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了,来吃饭心里也舒服了。”看着眼前秩序井然,路面整洁,8月9日中午,与好友驱车来海峰路某餐馆吃饭的张先生坦言,“以前真是太乱了,没法看。”
如何让餐饮店走上规范经营的道路,让群众饮食更有安全感?日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市民反映问题最集中的海峰路、万象城北泰和路、海滨南路、蒿泊大街餐饮店室外经营问题,结合创城工作要求,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引导商家有序开展店外经营,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8月6日,局主要领导带队对全区餐饮店店前场地进行调研,对接商户,听取周边居民意见。”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合理布局、集中经营、确保安全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对我区餐饮店室外经营区域进行研究规划,严禁餐饮店室外经营,从源头防止违规室外经营造成的扰民、污染环境、影响通行等问题。
随后,各执法中队对全区各餐饮店逐一发放 “门前三包”明白纸,与商户沟通、交流,深入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商户换位思考违规室外经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促使商户自觉落实不违规室外摆桌、不乱堆乱放等“门前三包”规定,共建、共管、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确确实实是替我们着想了,便民也更利民。”在这次整改中,综合行政执法局摒弃一刀切做法,在韩乐坊特色街区在不占用人行道盲道,不对正常的交通秩序产生影响,不影响环境卫生,不噪音扰民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店有序室外摆桌经营,赢得了韩乐坊特色街区内业主们的一致认可。
除此外,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加强巡查监管。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整治思路,对重点路段、重要区域,安排执法人员提前上岗盯守,共及早制止苗头性违规室外经营行为44起,着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对餐饮店违规室外经营行为,采取劝导、警告和行政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截至目前,共治理256家,清理烧烤炉7个、桌子1100余张,起到了"查处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实行执法巡回检查,对易反弹路段、区域,组织夜间不间断巡查,彻底打消了少数餐饮店“打游击”违规室外经营的侥幸心理。
“通过这次整治,有效解决了影响群众生活的油烟污染、噪声扰民、卫生脏乱差、交通不便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组织各执法中队健全夜间执勤制度,坚持夜间执法巡查常态化,持续巩固整治效果,进一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
新区允许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引来市民一片点赞声
近段时间,“地摊经济”话题备受市民关注。5月30日晚,记者走访高新区部分沿街餐饮店看到,在店外摆摊的不少,人气也挺高,商家和顾客都非常欢迎。据悉,为缓解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进一步刺激消费,高新区允许部分有条件的沿街商铺适当店外经营,引来一片点赞声。
餐饮店外摆桌卖烧烤,不占人行道
5月30日晚,记者来到高新区金马怡园小区,看到门口南侧有两家餐饮店,一家是烤骨头店,另一家是家常菜店,均在店外摆放了几张餐桌,兼营烧烤。尽管当晚天气不算很好,但几张餐桌上都有顾客。
记者又来到北宫东街与蓉花路路口北侧路西,这里的一家特色餐厅同样在店外摆起了餐桌。餐桌摆在店外平台上,没有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少市民正在用餐。
随后,记者来到高新区惠通巷,巷内几家餐饮店也在店外摆放了餐桌,其中一家烤串店外,十几张餐桌全部爆满,使得这条背街小巷挺热闹。
便民摊点群晚上9时多仍然挺热闹
当晚,记者来到玉龙北巷与蓉花路交叉口东南角,这里有一个院子,里面不但有数家特色烧烤店,还有一个大型便民摊点群。尽管已是晚上9时多了,这里依然挺热闹。
记者走了一圈看到,这个便民摊点群面积不小,而且经营的种类非常丰富,不但有蔬菜、水果等生活日用品,而且还有数量非常丰富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烤鸡爪、铁板鱿鱼、无骨鸡柳、烤面筋、牛肉汤、豆腐蛋糕、酸辣粉、小龙虾等等,不少特色小吃摊前都有顾客在排队购买。还有不少小吃摊在空地上摆上了餐桌,市民可直接在此就餐。
业户
生意一下好起来
在金马怡园小区门口南侧经营着一家餐饮店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的餐饮店遭受巨大冲击,前几个月不但没收入,还要倒贴钱,日子非常难熬。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气温逐步升高,生意才有了好转,但还是一般。
在了解到城管执法部门允许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后,刘先生尝试着在店外摆了几桌,没想到生意一下子好起来。刘先生说,城管执法部门这种人性化执法,给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刺激作用,提振了他们业户的信心,让他们都很感动。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也非常自觉,不占盲道和人行道,及时清扫卫生,有序摆放桌椅。
北宫东街与蓉花路交叉口北侧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则介绍,城管执法部门允许他们店外经营,但有严格的条件,不得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能噪音扰民,及时清理卫生,不能店外烧烤,即便如此,他们仍特别高兴,“这次确实感受到了政府为老百姓考虑的执法模式,心里挺热乎。我觉得信任是相互的,政府允许我们有条件地进行店外经营,我们如果还随意侵占人行道盲道,噪音扰民,那就说不过去了”。
市民
感受烟火气挺高兴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近几年,店外经营基本上消失了,想体会夏季吃露天烧烤的那种快感很难了。现在能在店外就餐,既可以减少店内聚餐存在的风险,又可以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挺高兴。
家住高新区怡和四季园筑小区的市民刘玲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就在便民摊点群旁边,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逛逛,买一些蔬菜瓜果等食品。她觉得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去一些便民摊点群和小摊上购物,确实非常方便,而且也很划算。在她看来,一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往往就是大排档。“这里几乎天天晚上都非常热闹,平时日常所需这里应有尽有,步行就能过来。我觉得这一个便民摊点群同样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玲说。
不少市民也表示,无论是地摊经济还是店外经营,最关键的还是要规范有序。家住高新区润地凤凰城小区的市民杜建国说,他也注意到近段时间,城区路边出现了一些便民小摊,一些沿街商铺也开始店外经营。虽然现在“地摊经济”特别火,但他觉得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随意摆摊,而是指规范有序地进行店外经营。
执法部门
店外经营有条件
记者从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为缓解疫情对商家,尤其是对餐饮业的冲击,进一步便民利民,刺激居民消费,活跃繁荣城市经济,他们适当放宽了对沿街门店室外经营的管控力度。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商家,在不占用人行道盲道,不对正常的交通秩序产生影响,不影响环境卫生,不噪音扰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进行店外经营。
今年以来,高新区着力打造了茂街、福东巷、239·蓉花里、蓉花里步行商业街、桐荫街商圈等夜间经济特色街区,突出夜间经济拉动。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参照着上海新天地等户外营业区,先行先试,免费开放店铺门前公共区域,设置外摆区,允许商户出店经营。目前,茂街、福东巷等位置已经基本实现,蓉花路正在打造中。
该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在这些区域通过设置高端休闲桌椅、商品展台、遮阳伞盖等,展示现代化城市商业气息;严格监管标准和规范,繁荣经营业态、提升环境卫生,聚集商机人气,搞活夜间经济。
记者 赵春晖(署名除外)
◎记者快评
恢复的是活力 凝聚的是民心
前几天还清理占道经营,转眼又允许店外摆摊,看似矛盾,深思却又合情合理。
原来我们治理的时候,是为了城市秩序、环境卫生;现在有条件地放开,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发展社会经济、恢复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毕竟地摊摆卖门槛低、参与度高、群众基础好,是推动群众灵活就业,恢复城市经济发展最便捷的途径。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马路市场、流动摊位,许多家庭的生计就主要靠它们来支撑,尤其是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据成都官方报道,恢复“地摊经济”以来,该市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为此还被央媒点名表扬。
当然,允许店外摆摊也不是听之任之不受约束,如何解决城市环境和店外摊点共融共生和平共处的问题,一段时间内也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摊贩,大民生。允许店外摆摊,它符合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的就业需求,是民生所向,也是一个城市温情治理的具体体现。
记者 张振民
你这是违反规定了,必须上交5000块钱罚款,还要扣留骨灰3个小时。”
浙江乐清的一位陈女士在料理父亲后事的时候,遇到了令人无语的事情,她无奈、痛苦与悲愤,最后无奈为了让父亲早点入土为安,忍痛接受。
< class="pgc-img">>因为没有法律依据的条款,硬生生被耽误了三个小时,错过了出殡的吉时,网友评论:难道你们的家里就没有老人吗?
俗话说:死者为大,对于新规定的推行,人们可以理解,可是这种执行方式令许多人都不能接受,陈女士坚持称:自己并没有违反规定。
< class="pgc-img">>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论是出于哪一方的规定,擅自扣留骨灰,导致错过出殡的吉时肯定是不对的,陈女士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操作很不满,决定为父亲讨要说法。
< class="pgc-img">>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7 月 11 日晚上,陈女士的父亲因病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父亲的音容笑貌、往日的关爱与陪伴,如今都只能在记忆中找寻,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每一个回忆都如尖刺般刺痛着她的心。
< class="pgc-img">>想到以后就与父亲阴阳两隔了,她在病房里失声痛哭,听着她的哭声,同病房的人也忍不住的流泪,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她寸步不离的照顾生病的父亲,同病房里都佩服她的孝心与耐心。
< class="pgc-img">>7 月 12 日下午 3 点多,按照当地的习俗和流程,父亲的遗体被运往了火化场,她强忍着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妥善的料理父亲的后事,让老人家走得安详。
亲朋好友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纷纷赶来为老人家送行,忙前忙后的张罗着琐事,看着大家为父亲忙碌,陈女士的心里非常的感激。
< class="pgc-img">>在将父亲送往火化场之后,为了答谢亲朋好友的帮忙,她就在附近的饭店里订了两桌饭菜,一是为了招待客人,二是坐在一起悼念逝者。
然而,令陈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举动,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 class="pgc-img">>7 月 14 日,本应是让父亲的骨灰入土为安的日子,陈女士满心虔诚地前往骨灰存放处,期望能顺利接回父亲的骨灰,让他得以安息,可是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骨灰将被扣留 3 小时,还需缴纳 5000 元罚款。”
工作人员冰冷的话语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她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
< class="pgc-img">>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父亲的骨灰为何会被扣留,这5000元的罚款又是从何而来?
工作人员回应说:“根据现在婚丧嫁娶的新规定,不能大操大办,逝者在火化后就不允许宴请宾客了,而陈女士在将死者送往火化场之后在饭店摆桌吃饭,违反规定。”
< class="pgc-img">>陈女士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她试图争辩,声音因悲伤和愤怒而颤抖,她不明白,为何自己只是遵循了基本的人情常理,却要遭受如此不公的对待?
对于这个规定,她是知道的,可是规定要求的是摆桌不允许超过5桌,自己明明只是摆了2两桌,并没有违反规定。
< class="pgc-img">>陈女士继续哽咽的解释道,可是工作人员依旧是不为所动,并且还说,火化后就不许摆桌了,他们违反的这个规定,可是却迟迟拿不出法律依据。
时间在煎熬中缓缓流逝,每一分钟对于陈女士来说都是酷刑,她的心在滴血,一方面是对父亲的愧疚,另一方面是对这种无理决定的愤怒和无奈。
< class="pgc-img">>为了早点让父亲入土为安,他们六点就来了,直到现在也没见到父亲的骨灰,已经错过了出殡的吉时。
陈女士望着那紧闭的存放室大门,仿佛那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她与父亲的安息之路隔断,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身体也因为过度的悲伤和焦虑而颤抖不已。
< class="pgc-img">>父亲离世,她本来就难过,生前遭受病痛的折磨,最后被火化了还要忍受这蛮横无理的条件,耽误了入土的时间。
最终,在漫长的等待和内心的挣扎后,为了父亲能够早日入土为安,陈女士不得不妥协,缴纳了那笔沉重的罚款,那一刻,她的心痛得无法呼吸,却又无可奈何。
< class="pgc-img">>陈女士在为父亲最后一次送行的时候,悲伤的情绪涌上心头,好几次都差点晕厥过去,除了悲伤还有亏欠与无奈吧。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评论区唏嘘不已。
< class="pgc-img">>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亲朋好友过来帮忙了,哪有不管饭的道理,总不能事情忙完了就各回各家吧,并且五桌的号规定好像是疫情期间的要求,哪家的老人子孙后代,怎么着不得坐几桌,规定显然是不合常理。
< class="pgc-img">>还有网友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发出了任重道远的感慨,毕竟没有法律依据的规定都可以成为欺压百姓的理由,这难道不是人们应该反思了吗?
< class="pgc-img">>对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与村委会的回应,这个事情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即使是要推行新规定,也应该是主动引导,做思想工作进行动员,不能以扣押骨灰为由,强制交罚款。
这原本是一个家庭在失去亲人后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时刻,却遭遇了如此冷漠和不合理的对待。
< class="pgc-img">>陈女士的遭遇令人唏嘘,也让人不禁反思,在推进一些规定和改革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合理性,而不是如此机械地执行,让百姓在悲痛之中还要承受额外的痛苦。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对这件事情进行立案调查,这项规定究竟是哪个上级规定的,这笔罚款也交到哪里了,用做什么了?
参考资料:网易:《女子父亲病故,摆酒2桌谢亲朋,因此被扣押骨灰3小时,罚款5000元》
< class="pgc-img">>星视频:《女子父亲病故,摆酒2桌谢亲朋,因此被扣押骨灰3小时,罚款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