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品牌建设、促进品牌高质量发展,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2024北京商业品牌大会暨2023年度(第十九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揭晓活动将于2024年1月18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本次活动以“聚势谋发展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并首次设置商业新秀、匠心智造两大榜单,以鼓励2023年的后起之秀及匠心品牌。
本次活动期间,京津冀三地商联会将完成合作签约,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进一步融合产、学、研、媒、政等多方力量,为京津冀地区的商业品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连续举办19年的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揭晓活动,即将迎来20周年,大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激励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助力京津冀商业品牌再创辉煌。
50个品牌将脱颖而出
新的一年,商业品牌建设迈入新阶段。今年的品牌榜单特别注重“高质量”“本土化”“创新力”,为此特设“商业新秀”与“匠心智造”榜单。“商业新秀”将聚焦过去一年中崭露头角、通过创新获得市场好评的品牌;“匠心智造”则致力于挖掘在北京本土培育的、具有匠心和卓越表现的品牌。
按照惯例,大会将继续发布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北京商业品质服务品牌、北京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榜单。每个榜单将各有10个优秀案例,总计50家企业入选。
本次遴选历时4个月,经过候选品牌库建立、品牌提名、专业评审团评审、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确认等多个环节,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目前,候选品牌库涵盖老字号、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家居、电商和物流等多个行业,总点赞数超过34万。在点赞数排名前30的品牌中,既有坚守传统又积极创新的老字号,以及在品质服务上不断深耕的餐饮品牌,还有那些勇于应对市场变化的物流、购物中心品牌。
过去一年,老字号的“新玩法”市场有目共睹,老字号品牌推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社交平台的出圈神器。茶饮品牌可谓是备受瞩目,开放加盟扩大市场,频频上市拥抱资本市场的考验,还通过跨界联名与奢侈品品牌、游戏IP、影视剧IP联动,更是搅得市场一片火热。
品牌发展,体现着商业活力。在2023年度(第十七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商务局强调了“促进品牌新发展、提升商业新品质、拓展推广新渠道、丰富消费新场景”的四大战略方向,并计划加强品牌基础研究,全面推进商务领域的品牌建设。
京津冀协同推动商业升温
投票已经临近尾声,竞争更为胶着。品牌点赞数的变化反映出消费者偏好的演变,而名列前茅的企业则为北京商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推动北京商业朝着更健康、更优质、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除了公布五大榜单之外,还将推出一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激发商业品牌活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大消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即将迎来10周年,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京津冀三地商联会将在大会上进行合作签约。北京商报是根植首都地区的财经媒体,深蓝智库商业品牌研究院将依托北京商报商业报道优势,发挥“商业智库+传播平台”动能,为助力商业发展打造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跨主体的平台。
此次,深蓝媒体智库将联动京津冀三地商联会,汇聚产、学、研、媒、政等多方力量,在行业标准建设、消费市场升级、行业互动交流、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挥中国品牌的内驱力
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揭晓活动将迎来第20个年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活动成功培育了一大批优质品牌,这些品牌凭借其卓越的服务、创新模式和踔厉奋发的精神,为北京商业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品牌与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培育新品牌、发挥品牌影响力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在2024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上,将有更多优秀的新品牌得到展示和推广,这些品牌将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毋庸置疑,品牌的发展与壮大是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力和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商务部关于加强商务领域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将培育建设一批引领品牌发展新趋势、消费升级新赛道的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持续拓展品牌展销渠道、丰富品牌消费场景,增强“中国商品”品牌和“中国服务”品牌国内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建设对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与扩大,由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商报社联合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组织的北京商业品牌“假日京品节”将在大会上启动。该活动以“i(爱)购京品”为主题,将通过云闪付App发放面向商超、餐饮、文旅、文创等企业的定向优惠券。
2024北京商业品牌大会暨2023年度(第十九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揭晓活动将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届时,将有一批优秀的商业案例公布,展现品牌在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多位商界大咖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商业趋势、创新发展等议题。他们的见解和洞见将为与会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推动商业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通过这次盛会,北京商业的活力和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力量将得到充分彰显。借此契机,大会也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促进区域内的商业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繁荣与进步。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胡静蓉
庆期间,全牛匠乐山跷脚牛肉川小馆又有三家加盟店开业。
据红餐网了解,其三家加盟店中,开在海口吾悦广场餐饮层3楼的门店,得益于全牛匠成熟的运营团队与完善的标准化筹备流程、培训体系、供应链系统,189方的海口首店,仅用时40天,从设计到装修完工,终于赶在国庆前夕开始试营业。
实际上,全牛匠海口首店的加盟商沈总在海口同时拥有多个餐饮品牌的连锁店,曾在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任职的他,对餐饮市场的看法都十分敏锐。
< class="pgc-img">>在谈到为何会选择全牛匠时,他表示自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红餐网上了解到全牛匠的。一番考察,他认为全牛匠正好符合自己的加盟需求,便迅速到就近的南宁万象城和广州云门去做考察。在他看来,全牛匠人均60-65元,很适合海口市场现在的消费环境,而70%的毛利与完善的供应链又非常适合连锁投资。所以,在与全牛匠团队接触后,他一次性签约了三家加盟店。
在经过15天的试营业后,2022年10月15日吾悦广场店正式开业,实现了日营业额达45000元、门店翻台7.5轮,并荣登海口川菜热门榜第一名光荣业绩。
全牛匠乐山跷脚牛肉填补了商场的品类空缺,产品极具特色,客户受众面广、性价比高、爆品突出、而且人工方面比较节省。在接受红餐网采访时,沈总表示:“近几天,我们也吸引了不少海口各个商场的招商前来用餐、考察,他们对全牛匠的环境和出品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class="pgc-img">>除此以外,国庆期间开业的南宁万象汇店、北京天通苑华联店,市场成绩同样也非常出色。
据了解,全牛匠南宁首店于今年5月15日在南宁万象城6楼开业,作为南宁市的地标商场,万象城体系的标杆项目,全牛匠116方,首月营业额近60万,很快引起了南宁餐饮投资人的关注。
经慎重考察后,加盟商磨姐也选择了加盟全牛匠,很快在全牛匠选址部的帮助下,落位于南宁万象汇。曾经有过餐厅创业经验的磨姐说,加盟全牛匠比自己开店省心很多。而北京天通苑华联加盟店则选址于全牛匠的大本营北京。
实际上,南宁万象汇店、北京天通苑华联店的面积都是80多方,属于小而精的店型。对于餐饮经验不足,投资预算几十万的餐饮投资人来说,这样的投资模型较为合适。全牛匠品牌负责人向红餐网表示:“全牛匠6年时间,稳扎稳打地开出了30家直营店,拥有12家大众点评五星门店的运营基础,创造了乐山跷脚牛肉的餐饮新风口。加上深厚的川菜和川味小吃的功底,让全牛匠的市场走得非常的稳健。除此以外,我们全牛匠在大众点评、抖音等流量渠道均有系统的布局”。
< class="pgc-img">>据红餐网了解,出生于乐山的全牛匠创始人袁彬洪,从2017年在北京双井开设第一家店之后,就把做好全牛匠乐山跷脚牛肉川小馆,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认为餐饮之品牌良性发展,必须在产品、服务、模式、供应链上下功夫,因为内功才是衡量能否走远的重要指标。
从行业发展看来,川菜作为许多特色品牌的源头,此前已经孕育了酸菜鱼、烤鱼、冒菜、串串香等细分品类,而2022年跷脚牛肉细分赛道,全牛匠厚积薄发也是一种必然。加上近几年明星餐饮问题层出不穷,加盟投资者更加理性的偏向于选择全牛匠这种拥有众多直营店的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据悉,接下来全牛匠乐山跷脚牛肉川小馆深圳首店海岸城加盟店、杭州二店乐堤港加盟、西安合生汇直营店、山西太原首店万象城加盟店、北京丰台永旺加盟店、济南第三加盟店......均在筹备中。全牛匠作为全国跷脚牛肉(翘脚牛肉)大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中国十大川菜新锐品牌”、“中国休闲餐饮50强”品牌,将在10月继续领跑正餐加盟黑马。?
记者 | 吴容
编辑 | 昝慧昉
近日,披萨连锁品牌棒约翰表示,计划与亚洲私人股本公司方源资本合作,到2040年在中国华南地区新开1350家门店。
2021年11月,界面新闻此前报道过方源资本入主CFB集团的消息。CFB集团是棒约翰在中国的特许加盟店运营商,经营管理着约160家棒约翰披萨餐厅。这一收购交易在2021年12月30日正式完成。据彭博报道社报道,交易金额为1.6亿美元。
对于“新东家”刚接盘便宣布要开设1350多家门店的目标,棒约翰方面持乐观态度。首席拓展官Amanda Clark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方源资本能帮助棒约翰在国际市场快速增长,不仅资金充足,有运营经验,对中国市场也有深刻认知。
成立于1984年的棒约翰,是全球第三大比萨连锁店,仅次于达美乐和必胜客,门店至今已拓展至45个国家的5000个城市。
它于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但随后的十多年里,棒约翰的发展并不顺利。
棒约翰在中国采取南、北方分开独立经营的模式。棒约翰在中国投资的北京棒约翰餐饮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品牌在北方的经营业务,由美国总部垂直管理;在中国南方,棒约翰门店此前由CFB集团(China F&B Group)负责经营和管理。除了棒约翰外,CFB集团还运营着DQ冰雪皇后、遇见小面等餐饮品牌旗下共计超过1000家门店。
这样南北各自为营的加盟模式,导致加盟市场混乱,影响了门店拓展。
2011年,棒约翰还曾卷入一场由多名加盟商提起的仲裁纠纷中。十多名加盟商向棒约翰提起仲裁诉讼,称棒约翰只顾收取加盟费,根本无法提供应有的品牌支持,甚至有输出利益给关联品牌DQ冰雪皇后的嫌疑。尽管棒约翰最终胜诉,但对其信誉造成了不小的损伤。
2011年到2013年间,据《时代周报》报道,棒约翰加盟店大面积严重亏损,陆续关掉了至少66家加盟店。来到2018年,棒约翰净利润亏损扩大。在当年的财报中,它提到,亏损主要是因为2017年中国34家公司所有餐厅和质量控制中心的特许经营重组亏损。
在中国面临的不利局面,还和棒约翰在产品创新、本土化、营销、外卖业务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利有关。
为扭转颓势,CFB集团曾试图从多方面进行革新和优化,包括增加零售产品、调整门店经营模式。比如,随着居家享用成为披萨主要消费场景之一,棒约翰把门店从重堂食转变为DWS(Delivery With Seat)模型,即门店以外送为主,附带少数堂食座位。
尽管如此,从市场份额来看,棒约翰早已明显萎缩。据欧睿国际数据,按零售价值计算,棒约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15年的8.3%下跌至2020年的3.1%。
棒约翰在中国不断遭受来自必胜客、达美乐以及本土披萨品牌的“围剿”。除了必胜客拥有2000家门店以外,从华南起家的中国本土品牌“尊宝比萨”的门店也突破了2000家,此外,芝根芝底、至尊比萨、玛格利塔等品牌也都在向千店规模冲刺。
由于比萨的可复制性较强、进入门槛不高等原因,近年来中国比萨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披萨行业自2010年以来平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业、存续的比萨店有两万家。
就此前的下沉力度和门店拓展速度而言,棒约翰也处于落后状态。没有足够的门店支持,也让其在拓展外卖业务方面受到掣肘。
反观其竞争对手早已在下沉市场开疆拓土。必胜客的门店选址越来越向社区靠拢,尊宝比萨则是通过开放加盟,下沉到了三四五线城市,本土品牌大师比萨也在挖掘二线城市的生意。
抛出2040年在中国华南地区新开1350家门店计划后,棒约翰和方源资本暂时还未对外披露具体推进方案,但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棒约翰达成目标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