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越来越多的现制酸奶品牌出现在商圈之中,以价格较高的水果为自己“抬高”身价。7月13日,茉酸奶因在新品价格问卷中设定的最低68元选项引发讨论,部分消费者直言买不起。前有奶茶品牌降价,后有咖啡打响价格战,现制酸奶品牌这一只高不下的价格,也给消费者一种“酸奶刺客”的既视感。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是价格,产品品质和食安问题等方面均决定了品牌能走多远,切勿使某些细节成为品牌发展的绊脚石。
拟定价一杯酸奶68元起
一杯酸奶却引发多个热点话题。7月13日,#茉酸奶新品问卷价格选项最低68元#、#茉酸奶回应高价酸奶#、#排四小时队买的茉酸奶实则是奶昔#等多个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将这个在商圈出现越发频繁的品牌推上了风口浪尖,起因便是一份调查问卷。
近日,茉酸奶在微信公众号上表示,由于真苏丹王榴莲系列较为火爆,出现苏丹王榴莲供应中断的情况,茉酸奶决定进行调整,猫山王新品预计在8月上市,并发出问卷征集消费者意见。该问卷显示,该款产品的价位共有三个选项,分别是68元、88元和108元。不过,评论区的消费者纷纷喊贵和买不起,有消费者调侃道,“68元起步,这世界没有你爱的人了吗”,更有消费者表示知道榴莲不便宜,但68元一杯确实不划算,会选择不买,宁愿加钱直接吃榴莲。
价格往往能够挑拨消费者的神经,许多品牌都曾因价格因素引发关注,现制酸奶的高价也令消费者好奇是否物有所值。从整个饮品市场看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等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纷纷降价,在一众饮品品牌纷纷走起亲民路线时,blueglass和茉酸奶等品牌却反向操作,凭借着“健康”“品质”“自然”等标签,卖出几十元一杯的酸奶。
关于本次的酸奶定价事件,茉酸奶公开回应称,已陆续收到消费者的意见建议,会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内部会进行沟通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呈现。品牌官网显示,茉酸奶为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品牌,主打牛油果酸奶奶昔系列,于2014年在上海开出首店,并于2021年开放加盟店。截至2023年6月初,茉酸奶全国门店已经超过1000家。
及时调整定价策略
经过九年的发展,茉酸奶经历了在大本营拓店、进驻一线城市、开放加盟等诸多过程,2022年拥有500余家门店的品牌,在一年左右时间扩大了近一倍规模,不难看出其扩张的野心。而随着茉酸奶逐渐被消费者熟知和认可,不一样的声音随之出现。
今年6月,茉酸奶发布声明称,有用户通过部分网站、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以“茉酸奶”的名义进行网络招商,还盗用了部分“茉酸奶”宣传图片和视频素材,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传达虚假信息。对此,茉酸奶表示,“小牧曲”“茉绿酸奶”“菓酸奶”等与茉酸奶无关,且品牌均未与任何第三方建立招商代理类型的合作关系,一切信息发布以官方渠道为准。
不仅如此,今年4月,#网曝茉酸奶用坏牛油果#一话题登上热搜。共富财经发布的视频显示,有辽宁大连的消费者发现茉酸奶使用了坏掉的牛油果,并称店员在切开坏掉部分后继续使用。茉酸奶客服回应已联系门店整改。涉事门店工作人员表示与供应商有合作关系,发现坏掉的牛油果会报损而不使用,店内有监控不会出现上述行为。此外,还有声音质疑茉酸奶在产品中使用了植脂末,今日#茉酸奶回应原料含植脂末质疑#一话题还登上热搜,据界面新闻报道,茉酸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原料确实没有植脂末。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付学军指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茉酸奶选择以高价推出产品,确实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疑惑和不满。合理定价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部分头部品牌接连降价的背景下,茉酸奶的高定价会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观感变差,并限制潜在消费者。
付学军进一步指出,接下来,茉酸奶需调整产品定价,做出更符合市场消费水平的定价策略。同时,不仅仅是定价策略,良好的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同样能增加消费者认可度和忠诚度,切勿由于跑得过快而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品牌长远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