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唯一一家
叙利亚餐厅
< class="pgc-img">>最近这家叙利亚餐厅在网上可太火了,小分队时不时就能在各个平台刷到。老板是叙利亚人,来北京已经十年有余。这家也是北京唯一的一家叙利亚餐厅,开在清华大学附近,被大家称为“清华小食堂”。
叙利亚菜是阿拉伯菜系的一个分支,同属于中东菜。在他这儿能吃到各种叙利亚本土美食,菜单上有接近50种菜和小吃。
提起叙利亚,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战乱和难民。但其实这片土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很多文明。叙利亚移民也为全世界的文化和美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如老板所说:“ 叙利亚不只有战争与流离失所,相反,她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食物就是其一。”
沙瓦玛 Shawarma
叙利亚最有名的美味就是沙瓦玛(Shawarma),在烤过的饼里加入旋转烤肉,佐以其他配料制成卷饼。这道小吃的阿拉伯语发音很像想我吗,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街头十分常见。
跟土耳其和希腊旋转烤肉很像,切成片的巨型肉块层层叠叠地摞在垂直摆放的烤肉架子上炙烤。高温使得最外层的肉经过美拉德反应变得焦香,内层的烤肉由于慢烹还保留着汁水。
最传统的叙利亚沙瓦玛是用羊肉做成的,BRBR叙利亚餐厅的【叙利亚沙瓦玛盘餐】选用鸡肉+薯条的搭配,口感更加丰富,味道也更加大众化。
烤肉放入圆圆的饼上是不是很眼熟?是的,这其实就是墨西哥最火的小吃之一「牧羊人塔可」的祖先,由黎巴嫩移民将这种美味带到了墨西哥,再由当地人改良为猪肉做成了牧羊人塔可。
吃沙瓦玛的时候一定要蘸着他家的秘制大蒜酱一起吃。大蒜酱有着柔和的颗粒感,带着柠檬的清新酸甜和大蒜的辛辣刺激。还可以搭配酸黄瓜和沙拉一起吃,开胃又解腻。
曼蒂米饭 Mandi
曼蒂米饭起源于也门,在叙利亚流传甚广,是用米饭和一种名为Hawajii的混合香料煮制而成,粒粒分明,整体散发着姜黄、小茴香和豆蔻的香气。小分队品尝的是【羊肉曼蒂米饭】,羊肉烤得咸香入味。
吃米饭时要先淋上微辣的番茄酱汁,搅拌均匀后,略干的米粒变得湿润,搭配羊肉和小洋葱一起吃。这道主食也是当地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一道菜。
烤爸爸 Kabab
阿拉伯菜系里总是少不了“烤爸爸 Kebab/Kabab”,本意为烤肉。他家的【叙利亚卡巴布】是用牛羊肉混合制成的大肉条,口感紧实耐嚼,隐约有一些膻味。建议用饼卷着自带的薯角和腌洋葱一起吃。
法拉费 Falafel
法拉费Falafel也是最出名的阿拉伯菜之一,用鹰嘴豆泥炸制而成。他家的【发来菲盘】是很有叙利亚特色的甜甜圈样式,里面还加入了蔬菜和香料,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颗粒感重,草本香气突出。
吃法拉费时蘸着淋了石榴汁的胡姆斯(鹰嘴豆泥),也就是鹰嘴豆蘸鹰嘴豆,豆香十足。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直接往法拉费上浇酸辣的辣椒籽Tabasco,别有一番风味。
胡姆斯 Hummus
胡姆斯Hummus是喜欢吃中东菜的朋友的最爱之一,可以看作是鹰嘴豆版的土豆泥,在鹰嘴豆里放入芝麻酱、柠檬和香料打成泥,最后撒上辣椒粉、孜然粉,淋上橄榄油,用阿拉伯饼(也称皮塔饼)蘸着吃。他家的胡姆斯绵密清香,一吃就停不下来。
皮塔饼中间是镂空的,可以在里面抹上厚厚的胡姆斯,加入法拉费、米饭、沙拉,制成在网上很火的希腊改良版皮塔饼三明治。
还有这些值得吃 And there're more...
【坚果千层酥】,也称巴克拉瓦 Baklava,是中东/西亚很常见的甜品。最上层是千层酥皮,黄油香气浓郁,顶部淋了蜂蜜,下面由各种坚果制成,像切糕一样。
这道甜品坚果香气非常浓郁,爱吃甜的朋友肯定超爱,怕腻的可以搭配茶或者咖啡一起吃。
【扁豆汤】也是叙利亚一道特色汤羹。扁豆不是咱们常吃的四季豆,而是小扁豆。喝起来味道淡淡的,带着微咸和微甜的豆味,汤里还有软糯的豆渣,挤入柠檬后更加有滋味。
【叙利亚冰淇淋】Booza 也是到店必吃的,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冰淇淋。叙利亚冰淇淋非常粘稠浓郁,在制作时经过了大量的捶打,吃起来劲道有弹性,裹上开心果使其口感丰富,越嚼越香。【米布丁】也值得一吃,最上层洒满了椰蓉,奶香十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厅里的布置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充满了叙利亚元素。异域风情的吊灯,布满传统花纹的地毯,让来用餐的人感受到叙利亚的美。
店里座位很多,有双人桌、四人桌,也有大包间。周围的学生和居民经常来这里聚餐畅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BRBR叙利亚餐厅隔壁,还开了BRBR叙利亚咖啡厅,可以观看到【沙煮咖啡】的全过程。喝的时候店员会给一个沙漏,静待咖啡粉全部沉淀下去后才能喝。搭配附赠的软糖和芝麻饼干一起,味道就不会那么苦涩。
咖啡厅的环境相对餐厅更加悠闲惬意,大部分座椅都为小沙发。吃完叙利亚餐厅,来喝个咖啡也不错呢!
店名:BRBR叙利亚餐厅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东升南路东升园12号楼底商
营业时间:
( 餐厅 )
周一至周五 11:30-22:00
周六至周日 11:30-16:00 17:00-22:00
( 咖啡厅 )
周一至周日 9:30-20:30
预估人均:120元左右
以食为天,为打造绿色安全、营养美味的健康饮食消费理念,传承和弘扬民间饮食文化,近日,武义县王宅镇举行了“寻味王宅”乡村厨艺大赛。一大早,武义县王宅镇中心广场上,来自辖区12个村以及10家饭店的参赛选手纷纷使出十八般厨艺。经过煎、炒、烹、炸、烩多道工序之后,一道道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
(来源:武义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制菜,让人又爱又恨。今年“3·15”晚会曝光了用淋巴肉、腺体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企业,生产场景触目惊心。一些餐企对预制菜的使用敞开大门,有些企业则生怕与预制菜扯上关系。
商业那点事儿小编调查时发现,一家声称“猛火现炒 拒绝预制”的连锁餐饮,可以短时间内上齐包含常德钵子肥肠、臭鳜鱼等烦琐烹饪的菜品,这让消费者对菜品是现做还是预制产生了疑惑。在采访调查多家“拒绝预制”的餐厅后,随着不少商家给出关于了“拒绝预制”的解释,大相径庭的内容也折射出消费端和餐厅端对于预制菜的认知差异,透露出行业背后的痛点。
< class="pgc-img">>7分钟上齐菜
“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企业使用的梅菜扣肉原料是劣质槽头肉,再次将预制菜推向舆论风口。该事件不仅涉及到一些预制菜半成品品牌,还有东方甄选、疯狂小杨哥等知名电商团队曾为其带货。预制菜,既是自带流量的争议点,又是近年来资本鼓吹的风口,在食客对锅气的追逐之下,“拒绝预制”的招牌,正在悄然扩散或被店家强调在营销之中。
“拒绝预制菜”让不少餐饮门店攒了波人气。近日,在和平里附近上班的李女士与往日一样中午和同事来到湘菜馆匠熙小馆用餐,除了味道对胃口外,“必须猛火现炒,老板不让预制”的招牌也使她们成为这家店的忠实顾客。但李女士也心生疑惑:7分钟上齐4道菜,其中不乏肥肠、排骨、鸡杂这类烹饪复杂的菜品,上菜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 class="pgc-img">>用餐后,李女士将用餐体验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讲述感受,随后门店商家在李女士发布内容下留言称“食材都是当天销售一空,第二天重新配送新鲜食材”。
随后,小编来到上述门店,点了招牌臭鳜鱼、常德钵仔肥肠等4个菜,从下单到上齐菜用时13分钟。依据经验可知,即便餐厅可提前备好部分蔬菜原材料,并配备着7—8名厨师,但一条臭鳜鱼从生到熟所需要的时间或许不止13分钟。
对此,小编向多名店员确认菜品是否是预制菜,对方进行了否认并称全都是现做的。当问及臭鳜鱼是否也是门店现杀腌制时,一名店员表示:臭鳜鱼是由相关供应商提供的腌制好的鱼,产品到门店后再进行加工烹饪。
< class="pgc-img">>无独有偶,小编同样调查采访多家以“拒绝预制菜”主打现炒的餐厅,均有类似情况同样出现。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进京开店后,一直以拒绝复热、新鲜现炒为招牌。
在询问门店工作人员是否为预制菜时,对方进行了否认,具体细化到菜品是否是毛菜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是加工好的净菜直接到门店进行烹饪,因为房租太贵、空间有限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切配处理”。
同样,标识着“大厨现炒 拒绝预制菜”的南锣肥猫·麻辣烤鱼·辣椒炒肉店员也表示,门店里大部分炒菜都是门店现炒,但是像“麻辣烤鱼”等菜品是经过预加工后到达店里。
带着明星成龙光环的有璟阁港式餐厅在社交平台上也强调“坚持不做预制菜”,当问到工作人员门店里的港式点心是现制作的还是半成品时,对方称“点心不是现烹饪的,其他的菜品是现做的”。
根据当前业内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目前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以此定义为衡量标准,使用净菜、现炒和预制参半等现象均出现在了所谓的“现炒”“拒绝预制”的餐厅。
关于是否是预制菜以及店内售卖产品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小编联系了匠熙小馆、乡村基、南锣肥猫·麻辣烤鱼·辣椒炒肉和有璟阁港式餐厅。有璟阁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璟阁目前只有部分老店还有几个产品使用的是厂制半成品,新店都是现制产品,目前有璟阁也在努力把有生产条件的老门店进行改造优化,未来均是现做工艺。另外一些门店在听到小编身份时便挂断了电话。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其他回复。
标准难统一
在大众点评搜索“预制菜”或者“预制”可以看到,标识“拒绝预制菜”“现炒现烹”的餐厅众多,这些标识逐渐成为一众餐厅的新标签,甚至是引流利器。只不过,从目前调查和体验的情况来看,餐厅对于预制菜的理解各有不同,能够达到当前业内定义标准的餐厅更是寥寥无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消费端和企业端对于预制菜认知不同存在关联。餐饮行业很早便开始使用预制菜并广泛运用在B端,像上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后,一些工厂开始为其配送预制菜品。随着C 端场景的预制菜市场飞速发展,产品也在快速裂变逐渐细分。
< class="pgc-img">>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拒绝预制菜更多的是拒绝“料理包”,质疑料理包的食品安全、营养成分等。除了一些拿“拒绝预制”为营销点的餐饮品牌,还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净菜、半加工菜提升效率并减少损耗。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曾在公开场合喊出了“坚决抵制预制菜”的口号,按其说法,南城香不用预制菜,自己种菜,自己加工,菜采摘后统一配送到南城香的净菜加工厂,再将产品统一鲜配到门店。
归根结底,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的确给行业带来一定便捷和升级,也是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位预制菜行业组织相关负责人指出,现阶段,预制菜尚未形成统一和标准的定义,更多的是参考团体标准。全国有上百个预制菜团体标准,但内容也有所差异,以净菜为例,在部分标准中算预制菜,而在另一些标准中却未明确定义,难以统一的标准反而让行业的质疑声更加复杂。
消费者知情权受损
从“预制菜进校园”“6000元一桌的婚宴七成是预制菜”再到近日的“预制菜悄悄占领农村年夜饭”,预制菜一词仿佛自带流量,频频引发争议。
不难看出预制菜引发争议关键涉及标准、使用场景、营养成分等方面。不管是校园、婚宴还是大众日常进入的餐厅,消费端对于预制菜的使用场景存在着不同的态度,有消费者认为预制菜无论是标准化还是口味目前均有所提升,且增加了制作效率,愿意尝试,但前提是告知使用了预制菜。但也有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于菜品的成分、健康度、新鲜度等方面仍有存疑。
< class="pgc-img">>从消费端看来,企业未明确预制菜的使用是导致其知情权受损的原因之一。2024年1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2023年全省消保委系统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预制菜消费引发关注”成投诉热点分析第一位,主要引发消费者担忧的三个方面之一就包括线下餐厅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到位。
根据此前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等问题较为突出,有关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等相关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饮商户或学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而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存在不信任感。
在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看来,预制菜并不意味着食物质量低劣或不新鲜,许多预制菜产品经过严格的加工和质量控制,可以提供与新鲜烹饪几乎相同的美味。餐厅以“拒绝预制菜”作为卖点,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困扰,应该提供真实的信息,而不是误导消费者。
林先平还指出,消费端和企业端对于预制菜定义理解不同,一方面是由于预制菜的概念模糊,消费者通常认为预制菜是工厂生产的,而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强调加工和配送过程,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对于预制菜的定义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就行业来说,预制菜和净菜之间没有一个界定标准和确切的统一定义,可以让消费者直接来区分选择,给消费者带来选择上的误区。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安全、口感和健康,而企业则更多关注成本、效率等方面,从而导致双方对预制菜的理解产生分歧。
因此,林先平强调:当务之急是加强信息的透明度,餐厅需明确告知消费者菜品背后是净菜还是预制菜,而不是拿“拒绝预制菜”来做卖点。
期待国家级标准落地
旧产物、新名词,预制菜正飞速裂变。如同其他从0到1积累的事物一般,预制菜同样在一片质疑声中成长,产业的健康化发展离不开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
行业的发展自然需要消费端和企业端等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的引导更是极为关键。继预制菜被写入一号文件后,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的消息更是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不仅如此,各地团体标准更是层出不穷,资本方和技术党的介入,消费端预制菜的销量增加等,无一不在证明高速发展的产业正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一位预制菜行业相关负责人透露,预制菜产品经历了在C端零售的高速发展,无论是消费端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口味口感和技术手段都已有所提升。从后端看来,行业确实已经到了重塑产业环节链路、产品层级的时候,为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消费者的体验,行业协会和地方也均在不断完善生产供给标准。不过,现有的标准主要是基本局限在地方的某个菜品的生产标准或者是食品安全底线标准,若能尽快制定国家级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也有消费者不认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举例说道,预制菜在备受争议的同时,其中也带有错误且以偏概全的言论导致消费端对于预制菜存有认知误区。如今的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产业化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成长烦恼。
< class="pgc-img">>孙宝国进一步表示,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预制菜产业化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多方共同努力。具体来说,消费端来说,可以通过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关注产品来源和质量等方式来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端应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对于政府协会来说,可以加强监管和标准化建设,推动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郭缤璐 张天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