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在古茗奶茶中发现红色漂浮物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她在购买了三杯百香果口味的奶茶后,惊恐地发现其中一杯竟漂浮着疑似“血痰”的物质。这一事件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安,也让人开始反思餐饮行业的卫生与安全问题。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女子在发现疑似异物后,立刻联系同事用显微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杯中含有大量红细胞。面对这一情况,消费者感到极度不适与愤怒,迅速在网络上发声,呼吁社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方回应却表示,经过现场检查,涉诉饮品店的证照齐全,饮品的主要原料均为正规来源,没有发现混入异物。这一结果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困惑,究竟是奶茶的卫生问题,还是女子的误会?
< class="pgc-img">>在这次事件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餐饮行业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卫生标准和消费者信任?
首先,奶茶店应定期开展卫生培训,确保员工熟知食品安全知识,做到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法律责任,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承诺。
其次,建议各大饮品连锁品牌加强对原材料的追溯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透明可查。消费者希望知道他们所饮用的每一杯奶茶的来源及制作过程。
此外,建议加强对饮品的检验与监测。虽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检查显示未见异常,但建立常态化的检测机制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定期向公众公布检测结果,提升品牌的透明度,才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最后,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与建议,积累良好的用户评价。餐饮企业应主动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此次事件的发生,虽属个案,但在社交媒体时代,食品安全问题一旦被曝光,便会引发广泛的恐慌与质疑。企业在享受用户流量的同时,需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保持警惕。在选择餐饮品牌时,尽量选择那些有良好口碑和卫生信誉的商家,确保自身的饮食安全。
未来,餐饮行业需要不断自我革新,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任何瑕疵都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希望各大品牌能以此次事件为鉴,共同推动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美味的饮品选择。
关注食品安全,选择放心饮品,让我们一起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 实习生 刘钰
7月26日,针对有市民反映“古茗奶茶中疑有‘血痰’”一事,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多方查证,无法认定陈某所诉的饮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且与涉诉饮品店加工制作有关。
7月21日,安徽池州姓女士称自己网购古茗奶茶“百香双重奏”,喝到一半后发现有红色漂浮物,捞出后疑似是“血痰”,并向12315平台投诉,随后引发网络热议。
7月25日,古茗官方回应称:“我们第一时间核查了相关门店的监控视频,对投诉所涉饮品的备料、调饮及出杯全过程进行了仔细核查。经查验,门店全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调饮标准出杯,不存在违规操作,也没有异物进入的情况。”
7月26日,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经现场检查,涉诉饮品店证照齐全,涉诉饮品四种原料票证齐全,未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贮存条件符合要求。冲泡用水为直饮水。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清洁,符合规范。店内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未见皮肤破损、出血情况。
通过调取店内监控录像,发现饮品从开始加工制作至封口,店内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工帽,加工过程未发现人员咳嗽。经询问,陈某和外卖员均确认饮品包装封签完整无损。
经多方查证,且陈某不能提供带有疑似“血痰”的塑料吸管、剩余饮品等实物,无法进一步检验。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无法认定陈某所诉的饮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且与涉诉饮品店加工制作有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月26日,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回应网友反映的“古茗奶茶喝一半后发现有红色漂浮物,捞出后疑似是‘血痰’”。
通报称,7月21日,接到市民陈某通过12315平台发出的相关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现场检查、调取监控、询问相关人员等工作。
经现场检查,涉诉饮品店证照齐全,涉诉饮品“百香双重奏”的主要原料为珍珠、椰果、百香果糖浆、青橘,以上四种原料由总部配送,票证齐全,未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贮存条件符合要求。冲泡用水为水净化设备处理后的直饮水。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清洁,符合规范。店内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未见皮肤破损、出血情况。
经询问市民陈某,其于2024年7月21日13时28分通过手机下单订购3杯饮品,其中一杯为涉诉饮品。通过调取店内监控录像,发现陈某网上订购的饮品系店员苏某从7月21日13时31分41秒开始加工制作,至13时39分46秒封口,店内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工帽,加工过程未发现人员咳嗽。
经询问外卖员姚某,其于2024年7月21日13时30分接单,13时50分出单配送,14时05分送达陈某。陈某和外卖员姚某均确认饮品包装封签完整无损。
经查阅陈某在某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同事王某某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和询问相关人员,7月21日17时31分,陈某发微信请王某某帮忙查看疑似“血痰”是否有红细胞,并于18时左右,将塑料吸管送至王某某处。王某某表示,只是简单通过显微镜看了一下,并不确定吸管上黏连物为血液结痂且含有红细胞,在陈某再三要求下才用手机透过显微镜目镜拍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陈某,同时告知手机拍摄的照片与显微镜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经询问陈某单位物业管理人员,涉诉塑料吸管被作为废弃物处理。
经多方查证,且陈某不能提供带有疑似“血痰”的塑料吸管、剩余饮品等实物,无法进一步检验。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无法认定陈某所诉的饮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且与涉诉饮品店加工制作有关。
据新黄河稍早前报道,7月21日,池州一女子称古茗奶茶喝一半后发现有红色漂浮物,捞出后疑似是“血痰”。女子称,当时在古茗买了3杯奶茶,喝了一大半,孩子在其中一杯百香果内发现红色漂浮物,开始以为是西瓜瓤,细看疑似粘液血痰。自己在医院上班,让同事帮忙用显微镜查看,显示大量红细胞。
中新经纬此前报道,古茗对此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核查了池州相关门店的监控视频,对投诉所涉饮品的备料、调饮及出杯全过程进行了仔细核查。经查验,门店全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调饮标准出杯,不存在违规操作,也没有异物进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