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新夜态”系列报道
金九银十,“消费提振年”进入下半场。蓬勃发展的夜经济,正发展成为融合餐饮、购物、娱乐、文旅的新型混合消费业态。以数为眼,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经济新夜态”系列报道,将从夜食、夜游、夜娱、夜市、夜经济政策等五个方面展开解读,一同来看被点燃的夜间消费新活力。
第一篇聚焦“食在夜广州”,看羊城“镬气”升腾巷陌间。
3万家!这是晚上11点后仍在营业的广州“深夜食堂”数量。在广州,有种生活叫“越夜越有机”,又有种生活叫“食在夜广州”。18时,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餐厅内大快朵颐;22时,夜市正旺,商家们为食客带来天南海北的特色夜宵;次日0时,灯火通明,骑手拎着一份份夜宵外卖穿梭于大街小巷……
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数据,在众多夜间消费业态中,夜间餐饮的选择比例最高,其中八成受访广州年轻人夜间会外出觅食;晚上8点至凌晨0点是广州餐饮消费高峰时间段;烧烤、米粉炒面肠粉则是夜宵标配;近九成受访年轻人对广州夜间餐饮口味特色表示满意,但也对城市夜宵IP打造有着更高的期待和展望。专家认为广州完全有潜力实现品牌化,同时也要致力于将夜食与其他业态相结合,实现融合创新。
烟火更旺
广州夜间餐饮消费占全天近半
“广州夜生活丰富多彩,是一个善于通过夜色展示自己风采的城市,年轻一代大都有享受夜生活的习惯。”在广州生活了数年的孙女士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她认为广州夜间消费的热情一直很高,夜晚一亮起来,人间烟火气就十足。
数据显示,广州夜经济活力一直名列国内城市前茅,并持续攀升。基于抖音打卡和生活服务消费数据的《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2023年中国夜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中,广州位居第一梯队,排名靠前。据广州市商务局调查,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自夜间经济。一些交通数据也可侧面印证公众夜间需求增长。根据滴滴数据,今年暑期广州打车需求旺盛,夜间打车需求涨幅显著,7月夜间打车呼叫量同比上涨40%。美团小黄车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广州夜间骑行量较暑期前提升20%,从19时一直持续到次日2时,热度不减。
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一直是广州夜生活的典型代表,广州正大踏步走在“以食兴夜”的路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3年8月31日至9月5日发起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夜间消费业态中,夜间餐饮的选择比例最高,占73.20%,其中八成受访广州年轻人夜间会外出觅食,排在其后的是深圳,比例均高于其他地市。有需求就有市场,根据《广州夜间经济大数据图鉴》,广州全市餐饮店数量超20万家,其中的15%餐饮店晚上11点之后仍在营业。根据中国银联统计,广州夜间餐饮消费占全天餐饮消费近五成,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首位;而2023年抖音美食品类夜间打卡量统计同样显示,广州美食类夜间打卡量居全国之首,而在打卡品类方面,粤菜是八大菜系中抖音用户打卡量最大的地方菜。而夜市、小吃等让广州充满烟火气的组合,相关的视频内容同样令用户流连忘返。
打烊更晚
凌晨前为宵夜高峰时段
在自由职业者张先生看来,凌晨前是吃夜宵最好时段,“过了晚饭时段,又刚好加完班,可以出去吃一顿,吃完就可以回去洗澡睡觉了。”在“夜经济”图景中,晚8点到凌晨0点成为夜晚餐饮消费的高峰期。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广州受访年轻人喜欢在20:00-22:00、22:00-24:00等时段外出就餐,比例分别为55.95%、48.21%。就不同职业群体来看,自由职业者是越吃越晚,超三成通常选择在凌晨00:00至2:00就餐;而上班族更倾向于20:00-22:00等时段,占比过半。
美团餐饮数据也显示,夜宵高峰时段为21时-22时,广州在该时段的外卖订单量占晚上9时至凌晨4时宵夜时段订单总量约60%,此外,广州上半年的夜间外卖订单量增速同比上升超60%。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根据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整理了广州著名夜市的经营时段。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路、龙洞步行街收摊时间更早一些,22时30分至23时陆续收摊;番禺区的植村夜市也在23时至24时陆续撤摊;梅花园夜市、菊树夜市营业到凌晨0点;永泰美食街、厦滘夜市则延长到更晚,凌晨时段皆有不少商家摊贩继续营业。不过,习惯在晚上1点至2点外出吃夜宵的李女士看来,广州夜宵时段还可以更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近期公布的《广州市关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到支持夜间延时经营,对在凌晨两点后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酒吧、餐厅、咖啡厅、文旅休闲等经营场所,取消营业时间限制。
餐饮在延时经营方面更为积极。譬如湊湊火锅目前在广州经营12家直营餐厅,多开在商场内,但部分门店营业时间到晚上2点。据湊湊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天环广场店、番禺店、悦汇城店等餐厅的夜宵时段业绩都较好。在东方宝泰,多间商户,如JAN拣?西厨、一乐?烧肉居酒屋、花和尚?湘西小串烧烤等在《若干措施》出台后,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最晚至凌晨3点。
镬气更足
烧烤粉面是广式夜宵标配
三五知己聚在一起,来一串火辣的烧烤,喝一口绵长的砂锅粥,吃一碟地道的炒牛河,再拉开一瓶冰镇的啤酒开怀畅饮。这就是广州的夜宵,氛围要镬气十足。
在随机采访的10位年轻受访者中,有8位认为烧烤是最具烟火气的饮食,“夜宵主要吃烧烤,因为晚上吃这些更有氛围感,也更适合社交聚会。”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广州地区烧烤店夜间堂食消费占比77%以上,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烧烤、米粉炒面肠粉位居受访广州年轻人夜生活的第一、二位,比例分别为59.52%、55.36%。相比之下,深圳受访年轻人更喜欢在晚上吃一顿火锅,潮汕地区则倾向于喝夜粥。
著名烧烤品牌木屋烧烤在广州开了20余家分店,开在北京路商圈的一家分店店长表示,今年以来夜间客流量不断增长,从18点开始客人就陆续进店就餐,一般在22点至0点这个时段达到消费高峰,店内最多可同时接待86人。在周五、周六或节假日,店内日接待顾客量最高可达1000人次,每天都要通过外摆容纳更多的客流量,食客主要是年轻人。
“夜猫子们”追求“闻得到”的镬气味,对“看得见”的烟火气风格又是否感兴趣?譬如蛙来哒今年焕新6.0超级夜市风,以“商场+夜市”的全新组合模式,以充满烟火气的夜市风格入驻商场。新门店整体以复古风为主,头顶是方块吊灯,随处可见“蛙”元素的广告标语,并打造了明厨亮灶的设计,还原烟火气十足的街头夜市就餐体验。公开资料显示,6.0风格一经上线便创造多个行业纪录,广州正佳店实现单月销售额260万元,10天实现广州市点评热门榜、抖音人气双榜第一、15天实现口味、服务、环境5星登顶。但在部分食客看来,如果想要体验夜市风,街边摊贩更合适,餐品升级、口味更新才是王道。
离家更近
夜蒲半径最大5公里
“家附近一两公里内基本没什么东西吃,觅食范围越大,吃的东西也就越丰富,所以我通常选择在5公里以内的餐馆吃。超过这个范围,叠加夜间时间和安全的问题,那我就会考虑是否值得去,比如是不是特别好吃或者自己很想去打卡。”95后李女士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一套夜间觅食“法则”。
出于安全问题、公共交通等各种考虑,消费者不全然愿意为夜间美食“奔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发现,以居住地为起点,近九成年轻受访者只愿意为夜间美食奔波5公里内,其中平均出行距离在2公里至5公里的最多,占47.02%。从不同年龄段来看,00后“吃货”愿意为美食奔赴的距离更远,53.26%表示在2公里至5公里之间,而90后更倾向于就近“觅食”,42.27%表示在2公里以内。
针对夜间消费距离限制,广州也正在想办法如何利用“小社区”撬动夜经济的大动能。《若干措施》提出打造社区微夜市示范点,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位,活化利用停车场、园区空地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限时限地举办“小而精”的微夜市活动,打造一批社区夜市示范点。
从目前来看,广州两个典型的社区商业——基盛万科里社区、广粤天地保持着积极优势。基盛万科里社区今年1-7月客流同比增长超50%,销售同比上涨超40%,尤其自3月开始,销售客流逐月稳步提升,其中7月客流及销售环比提升超过25%;以餐饮为主的广粤天地近年来更一直保持100%满租状态。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社区夜经济的业态融合,对于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这是“家门口的夜间经济体验中心”,面向当地居民,结合15分钟生活圈布局,应与大型景区、龙头商圈形成差异化竞争。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陈海权认为:“政府要做的是创造适当的成长环境,例如划定固定可控的经营区域,让小商小贩与周边社区有更好的磨合,又例如多为商户设置可移动的、灵活的经营场所,配合清晰指引和规范。”
品牌打造
广州夜宵要造IP也要多业态融合
“广州发展夜间经济发展得挺好的,但是没有特殊之处”,不少受访者吐纳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商业应酬颇多的梁女士看来,广州的夜间十分繁华,提供的服务也十分多样化,但是似乎没有很突出的特色,导致有时候自己的客户过来广州,她都不知道带别人去哪里逛比较好。在广州上大学、工作的何女士就认为,广州商圈固然繁华,但是其同质化较为严重,所推出的产品、美食、服务等都大同小异,很难让人留下记忆点。阿珉为了在广州开一间日咖夜酒的门店,曾去过上海、四川等地考察,走一圈下来,他发现广州夜宵的品牌化发展进程不如上述城市,新事物出现得也比其他夜经济发达的城市要慢。
缺乏特色、缺乏品牌化,不止阿珉等人有如此感受,问卷数据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在夜间餐饮口味、用餐环境、就餐服务、便利度、品牌化等6个方面中,广州夜间餐饮口味满意度最高,但品牌化满意度最低。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与经济管理系主任认为,近年来广州打造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鲜明的全域夜间经济产业链面临挑战,简单将夜生活与酒吧、夜宵等挂钩的单一业态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广州夜间经济的长久发展。“例如广州夜宵,其实完全有潜力升级成一个有效的文旅IP”,长沙、淄博等城市的新IP、新形象、新名片不断出圈,也可以成为广州的借鉴对象。
在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促进消费的20条意见”中,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这些措施皆可落点于广州的夜经济之中,以点带面,持续激发活力。
“纯粹地吃夜宵、喝酒已经很难拉动消费者外出消费,关键还是内容创新。”天河商业价值创新院执行院长钟朝晖指出,“要结合广州自身的特点,广州拥有夜粥、天光墟,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能不能让这些元素成为夜间消费内容,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样本概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3年8月31日至9月5日发起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受访者均来自广东省。从年龄段来看,90后占28.32%,95后占42.70%,00后占28.98%。从身份来看,在职人士占51.85%,自由职业者占33.77%,在校学生占11.33%。从月收入来看,5000元或以下占23.09%,5001-8000元占28.10%,8001-10000元占22%,10001元及以上的占24.84%。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统筹:邹莹 张纯
采写:南都记者谢小清 实习生 黎馨徽 韩欣爱 辛颖
数据采集分析:南都研究员 麦洁莹 实习生 傅纪岚
设计:张博 林泳希 原毅 何欣李伟锋
数据来源:美团、巨量引擎研究院、小红书
州住院护工的费用根据不同的医院和护理项目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一天的住院护工费用在100-500元之间,这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所需的护理内容以及护工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因素。
< class="pgc-img">>在广州市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住院护工费用可能相对较高。这些医院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工的技术水平较高,因此费用也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这些医院一天的住院护工费用在300-500元之间,但有时也会因为病情的复杂性而有所上涨。
而在一些普通的二甲医院或社区医院,住院护工的费用可能会相对较低一些。这些医院通常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护工的技术水平可能相对较低,因此费用会相对较低。一般来说,这些医院一天的住院护工费用在100-200元之间。
此外,住院护工的费用还可能因为个人护理需求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例如康复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或者需要精细护理的特殊病例,护工的费用可能会有所上涨。这是因为这些患者需要更高水平和更多的护理服务。
然而,无论在哪家医院,住院护工的费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沟通和协商。在选择住院护工时,患者和家属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经济状况来选择适合的护工,以确保能够得到合适的护理服务。
总的来说,广州住院护工的费用根据医院和护理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100-500元之间。患者和家属在选择护工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得到合适的护理服务。
2月底在广州北京路上班的店员收到公司通知:要政府要求,北京路商圈从12月25日至2月11日,坚决执行“夜经济”营业,周末营业时间为24小时,周一至周四营业到23点。
< class="pgc-img">>如今两个星期过去了,北京路这家百货的“夜经济”如何?有店员直呼扛不住了,只有元旦这几天通宵营业才有点人流量,但营业额也是入不敷出,仍然处于亏本状况。
店员解释和发牢骚说,这么冷的天气到了晚上9点过后,街上都没什么人逛街了,东西卖给谁?
即使只是推迟一个小时下班,回到家后忙前忙后也要很晚才能睡觉。
< class="pgc-img">>在没有增加人手之下,店员表示,即使是有补贴,也没有人愿意这么样干下去,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没了健康有钱有什么用?
其实老板也累,生意又没有,还要给加班员工的加班费和各项补贴。
更要店员表示,到了凌晨2点之后,根本就没有人,有些店铺甚至一二个小时都没有卖出一单生意,都在亏本营业,浪费电费和人工费用。
北京路“夜经济”营业,在这么冷的天气之下,谁会去逛商业圈,衣服、化妆品谁会大半夜去购买?在北京路商业圈,主要营业行业还是服饰、鞋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等。
< class="pgc-img">>至于适合“夜经济”的行业则比较少,例如酒吧、夜宵档这些,在北京路商业圈是极少,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
如今,二个星期过去了,有些商家已经停止了24小时,在晚上11点已经下班了。
有时事评论员表示,夜经济可以提倡,但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商家也应考虑到员工自身安全着想,合理安排时间,如今又临近年关,招人也挺难,这么冷的天,家人都在热炕上等你,觉得这个没必要。
提倡商家24小时这个想法确实是不错,但也应考虑到实际情况。
< class="pgc-img">>实体经济需要人力和物力去支撑,更需要消费者来“帮衬”,消费者没了,投进去的人力和物力无非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说,这样对员工身心也造成极大影响。
如今,网购经济已经代替了实体经济。这么冷的天气,如果要购买,肯定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在家里拿着手机,守着电脑在逛某个购物平台。
实体经济商业圈想要24小时,在大冷的冬天里,是行不通!至于在夏天,可以延迟一二个小时试试看,要将消费者消费程度,商家的营业额、员工的反应如何,等等这些考虑进去。
< class="pgc-img">>觉得可行度很度,再24小时实行“夜经济”,这样一来不是更稳妥,更妥当。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任何事情都应顺其自然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急功近利想要自己的成功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