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交通集团96077服务热线今天正式开通。
南京市交通集团96077服务热线。
想过江办事,我想知道哪条隧道比较好走;高速上车突然爆胎,我想知道如何最快获取救援;亲友病急,我想知道走哪条市域高速能最快到达医院……今天起,市民遇到这些问题,只需拨打南京市交通集团96077服务热线,即可迅速获得实时帮助。
3月15日,正逢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南京市交通集团整合旗下的路桥隧咨询、救援等热线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正式上线并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96077,更贴心地让市民体验到南京过江通道、高速公路一体化运营管理的便捷与高效。
民生实事,交通先行
打造聚合高效、专业权威的热线平台
市交通运输部门在2021年南京交通民生实事发布会上表示,将以问题、需求和效果为导向,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重点,做好交通运输为民办实事工作。
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交通集团负责运营管理的市域范围内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包括八卦洲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大胜关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栖霞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和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定淮门长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隧道、绕越高速东南段、绕越高速东北段、雍六高速等。集团旗下各桥隧企业均设有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热线电话,2020年总话务量2万余条,内容主要涵盖求助、咨询、投诉等。
为了解决过去热线电话号码多、位数长、不便记忆、功能单一等问题,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便捷化和功能多样化三大目标,从3月15日开始,南京市交通集团负责运营管理的市域范围内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岗亭,将陆续张贴96077服务热线的标识牌;所辖路段播放的情报板等,也将播放96077服务热线正式开通的提醒。即日起,市民通行上述南京市交通集团所辖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时,遇到任何问题均可拨打96077服务热线。
自主研发云指挥调度系统助力
试运行阶段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此次开通的96077服务热线,是南京市交通集团运用“互联网+”新理念,整合优化所属各路桥隧企业服务热线,构建便民高效、精准服务、专业权威的救援、咨询、投诉为一体的热线系统,搭建起企业和市民群众24小时全天候沟通服务的桥梁。
热线系统主要具备话务接听、工单流转、知识库查询及路况信息查询四项功能模块。其中,话务接听、工单流转、知识库三项功能模块通过云话务平台系统集成,确保市民咨询、求助得到及时准确的答复;路况信息查询模块基于南京市交通集团自主研发的云指挥调度系统,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咨询服务。
牛年春节以来,96077服务热线已提前在我市两条过江隧道及江心洲长江大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应急救助类事件处置效率明显提升。2月16日,市民拨打96077反映车辆在定淮门长江隧道定淮门线出城方向隧道内抛锚,请求救援,话务员从接到电话响应到清拖处置完毕仅用时10分钟,有效保障了隧道的安全通行。2月19日,市民拨打96077反映车上一名儿童需要紧急送医,询问江心洲长江大桥是否可以通行外地牌照小轿车、是否可以到达河西儿童医院、全线是否堵车等问题,话务员立即回复并向他指明了江心洲长江大桥驶往河西儿童医院避开拥堵的最佳路线。
南京市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市民车辆在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路段异常停车时,指挥调度人员第一时间就能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异常情况,但有时由于市民不能及时、便捷地与我们管理方取得联系,所以我们会立即安排安全巡查车辆赶赴现场,查看现场有无人员受伤、是否需要急救与清拖,再根据需要调度救援资源。而现在市民一旦发生特情,能够方便快速拨打96077服务热线,与各路段运营管理单位实现即时互联,当班的指挥调度员也能立即掌握情况准确安排救援,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保障了道路安全畅行。
助力南京都市圈建设
为市域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一体化运管按下“快进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实施,南京都市圈正在加大扩容步伐,市域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一体化运营管理进程按下了“快进键”。多年来,南京市交通集团始终坚持服务于民,围绕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不断提升市域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安全保畅能力和文明服务水平,创新构建高速公路“一路四方”合作机制、基本实现过江隧道和高速公路5G信号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出高速救援扫码服务等,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让广大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出行服务,也得到了司乘朋友的普遍认可。
南京市交通集团开通“96077”服务热线,是深入推进南京市域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一体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交通先行”理念,提升智慧交通发展水平的有效载体,也是南京市交通集团全面推进路桥隧运营品牌建设,全心全意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具体体现。未来,南京市交通集团将努力把96077服务热线建成省内有特色、有影响、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服务热线,建成贴心服务司乘的民心热线,切实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南京市交通集团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文明交通服务。 柯俊 纪孟
作者:柯俊 纪孟
来源: 南京日报
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 文 / 摄)一份蓝龙虾拉面 158 元,一只鲍鱼要 1288 元 ……2021 年,贾乃亮、雷佳音在南京创立了一家餐厅,一开业就因菜品价格引来争议。据悉,这家餐厅的运营公司是南京肴之外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近日,南京肴之外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 87497 元。9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该餐厅目前已暂停营业。其实在南京,还有很多明星开的店铺,这些店的情况如何呢?
【事件】
贾乃亮雷佳音合伙的餐饮公司被执行 8.7 万余元
△ LL 西餐厅
这几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明星,纷纷利用起自己的名气,开店做副业来增加收入。有的明星开奶茶店,有的明星开火锅店,还有的开高档餐厅。这些店铺因为自带明星光环,自然吸引了很多粉丝前去捧场。
2021 年,贾乃亮、雷佳音一起合伙在南京开了一家 LL 西餐厅。开业之初,两人还专门来到南京,为自己的餐厅造势。LL 西餐厅的定位为高档餐厅,它的售价曾引来了一定的争议,被网友吐槽不接地气。一份百元生蚝仅两个,一份蓝龙虾拉面 158 元,一只鲍鱼要 1288 元 …… 尽管如此,不少粉丝和网络红人还是会前往餐厅打卡。
△门口贴着 " 设备升级 暂停营业 "
据悉,这家餐厅的运营公司为南京肴之外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上股权穿透图显示,南京肴之外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由雷佳音和江苏泽同商贸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15%、85%,后者则由贾乃亮姐姐贾珊持股 49%。
近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南京肴之外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了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 87497 元,执行法院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
【探访】
涉事西餐厅已暂停营业,曾被监管部门处罚
9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秦淮区某商业综合体内的 LL 西餐厅进行探访,发现已经关门了。在西餐厅的玻璃门上,张贴着 " 设备升级 暂停营业 " 的字样。透过餐厅的落地窗,记者看到室内依然摆放着餐桌椅子,一些餐桌上仍放着餐具,但是内部陈设非常杂乱,地面上也有不少污迹。
记者在与相邻餐厅的工作人员攀谈中了解到,LL 西餐厅已经关闭了至少 4 个月,期间也不曾见到餐厅管理人员来,就一直闲置着。随后,记者致电其公司和餐厅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在今年 5 月,LL 西餐厅也曾上过热搜,原因是将 " 金箔 " 等作为原料,使用在菜品上,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根据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2 年 2 月,该局根据投诉线索,对 LL 西餐厅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餐厅厨房加工操作台上摆放着 1 瓶已启用的 " 装饰银箔 ",随后对 LL 西餐厅存在涉嫌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LL 西餐厅将 " 金箔 " 作为原料使用在 " 菠萝香菜慕斯 " 菜品中," 菠萝香菜慕斯 " 菜品作为该餐厅推出的 " 超值 68 元下午茶双人套餐 " 中的菜品之一,不单独销售。LL 西餐厅累计销售 " 超值 68 元下午茶双人套餐 "67 份,套餐单价为 68 元 / 份,违法经营额为 4556 元。
5 月,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 LL 西餐厅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 " 装饰银箔 "1 瓶、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 4556 元、并罚款 10 万元的行政处罚。
【盘点】
在南京开的这些明星店,现状如何?
南京,一直是网红餐厅的必争之地。许多品牌首店接连落地这儿,就连明星开店也不会落下。不过,明星光环却不一定能让这些明星店挣到钱。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在南京有不少明星店,经营状况大多不尽如人意。由黄磊和孟非合开的 " 黄粱一孟 " 火锅店、张嘉佳的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关晓彤的 " 天然呆 " 奶茶 …… 在南京开业时曾红红火火,它们的现状怎么样了?
" 黄粱一孟 " 硬撑了两年萧条闭店
2017 年,黄磊、孟非合开的 " 黄粱一孟 " 火锅店,热热闹闹地开张。人均 300 元以上消费水平,一盘毛肚就要 198 元,食客们纷纷吐槽吃不起。虽然凭借着黄磊、孟非的人气," 黄粱一孟 " 也火过一阵子,但好景不长。
从 2018 年年初开始," 黄粱一孟 " 接连推出各种优惠套餐,例如 168 元 3 人套餐、298 元 6 人套餐,整月 5.9 折的活动,还针对学生群体,打出学生证的优惠折扣活动。即便放下了身段,但 " 黄粱一孟 " 仍然没有撑下来,2018 年 12 月 3 日," 黄粱一孟 " 正式闭店。
张嘉佳的餐馆真的只是 " 路过 " 了
2015 年,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张嘉佳在南京开出了首家餐厅。这家餐厅和他出版的小说同名,就叫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并且选址在他写过很多遍的南京 1912 街区。和餐厅名字一样,这家店整体风格都很文艺,且店内各种细节都十分值得玩味。
9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再次来到 1912 街区,发现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已经闭店。原先的店面也已经转租,由另外一个品牌接手经营。"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真的只是 " 路过 " 了。
关晓彤及关联奶茶天然呆公司成被告
在 " 天然呆 " 奶茶店的开业典礼上,关晓彤曾多次以 " 金牌店长 " 的身份出席。
今年 4 月,一则 " 关晓彤及关联奶茶公司被起诉 " 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从网上可以查询到这个案件的立案信息。根据信息,原告是温州欧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告系上海至丙品牌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关晓彤。案件立案日期为 2022 年 3 月 30 日,案由为特许经营许可合同纠纷,经办人是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南京,高峰期也有 7 家天然呆奶茶店同时在经营。现代快报记者赶到开过天然呆奶茶店的一家商场,工作人员表示," 他家生意不好,在我们商场关了有一段时间了。" 据了解,目前南京仅剩一家在经营。
【观点】
仅靠明星流量很难吸引消费者长期光顾
明星开店在带来热度和流量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过高期待。对于明星店发展不尽如人意一事,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明星效应给餐饮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但是做餐饮,还得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于学荣认为,明星做餐饮只是作为副业来发展,不可能全心全意放在餐饮事业上,所以很难兼顾。当消费者新鲜劲过了,难免期望值下降,很难吸引消费者长期光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京市民田女士向记者投诉,说自己在南京河西一家水果店购买水果时,遭遇店家“拒收人民币”。扬子晚报记者收到投诉后立即前去暗访调查,并亲身经历了人民银行对拒收人民币处理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历时1个多月。最终,商家受到了处罚。不少市民认为,对于这种行为,投诉后,商家可能不会得到处罚。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家是会受到应有的处罚的。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遭遇“拒收人民币”的情况时,可以拨打中国人民银行的投诉电话,维护自己合法正当权益。
实习生 尤靖文 何迎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市民投诉记者暗访:
河西一水果店拒收人民币
此前,市民田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小区门口的一家水果店存在拒收人民币现象:“我们小区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嘛,带孙子孙女的又比较多。正好小区门口有个水果店,还兼卖一些网红水果,也算是这个片区的一个小网红店了,我们就经常去。”不过,田女士反映,这家水果店存在拒收人民币的现象:“我们老年人用现金付款比较多,所以有时候挑好了东西,却买不了。”根据田女士爆料,记者前往该店。
记者在该店挑选了60多元的商品,结账时,记者表示自己只有100元纸币。商家表示自己当天的零钱已经用完,无法再收取纸币,希望记者用支付宝或微信付款。记者询问,店家可否收取纸币后,用支付宝或微信找给记者,该店女老板表示,不行,店里的收银系统会乱。记者又询问因为记者当天带了很多东西行动不便,店家可否去隔壁烟酒店换一些零钱过来,女老板也拒绝了记者的提议。在沟通中,店主态度比较不好,还向记者表示“这年头付款都是网络,哪还有人用人民币。”不过店员向记者解释了一下,表示店里每天会准备一些零钱,但找完了就找完了,后面就不再收取纸币了。店员还给记者打开了收银柜,记者看到里面的确没有纸币,只有一堆硬币。店员说如果找零的话只能找给记者硬币。记者表示同意,但女老板制止了店员的想法,表示“这样太麻烦了”。最终,记者也没有用纸币买到东西。
亲历投诉:
历时一个多月,需要到人民银行做笔录
记者查询了拒收人民币的投诉方式,然后拨打了025-84557086投诉电话。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的投诉电话,记者提供了现场录音,工作人员受理了记者的投诉。工作人员表示会对记者的投诉进行处理,后续会对事件进行调查,后续还会与记者取得联系。
6天后,记者接到了人民银行的回复,让记者第二天下午前往该行做笔录。记者表示当天出差在外,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等记者出差回来再约时间。由于记者的工作原因,一直到两周后,记者才前往该行进行笔录。在笔录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核实了记者事件中关于店家是否“积极处理”部分的细节。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两次前往该店进行调查,根据店家表述,当时是主动前往隔壁店进行人民币换零的。这一点遭到了记者的否认,记者表示店内监控应当可以还原当时状况,当时店内没有人去隔壁店,同时隔壁店的监控也可以佐证,那个时间没有该店员工进入。在反复核实数个细节均被记者否认后,记者在人民银行出具的情况说明书上签了字。
又过了两周,人民银行工作人员通知记者前往该行,跟记者通报处理结果。记者询问电话告知行不行,工作人员表示当天店长也会去,会向记者当面说明情况。当天下午,该行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通报了事件调查处理过程和结果,并表示已对店家进行批评教育,店家也表示以后会准备足量的零钱进行找零。
街头采访:
大部分人都遇到过拒收情况,店家也有“难处”
记者随后在南京的街坊中得知,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被拒收人民币的现象。但在采访中,没有人投诉过。没有投诉的原因,大部分人因为“不知道还能投诉”,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太麻烦了”,一般能现场自己解决的,就解决了。此外,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反映最多的问题,除了店家拒收人民币,还有现在店家搞的活动,全都是线上的。比如想要买一张50代80的餐饮券,必须要在APP里买,如果用现金结账,店家也会拒绝。
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店家,多数店家表示,拒收人民币主要是因为怕收到假币。“我们做餐饮生意的都是微利,收几张假币对我们营收影响还挺大的。”一家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一般如果遇到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付款,他们会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支付宝,并帮助老人下载并绑定银行卡。
维权提醒:
拒收人民币,商家可以受到处罚
不少读者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拒收人民币的违法性质,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罚措施。记者了解到,拒收现金属于违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
今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三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2021年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13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5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大型商超、景区、停车场、保险公司等。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拨打当地人民银行的相关电话进行投诉。不过切记最好保留店家拒收的录音或录像作为证据。
校对 李海慧
来源: 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