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起家
固井,是哈里伯顿公司的主要作业之一。公司的创始人厄尔·哈里伯顿的发迹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油田上钻完井后,发现有商业价值的石油天然气可供开采,就要向井中下钢质套管,并且在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注入水泥浆,把套管同井壁固结在一起,以免井壁坍塌把井眼堵塞。在国外往往由专门公司提供这种注水泥桨固井服务。
最早从事固井服务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珀金斯油井固井公司(Perkins Oil Well Cementing Compomy)。公司老板阿尔蒙德、A·帕金斯发明了油井注水泥固井方法,并获得专利,在加州油田开创了盈利生意。
1918年,厄尔·哈里伯顿到珀金斯公司工作,起初开车,很快改做固井工作。他好动脑子,勇于探索,开始寻求改进工作的方法,并毫无保留地向珀金斯谈了自已的想法。但出乎意料,他积极献计献策却遭来老板的厌倦,甚至被开除的厄运。哈里伯顿把珀金斯公司雇用他和开除他看作“两件好事”,临行前他说:“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并把你的资产全部买下”。这不是一种狂妄的夸口,而是实实在在的决心。不久,哈里伯顿创立起了自已的固井公司,并不断发展,于1940年兼并了珀金斯公司。
厄尔被开除后开头的日子是难过的,没有钱,又找不到工作。他毅然离开加州,来到得克萨斯州的威奇塔福尔斯,在蓬勃发展的伯布内特(Burkburnett)油田的钻井队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创办固井公司的愿望越发强烈,决意把自己在海军服役期间学到的工程和液力方面的知识运用起来。
他从邻居那里借来了一台车和一组骡马。他们之间的交换条件是邻居可以使用厄尔的户外厕所。然后厄尔又借了一台泵,造了一个约0.6*3.66米的木制搅拌箱,拿起两把铁锹,哈里伯顿即宣布:他采用“改进了的新方法”,进入了油井固井行业。
起初,钻井的人们忙于挣钱,根本不理会采用什么新技术,对哈里伯顿的固井作业也很少有人问津。厄尔向四位朋友集资,他们每人拿出250美元~1000美元,仅为所需资金的一半,不得不把妻子的结婚戒指典当掉来凑满。哈里伯顿的“新方法”油井固井公司(“The New Method”Oil well Cementing Company)于1919年成立。
公司成立不久,揽不到多少工作量,十分艰难,后来只剩下一个合伙人。哈里伯顿只得把此人的资产也买过来。当时俄克拉何马州的几个油田正在开发,厄尔决定把自己的公司越过红河搬到俄克拉何马州的威尔逊。在那里他的命运立即有了改变。
1920年元月,哈里伯顿得到了第一个好机会,获得一份合同,为斯盖里石油公司(Skelly Oil Company)在威尔逊附近的海威特(Hewett)油田上的一口探井压井和注水泥固井。作业完成得十分成功,取得的报酬也相当丰厚,使得他有可能购买了第一台注水泥车,而且雇用了几名工人,包括他曾借用过车马的那位邻居。
写到哈里伯顿公司的创业,自然应表彰哈里伯顿太太的功绩。维达·C·泰伯不仅是家庭的贤内助,而且是公司的合伙人、创办者。她一面操持家务,关心小家庭的成长;一面帮助厄尔找工作订单,向不同地区派固井队伍。维达一天要接不少“工作电话”,她能告诉每一个来电话的人想知道的每件事。
当厄尔说妻子回答的正是他想说的时,维达脸上总是露出自豪的微笑。雇员中有人受伤或生病,她总是主动去照顾他们。晚土,她和厄尔在两居室窄小的前厅开“董事会”共商公司的发展计划。一天,他们在灯光下翻看那存款少得可怜的银行账单,维达看到自已手上发光的戒指,说“这里就有我们需要的钱”,终于说服了丈夫,典当掉结婚戒指来作开办公司的资本。有时厄尔出现了固井新思路,如产生了测量井中水泥位置的测量绳的构思,维达就详细记下他的每句话,直到深夜一点钟。
哈里伯顿可靠的服务,使公司的声誉不断提高。这种可靠的服务,主要来自新工艺、新方法、新工具的革新创造。
1920年至1923年间,厄尔申请了几项专利,这是哈里伯顿公司在以往76年里开发的几千项技术进步专利的最初的几项。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是“从油井中排水的方法和工具”,接着是测深绳,它能告诉人们泵入井中的水泥量以及水泥抵达井底的准确时间。而哈里伯顿对油田技术最大的贡献要算1921年夏天发明的喷射混合器,它简直引起了石油服务业的一场革命。
这种机械化混合器使人们摆脱了以往固一口井要手工装卸2500袋水泥的繁重劳动。过去一天的工作量现在约一小时就可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改进了水泥桨的质量,减少了水泥桨不到位就固化而造成的损失。他于1922年6月申请了专业,但直到1924年才能批准。
这种喷流混合器引起了竟争对手珀金斯公司的极大兴趣,甚至使得一场侵权官司化干戈为玉帛。事情是这样的,哈里伯顿创办公司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采用珀金斯固井法,因为那时该专利尚未生效。为此珀金斯派专利辩护律师前往邓肯,控告哈里伯顿侵权。这位律师对喷流混合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两家公司令人吃惊地做成了交易:哈里伯顿获得了除加州以外任何地方使用珀金斯专利的独家技术受让权,珀金斯也得到在加州及其周围使用喷流混合器的权利。这种妥协一直延续到1940年哈里伯顿买下珀金斯公司。
1920年底,哈里伯顿在威尔逊以外已有3台注水泥车在作业。为有一个供应基地和一个机加工车间,他于1921年再次搬家到俄克拉何马州的邓肯。他购进了一台四轮汽车公司制造的卡车,又去沃思堡买了5台陆军剩余物资——带硬橡胶轮胎的四轮卡车,换上了充气轮胎,再安上泵,这样,哈里伯顿有了六套固井装置。
1921年公司生意下滑。但是1992年底它的固井车队已拥有17辆车,17辆车载着队伍和设备从俄克拉何马州的威尔逊基地和位于邓肯的公司新总部出发,到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和其它富有油气的地区去作业。次年,固井作业队增加到20个,美国中西部的一些新油田,诸如得克萨斯州的梅西亚(Mexia)油田、阿肯色州的斯马科弗(Sma一ckover)油田和俄克拉何马州的塞米诺尔(Seminole)油田等的发现,促进了公司的迅速扩展。梅西亚油田对公司尤为重要,到1922年4月,公司在这个油田上固井井数已达300口,而到这年7月末,固井总数又增至443口。
哈里伯顿固井成功的消息传遍全国,生意开始向全方位发展。对新投资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成立五年的公司采取了重大步聚——吸收股份,组成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Halliburton Oil Well Cementing Comnay),成为特拉华州的一家公司,雇员增加到大约60人。
为了搞好公司与客户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泥”关系,哈里伯顿向七家石油公司提供了48%的股权。这七家公司是马格诺利亚石油公司(后来成为莫比尔公司的一部分)、得克萨斯公司(现在的德士古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现为雪佛龙公司的一部分)、汉伯尔石油公司(现在埃克森公司的一部分)、太阳石油公司、纯油公司(被英纳科公司兼并)和大西洋炼油公司(今天的大西洋富田公司)其余的52%股份为哈里伯顿家族所拥有。
1924年7月23日,这些公司付给哈里伯顿每股100美元,共1300股,于是突然之间,这家资本缺乏的公司有了13万美元资产。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公司有了资金,一是购置新设备,二是扩充队伍,并做一些其它投资。此时公司总部也随之扩大,厄尔将办公室从哈里伯顿的小屋搬到大街十字路口的平房。1928年建了二层楼房有了各种办公室和车间。
1929年公司成立十周年时,研究与发展使得工艺流程和设备不断改进,以致一次能搅拌水泥2500袋,可以在48秒钟内注入井内。同年,有了4架新飞机用于完成快速合同工程,并为哈里伯顿进入加拿大作业以及大规模销售油井装置进行了庆祝活动。
二、靠技术图发展
1930年~1933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国内经济衰退并未给哈里伯顿带来多大影响,相反,30年代公司的作业不断扩展,这里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哈里伯顿特别注重研究开发新技术,使公司前进有了动力和基础。
客观的大背景是,30年代新兴汽车工业以空前规模突飞猛进,汽车生产量从1931年的230万辆猛增到450万辆;国内用油取暖变得更加普遍,1929年只供应10万户,1940年增加到200万户。这使得石油工业大为盈利,到30年代末,油气供应量约占美国能源总需求量的44.5%。再一个具体情况是1930年下半年在东得克萨斯有了新的石油发现,而且很快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油田。无疑这为哈里伯顿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
从主观上讲,哈里伯顿一向孜孜不倦地研究“更好的方法”和开拓新的服务项目,为提高每个项目的可靠性,想方设法去发明新设备,新工具。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最早的研究试验室开设于1930年元月,在一座当作车库用的小屋的二层楼上。试验室最初进行的工作包括水泥搅拌试验,1932年协助制造新的浮动装置,如引鞋和浮箍等。
1932年,公司又开设了4个新的分支机构,能同时派出75个固井队和试油队到7个州的现场去工作。当时对泵、搅拌器和注水泥过程的改进都围绕着一点,即一口井需注入的2500袋水泥或3台车的水泥注入量要在45分钟内完成,公司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1940年,首创固井用散装水泥,代替了人工搬运的沉重劳动。
20年代注水泥装置的动力靠的是钻机的蒸汽动力,后来钻井工人开始用以汽油或电力作动力的钻机,哈里伯顿开发了用自己动力源的注水泥装置。一台早期的蒸汽泵——S-10,到1934年,已注水泥固井80000口。1936年,公司又将型号更新的S-12蒸汽泵投入使用,这种可靠的泵每秒钟能向井里泵送9桶水泥桨,100额定马力,压力约为24.1MPa。在那些年里,公司在泵技术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30年代,公司除了固井外还提供其它服务。1932年哈里伯顿买下一家钻柱测试公司,作为它的一个分部。两年后它开始提供酸化服务,1935年在堪萨斯州首次完成酸化作业。酸化作业,是将盐酸压送到井下的石灰岩层里,将岩石腐蚀成缝缝洞洞,以减少其阻力,使油气能顺利渗流出来,增加油气产量。邓肯试验室开发的这些服务项目,成了公司在油田服务方面的台柱子。
30年代也是公司不断向世界范围扩展的时期。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向国际化公司迈出的第一步是,1926年卖给在缅甸的一家英国公司五台注水泥装置。大致在同一时期,厄尔·哈里伯顿派他的两个兄弟保罗和乔治带了两台蒸汽动力注水泥车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特纳河谷,以哈里伯顿油井固井有限公司的名义作业,直到1948年,这家加拿大公司由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买了下来。
然而,成熟的首次国外作业应该说是在委内瑞拉,那是在1940年,哈里伯顿公司的第一批人员和设备进入该国开展服务。到1946年,公司又把业务扩大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同年又进入中东,为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美国公司(ARAMCO)服务。
与此同时,在国内、哈里伯顿将其业务扩展到西海岸和落基山地区。这些措施使公司大为获利,1941年收入达1350万美元,其中纯利益200万美元。
三、二次大战中的哈里伯顿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宣战加入二战行列。哈里伯顿公司象许多工业企业一样,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哈里伯顿的设备向联邦政府敞开大门,它的人员有的上前线,有的在后方为战争忙碌。
由于公司拥有航空公司,在航空界有一定背景,很快接受了制造直升飞机的合同。在它的邓肯车间为美国海军生产炮架轴承以及其它战争器材,如B-29轰炸机零件,又为堪萨斯州威奇塔波音飞机厂生产模具,工件夹具和钢模等。
因为公司用于生产军用材料占用的设备,工具资本数量相当大,联郑政府向公司发放了防御装备货款。这些增加的设备和装置战后公司要给予偿还,还要计入通货膨胀的影响。尽管公司是借债生产,但战时合同是相当赚钱的。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公司的年收入达2570万元,比战前翻了近一番。
四、进军海洋
30年代,人们开始向海底油气资源进军。
美国的海上钻井活动,始于路易斯安那州。20年代初期,就有人在浅海滩地上打末桩,建栈桥,打浅井。1930年,又有人用座底钢质驳船来打井。
1938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湾发现了第一个海上油田——克里奥尔(Cerole)油田,这是在海边上用定向钻井技术勘探而发现的。自第一口发现井后,这里又打了几口详探井。
克里奥尔油田的发现吸引了各家石油公司的注意力,墨西哥湾海上开始热闹起来。不过,海上油气勘探比陆上复杂得多。海上钻井,必须有平台。最早的钻井平台是固定的座底平台,50年代以后陆续开发出自升式的钻井平台、半潜式平台等等。如果发现了油田,就要有计划地钻一批开发井(即生产井),这时要建造生产平台(又称采油平台),一个平台上可钻若干口生产井。生产平台大部分是钢结构的,60年代以后出现了钢筋混凝土平台,都是些又高又大又重的“庞然大物”。
50年代以后,世界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进入了高潮。
哈里伯顿公司的决策层目光敏锐。路易斯安那州海上一发现油田,他们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广阔领域的开端。1938年,就在克里奥尔油田第一口海上探井完成的时候,哈里伯顿公司就承包了固井任务。它把注水泥设备安装在一条钢质驳船上,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海上作业船;用这艘驳船完成了固井任务,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海上作业服务。哈里伯顿捷足先登,有利地抢占了海上这个崭新的油井作业服务市场。
美国海上的油气勘探因二次大战曾停顿过,二次大战结束后又蓬勃开展起来。1946年,在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近海,建造了一批钢质固定式钻井平台,钻井活动活跃起来,也给哈里伯顿创造了新的机遇。1947年,它专门设计建造了第一艘海上固井作业船并投入使用。
为了适应这个地区海上钻探活动的岌展,1956年,哈里伯顿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的凡尼斯(Venice)建立了大规模的海上服务基地。
除了固井完井等作业服务以外,哈里伯顿所属的布朗路特公司已经在平台建造工程这个市场上取得了竟争优势,因为它是墨西哥湾第一座钢质钻井平台的制造商。
60年代,美国墨西哥湾上捷报领传,相继找到一批油气田并陆续投入生产。到1970年,已钻井12500口,海上石油产量已占美国全国总产量的15%;海上天然气产量也达美国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0%。
哈里伯顿花费1亿美元,为被它兼并的布朗路特公司添置海上平台建造的装备,建设平台制造基地,增强布朗路特在海洋工程方面的竞争优势。
1978年,布朗路特为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那海域建造了一座科涅克(Congnac)钢筋混凝土平台。这是当时的海上工程“巨人”,高达386米,浇筑这庞大平台用了10万多袋水泥。它也是当时世界海上最大的生产平台,布朗路特因此名声大振。
1966年,布朗路特在阿拉斯加北冰洋库克湾海上建造、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单腿钻井平台。1984年又为埃克森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座绷绳塔式平台。1986年,它同维克尔公司合作,为大陆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张力腿平台,并因此获英女王技术成就奖。
在生产平台建设方面,它为英国北海的大油田——福蒂斯油田,设计和建造了4座生产平台;又为以西方石油公司为首的集团完成了帕派油田生产平台连同生产设备的设计、采办和建造,在约144.5米深的北海海域安装了两座钢质平台。1993年又为大陆石油公司设计了一个海上油田生产遥控系统,实现了从英国陆上对两座海上平台的遥控。
欧洲北海的第一条海底输油管道,也是布朗路特公司承建的。
与此同时,哈里伯顿全面增强它的海上服务能力。1968年,它兼并了得克萨斯的杰克逊海洋公司,这是一家专门建造海上石油勘探船只的企业。同年,哈里伯顿又买下了泰勒潜水救助公司80%的股份,这是一家位于新奥尔良的专门从事海洋水下技术服务的企业。这样,一年以后,哈里伯顿开发出了海上用的水下工作舱。用这种工作舱可以到水深约183米处开展海底管道的水下检修作业。
哈里伯顿的技术专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海上作业的钻井泥桨自动搅拌系统——这是它固井灰浆搅拌系统的延伸和发展。用这种装置,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泥浆的密度,从而降低成本。哈里伯顿用这项技术打入了正在积机扩展海上业务的IMC钻井泥桨公司,得到了这家公司50%的股权。
70年代中期,欧洲北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进入了高潮。哈里伯顿看准了这个市场,不失时机地进入北海。北海的自然条件恶劣,风大浪高。1985年,它设计和订制的斯堪地·弗约德号作业船投入了使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作业船,经受住了北海大风大浪的考验,并且在1989年创造了压裂的新纪录:它为一口海上水平井的压裂,注入了约390吨砂子,一共用了31天,在约610米深的地层里压出了9条裂缝带。
1988年,哈里伯顿的子公司奥蒂斯工程公司和泰勒国际公司又开发出一套海上作业用的钢丝绳修井系统,突破了海上油井(特别是北海这种海况下)修井的新领域。
五、走向社会 大获发展
1947年,厄尔·哈里伯顿因病被迫从总裁岗位上退下来,他的兄弟约瀚接替了他,当总栽至1950年。
1948年9月9日,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股票市场首次上市,共发行了60万股。为公众能买到哈里伯顿的股票,厄尔和他的妻子维达以及大西洋炼油公司出售了部分哈里伯顿的股票。这极大地增加了集资能力,巩固了公司的股东基础,为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0年代末,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固井和散装水泥的销售,约占总收入的70%,其余收入全部来自专门设计的装备。电测井可提供不同类型地层的资料,地层的酸化增加了石油产量,专用设备把各种水泥和化学剂注入井内,其中最赚钱的一种称为水力压裂(Hydrafrac)新工艺。这种新工艺是哈里伯顿的一家顾客——斯塔诺莱因德(Stanolind)油气公司(现阿莫科公司)的发明,独家转让给哈里伯顿技术特许权。
为提高油井产量而设计的这种方法,是用胶凝汽油压入井底,压裂岩层,然后挤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撑开裂缝,使原油较容易地透过致密岩层,从而使许多产量衰减的油井复活。哈里伯顿首家使用这种新方法,也是石油工业头一次商业化的增产措施,它能使能源工业多生产上亿捅甚至几十亿捅原油。压裂新工艺成了哈里伯顿服务领域的中心,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年收入的增长可见一斑:1949年为5720万美元,次年增加到6930万美元,1951年又跃增至9260万美元。
进入50年代,公司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发展。邓肯基地的设施迅速扩大,1955年建成约4880平方米的机加工车间,技术中心新建一栋三层楼房,用于研究与工程活动。钻井工作大量增加,公司雇员达7000人,钻井深度平均每口超过约1220米,而5年前只有约1097米。有多种设备供租赁和出售,包括能得到含油岩层的流量和压力读数的测试工具以及用于完井作业的其它新设备,此外还有井壁清洁器、测深设备和采油封隔器等系列产品。
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测井、井壁取心以及把水泥和压裂用砂从附近的哈里伯顿仓储区运送到钻井现场,形成了新井固井新组合等。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海湾沿岸的石油勘探服务也欣欣向荣,公司的23条各种船只以及价值大约1000万美元的其它装备用于海上钻井服务。在整个美国形成了大约200个作业中心。
在这一时期,公司继续向国际化突进。1951年,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的全控股子公司——哈里伯顿意大利有限公司首次出现在欧洲,然后成立了哈里伯顿德国公司。在阿根廷的作业始于1956年。进入英国是1958年。小小的厄尔·哈里伯顿的新法油井固井公司发展成了全球性组织,在加拿大设了32个服务站;在委内瑞拉和秘鲁开办了子公司,此外,还在沙特阿拉伯、苏门答腊和澳大利亚等处进行作业。
公司的大发展促进了营业收入和纯利润的增长。1955年它们分别为1.524亿美元和1630万美元,1957年厄尔·哈里伯顿去世那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1.94亿美元。
六、向油田服务广度进军
一个沸腾着改进油井固井思想的头脑停止了工作,哈里伯顿公司的创始人厄尔·哈里伯顿在经历了一场缠绵的疾病后,于1957年10月13日在加利福尼亚逝世。他在公司当了28年总裁和10年董事长。他的贤内助、与他合作做出贡献的妻子比他早两年也离开了人间。《纽约时报》把哈里伯顿列为美国巨富之一,他给后人留下大约7500万~1亿美元的财产,典当结婚戒指的日子早已无踪影。俄克拉何马名人纪念馆把哈里伯顿收录了进去。
二次大战后,美国国内对石油的需求继续增长,1945~1954年间石油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日产230万桶(相当于年产1.15亿吨)的水平。但是,1957年开始出现衰退,对石油勘探设备和油井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公司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当时的这种趋势:1957年税前利润为3800万美元,1958年降至2760万美元,次年回升到3390万美元,1960年再次跌至2690万美元。1962年全国的石油勘探业更不景气,钻井活动处于16年来的低潮。
面对困镜,哈里伯顿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求公司的发展。1960年股东们将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改名为哈里伯顿公司。1961年8月,哈里伯顿公司总部由邓肯搬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接替厄尔·哈里伯顿担任董事长职务的劳根·D·坎贝尔说:“这次搬迁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的各部门和各子公司之间保持紧密的协调,寻求未来的投资机会。”更主要的战略措施要算一系列的收购活动,从而大大扩展了公司为油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它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哈里伯顿收购了设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威莱克斯公司(Welex.Inc)。这是一家提供电测井和聚能射孔服务的专业公司。同年,它还收购了一些其它公司,包括射孔研究中心和“货运老板”公司(Freighr Maser)——一家火车车箱挂钩生产商。
1959年哈里伯顿又买下了奥蒂斯工程公司。这是达拉斯的一家企业,提供完井、采油(或采气)以及油气井控制的特殊设备和服务。这次兼并使得哈里伯顿的业务锦上添花。奥蒂斯工程公司的创始人是赫伯特·C·奥蒂斯,原来工作于贝瑟尼油气公司。
1929年一家石油公司有一口油井有采油井口(通常称为圣诞树)大阀门破裂,悬赏1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不小的一笔钱),奥蒂斯带了一名助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时名声大振,许多公司请他去咨询和指导,于是他创办了自己的“南方诸州公司”,1955年改名为奥蒂斯公司。它既有制造厂,又有作业队。
1962年哈里伯顿还收购了西南管道公司,乔·D·休斯公司,以及高原保险公司,总计耗资3853.8万美元。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算与布朗·路特公司的合并。
七、布朗·路特入盟
1962年12月,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之一的布朗·路特公司并入了哈里伯顿公司。这是哈里伯顿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布朗·路特也是一家老企业,它和哈里伯顿公司诞生于同一年。它的创始人之一赫尔曼·布朗,原是弗里斯敦一家筑路承包公司的施工领班。1914年,这家公司倒闭,欠了布朗9个月工资,老板把剩余的资产——18匹骡马、几台筑路设备给他作为抵押。布朗就用这些资产,自己当上了筑路承包商。本世纪10、20年代,正当美国汽车工业兴起,因而筑路业也成为新兴的产业。
为了扩大实力,布朗同他的妻弟丹·路特合伙,正式注册为布朗·路特公司,设在奥斯汀。
整个十几年里,布朗·路特公司从事公路和桥梁的建设。30年代初是美国的大萧条时代.它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着。1934年,它首次承包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项运河工程。1936年时来运转:它在奥斯汀以西的马歇尔福特水坝工程上中标。这是政府出资的水电站工程的一部分,科罗拉多河上这座水电站将提供廉价的电力,也有助于防洪。这套大坝有25层楼房那么高,长约1英里(约1600米),要浇筑混凝土200万吨。这项工程使布朗·路特出了名,此后承包了更多的政府办的公共工程项目。
二次世界大战中,布朗·路特公司承包了休斯敦的格林斯·贝友大船坞,办起了造船厂,先后为美国海军建造了350多艘战舰,因此而受到表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朗·路特全面出击。它承接了美国关岛军事基地的重建工程。
40年代后期,美国墨西哥湾近海油气勘探和开发逐渐进入高潮。布朗·路特把握住了时机,由于它承建过船坞工程,有一定影响,1947年,它为克尔·麦吉石油公司设计、建造、安装了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这一炮打响了,从此布朗·路特成为重要的海上石油工程公司。这也引起了正在扩展海上油井服务市场的哈里伯顿公司的注意。
1951年,布朗·路特公司建造了得克萨斯的潘帕大型炼油厂,接着又承包完成了联合碳化物公司一座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成为一家重要的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1956年,布朗·路特赢得了路易安那州世界最长的大桥的维修工程。这座大桥跨越庞恰特雷恩湖,全长达24英里(约38.6千米)。1961年,它承包了休斯敦曼德航天中心建设工程。这是一家兴旺发达的大企业。
为什么布朗·路特公司会投入哈里伯顿的怀抱?
早在1950年,布朗·路特的老板赫尔曼·布朗和他的兄弟乔治·布朗就已建立布朗基金会,资助慈善事业,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定影响。1960年,赫尔曼患心脏病,动了大手术,兄弟俩更是热心慈善事业。随着赫尔曼病况恶化,兄弟俩多次商议,把布朗·路特公司卖掉,从商界脱身,让公司得到更好的经营管理。
而此时,哈里伯顿正在雄心勃勃地发展。两家公司很顺利地实现了联合。
于是,哈里伯顿公司一方面调整了组织机构,另一方面把与能源服务有关的物探、测井、钻井、完井等子公司集结为能源服务集团;而以布朗·路特为骨干,形成工程建设部门,它的9个单位中8个是原来布朗·路特的下属机构。
布朗·路特公司进入哈里伯顿公司,自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它发挥技术优势,把海洋石油业务推向全球,建平台,铺设海底管道,成为海洋石油工程的姣姣者;
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展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业务,比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建成了科罗拉多州的艾森豪威尔隧道以及联通密西西比州和田纳西州的通比格比水道工程。70年代,为伊朗设计、建造过查西尔军港;后来,又为英国的苏格兰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造船厂,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干船坞。
90年代,还为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如索马里“维和”行动)提供军事后勤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承包完成了印度洋上迭戈加西亚岛的海空军事基地建设工程,工程总造价达4.75亿美元。
在石油化工方面,1988年它为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建造了世界级的大乙烯工厂。此外,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地区的油田建造了一系列注气工程。
1984年,它承建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纸浆厂,工程造价达5.2亿美元。
八、创一流水平占领国际大市场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1965年,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首次超过主要非OPEC的石油生产国,这成为世界能源的供应、利用和价格的重要因素。OPEC的出现,使美国的石油工业发生了变化,对哈里伯顿的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
1967年,哈里伯顿公司成立了新部门——哈里伯顿服务部,经营以往哈里伯顿油井固井公司的主要业务,采取服务多样化和产品配套系列化来赢得更多的作业合同。该部开发出了新型水泥、添加剂和工具,帮助顾客在阿拉斯加北坡进行深海“困难井”的打井和完井,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吉赛斯(Geysers)地区打地热井。并在邓肯中心附近设计和安装了模拟设备,使工程师们能研制超深井钻井作业中难以计算的高温、高压的测试工具和材料。
70年代的10年里,OPEC国家羽毛渐丰,终于打破了油价多年漂浮的沉闷局面,几次人为地提高油价。1974年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导致油价大幅度上扬。1981年一桶原油价为31.77美元,比1972~1973年高出约10倍。因此,在那个年代里,人人都想做能源生意。1975年美国石油工业打井超过40000口,这是10年以来的第一次,1980年超过71500口。1981年打了91600口。这一方面表明勘探活动复苏,另一万面标志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
一时生产不经济的老油田纷纷进行修井和重新勘探。这时哈里伯顿公司开发了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新方法,特别是公司用于自己项目的设备在公开的市场上不出售,因此在油田服务方面比以前更有利可图。然而,油田服务的收入赶不上项目建设(钢铁厂、市政建设和造纸厂等)。1975年油田服务与产品部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46%,而工程建设部的收入却超过一半,约占51%。
1977年油价实行控制,美国国内石油勘探的热情逐渐消失,当时进口原油的总费用为4500万美元。两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伊朗局势不稳以及OPEC国家再次提高油价,又刺激了美国国内的石油生产。始于1979年6月的油价控制,经过28个多月逐步停了下来。
所有这些变化以及已有许多重大发现的北海海上勘探放慢,影响到石油供应。哈里伯顿的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为提高衰竭井采油量的油井固井更是公司的拿手好戏。
1980年哈里伯顿的市场占有率大约达到60%;在现有油井剩余油采收的增产措施服务方面占市场的50%。油田建设的联合项目不断增加。1976年布朗路特和一家竞争者雷蒙德国际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一项价值2200万美元的桥梁建设中合作。同年,布朗路特与挪威石油顾问公司达成同样协议。这段时间对哈里伯顿公司确是好时光,每个季度的收益记录不断刷新,营业收入一路翻番。
70年代末期哈里伯顿的总利润:1978年达7.18亿美元,1979年为6.48亿美元。1979年的营业收入超过70亿美元,比70年代初增加了6倍,1981年又创新记录,达85亿美元。
九、面临新挑战 攀登新高峰
1981年初油价控制全部被取消,钻井活动相应增加。1981年美国打新井77500口,比1978年增加约60%。但好景不长,1982年美国经济衰退,油价猛跌,影响到钻井承包商和服务、供应公司,许多较小的公司倒闭或转行,哈里伯顿公司经受住了考验,但也缩小了规模,1986年其雇员从115000人减到65000人,1988年又减到48600人。
哈里伯顿公司把挑战看作机遇。1980年它在邓肯建造了第一流的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哈里伯顿主体业务——完井、固井、压裂、酸化等方面的新工艺、新设备、新工具的研究和开发。这个五、六百人的研究所,占地约570亩左右。第一期工程建成的研究实验设施就有22300平方米,造价3800万美元。第二期工程扩建后,研究和实验设施达到约31600平万米。这里实验仪器先进,工作条件舒适,1981年曾被评为美国的“最佳研究所”。
80年代末又在荷兰开设了一个中心,为欧州和北海的顾客提供特殊服务。1984年哈里伯顿公司在得州阿林顿的信息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之间形成了数据网络,研究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哈里伯顿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和产品送到油田人们的手中。昔日那家靠马车、吊捅和灰耙作业的小公司,如今已发展成拥有高功能计算机技术和卫星数据传送系统的现代化大公司。
当时哈里伯顿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象德莱赛、斯伦贝谢等大工业公司开始搞多元化经营,也进入到固井和油井增产措施等行业——哈里伯顿的传统业务。面对强劲对手,哈里伯顿为使服务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将市场份额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上,在钻井泥浆和测井作业方面采取灵活的保护措施以对付竞争。
为适应形势,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组织措施。兼并活动有增无减。1988年,哈里伯顿一举买下了全球四大物探公司中的老二——美国地球物理服务公司(GSI)和老四——美国地球资源公司(Geosourcc),把它们合并为哈里伯顿地球物理服务公司(HGS),这一下,它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探公司。
美国地球物理服务公司(GSI)的创始人是约翰·克拉伦斯。他于1930年发明了反射波地震仪——地震法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手段。据说,也是这家公司最先把地震信息记录到磁带上一一第二代地震勘探仪器的主要标志;此外,它还是数字技术和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先行者。
但是,1993年10月18日,哈里伯顿公司将它的哈里伯顿地球物理服务公司(HGS)卖给了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哈利伯顿并非心甘情愿把这条“大鱼”吐出来、奉献给别人,而退出物探这个石油技术的高技术领域。公司董事长不无遣憾地承认“过去我们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工作令人失望”,“出售这项业务的目的,是使我们得以集中物力和财力来确保我们的能源服务主业,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哈里伯顿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
几乎与此同时,高技术企业吉尔哈特工业公司(Gearhart Industries·Jne)加入了哈里伯顿阵容。该公司成立于1955年,由马尔文·吉尔哈特和他的同事、工程师哈里德·欧文合作创办的,当时的投资是每人3000元,第一个办公室是一间白铁皮小棚子。后来他们闯入已被大公司垄断的测井和射孔行业。开头只有一付射孔枪,拖车还是借来的,战战兢兢地赚一点钱。井架林立的路易斯安那州石油城给公司带来了好运,在那里,它的子弹射孔新方法出乎意料地成功,7家射孔公司联合起来经营这一专利技术,分享这一市场。
在射孔与测井业务看好的时候,公司不失时机地履行双重功能,既是钢丝绳作业者,又是测井设备制造供应商。1969年,它的十几家作业公司和6家独立测井服务公司合并,吉尔哈特因此成为美国第五大电测井服务公司。
吉尔哈特把计算机引入油井测井业务是头一家,后来又开发了混合微电子电路先进技术和随钻测量(MWD)装置,据分析家预测,公司的营业额增长率可达25%一30%,比其他同类企业超出约10%~15%。它的业务扩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欧州、印度、俄罗斯、委内瑞拉、古巴和哥伦比亚等许多国家。
吉尔哈特加盟后,同哈里伯顿原来的测井企业合并成为哈里伯顿测井公司,成为世界上三大测井企业之一。
80年代末哈里伯顿经营着大约40个研究与开发项目,为提高盈利调整了机构,摆脱了一个人寿保险子公司以及两项非石油业务,它的资产达42亿美元,总收入56.6亿美元。
整个80年代公司创造新记录层出不穷。1983年,它已累计向井中泵进10亿袋水泥,这是公司的又一个里程碑。研究与发展也空前活跃,包括水平钻井技术的开发和海洋三维地震测量等。
不断开拓国外新市场,哈里伯顿向中国海上第一口多井口平台提供了完井设备.两年后又向中国陆上提供油田服务,这在美国公司中是第一家。1991年,公司与独联体正式建立了关系,在莫斯科开设了办事机构。90年代初它的营业收入4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
进入90年代,世界能源工业变化频繁,能源公司财政紧张。他们都想找到更有效的发现和生产油气的方法,希望服务公司提供多种产品和包括一搅子工程管理的综合服务。哈里伯顿公司不畏困难,顺应潮流,于1993年7月,把它10个半独立的能源服务机构,如哈里伯顿服务公司,奥蒂斯工程公司等合并成一个机构——哈里伯顿能源服务集团,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机构。
这一新机构为哈里伯顿在多变的能源工业中创造了战略优越性,可根据适应性、效率、技术和经济状况灵活地成立或撤销一个服务公司,向顾客提供地区公司和总公司两个层次的全球最好的技术服务。它还采用新办法,把技术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这种优势去赢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在过去的几年里,哈里伯顿完成了重要战略和组织机构调整的第一步,改进了投资回收状况,并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基础。1994年下半年出现了民好转机,经两年亏损之后开始大幅度盈利。1994年作业利润2.35亿美元的90%,纯利润1.78亿美元都是在下半年取得的。哈里伯顿出售了一些非主业业务,收入4亿美元,年终流动现金达到4.28亿美元。
继续加强当今市场上适用的主要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从构思到商业化的过程大大缩短。1994年哈里伯顿在加州贝克斯菲尔德附近的壳牌西方开发和生产公司的麦克基特里克油田上完成了世界最大的柔性管钻井项目,共钻井68口,平均每天打一口井,保持了90年代最热门技术中的领先地位。它还用新的井下钻井系统,在挪威海上特别困难的深井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水平井段,倾角达125°,提高了钻井速度,还节省成本近40%。
1993~1994年间,布明·路特公司承建了杜勒斯格林韦的收费公路,全长约23.3公里,这条路由私人集资,布朗路特既是建造者,又是投资者。特别重要的是,1994年布朗·路特获得了一项巨大工程的承包合同——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长的海上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该工程从阿拉伯半岛的卡达尔到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全长1509公里,其中有1496公里的管径是1016毫米的大管道。这一工程将于飞1996年初开工,90年代末竣工投产。设计日输气能力为5664万立方米,整个工程的总造价达32亿美元。由布朗·路特公司承担工程设计、工程管理、采办和施工工作。
哈里伯顿引为自豪的是1991年它帮助科威特扑灭海湾战争留下的油井大火。战争一结束,反应灵敏的哈里伯顿公司看准了这一重大机遇,派去了专家、灭火队伍和设备,成为这一巨大灭火工程的第一支也是最大的队伍。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不仅油井处于沙漠深处,更主要的是地雷和活炸弹尚未清理干净,工人碰上这类爆炸物的事件时有发生。
困难再大,哈里伯顿是胜利者。它的第一个油田服务队扑灭了科威特第一口油井大火,在一共647口着火油井中,哈里伯顿的人员控制了320口井,约占总数的一半,共用了19万工作小时,没有一次因事故而耽误时间。公司自身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原载《石油科技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银岛无关。金银岛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6)粤01刑终1149号
原公诉机关广州市?????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陈?,出生地四川省遂宁市,户籍地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因本案于2015年3月12日被羁押,同月2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4日被逮捕。现被押于广州市越秀区看守所。
辩护人邓秋平、卢愿光,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人蔡??,出生地河北省沧州市,户籍地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因本案于2015年1月15日被羁押,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2月17日被逮捕。现被押于广州市越秀区看守所。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广州市?????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陈?、蔡??犯诈骗罪一案,于2016年5月12日作出(2015)穗越法刑初字第1542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陈?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原审被告人、听取辩护人意见,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决认定:2011年6月开始,被告人陈?、蔡??伙同同案人汪秋萍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33号的牛桥泰菜餐馆、天河区南二路的伯顿西餐厅等地,假借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的名义,虚构公司的业绩、实力以及可以投资认购股权等事实,并以举办宣讲会、设宴请客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以高额回报、配送原始股等好处承诺吸引公众投资入股,并以奖金提成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向其亲友介绍该计划,从而骗得被害人张某甲、杨某、苏某乙等11人共计91.49万元。蔡??于2015年1月15日被抓获归案,陈?于同年3月12日被抓获归案。蔡??归案后向被害人王某丙退赔赃款3.5万元,向被害人樊某退赔赃款3.5万元,并取得被害人的谅解。
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等。
原判决认为,被告人陈?、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骗取社会不特定多名被害人的投资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均构成集资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蔡??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蔡??已赔偿部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决定对蔡??减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六十四条、第五十三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人陈?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二、被告人蔡??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三万元。三、追缴被告人陈?、蔡??的违法所得844900元发还本案被害人(其中张某甲101000元、简某7000元、梁某5000元、张某乙31900元、钟某丙28000元、杨某70000元、苏某乙574000元、岳某7000元、白某21000元)。
宣判后,上诉人陈?及辩护人提出如下意见:1、原审认定陈?构成集资诈骗罪错误,陈?客观上没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陈?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凯雷某基金项目是同案人蔡??介绍,该项目并非由陈?策划,陈?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3、原审认定被害人苏某乙的损失为57.4万元证据不足。4、陈?只成功介绍汪某投资了7000元,没有获得非法利益,且家庭情况艰难,可酌情从轻处罚。请求二审改判。
经审理查明:2011年6月至8月间,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伙同同案人汪某在明知无法保证还本并支付高额利润的情况下,假借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的名义,虚构公司的业绩、实力以及可以投资认购股权等事实,以承诺获得高额利润回报、配送原始股为诱饵吸引被害人投资入股,并以奖金提成等方式鼓励被害人向亲友游说投资,多次共骗取被害人张某甲10.1万元、简某和梁某1.2万元、张某乙3.19万元、钟某丙1.4万元、杨某8.55万元、苏某乙57.4万元、白某2.1万元、王某丙3.5万元、樊某3.5万元,返还杨某3万元、苏某乙17.03万元,造成上述被害人实际损失70.91万元。
2015年1月15日,原审被告人蔡??被抓获归案。同年3月12日,上诉人陈?被抓获归案。同年5月8日,蔡??的家属退赔给被害人王某丙、樊某各3.5万元,并取得两名被害人的谅解。
上述事实有经原审法院庭审举证、质证的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予以确认:
1.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出具的《受理报警登记表》、《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证实:本案被害人的报案情况及立案侦查情况。
2.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出具的《到案经过》、《抓获经过》,证实:上诉人陈 ?、原审被告人蔡??的归案情况。
3.遂宁市公安局安居区分局、吴桥县公安局提供的《户籍证明》,证实: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的身份情况。
4.被害人张某甲、简某、梁某、张某乙、杨某、樊某、王某丙、白某、钟某丙、苏某乙、岳某提供的报案书、群众报案登记表、经济犯罪案件报案表、银行业务凭证等,证实:各被害人被骗的经过及损失的情况。其中,⑴2011年8月5日,张某甲取款101134.72元。⑵2011年8月11日,张某乙存了2.8万元到户名为“刘某”的账户。⑶杨某签认,其账户在2011年8月4日转出13万元至陈?尾数为3712的账户。⑷2011年8月17日,樊某、王某丙的账户分别转账3.5万元至户名为“杨某”的账户。⑸2011年7月1日,白某的账户转账2.1万元至户名为“陈?”、尾数为3712的账户。⑹2011年6月26日,苏某乙的账户转账22.4万元至户名为“陈?”、尾数为8818的账户,7月2日转账5万元、7月4日转账30万元至户名为“刘某”的账户。⑺岳某提供的银行业务凭证是复印件,且账号、金额等内容均是手写。
5.被害人张某甲、简某、张某乙、钟某丙、杨某、白某提供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介绍》、《凯雷cap股权全球计划》、《购买股票证书》、《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声明》等,证实:涉案项目的情况以及各被害人投资入股的情况。其中,⑴《凯雷cap股权全球计划》显示,客户按照投资金额每天可获得1%的高额利息,客户成功发展新股东入股可获得新股东投资额8%-20%的分红,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奖金等。⑵《购买股票证书》显示,张某甲5500股、简某500股、梁某500股、钟某丙500股、钟某乙500股、杨某2500股、白某1500股。⑶张某甲签认,上述文件是杨某提供给其的。杨某签认,张某甲、梁某、简某的《购买股票证书》是汪某帮忙打印出来的;声明、营业执照复印件是陈?给其的。上诉人陈?签认,营业执照复印件是徐某甲的女助理在上海交给其和蔡??的。
6.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运营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的账户流水明细,证实: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名下银行账户等涉案账户的资金进出情况。⑴户名为“刘某”的账户在2011年7月2日收到户名为“苏某乙”、尾数为9115的账户转入5万元、7月4日收到30万元;7月7日转出650元至上述“苏某乙”账户、7月28日转出6500元、7月29日转出6500元、8月2日转出6500元、8月8日转出6500元。⑵户名为“杨某”的账户在2011年8月5日现存101134.72元,同日转出2.05万元至户名为“陈?”、尾数为8818的账户;8月17日收到户名为“樊某”、“王某丙”的账户分别转入的3.5万元,次日转出7万元至户名为“蔡??”、尾数为3318的账户。⑶户名为“陈?”、尾数为3712的账户在2011年7月1日收到2.1万元、8月4日收到13万元;8月5日转出13万元至户名为“苏某乙”、尾数为9115的账户。⑷户名为“陈?”、尾数为8818的账户在2011年6月26日收到户名为“苏某乙”、尾数为1110的账户转入22.4万元;8月5日收到户名为“杨某”的账户转入2.05万元,同日转出13650元至户名为“苏某乙”、尾数为9115的账户。⑸户名为“蔡??”、尾数为3318的账户在2015年8月18日收到户名为“杨某”的账户转入7万元。
7.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调取的民航全省订座离港/实际抵港旅客信息,证实: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在2011年7月8日从广州出发至上海,同月11日从上海返回广州。
8.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档案馆出具的档案机读材料,上海陆帆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出具的《情况说明》,证实:⑴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成立于2010年3月,是港、澳、台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经营范围是股权投资,主要经营场所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600号16幢801室。⑵复星凯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是台港澳与境内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是受股权投资企业委托,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资讯服务业务,住址:??????16幢804室。⑶上述两企业、公司分别租赁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600号16幢801室和804室,用于企业筹备设立登记,但均未在该址办公过。⑷2012年1月12日经计算机查询后,未发现“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上海代表处”的信息。
9.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文件》,证实:⑴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合资子公司复星凯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经查无徐富春该名员工。⑵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0年与carlylesilkroadinvestmentlimited合资成立复星凯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共同出资设立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
1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关于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两家公司相关证券业务资格有关问题的复函》,证实: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不得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未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经营业务许可证,不具有代理销售境内外公司股票的资格。
11.被害人王某丙、樊某分别出具的《谅解书》,证实:2015年5月8日,原审被告人蔡??的家属代其分别向被害人王某丙、樊某各退赔3.5万元,并取得两名被害人的谅解。
12.证人王某乙的证言,其陈述:陈?原来是吴某公司的业务员,负责发展客户投资。2011年5、6月,陈?约其到花城宾馆谈项目,其一听是投资回报性质的就拒绝了。
13.证人曾某的证言,其陈述:2011年,其在吴某的公司投资了10万元到“金福通项目”,后陈?称该公司的人跑了,让其到天河南看一个新项目。其应陈?之约到一个西餐厅后看到凯雷股票投资的视频,陈?称投资回报很高并不断游说其投资,但其不记得具体投资了多少钱。
14.被害人简某陈述:⑴其和丈夫梁某经杨某游说投资美国凯雷投资股权基金,称购买股权7000元人民币(即1000美元)即配送500股原始股。其共投资了1.2万元,第一次是2011年6月在伯顿西餐厅将现金7000元交给陈?,第二次是同年8月将现金5000元交给杨某,两次的股票证均是杨某交给其的。⑵陈?曾用其信用卡支付其和其他客户在天河南伯顿西餐厅的消费。⑶陈?从上海回到广州后称凯雷公司形势很好,很快就可以上市,鼓励大家多带客户参加投资。
15.被害人钟某丙的陈述及对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照片的辨认笔录,其陈述:⑴2011年6月,其经汪某介绍在天河南的伯顿西餐厅认识陈?,并观看了汪某、陈?播放的关于凯雷公司投资项目的视频。陈?他们每天都在该西餐厅播放上述投资宣传片,陈?还称投资收益很高。⑵其共投资了2.8万元,除了4300元转到陈?在工商银行的账户外,其余的是现金交给陈?。其第一次投资是以自己名义,第二次是用妹妹钟某乙的名义。第一、二次投资时陈?打印了购买股票证书给其。⑶蔡??来过伯顿西餐厅一次,并回答大家关于投资凯雷公司股票的问题,还称这个项目是他在上海复星公司做高管的同学徐某乙富引来的,他自己也投资了1万美元。陈?介绍蔡??是东莞市电讯局的副局长。2011年9月,蔡??又在小北路的酒家请部分客户吃饭。
16.被害人张某甲的陈述及对上诉人陈?照片的辨认笔录,其陈述:⑴2011年7月,其经杨某游说入股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其共投资了105134.72元,第一次是将4000元现金交给杨某,第二次是将101134.72元存入杨某在农业银行的账户,后杨某退给其4000元,其实际损失10.1万元。杨某给了其四张《购买股票证书》。同年10月,杨某称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已经关闭。⑵其见过陈?几次,每次他都给客户讲解投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股票的收益,鼓动客户大胆参加投资。
17.被害人张某乙陈述:2011年8月10日,其经同事岳永华介绍认识杨某,两人不停游说其入股凯雷公司,当天其通过岳永华交给杨某现金4900元;次日,其再交给杨某现金2100元,又按照杨某的指引将2.8万元转到户名为“刘某”的农业银行账户,杨某当即给其“奖金”3100元。后其听说公司网址关闭,很多人报案了。其实际损失为3.19万元。
18.被害人杨某的陈述及对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照片的辨认笔录,其陈述:⑴2011年6月,其经朋友介绍认识陈?和汪某,他们每天在天河南的伯顿西餐厅播放视频,主要宣传凯雷公司的投资计划和奖金制度等。该西餐厅的宣传演示由汪某和陈?组织,从2011年6月至8月底。同年9、10月,该公司的网站关闭。⑵蔡??是陈?介绍其认识的。投资后的一、两个月,其就向陈?、汪某表示要见公司的高层,陈?就约了蔡??等人来称是公司的老总,陈?还称蔡??是东莞电讯局的副局长、上海凯雷某公司徐某甲的大学同学,徐某甲委托蔡??负责该股权投资。吃饭期间,其要求蔡??、陈?到上海了解情况。约一个月后,陈?在小北路的饭店请客户吃饭时拿出三、四张他和蔡??两人在凯雷某公司的照片。⑶其分别帮张某甲入会投资了105134元、白某2.1万元、王某丙3.5万元、樊某3.5万元;张某乙投资的3.5万元中有7000元是其收取的,其还让她转账2.8万元到刘某的账户,后返还给她3000多元现金;简某投资的5000元也是其收取的。其收了上述客户的投资款后全部交给陈?、蔡??。后其看到公司的网页有显示,就打印购买股票证书给客户。⑷其和儿子共投资了15.4万元,其自己有7万元,收回约3万元,损失约13万元。公司规定每投资1000美元(即7000元人民币)就送500股原始股,且有相应的股票证。2011年6月14日其第一次将现金3.5万元交给陈?,当时他打印了一份购买股票证书给其,之后就没有打印了。⑸2011年8月4日,其用工商银行账户转到陈?尾数为3712的账户共13万元,其中3万元是其本人,其余的是其帮张某甲转的;8月5日,其用农业银行账户转给陈?2万元;8月18日,其帮王某丙、樊某各转了3.5万元共7万元到蔡??尾数为3318的农业银行账户。
19.上诉人陈?供述:⑴其不是凯雷股权投资项目的策划人和组织人。2011年4月其在东莞认识蔡??,蔡??称徐姓朋友在上海的美国凯雷公司做市场总监,吸收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回报很高。同年5月,蔡??在天河的伯顿西餐厅播放了该公司宣传视频并介绍公司业绩、投资方法等,最低投资额为7000元人民币(折成1000美元),成为会员后发展下线可以得到佣金。最早有其、汪某和张姓妇女,后来一个传一个。其只发展汪某参加投资了7000元。其没有在伯顿西餐厅设点,只是有客户过来了解投资情况时就顺便请吃饭并讲解一下。⑵其投资了7万元到美国凯雷股权投资项目,但其没有实际出资,当时蔡??称帮其垫资并在公司的网站上注册了账户,让其发展客户后有钱再还。⑶2011年6月,其在花城宾馆召集已投资的客户与蔡??见面,由蔡??解答大家的疑问。当时其介绍蔡??是东莞电信局的局长,凯雷投资项目是他的同学引进,让大家放心投资。⑷2011年6月,客户要求到上海了解美国凯雷股权投资公司的情况,由其和蔡??到上海找徐某甲,当时接待的是徐某甲的助理,她介绍凯雷集团的情况和其看到的视频内容一样,该助理还给了其一份凯雷某(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企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因周末公司没开门,所以其和蔡??没有进去公司,在大厦门前拍了照就回广州。其从上海回来后就没有参与凯雷投资项目。⑸其收取了苏某乙的投资款22.4万元、杨某通过转账至其尾数为3712的工商银行账户13万元。
20.原审被告人蔡??供述:⑴2011年7月,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陈?,他称有一个上海复星公司股权投资的项目回报很高,还称投资后可以发展客户赚取提成。十多天后,陈?叫其带他的两个东莞朋友到广州,先是在花城宾馆吃饭,之后陈?又带大家到天河南的西餐厅播放宣传片继续商谈股权投资的事情,并动员大家多投资。当晚其投资了7000元交给陈?。⑵同年7、8月,陈?邀请其到花城宾馆参加复星凯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会,有30-40人参加。当时陈?对凯雷公司的经营情况、投资回报等做了全面介绍,并在客户面前介绍其是东莞市电信局的副局长,称这个股权投资项目是其在上海凯雷公司做高管的徐姓同学引来,还称其投资了1万美元。其也有在台上发言。介绍前,陈?让其好好配合使客户放心投资,其可以获得奖金,所以其没有纠正陈?的虚假介绍。⑶陈?是整个投资项目的策划人员,他主要让其在东莞发展客户,但其没有发展到。后来公司的网址被关闭。⑷同年8、9月,其要求陈?带其到上海的复星凯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当时其问前台该公司是否与美国凯雷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并在国内发展客户投资股权,对方称没有这回事,其还问公司有没有一个叫徐某乙富的人,对方也回答没有。后陈?在公司大厦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其回到广州后就没有参与这个项目了。⑸杨某曾转了7万元到其账户。
对于原审认定的事实、上诉人陈?及辩护人所提的意见,本院综合评判如下:
1、根据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复函证实,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向被害人宣某甲的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所涉及的公司,既不得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股票,也不具有代理销售境内外公司股票的资格。⑵证人曾某的证言、各被害人陈述、两被告人的供述等证据证实,陈?、蔡??没有核实涉案投资项目真伪的情况下即以承诺获得高额利润回报、配送原始股为诱饵游说被害人投资,且其二人均承认陈?在被害人面前对蔡??的身份作了虚假介绍,目的是使被害人放心投资。即陈?、蔡??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方法。⑶被害人陈述及提交的涉案投资项目资料、两被告人的供述等证据证实,陈?、蔡??每成功发展一名被害人投资即可获得投资额10%的提成,被害人除每天获得投资金额1%的高额利息外,成功发展他人入股后可获得投资额8%-20%的分红,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奖金等。⑷相关银行交易凭证、明细等证据证实,被害人的款项部分进入户名为“刘某”的账户,部分转入陈?、蔡??的账户,部分现金由陈?直接收取,其中陈?的账户在收取被害人苏某乙、杨某转入的共37.45万元后,除部分转到刘某、苏某乙账户外其余款项均消费或现支、转支;蔡??的账户在收取了杨某转入的7万元后即消费或现支。即陈?、蔡??对被害人的大部分投资款项有直接的支配权,被害人的款项并没有用于所谓的投资运作,既没有也不可能靠正常经营来获取利润及用利润支付上述高额利息、提成。综上,现有证据足以证实陈?、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原审认定其二人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正确。
2、关于上诉人陈?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⑴相关银行账户流水明细、证人曾某的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陈?、原审被告人蔡??的供述等证据证实,陈?伙同同案人汪某从2011年6月开始通过播放视频向被害人宣某乙的投资公司和项目,游说被害人入股投资,而蔡??是在同年7月后出现,被害人更早、更多地接触陈?。⑵被害人简某、钟某丙、杨某均称现金交给陈?,且其账户收取了被害人30多万元的款项,而蔡??没有收取过现金,其账户仅收取了被害人7万元的款项。故原审认定陈?在共同犯罪中是主犯、蔡??是从犯并无不当。
3、关于本案的数额认定。根据在案的银行交易凭证和明细、被害人提供的《购买股票证书》、群众报案登记表、被害人陈述等证据,本案的数额依据以下原则认定:⑴投入金额部分。被害人陈述有银行交易凭证、明细证实的,予以认定;没有银行交易凭证、明细但被告人承认或有另一名被害人陈述佐证的,予以认定;前述证据都没有但有《购买股票证书》佐证的,以每500股价值7000元人民币的标准予以认定。⑵返回金额部分。被害人陈述的,予以认定;被害人没有陈述但有银行交易凭证、明细证实的,亦予以认定。综上,本院认定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的诈骗金额为:被害人张某甲10.1万元、简某和梁某1.2万元、张某乙3.19万元、白某2.1万元、王某丙3.5万元、樊某3.5万元。其中,⑶被害人钟某丙部分。钟某丙陈述称除了4300元是转账到陈?的账户,其余2.37万元均以现金交给陈?,陈?对此没有确认;但钟某丙提供的《购买股票证书》显示其和妹妹钟某乙共持1000股,按照500股价值7000元人民币的标准,可以认定钟某丙的损失金额为1.4万元。⑷被害人苏某乙部分。相关银行交易凭证、明细证实,苏某乙的账户共转账57.4万元至陈?、刘某的账户,也收到陈?、刘某的账户转入款项共计17.03万元,即苏某乙的损失金额为40.37万元。⑸被害人杨某部分。杨某陈述称2011年6月14日交了3.5万元现金给陈?,与其提供的《购买股票证书》相互印证,可以认定;相关银行交易凭证、明细证实,杨某的账户分别在2011年8月4日、5日转了13万元、2.05万元到陈?的账户,但杨某陈述称其中的10万元是帮被害人张某甲转账,即其个人部分为5.05万元。结合杨某自报收回约3万元的陈述,可以认定杨某的损失金额为5.55万元。
本院认为,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蔡??已赔偿部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定罪正确,审判程序合法,惟认定诈骗金额有误,本院予以纠正。陈?及辩护人所提意见的合理部分,本院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第二百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5)穗越法刑初字第1542号刑事判决第一项的定罪部分和第二项。
二、撤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5)穗越法刑初字第1542号刑事判决第一项的量刑部分和第三项。
三、上诉人陈?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5年3月12日起至2021年3月11日止。罚金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次日起五日内向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一次缴纳)
四、追缴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伙同同案人犯集资诈骗罪的违法所得63.91万元,发还给被害人张X林10.1万元、简X芳、梁X1.2万元、张X娥3.19万元、钟X凤1.4万元、杨X萍5.55万元、苏X深40.37万元、白X莲2.1万元;追缴不足以清偿前述被害人损失的,责令上诉人陈?、原审被告人蔡??退赔,退赔数额以前述追缴数额为限。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何春竹
审判员:边龙
代理审判员:许媛媛
二0一六年八月三日
书记员:田东民
伦贝谢独揽大单,哈里伯顿经营不善被迫裁员,油服行业变天!
作者 | 大雨
7月23日,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已授予斯伦贝谢在墨西哥湾的海上项目20年设备和服务合同。这无疑给斯伦贝谢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和营收。此外,斯伦贝谢第二季度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第二季度斯伦贝谢营收接近83亿美元,获利4.92亿美元。
反观其竞争对手哈里伯顿,却深陷舆论漩涡。随着第二季度结束,哈里伯顿公司的第二季度利润遭到暴击。
数据显示,总部位于休斯顿的油田服务公司哈里伯顿的利润在第二季度下降至750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9美分),低于去年同期的5.11亿美元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1.52亿美元。
更为糟糕的是,哈里伯顿宣布在北美裁员!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01. 哈里伯顿营收折戟
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每当经营不善时,员工首当其冲的成为牺牲的对象。
彭博社周一报道称,哈里伯顿在第二季度将其北美劳动力减少了8%。随后,哈里伯顿承认了此次裁员!发言人Emily Mir表示,总部位于休斯顿的承包商在第二季度削减了该地区8%的劳动力。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在周一早上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哈里伯顿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米勒表示,未使用的水力压裂团队已撤出北美现场,如果以后仍没有盈利机会的话,将不会启用它们。
“我们认识到北美客户不断改变经营策略,以保证产生足够的回报和自由现金流,”首席执行官杰夫米勒在电话会议上说。“不同于几年前的投资节奏,今天北美客户正在改变支持策略。”
行业顾问Rystad Energy在2月份估计,哈里伯顿及其竞争对手拥有2440万马力的压裂能力。由于投资者迫使页岩气公司向股东返还现金,因此页岩生产商削减了支出,今年北美市场的需求仅为1450万马力。压裂市场出现严重的饱和。
“压力泵市场仍然供过于求,我们不怕减少我们的团队规模,因为它有助于纠正供需失衡,”米勒说。“这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我们的收入,但节省了劳动力和维护成本,我相信这将带来更好的利润。”
北美是哈里伯顿最大的市场,本季度的哈里伯顿在北美的收入仅为33.3亿美元,这比一年前的38.3亿美元有所下降。整体来看,哈里伯顿第二季度的总收入为59.3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1.5亿美元。
新季度,哈里伯顿的变现令人大跌眼镜。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02. 斯伦贝谢再遇良机
作为"同城"对手的斯伦贝谢,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全球油田服务巨头斯伦贝谢在第二季度报告了近83亿美元的收入,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第二季度,斯伦贝谢盈利4.92亿美远超竞争对手哈里伯顿。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不仅如此,斯伦贝谢和石油巨头雪佛龙签署20年服务大单。
7月23日 ,斯伦贝谢宣布雪佛龙美国公司(Chevron)为墨西哥湾海底开发项目提供20年海底设备和服务总承包合同。两家公司周二下午宣布了这笔交易。斯伦贝谢将为雪佛龙在墨西哥海湾地区的海上项目提供水下设备和服务。
财务条款和其他细节尚未公布,但斯伦贝谢的“OneSubsea”设备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运行。资料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墨西哥湾海底数千英尺以下可达压力高达20000 psi。
“我们期待继续与雪佛龙公司的技术合作,以优化项目效率,缩短未来墨西哥湾海底项目的周期时间,从概念到现场服务。”OneSubsea总裁Don Swee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该合同是在离岸行业从2014年原油价格暴跌中后首次获得的深水项目。这足以说明,当前海上勘探和生产行业处于恢复模式时期。
作为油服行业的两颗双子星,哈里伯顿和斯伦贝谢的差异越来越大,油服行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石油圈,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 010-56002763,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