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晚啊
日常新闻里动静真是小
但是随着除夕的临近
一来就是好几个王炸啊!~
小佬儿那些本来约着打牌局麻将局的朋友
突然纷纷改口说要去看春晚了
因为
周杰伦今年确认又要上春晚了!
王菲和那英要相约2018了!!!
1998年
香港和内地的两大天后王菲和那英
共同登上春晚的舞台
很多人听着这首《相约98》
迎来了1998年
那一年
一场特大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
《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
“Go go go,Ale ale ale”响彻世界
……
往事历历在目
中间却已经扎扎实实过去20年
那一年的杭州
或多或少
也写进了很多人的生活中、记忆里
1998年
杭州本土的奶茶品牌晓麟奶茶诞生了
那时候奶茶尚属于新生事物
没有专门的门店
第一杯晓麟奶茶是从路边摊开始的
那一年去流动摊位前买过晓麟奶茶的人
最小的现在也将近30岁了
杭州人对奶茶的热情不减
有人20年对奶茶的热爱始终如一吗?
1998年
我们杭州的饮料企业哇哈哈
经过两年多的研制
生产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
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2个亿
如今非常可乐早已不见
知道它的人都暴露年纪了
1998年
杭城的高校界发生重要变化
杭州大学和浙大、浙医大、浙农大合并
四校合并
浙大继1952年之后
重新由工科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
同时,浙大和杭州市人民政府
决定合办一所新型的大学
第二年,浙大城院诞生了
1998年
马云在北京创业失败
他带着当初跟他去北京的6个人回到杭州
那是1998年12月份
几个月后
阿里巴巴网站诞生了
1998年
杭州取消福利分房开始货币分房
商品房市场正式启动了
蒋村成了当时供应量最大的商品房市场
而未来,很多杭州人的生活
都将和房地产息息相关
1998年
沪杭高速上海段、浙江段
同步建成通车
杭州到上海的速度又快了
1998年
元旦刚过不久
原来的浙江第一码头
——杭州南星桥客运码头正式停运
桥梁、地铁
过江的方式越来越多
车水马龙的码头永远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之中
1998年
银泰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武林银泰
20年间
银泰已经开到了杭州的多个角落
参与着无数杭州人的休闲生活
1998-2018
时间一晃而过
1998年你几岁?
你还记得1998年的杭州吗?
来源:杭州佬儿
><>【这是一个品牌快速迭代的年代,在奶茶界尤其如此。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新成员加入,继王老吉推出“喝不胖奶茶”、星巴克推出“茶意冰淇淋”后,瑞幸咖啡也宣布进军茶饮市场。进入者众多,退出者也甚众。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目前,中国一年大约诞生20万家奶茶店,但每年倒闭的奶茶店数量同样多达20万家,一个奶茶品牌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8个月。发展至今,奶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茶饮品类,而是一个资本竞相逐鹿的巨大产业。是专注于一个品牌,努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更长的生命周期;还是流水线式孵化出众多“网红”,不停地给消费者制造新鲜感?奶茶品牌企业各有各的思考与选择。】
网红奶茶风云迭变 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8个月
浙江省杭州市市民安安,是一位90后奶茶深度爱好者,每天至少要喝上3杯奶茶,每个月在奶茶上的花费接近1500元。安安见证了杭州街头的奶茶品牌迭变。从最原始的路边摊奶茶开始,她喜爱的奶茶品牌从晓麟、蜜果、黑泷堂到一点点,平均1—2年更新一次。正是一批像安安这样的奶茶消费者,推动了一代又一代网红奶茶“你方唱罢我登场”。
10年前,杭州本土奶茶品牌、初代网红奶茶晓麟正处在巅峰时期。据晓麟奶茶创始人张璘麟回忆,当时晓麟奶茶在杭州开出了88家店,单店每天能卖出2000杯;而到了2016年,晓麟奶茶的店面就只剩下30多家,销售量更是锐减。“我不知道怎么突然就红了,也不知道怎么又突然不红了。”奶茶江湖的风云变幻,让张璘麟感到不解又无奈。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以奶盖茶和鲜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逐渐取代以粉末冲调的初代奶茶,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顺势而起,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先后进入杭州市场。
2017年,喜茶开出杭州首家门店时,曾迎来一杯奶茶排队3小时的盛况,据创始人兼CEO聂云宸透露,喜茶最火的时候,单店出杯量高达每天5000杯。
与此同时,喜茶的竞争对手和跟随者们正在紧追而上。开创了“茶+欧包”双品类模式的奈雪的茶,去年3月完成A+轮投资之后,投后估值达到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茶饮行业首个独角兽。而近日刚宣布完成近2亿元融资的乐乐茶,更是当下杭州网红奶茶界的“顶级流量”。
孵化有套路 流水线制造网红品牌
蜜菓、茶桔便、甘茶度、遇见奶牛、九龙巴士、黑泷太郎、张阿姨奶茶、黑玉、季忆、印茶、科学队长……你可能想不到,这些杭州街头巷尾常见的奶茶品牌,均出自同一家杭企——博多控股集团。如涵控股上市,证明了真人网红能够被批量孵化出来;奶茶品牌也像真人网红一样,正在变得有组织、有规模,形成一套成熟的孵化机制。
据了解,博多控股集团于2000年在杭州开出第一家奶茶店“黑珍珠”,算是本地最早涉足奶茶的公司,此后每隔1—2年便会创立新的奶茶品牌。“做这行,消费者喜新厌旧得太快,一不留心就惨遭淘汰。基本上,每2—3年,各品牌都会进行一次形象和产品上的全面升级,甚至会颠覆前面的老品牌、老产品。”博多旗下多源餐饮品牌总经理王凯说。
另一家杭企杭州夏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孵化出了大通冰室、弥茶、么么果茶、简单耶等众多茶饮品牌,通过与氧气音乐节等活动跨界互动合作,在年轻消费者中打出知名度。同时,这个行业还在吸收新入局者。杭州奇思妙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从去年7月开始孵化茶饮品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旗下已经孵化出3个品牌,在全国开出了100多家店,除了个别的样板店,基本都属于加盟。“我们的3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喵咖主打快节奏,海马社团偏重商务,星空鲸玩的是星空主题概念。”该负责人说,网红奶茶品牌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创新度,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体验和惊喜。
生命周期取决于价值取舍 产品才是品牌的灵魂
在品牌打造初期,网红化能够帮助品牌获取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不可谓不是一种很好的低成本的获客方式。但在投过周黑鸭、奈雪的茶、江小白、鲍师傅等众多网红餐饮品牌的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看来,很多网红奶茶品牌在价值取舍上,往往想的只是如何做噱头、赚快钱,从而忽略了产品本身和品牌的长期价值,这也是品牌生命周期普遍不长的根本原因。
同样报以这种观点的,还有杭州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卢军。兰芳园自2015年创立以来,已经在全国开出了117家门店,其中杭州有21家。据他透露,除了少数几家开放特许经营,这117家门店基本都是采取自营模式,且90%以上的门店处在盈利状态。在一众用颜值和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茶饮品牌中,低调的兰芳园算是个异数。“产品才是品牌的灵魂,我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产品,而非投入推广,自然也不会成为所谓的网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网红奶茶店都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判断一家奶茶店的盈利能力可以算算租售比,即租金与销售额的比例,如果能控制在12%以下,一般能获得稳定的利润;在13%—20%之间,也是相对合理的;但如果在20%以上,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茹雪雯)
(文章转载于“中国食品报网”)
><>花三月,荷尔蒙发散,据说是适合表白的季节,魔都的小伙伴表示:爱TA,就去排队7小时买一杯“喜茶”▼▼▼
而在杭州,最火的奶茶还是走到哪里都排队的“一点点”了,人民群众普遍表示:一点点“有毒”!好喝到喝完就喝不下别的奶茶了......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作为杭州城里奶茶品牌一哥,今年刚开年,喝完“一点点”整个人都亢奋腹泻的风波也是人尽皆知,然鹅门店门口该排队的还是排队,并没有什么影响啊喂......
但是要说本塘历史最久的奶茶品牌,其实还是本土的“晓麟奶茶”,晓麟奶茶开遍杭城的时候,“一点点”还只是个形容词。
家住杭州惠民路的汤唯,就一边刷着网红奶茶“喜茶”的新闻,拉着老公一起去喝了小时候无比熟悉的晓麟奶茶▼▼▼
#真的是汤唯骗你是狗#
西湖银泰楼下的那家晓麟,小时候几乎每天去,换了N个店主,去年年底关掉了,就像是整个青春里丢掉了一种“味道”。
结婚不久的汤唯如今再路过惠民路的时候,还常常想起初中的时候有个同班男生跟晓麟奶茶的店主串通好,先给钱,然后嘱咐老板:那个女孩子再来,不收她钱,就说她太好看所以免费。
把这个故事和老公说起,不是杭州人的老公表示:当年在人人网上看过,最好喝的不是惠民路,庆春路上的那家晓麟才是杭州最火,来杭州要吃新丰小吃喝庆春路上的晓麟奶茶。
#论直男的不解风情#
可能对于杭州本塘的伢儿们来说,那个年代一路喝过来的奶茶,就像生命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一样,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无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我再次喝到从前味道的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们。
任我行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
如今的本塘,一点点门口永远排队,其它牌子门口常常门可罗雀,曾经作为本地奶茶一霸的晓麟奶茶门店也关得七七八八,这些原本只停留在味觉上的记忆,其实也像一个杯中的小小江湖。
真要追溯起来,杭州最开始出现的奶茶品牌,应该是1995年开始有的123和根莱了。
如今二十五六岁左右的年轻人,应该很多是吃着根莱的三明治去上的学。
那时候的杭州,对奶茶的理解还是“台湾珍珠奶茶”打头。
到了1998年,就有了在河坊街手推车卖奶茶的晓麟,两块钱一杯,因为在夏天手摇能摇出泡沫,所以泡沫奶茶和奶绿成了招牌,这么多年一直还在。
刚开始都是奶精,到哪里的奶茶都是奶精调的,早上4点钟起来煮珍珠,干瘪的珍珠煮熟要好几个小时,现在人都知道奶精不好了,以前也是没得选,只有这个。——张璘麟
仔细回想,你应该还能记得90年代末、新世纪之初时街边奶茶店的样子:热水壶,煮豆的煤气灶,搅拌用的大茶壶,搅拌棒,奶茶粉末加水,猛摇几下,连加热封口机都没有,盖上盖子就好了。
至于是不是要刚好摇60下才好喝,那就是玄学了。
那时候的奶茶店一般都开在小学初中的门口,或是河坊街、朝晖这样的老区附近,店门不大,周围必须有小吃店。
还是手推车的晓麟奶茶▼▼▼
作为杭州本土的奶茶品牌,在2块钱的泡沫系列涨到5块之后,老板张璘麟一直保持这两款经典口味没再提价,老板张璘麟表示周围小区里,当年的年轻如今步入中年的很多人还是只爱喝这两款,所以不涨价,算是自己最看重的情怀了。
2000年的时候,晓麟在河坊街开了第一家门店,茶风暴、街客、避风塘这些牌子在街头也多了起来。
可是晓麟的奶茶没那么腻。
资深奶茶爱好者阿平喝遍了杭州所有品种,最后还是选择喝回晓麟。
就像武侠里的故事一样,不会有哪个门派一直兴盛,永远都会都人带着新招式找上门来,打败了地头蛇,我就是这一方新的霸主,奶茶的江湖也不外如此。
在那个信息还没有大爆炸的年代,红极一时的123一夜之间撤出中国,熟悉的黑兔子logo因为诱导加盟的风波,盛极而衰。
接着是05年的茶风暴,06年的街客,都是红极一时,然后趋于没落,至少小编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招牌单品了。
从杭州有第一杯奶茶,撑死了就是20年,作为一个没什么忠诚度的行业,在杭州这个对吃喝还略显挑剔的城市,每一条街巷都经历过若干轮奶茶店的洗礼。Coco都可、快乐柠檬、奶茶博士、茶桔便、黑泷堂、果麦、阿姨奶茶,他们各自都曾经非常火爆,接着被后来者推倒,历史循环如此,年复一年。
经过市场和资本冲刷的本土奶茶晓麟一直都没有被“打死”,反而挣扎着找到了生存的机会。
2004年,借着下岗大潮,为了促进就业,晓麟奶茶响应号召开放加盟,一时间分店齐开,靠着加盟费,直营分店的盘子也越来越大,用张璘麟的话说,就是“沸腾了”。
那几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晓麟奶茶门店出现在街头巷尾。
伴随着店铺扩张的,是新品的开发,如今所有人都在痴迷“一点点”的奶盖,其实2012年晓麟奶茶就有了,但是当时没人买账,都觉得很奇怪,没几个月就下架了,所以对于如今的状况,晓麟是哭笑不得。
一点点的奶盖▼▼▼
迅速扩张之下,是几个品牌为了争夺门店的激烈竞争,通常是几家的拓展经理同时跟房东谈,现场加价,就为了拿下店铺。
但跟拥有雄厚资本的全国连锁品牌相比,本塘的晓麟还是拼不过。
到2014年,晓麟奶茶在杭州开到88家,同期的黑泷堂是16家,一点点是30家,都可是21家,至此,疯狂扩张后的晓麟家,即使在这个没有忠诚度的行业里拥有众多拥趸,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逐步关店的下坡路。
如今杭州城里的奶茶品牌大大小小,一双手肯定数不过来,地图上曾经的晓麟奶茶也换成了别的招牌,曾经和你一起走在杭城路上的人还在哪里呢?
中山北路上,2014年百度实景地图拍摄能看到最右的晓麟奶茶▼▼▼
2017年同样的位置,晓麟家换成了贡茶▼▼▼
原来的武林店也在年后刚改成了“阿姨很芒”▼▼▼
如今的一点点有多火,小编就有多想念小时候最喜欢喝的晓麟家的金牌奶茶(后来改成港奶),跟着地图从体育场路找到河坊街,最后才在晓麟奶茶的第一家店里买到▼▼▼
虽然是晓麟奶茶最老的店,可能因为是工作日,小编坐在店里喝完奶茶,也就只有2位客人到店,无事可做的店员们只能偶尔盯着放广告片的电视发发呆了。
就像老去的廉颇被问到“尚能饭否”一样,到如今,晓麟奶茶只剩下
河坊店(河坊街32号)
望江店(望江门金钗袋巷72号)
采荷店(双菱路25号)
滨江店(滨江区月明路温馨人家对面)
四间直营门店,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家加盟店,壮士暮年的情境实在令人心疼。
老店原来的样子,现在已经换新了▼▼▼
其实,在某个场景里,你是否也会回味着伢儿时的味道,看车窗外的灯火忽明忽暗,单元楼鳞次栉比,你闭上眼睛,恍惚想起了短短人生里那些年轻热血又闪闪发光的日子,却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