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浩特新闻网7月11日讯 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马妍)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或集中地点)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这里的环境情况及安全情况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高垃圾转运站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助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新城区环卫局用转运站门前的一道黄线拉起作业人员心中的安全“红线”。
工作人员在垃圾转运站门前画黄线
7月9日上午,在迎宾北巷垃圾转运站,新城区环卫局基础设施科的工作人员正在转运站门前的地面上画线。“垃圾转运站常年进出大型垃圾车,在倾倒和装卸垃圾作业时要非常注意安全。一些工人在倾倒垃圾时,为了少走几步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将垃圾倾倒在转运站门外。还有的工作人员和市民好奇垃圾清运车的操作,私自上前操作,不仅给自身的安全造成隐患,也会污染转运站附近的环境。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也为了亮化垃圾转运站整体形象,我们近期在所有垃圾转运站前都画了线。”新城区环卫局业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7月3日起,新城区环卫局根据市环卫局安全检查组的要求,组织安保科对辖区的48个垃圾转运站画“安全线”。在垃圾转运站门前画一道黄线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严格区分管理人员工作区域和保洁人员安全区域,严禁非管理人员操作机器,确保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做到安全生产。
新城区环卫局安保科科长廉树广介绍,在画线的同时,还对转运站的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辖区36座转运站的安全工作区域划分整改,全部项目整改计划在7月15日以前完成。
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店外支起的餐桌、大快朵颐的食客……近午时分,走在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莲景路上,不时可见市民游客坐在店外休闲用餐,颇为惬意地享受着冬日暖阳,为街巷增添了一丝“烟火气”;一条黄虚线也赫然入目,让沿街店面经营显得规范有序。
“允许适当跨店经营,让外摆经济呵护社区的烟火气,实现经济效益、有序管理双赢。”工作人员介绍,今年7月以来,嘉莲街道联合思明区城市管理局、嘉莲执法中队,在莲兴社区莲景路积极探索“适当跨店经营”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其后,通过依法经营、自我管理,各方携手莲景路商家们有效推进了城区环境、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做到消防、食品安全、垃圾分类可控,打造出“洁序净美、方便温馨、烟火人气”的营商环境。
一条黄虚线,增添莲景路“烟火气”。嘉莲街道供图
据悉,此举旨在响应厦门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有关规定,“通过科学而有温情的管理,既维持城市街面秩序,又留住城市的烟火气”——2022年8月《厦门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发布,对处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适宜地区的餐饮、服装、鲜花水果、生鲜食品等店面开放“适当跨店经营”申请,只要商家提出申请,属地职能部门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上门划定“经营外摆”的时间和区域范围。
莲兴社区莲景路路段总长约150米,有餐饮店、便利店、洗车店等,“商业业态丰富,但以餐饮店居多”。今年以来,在莲兴社区等牵头下,这里成立了莲景路商家自治联盟,其中,15家商户根据经营需要向街道、社区、城管中队,提交了跨店经营申请。最终,经多方共同努力,莲景路段符合限设区申请要求,限设区施划黄色虚线,允许申请店家在特定时段内适度适时跨店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适当跨店经营”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实施以来,联盟自发拟定文明商户自治自律联盟公约,积极践行“门前三包”等文明行为;社区工作人员逐一为商家量身定制“外摆”方案,划定“适当跨店经营”时间和区域范围;实行城管办、街道、职能部门、物业业主、经营者、市民群众六方共管责任制……如今,莲景路段“适当跨店经营”管理日渐规范,在充满“人情味”的同时,不失文明和谐。
此外,莲景路段每一条跨店经营的黄线背后,又都有颇为周到、精确的考量。如针对各家餐饮店不同的实际情况,适配的“外摆”方案也各不相同:售卖早餐的商家,根据其经营需求,所申请的跨店经营时段为早6点—11点,八市沙茶面及沙县小吃等申请跨店经营时段为午、晚用餐高峰(11点-14点、17点-20点),充分满足商家的经营所需。
“解决了用餐高峰期顾客拥堵的问题,也使店铺经营收益有所提升。”一家牛肉店经营者点赞“适当跨店经营”新模式。“街边的桌椅为用餐提供了便利,还让社区环境更加温馨有爱”,一名用餐者说。
“一条黄线,是文明的延伸,是幸福的拓展,是‘精度’与‘温度’的叠加。”嘉莲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以莲兴社区莲景路段为示范点,继续在全街道范围内深入探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思路,规范辖内沿街店面经营管理秩序,进一步实现“跨”与“管”的平衡。(余乃鎏 梁韵琪)
日(7日)上午,高明区城管执法局派出执法三大队到荷城街道莲花市场进行巡查执法,对超出经营范围摆卖、私设斜坡、乱丢垃圾等行为进行劝导纠正,并重新划定了门前的经营“黄线”。
< class="pgc-img">工作人员为商铺门前磨损掉的“黄线”重新画上油漆。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摄
>莲花市场位于荷城老城区,是人流量较大的城区市场之一。商户是否按规经营关系着市场能否有序运作。此前,经市城管局备案后,高明区城管执法局争取为有条件的临街商户扩大室外经营空间,在店门前画设了一条“黄线”,要求商户摆放物品不能压线、越线,做到有序摆放。
在本次巡查中,区城管执法人员发现部分商户将商品摆放超出“黄线”外或压在线上经营。执法人员当即对其进行劝导和纠正,要求商户按照城市管理规定进行经营。为了让每间商铺门前的“黄线”更加清晰,区城管执法局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对“黄线”进行重画。
< class="pgc-img">区城管执法人员劝导商户按规经营。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摄
>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三大队负责人梁易介绍,执法过程主要发现部分商户存在压线、越线经营,私设小斜坡和乱拉挂等行为,均已劝导其纠正并进行口头教育。梁易表示,“黄线”的设置已经充分考虑到各间商铺的实际情况,希望商户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城管执法队伍接下来将针对屡教不改的行为开展执法行动。
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潘胜雄表示,区城管执法局将在近段时间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主要针对商户占道(线外)经营、乱拉乱挂、乱堆放、私设小斜坡、私自张挂宣传片以及未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等不符合城市管理标准的行为。本次整治提升行动将从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地区抓起,逐步推进至整个高明中心城区。区城管执法局呼吁,广大市民和商户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市容市貌整治,从而营造一个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提升高明的城市形象。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