时可添加或修改菜品并录入优惠方式在线支付,结算封帐即完成点餐操作,整个过程简单、快捷、高效。
自助开发票
顾客通过扫描结账单上的二维码实现自助开电子发票,发票电子版保存在微信端,可随时打印。
微信取号
就餐高峰时,顾客可以在微信端等位取号,不用到店排队取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取号消息会直接推送到门店等位系统。
智能发号叫号
到店等候时,呷哺呷哺服务员使用安卓手机发号叫号,并在智能电视屏显示广播叫号消息,提升了发号叫号的工作效率。
第三方外送平台对接
实现与饿了么、百度外卖的对接,节省餐厅外送入单配餐时间,平均每单可节省3~5分钟,通过对接使得财务对账工作更加方便准确。
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和互联网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呷哺呷哺不仅实现了总部集中高效管控,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顾客体验度大幅提升,使得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十年前,马兰拉面创始人任建新先生在兰州卖出了第一碗马兰拉面,受到当地食客的一致追捧。1996年,马兰正式迁址入京,创建“马兰拉面”品牌。借鉴了现代快餐简捷、明快的风格,形成了中国传统餐饮与现代快餐相结合的中式快餐模式。
作为有20年市场沉淀的中餐品牌,马兰拉面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时,顺势而为进行了转型,开始用互联网的思维尝试中式餐饮,定位品牌、挖掘个性化的产品潜力。研发高水准菜品(三月火爆的米龙牛肉面);瞄准新生代消费群体进行跨界营销(马兰拉面与滴滴打车、支付宝合作);抓住时机,巧妙运用互联网工具。日前,马兰拉面餐饮连锁集团已全面上线微信点餐系统,是国内首家实现微信点餐、在线支付、会员营销等功能的大型快餐连锁品牌。
在马兰拉面的门店里,每张桌上都摆放着贴有微信点餐的餐牌,顾客只要通过微信扫码,即可自行点单:第一步扫码点单;第二步成为会员;第三步选择菜品;第四步确认点单;第五步在线支付即可完成全部流程。不用排队点餐、排队结账,顾客体验极佳;同时订单会自动被提交到收银系统及后厨,其应用的辰森世纪餐饮软件完全打通了微信点餐与POS系统的对接,降低了餐厅的人力成本,经营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餐饮行业进行O2O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人们生活发展的未来趋势。有了转变的思路,更要有实现转型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完成在餐饮O2O时代的信息化布局,吸引迅速增长的移动端消费者,建立有效的营销体系,必须选择强而有力,且贴近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的工具。呷哺呷哺和马兰拉面做到了对品质的坚守,对经营模式的改变。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连锁餐饮品牌,掌握合理的互联网/信息化工具,并将它的作用发挥极致。不被时代淘汰,而能乘风破浪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