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6日,湖南卫视和芒果TV共同制作的沉浸式美食轻推理真人秀《中国有滋味》第十期云南昆明站播出,“饕餮食客团”陈嘉桦、刘逸云、龚琳娜、芝芙、吴昕全员集合,“飞行食客”杨迪欢乐加盟,一同前往云南昆明,品尝地道美食,感受云南多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游历探索的同时,开启新一轮的美味猜想。
在农贸市场感受食材奇特多样
昆明是著名的春城,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又加上合适的湿度以及充沛的阳光,是一个常年能够得到鲜花、果实的地方,食材丰富多样。昆明还汇集了云南各地的食材、饮食习惯、风土人情,通过这里的饮食,人们能够了解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物多样性的标志性产物。在昆明,人们不仅能够快乐地满足口腹之欲,也能感受到云南的富庶和热情。
感受云南风土人情
本次跨国食客团走进昆明,六人先一同前往了惠兰园集贸市场,沉浸式寻宝各种奇特蔬果,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之后一同走进了三家各具风味的宝藏餐厅,品味昆明特色美食。他们在休闲惬意的云南山货小餐馆遍尝当地居民的拿手好菜——干榔片稀豆粉、糖烧肉、普洱茶酥肥肠……在昆明百年老街巷深处的傣味餐厅品尝风情孔雀宴,了解荷兰小伙为爱定居云南的背后故事,感受独属于云南的浪漫;在传统文化传习馆品味云南标志性美食过桥米线,了解茶酒、古词、射箭、刺绣、中医等传统文化板块,感受餐厅主理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体验孔雀宴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多元融合的民族环境,形成了昆明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芋头花、臭菜、茄果、苦子果、八月炸等奇特的当地蔬果让杨迪自嘲“孤陋寡闻”,酸角、鸡枞菌等地道山货让龚琳娜和吴昕情不自禁开启大采购,音乐一响,陈嘉桦、刘逸云和芝芙兴奋地加入了孔雀舞的行列……无论是语言、服饰,还是节日、饮食等,云南昆明的特色文化都让嘉宾们感受颇深,昆明记忆也将一直存续心中。
飞行嘉宾杨迪欢乐加盟
开启新一轮美味猜想
在春城,嘉宾们还会遇见怎样的惊喜?又将收获哪些美食故事?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每周五18:00芒果TV播出、22:00湖南卫视播出的《中国有滋味》。
海耶里夏丽一家门店入口。 范宇斌 摄
(新春走基层)沪上民族特色餐厅“焕新”:生意回暖,“家人”心暖
中新网上海2月5日电 题:沪上民族特色餐厅“焕新”:生意回暖,“家人”心暖
作者 范宇斌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90后”木合提在上海耶里夏丽门店里忙碌着,她热情迎接着每位客人,时而请客人品尝新疆葡萄干,时而端上一盘羊肉抓饭,向客人介绍“这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家常味道”……
耶里夏丽,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地球”。“我们是一家以新疆菜为主的海派特色、国际融合餐厅。”耶里夏丽创始人、董事长杨剑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新疆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让人们看见了丰富多元的文化。”
馕文化美食节。 耶里夏丽供图
走进耶里夏丽门店,建筑风格、装修特色、菜品服务等处处彰显浓郁的新疆风情。源自新疆、立足上海,经过二十多年成长,耶里夏丽已成为“中华餐饮名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个新春,耶里夏丽的“烟火味”又回来了,用餐人数与营业额快速攀升。
看到熟悉的人气“回归”,耶里夏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朱强对新年生意很有信心。“今年,我们推出了‘年味系列’产品,如适合冬季滋补的牛排和羊蝎子暖锅,客人们可以围坐锅旁,在锅气升腾中感受过年团聚的温暖氛围;我们还推出了‘新疆好物’年货礼包,可配送到家。”
甜点“娜帕里勇”。 耶里夏丽供图
热气羊肉串、鲜鸡现炒的大盘鸡、民族师傅手工拌面拉条子……作为特色餐厅,凭借清真食品的属性,让耶里夏丽在沪上餐饮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我们的菜品展现民族特色,手工现做,突出‘鲜’字,热气牛羊鸡鲜做现卖,贴合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朱强说。
同时,耶里夏丽不断创新融合食品风味。深受沪上食客喜爱的甜点“娜帕里勇”看起来像一块小蛋糕,细软的夹心与中间带点韧劲的酥皮,吃起来层次感很丰富。“这款甜点首秀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美食展,是我们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馆交流的成果,抹满奶馅的酥皮要叠满七张,改良后的娜帕里勇口感轻盈、不黏腻。”
亦如美食的融合创新,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餐饮业随之强劲回暖,这也给耶里夏丽“找回春天”增添了信心。
过去三年来,耶里夏丽积极寻求出路,贴合市场需求,开拓团购、团餐订购业务,借助外卖平台研发到家产品,疫情防控期间完成清真食品保障供应等。
新疆大盘鸡。 范宇斌 摄
“开年生意整体不错,我们感受到强劲的复苏态势。”朱强表示,经历疫情考验,让他们对市场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外卖和堂食要做差异化,我们研发出适合单人用餐的‘一人食大盘鸡’产品,更适合外卖市场的顾客需求。在市场复苏阶段,我们探索‘抱团取暖’,启动各类异业联名合作,如推出‘馕Pizza’。”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到家产品、预制菜盛行。朱强说,他们将消费者喜爱的抓饭、烤羊排、大盘鸡等产品,通过预制菜的形式进行研发、创新,期待更多清真美食能到达客人的餐桌。
照片墙展示耶里夏丽参与国际美食文化交流相关活动。 范宇斌 摄
杨剑、朱强两人都在新疆出生长大。“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对我们来说,各民族相处从来不存在隔阂,所以或许从一开始,耶里夏丽就有着民族团结的基因。”杨剑说,如今,耶里夏丽在职员工人数871人,其中民族员工达300多人。
在耶里夏丽,员工间彼此的称呼是“家人”,而不少员工就是在这里成了真正的家人。
“在这里工作,包吃包住,吃的是家乡菜,不少同事都来自家乡新疆,都让我感到和家一样的温暖。”木合提告诉中新网记者,她当年在网上看到招聘后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在耶里夏丽一干就是五年多,这份工作让她越来越自信,“刚来上海时候我还很害羞,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现在我早就融入了上海的生活,也爱上了这座城市。”
少数民族厨师制作特色美食。 耶里夏丽供图
耶里夏丽不少员工来自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一个人打工,一家人得益”,这些年杨剑和其团队经常去西部民族聚居地区招聘员工。杨剑说:“我们提出‘安人六部曲’,希望人尽其才,最大程度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期待每个员工拥有快乐美好的餐饮人生。”
谈及未来,杨剑表示,耶里夏丽将全心待客,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家园,希望以美食为纽带,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个成语叫“赴汤蹈火”,用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前进。
我所成长的年代曾是“气功大师”的表演风靡全国的时候,记得小时候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大师”们表演“口吞长剑”、“胸口碎大石”等绝技却毫发未损,其中“赤脚踏火”也是一项足够吸引人眼球的绝招:一堆烧红的炭火铺在地上,“大师”口中念念有词,快速在上面走过却如履平地。对于此现象,比较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身体里大约65%是水分,踏火者脚上潮湿,加之足部与木炭接触时间极短,与木炭接触时形成了一层水蒸汽,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反而对脚有了保护,与“气功”无关。
< class="pgc-img">>也有学者认为是“气功大师”发的“功”影响了人的神经功能,使其足部与对应的内脏器官协调一致,发挥出超常的力量而不被烧伤。
不过,随着一个个“气功大师”走下神坛,我倒是更宁可相信是前者。但烧红的炭火温度高达600度!在上面行走无异于脚踏熔岩,怕是也没几个普通人真敢这么尝试吧?
< class="pgc-img">>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踏火而过的风俗,我国广西贺州、广东湛江、雷州半岛等地,每年春节后都会举行“下火海”的民俗活动,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赤足踏火作为祭祀由来已久,关于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比较被认同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作为一种宗教祭礼。在古代印度,巫师本身也有行医的职责,每当宗族里有人生病或是大难临头时,人们就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铺好木柴,再摆放一些鹅卵石,点燃木柴将石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巫师便赤脚在上面翩翩起舞,念出咒语,请求神灵来降妖除魔,消灾治病。古代波斯人也有类似的仪式,用于祭祀太阳和光明之神阿波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就没有人相信赤脚踏火可以治病消灾,它只演变成为一种表演,现在还存在于世界上一些地方。
< class="pgc-img">>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拥有名扬世界的酸奶、玫瑰精油、上等的葡萄酒,山地和黑海的瑰丽风光,这个神秘的国度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居民是来自希腊的色雷斯人,波斯的蹈火舞流传到了这里,他们就以赤脚踏火的仪式来祈求五谷丰登。今天在一些村庄里,每年的圣康斯坦丁和圣海伦娜节(6月3-4日)还保留有这一表演,保加利亚人身着传统服饰,演奏民族音乐,手持圣像穿过烧的红彤彤的炭火池。
即便不是在夏季来保加利亚,在首都索菲亚(Sofia)市郊山间有一家餐厅,每天也都能看到这一表演。这家餐厅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了保加利亚的网红打卡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厅名叫“磨坊餐厅(Vodenitzata)”,因曾经这里有一座巨大的水磨坊而得名,地处索菲亚市区南部维托莎山(Vitosha)的半山腰,距离市区约30分钟车程。别看开上山只有一条小路,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是保加利亚的富人区,道路两旁都是带游泳池和花园的独栋别墅。
来这家餐厅必须要提前预订,否则没位置,足见其有多受欢迎。我来到这里是周五晚上,餐厅内座无虚席,虽然是保加利亚最受欢迎的餐厅,但来此的绝无大批大批的旅游团,大多都是索菲亚本地人,呼朋唤友的来此度周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提及葡萄酒,许多人都会想到旧世界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或者新世界的澳大利亚、智利等,其实,保加利亚才是世界上最早生产葡萄酒的国度之一,其酿制葡萄酒的工艺已流传千年。餐厅里的装饰采用当地民俗特色,彩绘的粗陶瓷餐具和手工编织的彩色桌布搭配在一起,展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
< class="pgc-img">>餐厅一角就有一个巨大的烤炉,烤肉是保加利亚的名菜,多烤制牛排、鸡肉、羊肉等,用特制的瓦罐储存,既保温又保湿,吃起来不再干巴巴的。由于曾在历史上被土耳其统治了500余年,聪明的保加利亚人将土耳其的烤肉加以改良,使其风味更加可口。
< class="pgc-img">>常听广告里说“莫斯利安”酸奶,保加利亚的酸奶可算是“国宝”,因其特有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不仅口感细腻,还能强身健体。他们的制作方式却很简单:牛奶加热后让其自然冷却,放到约37度(与人的体温差不多)时加入酸奶菌混合均匀,盖上盖子发酵几个小时,就成了细滑香浓的酸奶。在很多保加利亚的美食里都加入了酸奶,既美味又健康。
< class="pgc-img">>每天晚上7点半,在餐厅内定时都会有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男女,跳起国舞“手帕舞”为食客助兴。保加利亚的音乐似乎自成一派,羊皮鼓、风笛是最典型的乐器,在动听乐曲的伴奏下,舞者们脚步轻快,还会邀请一些宾客与他们一同舞蹈,食客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作为回应。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手帕舞只是铺垫,餐厅外面的庭院里,蹈火舞的表演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一个圆形浅坑里提前放置好大量的木柴和树干并点燃,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和一名年轻的姑娘用工具将烧红的木炭铺成向外发散的形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厅里的食客们此时也已聚集到了院子里,为了保证表演效果,院里的灯光全部熄灭,只剩下红彤彤的炭火有微弱的光亮。
鼓声响起,舞者念念有词,手捧圣像先围着炭火缓慢前行。尽管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想来也是祈福的意思。围观的人也安静了下来,等候奇迹发生的那一刻。
< class="pgc-img">>鼓声变得急促,一男一女神态情缘,脚步穿过烧红的火炭,迅速在上面奔跑。这种仪式是表示对神灵最高的崇敬,通过舞者,神灵传递了他们的意志,围观的人们都捏了一把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若是认为表演就此结束可就大错特错了,蹈火舞的高潮是男舞者抱起围观的人再次进入火场,起初先抱了一个小孩,后来又抱起一位女士,连我也被他横着“公主抱”起,下场转了一圈。要知道,这两个人的重量加起来要有近百公斤,舞者依然毫发未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关于蹈火舞的“奥秘”,就像本文开头所述的那样,有人认为是时间极短,脚部的水蒸气形成了保护作用,所以普通人也曾经尝试过穿行火炭。但普通人只是在火炭的边缘走过,火炭的边缘主要是碳灰,碳灰被敲成了豆粒般大小,细小疏松的木炭减少热活动量,脚掌温度也就没有那么高。但这种说法却在保加利亚行不通,因为蹈火舞一般都持续10分钟以上,再多的水分也早就被烤干了。
< class="pgc-img">>在今天的保加利亚,蹈火舞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会蹈火舞的不足50人,为了保留这一绝技的秘诀,大多为父传子、母传女,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其不会被灼伤的真正原因。我和当地人聊起这一奥秘,他们说,舞者的脚底皮肤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布满老茧才不怕烫,反而非常细嫩。餐厅的表演结束后,舞者们还特意抬起脚让观众看,仅有炭渣的黑色,丝毫没有被灼伤。
< class="pgc-img">>====================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