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濮阳日报】
浩荡涪江冲积肥沃平原,精耕细作带来丰美收获,重庆市潼南区因优质农业资源享有“西部菜都”美誉。近日,记者走访该区多地,探访其如何立足优势蔬菜产业,开辟农旅融合新路径,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晚餐时分,不少人来到桂林街道某餐厅,品尝一桌“潼南蔬菜宴”。石斛苗、田七苗、奶油生菜、红甜菜……数种生态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等待涮煮,一旁的标牌介绍着蔬菜名称与营养成分,兼具美食享受与养生功效的蔬菜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潼南区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右福介绍,蔬菜宴以蔬菜的鲜、特、多、奇闻名,将重庆人喜爱的火锅这一饮食形式与当地鲜蔬结合。“现已成为一张‘潼南美食游’名片。”
蔬菜宴的风味,离不开潼南蔬菜的新鲜优质,也折射出蔬菜产业的兴盛。“一桌蔬菜宴的背后,有百万亩蔬菜食材作支撑。”潼南区农业农村委蔬菜产业发展站站长陈启武介绍,潼南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年产量近230万吨,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超160个。
除了立足优质鲜蔬产业、做好“美食”文章外,潼南区还努力挖掘蔬菜的观赏属性,将“蔬菜园”变成一个个有看头、有玩头的“观光园”,吸引久居城市的游客来此一览田园风光。
采用“立柱栽培”“管道栽培”等无土栽培技术栽种出的蔬菜青翠欲滴,太空南瓜个头大且长势喜人……走进太安镇罐坝村蔬菜博览中心,各种“名、优、稀、特”的蔬菜让人目不暇接。讲解员刘婷婷介绍,中心以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热带蔬果观赏区、蔬菜休闲采摘区等区域,每年有近50种果蔬供参观品鉴,引来游客近10万人。
近年来,潼南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流经区境的涪江为纽带,加快建设涪江休闲度假区,将蔬菜产业与城市景观融合发展,打造“周末到潼南”文旅品牌,努力将潼南建设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
站在潼南金佛大桥上向江面俯瞰,“菜叶子”形状的潼南蔬菜公园立马映入眼帘。与其隔江相望的,便是潼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桂林双坝蔬菜基地,这不仅是游客休闲游玩的去处,更是潼南绿色蔬菜的展示窗口。
双江镇金龙社区的粮蔬优共享农场,由该社区利用撂荒地改建而成。配合周边休闲垂钓园、生态养殖园、特色民宿等项目,多种业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金龙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未来,潼南将更好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蔬菜饭’,还要让更多人来潼南品尝色香味俱佳的‘蔬菜宴’。”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表示,将继续在全链条发展蔬菜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上下功夫,立足优势蔬菜产业,不断促进农旅发展。
据新华社重庆4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 吴楠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年春天都会任性裸游——不做攻略说走就走。有一年和大学时代的闺蜜约着一起找个地方相见。挑了重庆是因为饿。。。想吃点好吃的。麻辣鲜香,刺激一下春天怏怏的肠胃。
终于写到川菜啦。对我来说,川菜像是一种美食的启蒙。就是从小到大总是吃家里的菜,食物只是填满肚子,没有很明确的美食概念。福建沿海地区饮食偏淡,突然有一天川菜传到我们家乡,平淡的家常菜之外多出了非常鲜明的辣的味道。最开始大家都觉得水煮鱼真好吃,吃了还想再吃。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川菜也是最适合聚餐的。
与之前写过的鲁菜(吃货游记 | 在青岛,吃到了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白菜 )的低调不同,川菜是四大菜系传播最广的一大菜系。
川菜的传播,和四川人的大批外出闯荡移民不无关系。另一个原因,则是辣的盛行。根据《壹读》在《重口味胜利的逻辑》一文里的总结,在现代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里,辣是一种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比较低又鲜明突出的味道。调味重口的食物,往往都(为了)盖住食物本来的味道,所以食材的新鲜度反倒不是最主要的了。因为食材成本的下降,也使得川菜成为更为经济的一种就餐选择。
尽管如今的川菜是以辣闻名而被人喜爱,但在它发源时,其实是不辣的。因为辣椒是明末清初才传入中国的。
川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巴蜀国,因为这里土地肥沃,两江交汇,物产丰饶。秦始皇统一以后,带来了中原移民,兼收并蓄地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发展成一大菜系了。
在许多诗歌史料里也有相关美食的记载。比如李白最爱吃也进献给唐玄宗的太白鸭(焖蒸鸭子),苏东坡首创的东坡肘子等。
然而明末清初战乱时期,由于张献忠的军队对整个四川地区实行的焦土政策,烧杀劫掠将整个平原夷为了一片荒原,人口所剩无几,巴蜀饮食文化也所剩无几。
所以如今的川菜更多地形成于清军进关掌权后实行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大量移民带来了各自的饮食,并于当地物产结合创新。也是在这个时候,学习使用了辣椒的调味,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川菜。
出身平民,也更容易长盛于民间。
“川菜依据地域也形成三大帮,即以成都乐山为中心的上河帮,川东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川南自贡为核心的小河帮。上河帮川菜口味相对清淡,下河帮川菜大方粗犷,小河帮川菜则大气怪异”(四川日报,2013)。
粗犷豪爽,大概也是重庆“江湖菜”名称的由来吧。
关于行程
行程安排上,因为几乎没有做攻略,所以基本是吃了逛,逛了吃。不赶时间不赶行程,悠悠哉哉地过了个长周末。每天都撑得走不动路。
周五:夜宵:李记串串总店
周六:花市豌杂面——磁器口古镇——古镇鸡杂&鸡丝豆花——洪崖洞——洪崖洞小吃街的老麻抄手&黑芝麻醪糟
周日:豆花饭——火锅——2号线穿越李子坝——解放碑步行街——好又来酸辣粉
周一:武隆跟团游——团餐——胖妹面庄
周二:顺水鱼庄——中山四路——重庆三峡博物馆
可以看出来,除了去武隆,基本是吃完这顿找下顿。没时间玩……
关于美食
第一天
李记串串店总店
周五晚上的航班到的重庆。和闺蜜约好了要一起吃顿火锅宵夜。结果这位同学误了她的飞机,改签了晚点的。半夜12点多才到旅馆。闹着要吃一顿夜宵。于是下楼对面就有家李记串串店总店。这家原是连锁店,但点评里说这家是冒牌的(附近也的确有一家正版的所以很容易混淆),但居然也很好吃。我们吃了两天下来觉得还是这第一顿最好吃。而且半夜还有营业实在感人。一点吃到两点多。环境嘛,是真的很路边摊。
< class="pgc-img">>香菜丸子牛肚肉片莴笋豆皮笋尖都非常好吃!
肉片是已经熟了的,下去烫热就可以吃,非常嫩;
香菜丸子很特别;
让我们又点了一次的是豆皮和笋尖。豆皮的韧糯,笋尖的脆,食材本身的质感和火锅的香味非常搭配。
< class="pgc-img">>牛肚很脆
< class="pgc-img">>蘸料碟是经典的麻油蒜泥和香菜。麻油是迷你罐头装比较卫生。差点以为是王老吉喝了下去。饮料喝的是经典的维怡豆奶。
< class="pgc-img">>大半夜的,吃撑得摇摇晃晃回去。
第二天
花市碗杂面
第二天晚起了。直奔花市碗杂面。早午市的时间,门口已经大排长龙,排在我后面的还是位说着流利普通话的外国友人,问我:这家很有名?
< class="pgc-img">>两个人点了一样的碗杂二两面。肉燥非常香,豌豆也很软烂,就是觉得面有点糊糊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加一份红糖凉糕。浓稠甜蜜的红糖浆,软软的凉糕,特别解辣。我很爱吃这个,下午自己也又点了一份。
< class="pgc-img">>吃完以后就直接去磁器口古镇。可能因为是周六,小镇街道又特别窄,总之特别拥挤。前行还比较困难。走到尽头后注意不用原路返回,直接从侧路的小巷穿到大马路即可。
< class="pgc-img">>磁器口古镇有三宝:鸡杂,鸡丝豆花还有麻花。
鸡杂
第一次听说,但看起来像是麻辣香锅的做法,里面是鸡心鸡胗鸡肝鸡肠等内脏,加了一点平菇、海白菜、魔芋等。因为鸡杂的膻腥味比较重,所以这种重口味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入味。与麻辣香锅不同的是,锅里加了辣椒,泡椒和葱姜蒜,更能去腥增鲜。我比较喜欢鸡胗和鸡肠,脆香脆香的。在古街的最最后面,有好几家,我们好像走错了。被推荐的是古镇鸡杂。没办法,名字太迷惑人了。
48一份,两个人吃刚好。可惜小伙伴不爱吃内脏,所以剩了一些。
< class="pgc-img">>鸡丝豆花
其实是拌了佐料的豆花加了鸡丝。但素豆花因为有了肉味,变得更好吃了。
< class="pgc-img">>沿路走来都能看见的炸小土豆和鸡肉酿米饭。跟以前做过的糯米鸡很像,但是肚子装不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烤糍粑
是糯米在铁板上烤的,里面夹了少许白糖花生馅,外皮烤了太硬了,馅儿又太少。不是太好吃。
< class="pgc-img">>沿路除了小吃,还有很多现场做酸辣粉的店。蛮新奇的。
< class="pgc-img">>以及现场做火锅底料的店。
< class="pgc-img">>还有卖麻花的店。到处都是叫陈麻花的店,但是据说只有陈昌平麻花才是最正宗的。不一定要在现场买。大型超市都有,最后一天临走前就近买一下就可以了。感觉这里的麻花比天津好吃。不是非常硬,但是又很酥脆。口味很多种。麻辣的就很特别。当伴手礼买好的。
磁器口之后回到旅馆休息了一下。大概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出发去洪崖洞。其实解放碑走过去大概也就十来分钟的距离,我们叫了个车沿着江边开了,虽然司机有点绕路,但看到沿江夜景也不错。
< class="pgc-img">>洪崖洞
重庆的魔幻就在眼前了。洪崖洞是一楼是一条马路,11楼也是一条马路。解放碑走过来的话是走到11楼。
< class="pgc-img">>看洪崖洞全景的话要在11楼走到旁边的千厮门大桥。
< class="pgc-img">>整个洪崖洞现在主要都是餐饮,有各种爆款人气火锅,包括我们第二天再来吃的纸盐河火锅。4楼有条美食街,很多小吃。佬麻抄手是被小伙伴的同事推荐的,但我们找到的时候是在装修。就在隔壁一家随便吃了。味道是不错的,就是性价比比较低。
红油抄手
香是香的,但是里面的肉真是少的可怜啊。觉得四川的抄手跟上海的馄饨比,除了包法不一样,还有抄手的肉馅是搅打成泥的,比馄饨的肉馅要细腻一些。加上红油调料,麻辣鲜香。
黑芝麻醪糟汤圆
应该是酒酿加了黑芝麻糊,还有花生。芝麻香和酒香扑鼻,口感甜糯。我很喜欢。但太实在了,一个人吃不完。
< class="pgc-img">>吃完下到1楼,走到马路对面就是江边。
晚一点的时候,有两个男生在唱歌。温度刚好,清风朗月,唱歌的人靠着海边的栏杆,听歌的姑娘们在马路栏杆坐了一排,民谣、情歌一路唱过去,像在一个露天酒吧,但一点又没有酒吧的嘈杂浮躁。偶尔有人兴起,也可以要求上去唱一首。
在那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洪崖洞都熄了灯。
歌声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感觉太好。春风沉醉,江畔多情。听众和歌者有种安静的奇妙的联结。
这样的体验,也是旅行很美好的一部分。
第三天
周日晚上小伙伴就回去了,又起的晚。所以这一天只吃了两顿。早饭在楼下较场口夜市吃了豆花。看门庭若市,觉得应该不错。
豆花饭
对豆花饭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八年前去成都。在连着吃了好几顿辣以后被带到去吃豆花饭,觉得真的浓醇鲜香,清新脱俗,是我成都之行印象最深的美食。后来在其他地方也再没吃到过。
也算心心念念好多年了。这次还是点了豆花饭和一个红烧肥肠,一个茄子。
< class="pgc-img">>调味很好,但大概还没到茄子的季节,茄子很不好吃,很硬,不入味。肥肠非常糯香入味,一如既往好吃!
< class="pgc-img">>豆花饭是一碗白米饭加一份调好佐料的豆花,把豆花拌匀,倒进白米饭拌着吃。我佐料拌多了,有点咸,但还是很香。
< class="pgc-img">>吃完我们走着去洪崖洞,准备趁下午人少去吃个火锅。下午四点去的居然还排了两个号等了一会儿。不过真的一点都不值得排队啊。觉得是普通火锅水平啊。就是给了我们江景的位置,景观不错。
< class="pgc-img">>点了牛肚,酥肉,鸭血,莲藕,海带,耗儿鱼。
< class="pgc-img">>酥肉满酥香的,就是有一半是全肥肉。一根全肥肉也是醉了。
牛肚莲藕海带正常水平。
耗儿鱼居然是速冻的。拿上来外表带着一层厚冰,硬邦邦的。烫了以后是比较硬实的肉感。咸鱼那种肉质。不知道是不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味道还不错。
也不建议点鸳鸯锅了,这种店都改良了。辣锅也没有很辣。白汤我们一点都没有用到。
< class="pgc-img">>冰粉倒是可以点一个解解辣。冰滑爽甜,还带着浓郁桂花香。
< class="pgc-img">>这顿火锅的结论是,因为小伙伴晚上就走了我后面也吃不了火锅所以蛮后悔把唯一一次火锅机会浪费在这种华而不实的网红店了,应该去感受一下洞子火锅,或者后来票圈朋友诚意推荐的有邓记莽子火锅(鲁祖庙店)以及黄辣丁火锅。供你们参考。
吃完这顿晚上也彻底吃不下什么了。去坐了2号线地铁穿越李子坝楼内地铁。如果行程里没有要坐2号线,可以去坐坐。从较场口到李子坝就可以了。地铁高高低低地开在江畔,间或穿越大楼内部,是重庆的第二大魔幻。有点像厦门的环岛路,一路看的是江对面的风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晚上送走小伙伴我自己又去解放碑逛了一圈,在街上吃了一小碗好又来酸辣粉。肉燥依旧很香,就是特别辣,又不给纸巾,大家都蹲在门口小花坛上吃。旁边还有人专门卖纸巾
< class="pgc-img">>第四天:武隆行程
这天是定了一天旅行社的武隆行程。因为查了一下自己坐车要转很多趟很麻烦。事实证明旅行社的确比较方便的。单程开车要3个小时。早上7点半集合,下午8点回到解放碑。住在这里的好处是,这个地方也是上下车定点之一。包往返大巴和午餐388元。座位是航空坐席,很宽的沙发位置可以躺下来。想到那么早起,我就决定要睡得舒服一些。比普通大巴行程贵了100,但很舒服,也很稳,一点都不会晕车。全程无购物。导游也蛮好的。
到了以后是中午先吃团餐。分量比较少,但味道还可以。中间有道腊肉觉得很香。没拍照是因为,我只是去了一个洗手间回来就发现好多菜都没多少了。只好努力多吃点应付下午走路。
一天行程比较紧张,只去了天坑地缝。徒步比较多,感觉景区安全防范做得不是太好,感觉带小孩子去会很危险,一路也没看见带孩子的。因为有些地方只有一米宽,悬崖边没有防护栏,一不小心会掉下去。
< class="pgc-img">>风景真的很漂亮。是拍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地方。
< class="pgc-img">>变形金刚这里有个八卦。据说剧组和武隆县签合约的时候讲明要在影片里明确拍摄地点,结果剧组只是很敷衍地在里面写了中国武隆,剧情里是这座山打一架,翻一个山头就到了香港,导致观众还是以为那是香港的一个地方。后来武隆把剧组给告了胜诉了。钱是赔的不多,但是这口气还是要争的。
< class="pgc-img">>虽说夏天来的时候最合适,但能看见山里的春天,也很满足。
< class="pgc-img">>胖妹面庄
回到市区晚上吃的较场口的胖妹面庄。朋友推荐的是中山三路的胖妹面庄,大众点评上没有,要在百度地图查。据说这个店也很多假的连锁店,我也不知道吃的对不对,味道还不错。
吃了一碗红油抄手。这家肉馅儿实在多了,调味也很好。但饿了一天,感觉没吃很饱,就又要了一碗肥肠粉。
老板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说“打包带走?”
“不,在这吃……那……给我一两就行”
粉很像在上海吃的湖南米粉,宽粉,细滑。好吃。
< class="pgc-img">肥肠粉
>顺水鱼庄
最后一天基本只吃了一顿。收拾退房,在附近的顺水鱼庄吃了早午餐。可能因为是周二,12点进去的时候我还是第一个顾客。要了一条一斤多的江团鱼,底料选了最热的麻辣,加了一份蛋煎糍粑。
先上了调料盘,我还以为是小菜,吃了好多。超好吃的黄豆。非常酥脆入味,也不会很硬咬不动。
< class="pgc-img">>后来鱼锅上了以后,服务员盛了一勺汤进去,才知道是调味盘了。
< class="pgc-img">>锅底也是泡椒酸萝卜做汤底,加了辣椒,自带苕粉和魔芋老豆腐,江团却是很滑嫩鲜香,一斤多的话,肉出来也不多,一个人完全意犹未尽啊。
苕粉很糯又入味,还蛮喜欢的。
< class="pgc-img">>蛋煎糍粑
把我撑到的是这份糍粑。外面裹了一层蛋液,吃起来外脆里嫩,有一股很浓郁的蛋香,撒了黄豆粉更添一层风味。里面的糯米面弹实不粘牙,非常好吃!六个全吃光了。导致晚饭也什么都吃不下直奔机场。
不一定这家店,很多家店都有做这道菜。建议大家试试。
< class="pgc-img">>吃完饭按网友推荐去了一趟中山四路(2号线曾家岩站a出口)。民国时期的建筑,很像上海的法领馆附近。也有几个名人故居没进去看。
< class="pgc-img">>只走了一小段然后去b出口的三峡博物馆。一层是三峡的历史资料,二三层是四川重庆的历史。展馆很小。但我觉得到一个地方花一点点时间了解一下地方历史很值得。
关于住宿
一直住在解放碑附近,出行非常方便,周围吃的也很多,地理位置很好。住的都是民宿,干净程度一般,设施也一般。这附近很多本地人把居民公寓包揽了一部分,出租出去。第一家叫蓝阁酒店式公寓,都是本地阿姨经营的,服务态度是特别特别好,房间也很大,七八十平的单身公寓的样子,240一晚,双人大床。大众点评星级非常高,4.8分的样子吧,但整体入住体验非常一般。厕所门是坏的,床板咯吱咯吱的,灯罩是沾灰的(虽然反映以后第二天就擦干净了),被单有铁锈,厨房也灰蒙蒙并不十分干净的样子。非常不推荐。感觉宁愿加一点钱去住好一点的连锁正规酒店。
后来一个人了不想挪地方,就换了一家也在那栋居民楼的公寓。房间是一套三室户隔了好几间,分别出租。房间很小,但景观非常好,比较小清新的装修,两张大床。138一晚。卫生条件一般吧,地上铺了地毯,但又不清洁,脏兮兮的。老板也是神奇,入住两天从没见到人,钥匙根据她的指点去取,不太安全。
< class="pgc-img">>关于交通
全程都是买地铁单程票,除了机场口和磁器口站排队,其他都还比较方便。因为问了一下买卡要退卡要去定点的地方退比较麻烦。而且我们出行基本靠走,没去什么地方没怎么坐地铁,所以也无所谓买地铁卡。
打车的话会比较绕,往往直线距离很近的地方,打车却要盘山上来,反而也很久。因为懒,我没去过江的对岸,没去南山一棵树看夜景。武隆行导游推荐的是去鹅岭山公园的一座塔看夜景,每上一层楼有一种风景。
总的吃下来,其实很多东西还是有章可循的。川菜的三香(葱姜蒜)三椒(辣椒胡椒花椒)三料(醋豆瓣酱醪糟),在很多菜肴上交替使用,创造了七滋八味,尤其是麻辣,酸辣,椒麻,红油的味道,也是我们深深迷恋的味道。
但也许因为川菜盛行太广了,不仅在国内,甚至在纽约都能吃到非常正宗的川菜,所以真的来到当地的时候,好吃是依旧好吃,反倒没有很多惊喜,都在意料之内。(奇怪的是,我明明待了四天,每天也都撑得走不动,但算下来也还有好多没吃到)
但重庆实在很特别,这个城市魔幻的构造,包容的品格,随性的生活方式,友善的人们,以及,多滋多味的美食,都很让人喜欢。
这样复杂地形却有这样丰富的生活,走在路上,常常脑海会冒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这种bgm……
< class="pgc-img">>因为山城构造,密集的楼群,都说重庆有小香港之称,在对贫富阶层的一视同仁和美食选择的丰富上也有一些相似性——站在路边端碗吃面或是板凳面庄(一家出名面店,店外是一高一低的板凳搭出的桌椅),走在繁华中心的棒棒(挑夫),以及藏在街头巷尾的美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味道。
比起香港的疏离回避,重庆明显亲切大方很多。
毕竟豪迈爽气坚韧泼辣,才是江湖人自带的属性。
< class="pgc-img">>文章前部分川菜来源参考了:
四川日报 2013年7月12号版
川菜文化网
四川美食网
新网重庆7月10日电 (马佳欣 李可怡)二十四节气林、农耕文化汉字林、回文诗石景……7月8日至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市潼南区。潼南果蔬书院的“网红”景点引海外华文媒体纷纷“打卡”。
潼南果蔬书院占地面积约20亩。书院以潼南果蔬产业为基底,融合汉字文化、餐饮文化、田园诗歌、民俗礼仪等体验,秉承“小书院、大文化”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潼南本土现代农业及民俗文化。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在重庆潼南果蔬书院的“网红”景点“打卡”。中新网记者何蓬磊摄
在“九蔬堂”大厅,参访团遇到了正在参加活字印刷体验课的孩子们。选字、排版、上墨、印刷……一行行清晰的文字跃然纸上。
“在这里,活字印刷术不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文字描述,而是化身为精致的木活字,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感受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智慧与匠心。”重庆潼南果蔬书院院长秦大松说,书院巧妙地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既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的学习空间。
在书院,参访团成员纷纷拿起刻有文字的甲鱼壳、精致的毛笔与黑亮的墨块,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体验活字印刷术。中新网记者何蓬磊摄
“文化素养的提升要从娃娃抓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说,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应该大力提倡。
果蔬书院只是潼南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点。近年来,潼南以涪江为纽带,加快建设涪江休闲度假区,将蔬菜产业与城市景观融合发展,打造“周末到潼南”文旅品牌,努力将潼南建设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此外,潼南还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乡村旅游节会,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将积极打造跨区域“红色专线”“石刻文化专线”“古镇专线”“乡村旅游专线”,推动渝西八区文旅一体,让文旅“互来互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