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做好一道菜》
< class="pgc-img">>不只学会100道经典家常菜,还有厨艺飞跃!
原五星酒店大厨25年掌勺心得倾囊以授新浪美食博客17000000点击量人气见证每道菜,每个步骤,都有诀窍!
第二本《调味圣经》
< class="pgc-img">>味是菜肴的灵魂,如果调味不行,神马都是浮云。
本书为了解决广大厨艺爱好者的这些烦恼,作者走街串巷,寻访各地美食达人,汇编了这本调味秘籍。书中既有正宗的祖传秘方,也有厨艺达人们的创新力作;既总结了调味之基本常识,也介绍了繁杂的调味组合:既包含了传统菜肴调味技巧,也囊括了国外流行的调味品的使用方法。
第三本《茶叶大盗》
< class="pgc-img">>在这部记录史上著名的商业间谍案的书中,萨拉·萝斯围绕这一个经济史的转折点讲述了她的令人着迷的故事。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即将要丧失它在对华茶叶贸易中获利丰厚的垄断地位,这也迫使英国人派出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Fortune)深入中国内陆盗取了中国茶叶的种子,并将其广泛种植于印度大庄园。福琼险象环生的冒险在本书中被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得本书读起来更像一部探险小说。尽管这是一段被人长期遗忘的历史,但是通过作者的叙述,这种极其常见的饮品不同寻常的过去和迷人的起源跃然纸上。
第四本《中式糕点——生产工艺与配方》
< class="pgc-img">>一本比较全面第介绍中式糕点生产技术的书,简单实用,物有所值。
本书主要介绍中式糕点生产所用原辅料、设备器具、面团调制、成形方法、馅料制作操作要点糕点名称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等,按照制作方法的分类介绍了烘烤类、蒸制类、水煮类、油炸类、油煎类、烙制类等中式糕点的生产。
第五本《舌尖上的中国》
< class="pgc-img">>舌品天下,幸福感味。陈志田主编的《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炮制方法全攻略)》精选1000余道中国经典菜看,既有传统大菜,又有野味时蔬:既有饕餮大餐,也有故乡小吃,为广大美食爱好者提供周到细致的下厨房一站式炮制指南,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经典美食的制作方法,迅速成为烹饪高手。每道菜品材料、调料、做法面面俱到,烹饪步骤清晰简明,分步详解的实例让你一看就会,轻松掌握制作方法与烹饪秘技。即使没有任何烹饪经验,也能轻松上手,快速成材。一书在手,开启美食盛宴;足不出户,尽享舌尖上的中国。
第六本《茶道》
< class="pgc-img">>如何辨别茶叶的真假好坏?在家如何泡出好茶?如何成为一个懂茶的人?.新手买茶,最怕买到假茶、劣等茶。对于这个问题专家教你一招轻松辨优劣:冲泡茶叶以后,看茶汤、品滋味、闻香气、看叶底。一般来说,真茶好茶的茶汤,肯定是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纯爽浓厚,香气清高、纯正持久,叶底匀齐柔软的。掌握了这个小技巧,再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茶和劣等茶了。新手关于泡茶常有一个误解:总以为只有用最好的茶叶和茶具,才能泡出好喝的茶。其实不然,茶汤滋味固然与茶叶的品质和茶具有关但更多的是在于泡茶技巧。只要把握好茶叶和水的用量,水的温度茶叶和茶具的搭配,冲泡时间,就算家里没有全套专业的茶具照样泡出好喝的茶。喝茶容易,品茶难。从爱茶人蜕变为懂茶人,关键在于掌握品茶的真谛。本书解决新手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引领着你,跟随茶道专家的脚步,一步步走近茶、领悟茶快速成长为茶道高手,做个爱茶懂茶人。
第七本《中式面食入门》
< class="pgc-img">>快手面条、薄饼怎样做?怎样做出孩子爱吃的花样面点?节日糕点怎样做得又好吃又好看?.….….主食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中国人的心中深根蒂固,人们对面食的花样翻新总抱有极大的热忱。
爱吃面食的人很多,但一想到做面食,就开始“犯难”揉面、发面、造型、蒸拌技艺的细小差别就会让面食的口感千差万别,甚至完全失败。学面食关键看方子,成功更要靠窍门。有着家传技艺的馨月老师无保留分享几十年的面食技能。日常三餐快手主食无需发酵;发酵类面食,一步一图,跟着做就行,清晰简明的步骤示范,详细的美味小贴士“近乎啰嗦”让你避开操作误区,即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一次成功。技能专题页详解各类面食制作要义,化繁为简举一反三,无需思考,跟着做就成!132道花样主食,不需要报班学轻松在家做。筋道的面条、酥脆的薄饼,鲜美多汁的饺子、馄饨、锅贴,蓬松香甜的馒头、发糕、花卷,皮薄馅多的包子,造型精致的酥油糕点……….将幸福的味道与家人一起分享吧。
第八本《花式营养早餐》
< class="pgc-img">>365天早餐不重样!美食达人黄予为你分享懒人营养早餐秘笈!又快又好的省时创意,不慌不忙做好早餐。睡前五分钟备料,只需要按下预约键,早上就能吃到花样米饭;无需开火,三分钟就能出锅的快手三明治;夏天不想油烟环绕,冰箱里的即食蔬菜和牛奶,就能秒变蔬果杯;周末做好包子、馄饨、饺子,工作日随心搭配…上班族职场妈妈懒人和下厨小白,再也不用担心没时间做早餐。10分钟营养配餐,真材实料,全家共享美味。快手咸豆浆、南瓜小米粥、清鸡汤面、菠菜鸡蛋卷、蛋奶西多士、无油鸡肉饭快手炒面……孩子吃饭不磨蹭,胃口好了身体棒;老人的养胃杂粮粥,滋补身体更健康:上班族的饱腹元气早餐提升代谢精气足重启身心能量。一步一图,步骤清晰明了,每一款都有赠视频课。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轻松掌握制作诀窍,照着做、零失败!
第九本《茶道全书》
< class="pgc-img">>本书是为刚接触茶的新手准备的茶知识百科。内容包含名茶起源与发展,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如何专业地泡茶、鉴茶、赏茶、品茶。本书雅俗共赏,示范的操作步骤简单易学,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读者代入茶艺的世界,让读者对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使读者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的茶文化。
第九本《寻味历史系列》
< class="pgc-img">>梦回古代,体验异彩纷呈的风土人情;上至宫廷盛宴、文人茶会,下至百姓餐桌,共赴一场千百年前的筵席!
中华美食享誉世界,除了丰富多彩的菜系,更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历代先贤将关于美食的各种文化、感悟、烹饪方法等,逐一记录在各种体裁的文章当中,这些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尤以唐、宋明、清四朝记载最丰富、内容最翔实“寻味历史”系列图书选取了这四个朝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关于美食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文人笔记等,加以解说注释,配以内容相关的古代名画,图文辉映,通俗易懂,向广大读者全面展示一幅美食中的中华历史全景图,
次介绍几本美食厨师文,喜欢做饭,喜欢美食的可以看看。
< class="pgc-img">>重生日本当厨神
作者:千回转
字数:246.8万字
死前发下大宏愿,宁愿吃料理到撑死的夏羽,来到一个令他完全陌生的食戟之灵世界。什么,厨神养成?“你要满足的不仅仅是正常人类的食欲,还有各种各样的妖魔,百鬼夜行,用食物感化它们!”老头子酷酷地对他如此说。于是,夏羽在厨神道路上狂奔不息。
男主夏羽是华裔,爷爷是个龙级厨师,这个是为了后期进入中国美食界而设定的;夏羽得到系统后吊打(收服)绘里奈,进入IGO,靠着金手指获得厨心后牛逼大发,进入远月当讲师,然后各种操作后登上麟级后会中华美食界搞事情。
美食同人小说,以食戬之灵世界为主,糅杂加入中华小当家和美食的俘虏设定,外带路人女主角色乱入,靠着系统金手指,核心是做发光料理和下药料理,但是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丝毫不显突兀和违和。
看点:故事情节,菜色描写,文笔都不错。人设精彩,原著人物不崩坏,原创人物同样出色。情节的设定很到位,高潮高地起来,沉淀也沉得下去。作者没有走同人文最容易走同时也最容易坑的那种主角替换原主角的老路,而是写出了新的方向,完全可以当做一本全新的书来看,即使对原著零了解的读者也完全不妨碍阅读。
槽点:不过升级和节奏上都比较快,有种被拉着跑的感觉,一口气看到后期会产生重复审美的疲劳,放下后容易捡不起来。
< class="pgc-img">>北宋小厨师
作者:南希北庆
字数:714.1万字
身为一家超五星级酒店首席大厨的李奇,因为喝了点小酒,竟然奇迹般地穿越到了北宋末年。来到这个无亲无故的陌生世界,无奈之下,李奇只好抄起了老本行,在汴京一家即将贱卖的酒楼做起了厨师。李奇原本只想做一名低调的小厨师,可是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男人太出色,有时候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高太尉想吃牛排?-没空!”“蔡太师想吃火锅?-让他提前一个月预约。”“李师师想吃水果沙拉?-呃...白天没空,晚上再去。”“李清照想吃芝士蛋糕?-问她和赵明诚离婚了没有?”“皇上想吃金汉全席?-还在筹备当中,十年后再说。
有很多关于美食的小知识。酒店大厨穿越回宋之后,利用专业知识和超时代的经营手法终于获得第一桶金,立稳脚跟,将一道道美味佳肴展现在北宋吃货和读者面前,爽点不断。
看点:细节到位,故事精采。人物方面,主角有心机,善进退,有原则,四面逢源,是个做事业的样子。但在女人面前就有点装B吊高了卖的架势,配角也很到位
对于高衙内的重新塑造是亮点,但菜做得很好,女主都很漂亮,虽然还是绕不开李师师,但其他的都不错,做菜,描写得好,尤其是世纪大街太棒了,泱泱中华,美食帝国。
槽点:此书的毒点主要在后期的剧情走向,主角成功转变为心机大将军,本书也成功转变为军事小说。
< class="pgc-img">>重生之美食帝国
作者:迷路的龙
字数:103.5万字
前一世父母失踪下落不明,在功成名就之际她惨遭未婚夫抛弃。这一世保家人得真传,八大菜系,泰国美食,日式料理,法国大餐,她踹渣男烹美食抱美男,成就一代美食女皇!
非常好看精采的美食文。格局比较大,女主美食家重生父亲未失踪时,认真学厨艺,靠着厨艺交了一帮吃货朋友,厨艺精进后参加厨艺大赛,传播中国菜的文化。很难得的虽然是重生但竟然没有自带金手指,而竟然是重生后新学厨师技能手艺。女主不认输的精神让人佩服,这文是女主奋斗文,感情描写其实很少。
看点:女主学习做菜的过程,各个菜系的特点和做法,都描写得很详细,讲述得像那么回事,有专业厨师的感觉。而且女主认真不懈的态度还很励志。
槽点:女主身世背景有点雷,还有玛丽苏特质。
< class="pgc-img">>美食供应商
作者:会做菜的猫
字数:604.6万字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一个数次拒绝了米其林三星评价的奇怪小店。那里价格昂贵,一碗配汤蛋炒饭288RMB,哦忘了还有一碟泡菜,但就算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排队等候。那里不接受预定,只接受本人现场排队,无数人开着专机专程排队,当然并不提供停机位或停车位。那里服务恶劣,竟然让顾客自己端菜收拾碗筷,对了还要擦桌子,哦!上帝这老板简直疯了。”——《米其林美食杂志》
一本建议不要深夜观看的小说,怕你馋得找不到吃的。小说以袁州获得了美食系统,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让顾客流连忘返,但小店不大规矩很多,不仅无数人排队,还要顾客洗碗。
看点:开篇获得一个厨神系统的超爽升级流,男主非种马,前期低情商铁直男,后期温柔居家好男人。值得夸奖的是男主有匠人精神,极度自律,即使获得了厨神系统也不自大,反而愈加勤奋地练习基本功、研究怎么做菜好吃。做出的美食十分诱人和描述的场景十分动人,让人口齿生津,十分垂涎。
槽点:所有长篇都避免不了这两个字——太水。举个例子,感觉像是已经嚼完了的口香糖还要塞回你嘴里再嚼到烂为止。
< class="pgc-img">>生活系游戏
作者:吨吨吨吨吨
字数:248.1万字
满满温馨的美食系统文,带点小故事性质的日常文,
主角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描述,继而发现自己有了个做菜系统。说是做菜系统,其实还有对自己菜馆的发展任务,做出某些菜帮助某些人圆满记忆的任务等等。主角喜欢做菜,生在一个名厨世家。太爷爷是那种宫廷菜厨,然后家里(男主爸爸辈)几个兄弟也都是开菜馆的。男主爸妈开了个小菜馆,帮助打下手,然后加各种比如刀工,调味,火候熟练度,升级什么。
美食传承线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主角不讨人厌,主角金手指也不是那么逆天,主角自己也很上进,不断地学习,作者很巧妙的把那些痛苦和深层的内容用系统任务奖励别人记忆的方式,让主角去体验和成长。
看点: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设置都属上乘,有点群像的写作手法,一个大家庭的日常,文笔兼具幽默与感动,以及难能可贵的细节雕琢所带来的真实感。作者的故事氛围背景的描写也是相当的给力,特别要提及的是民国、建国初期的记忆插叙,感人至深,与正文交相呼应,明明是欢笑与泪水的结合,却不显突兀,只能佩服作者功底厉害。
< class="pgc-img">>怪厨
作者:田十
字数:613万字
白路在一个神奇的监狱长大,学会许多古怪本领。更得到神传厨道,拥有绝世厨艺。机缘巧合,来到首都开店,从此世上有了一间古怪的饭店,多了一个古怪的厨师,发生了许多古怪的事情。怪厨白路。
看这本书就跟喝白开水一样,爽快但没啥味道,文笔很白,剧情很爽,就是一个做菜很厉害,打架也非常牛逼,还会拍电影吹小号,总之是个十项全能的主角,不停的在装杯打脸,看起来很爽就是了,就跟喝水一样,咕咚一口全下去了,没啥回味。
另外主角除了做菜,还拍电影,非法赛车,吹小号,买彩票,救野生动物,一个打两百个,感化问题儿童,追查盗刷信用卡,跟富二代在公安局门口枪战,是不是不务正业,也比较符合书名。是个大好人,爱好是多管闲事。
总之就是爽文,剧情直白,喜欢这口的可以看。
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哟,谢谢。
两年买了十多本美食书,最近经常下厨,生活方式也渐渐改变了,不再匆忙面对每一餐,不再想出去搜罗“点评必吃餐厅”,也不再偷懒点外卖。花一个多小时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有几本书我觉得非常不错:
01
庄祖宜的三本书:《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其实,大家都想做菜》、《简单·丰盛·美好》。
庄祖宜是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后来去“麻省剑桥厨艺学校”学西餐。最吸引我的是:她在台湾、香港、上海、成都以及美国多个城市生活过,西餐功底加上多年旅居生活,她的口味很“无国界”,她推荐中餐食谱,也推荐亚洲人容易接受的西餐食谱。
经她推荐,我买了帕玛森奶酪,它的鲜味改变了我对奶酪的印象。我还买了印度绿豆蔻,做出一锅异域风十足的香料饭。之后,我又学会了各种酱的制作,香蒜奶油酱、葱油酱、意式青酱成了冰箱里常备的酱汁,用来抹面包或拌面。后来,我又学会了烤面包,无油无糖充满麦香的新鲜欧式面包。
我和她一样,喜欢吃越南粉,也喜欢搜集不成套的心仪餐具,“要摆出一桌丰盛漂亮的宴席,桌上的器皿最好有高有底”,刻意追求成套餐具有些做作,不成套的餐具搭配起来却有丰富的动感。
她推荐了一部电影《朱莉和朱莉娅》,我最近才看,为其中的生活之美感动不已。电影讲了两个故事,分别关于1940年代的朱莉娅和2000年代的朱莉,都是爱做菜的女主人。后来朱莉娅在美国家喻户晓,影响一代人对烹饪的看法。她的两本书《我的法兰西岁月》《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流传很广,庄祖宜说,“下定决心投身厨艺,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了朱莉娅的精神感召”。而庄祖宜也向我们这一代,地球彼端的亚洲人,传递着这种影响力。
02
英国人扶霞·邓洛普写的书:《鱼翅与花椒》。
扶霞1994年来成都交流学习了一年,后来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川菜,学会了传统中国厨房的三大基本功:刀工、火候、调味。她还搭讪了不少餐馆老板,让他们教她地道成都菜的做法。
透过英国人的眼睛,看中国菜和中国饮食文化,比看中国人写的书,多了很多独特的角度。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细节,在扶霞看来却特别不可思议。
她说成都的闲适,有点像地中海沿岸。她说英国人的厨房里不可能有味精。
她对味道的理解和庄祖宜类似,认为中国人喜欢鲜味(也就是旨味,它是独立于传统的“酸甜苦咸”之外的第五味),豆豉、酱油、皮蛋都富含这种鲜味。
她对口感的描述很让我惊喜,此前我从来没有着重区分过什么是“酥”,什么是“脆”。
脆的食物一开始会抵抗你的牙齿,但最终会缴械投降,咬下去干脆地断掉,令唇齿愉悦。它和酥是有区别的。酥是一种干干的、更为易碎的、碎片一样的脆,可以形容烤鸭皮。有些食物,比如烤乳猪的皮,可以被形容为酥脆,因为能同时拥有两种脆的口感。
冰粉,也就是成都、重庆街头小吃的精致版本,用冰籽做成的透明果冻,看着像冰块,同时拥有软嫩和爽脆两种口感。
整本书有很多让我瞠目结舌的细节和观点,毕竟对于1994年前后的中国,我也不是很了解。读完之后的思考,绝不仅仅停留在饮食层面。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和《鱼翅与花椒》,一本是亚洲人写的法式西餐学习历程,一本是欧洲人写的川菜学习历程,两位作者却有很多相似点:同样热爱美食,同样是高校人文学科背景,同样是女生去学校学厨,难免被当作异类,同样是中西餐都爱的美食作家。两本书一起看真的特别有趣。
03
《食物与厨艺》系列,一共有三本:《奶·蛋·肉·鱼》《蔬·果·香料·谷物》《面食·酱料·甜点·饮料》。
这套书非常有名,被誉为厨房科学圣经,如同百科全书一样介绍食材和烹饪方法。封面赫然写着:
全世界大厨,没人敢不拿这本书。——《时代》杂志
我发酵面团一直不得要领,只能按菜谱亦步亦趋,看了书中对面团的介绍,终于豁然开朗:小麦面粉是非常特殊的一种东西,其他粉末若与水和在一起,得到的会是单纯、稳定的面糊。但是小麦面粉与水混合后却会“活”起来,小麦谷蛋白链彼此首尾相连,好几百个小麦谷蛋白链结合成超长链,随着和面的动作,螺旋的蛋白质最后便交织成一片绵延的网络,也就是面筋。面筋具有可塑性和弹性,可以膨胀起来容纳酵母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让馒头和面包具有松软的口感。
< class="pgc-img">>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小麦面粉如此特殊,只有它能产生面筋,和米粉、淀粉、豆粉都不同。发酵面团,洗面筋,就能亲眼看到这种面筋网络。
< class="pgc-img">>越是嫩、薄的肉片,越应该大火快速烹熟,防止失去水分肉质变老。越是硬、大块的肉,如牛腱子、老母鸡,越应该用小火慢煮,在50~80℃煮1~2个小时,结缔组织会慢慢溶化成胶质,会黏附在从肌纤维挤出的汁液上,而赋予肉质一种多汁的口感。整块熟透的肉会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原因在于缓慢的烹煮过程有助于酵素嫩化肉品并增加风味,同时也让更多的肌红素不受破坏。
这套书经常能解决我的疑问,让我明白了各种原理,不至于每次都机械地使用菜谱。
题图是电影《朱莉和朱莉娅》的最后一幕,朱莉娅的厨房。引用一下庄祖宜的书名,其实,大家都想做菜,都想拥有一间温馨的厨房。祝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