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各地各具特色的过年风俗里是年味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春钟声鸣响之际,欢腾会响彻神州城乡。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一系列节庆组成农历新年整个节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具特色的

春钟声鸣响之际,欢腾会响彻神州城乡。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一系列节庆组成农历新年整个节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具特色的过年风俗,无不传达着同样的幸福主题,寄托着同样的希冀愿景。我这里想讲讲胶东半岛一带的过年风俗。

祈愿饺子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爆竹点燃喜庆,把祝福写满新年。年夜饭是重头戏。

小时候,过年盼的是能穿上崭新的衣裳,吃上大鱼大肉。尤其是年夜饭,是在没有外来客人的情况下,自家“招待”自己的最美一餐。无论各家条件如何,这顿年夜饭可是大人孩子都翘首期待的,万万忽视不得。“忙碌一年了,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人们挂在嘴边的这句口头禅,说得再实在不过了。

胶东吃饺子。年三十晚上的饺子,一般当天下午就要开始忙活。有肉有菜,包饺子就现成了。

面和好,馅调好,这时候母亲会悄悄地从炕席下面摸出几个平时准备好的新硬币来,放到瓷碗里,倒上一些度数高的白酒消消毒,再找出几个红枣、花生、栗子用热水泡着,还得准备一点红糖,一并放在面板上。包一会儿带馅饺子,母亲就会从碗里捞出一枚硬币包进去,或是拿起个枣子、栗子,或是挖一点红糖,分别包到里面。

快到晚上十二点,忙年的气氛顿时浓起来,每家每户都要开始煮水饺。这时候,当地讲究烧火不能用短草,必须用那些从山上割来的长草,预示着新一年红火日子长长的。饺子煮好后,要先盛出几碗来,分别敬天地和祖宗。到十二点整,农家院里院外纷纷燃放起鞭炮,噼里啪啦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山里山外一片沸腾。放完鞭炮才能开饭,这也是一顿全家人一年中最为珍贵的团圆饭。包进饺子里的“惊喜”就是祈愿: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起早干活,能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有收获;吃到花生米的,“预示”长寿;吃到红糖的,“预示”生活甜蜜;吃到硬币的,就“预示”着新一年生意红火。

花饽饽

很多地方的传统民俗里,大馒头是年货里的必备品。馒头在胶东称饽饽,过年蒸饽饽,有“蒸蒸日上”的寓意。

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家家都要把这种大饽饽做成各种各样造型,配上五颜六色,活灵活现,格外增添喜气。

老家蒸花馍的习俗,据说已有上百年历史。春节时寓意“连年有余”的“莲花”馍和“鱼形”馍,是必不可少的喜庆食品。大花馍的捏制,也是女红比巧的一种方式。过去,一般都是用白面做好后,再在上面加各种颜色。如今,巧妇们都会用时令蔬菜汁拌成七彩面团,比如绿色的是菠菜汁,红色的是红苋菜汁,黄色的是胡萝卜汁,紫色的是紫薯汁,橙色的是南瓜汁,在普通的剪刀、菜刀、小叉子等小工具辅助下,做成象征多福多寿的“枣山”,寓意团圆的“花好月圆”,具有时令特色的“螃蟹形”馍……

蒸馍时,对火候有要求。火太急花馍表面会裂口,影响整体形象。必须用小火慢蒸半小时,容易散落的部件还要用牙签一一固定,保证蒸的过程中不会散落。蒸好的大花馍一一摆在客厅长方桌上,有的花鸟状的还要用枝条挂起来,生动好看。

正月里,大姑娘、小媳妇们会结伴走街串巷,伴着笑声一家一家地看花馍。谁家花馍俏,谁家花馍样式多,不用说,这家巧妇就会成为当地的“名人”。

豆面油灯

胶东一带,正月十五元宵节要做豆面油灯,民间称“灯花”。在做好的豆面油灯里内,插一缠绕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当天晚上放在各处点亮,或拿着在家里四处照照,以祈求新一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做豆面灯,大都是用当年收获的黄豆磨成面,加水调和后揉成硬硬的面团,根据各种动物的不同形状,切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巧者在手掌里擦点食用油,拇指和食指三转二揉,就能做成不同形状的豆面灯。讲究的,灯得按月捏十二盏,寓意新一年日日新、月月顺。做好后的豆面灯须蒸熟,而且要在掀开锅盖后会特别注意,认为哪个月的豆面灯里蓄水多,就预示着哪个月会雨水多。这些“讲究”如今年轻人都不信了,但会根据家庭成员生肖塑成各种动物形状,蒸熟后放到合适位置上。如小狗灯要放到庭院大门后,寓意看好家护好院,小鸡灯要放到鸡舍旁,寓意鸡鸭满圈,小龙灯要放在水缸边,寓意细水长流,等等。

元宵节晚上,大人们会将豆油灯插上一根根筷子,嘱咐孩子拿着,去把家里每个房间、院里每个角落都照一遍,寓意一年里亮亮堂堂,处处光明,干净利落。过了元宵节,这些豆面油灯就可切成片,配着蔬菜一起炖炒,成为一种可口菜肴。

出门儿

烟台和青岛一带,人们把正月里走亲戚称作“出门儿”。

那时候家里连个自行车也没有,无论距离远近一律步行前往。出门儿带的礼品也都是过年时吃的饽饽、饺子以及水果一类,挎上一个小篮子,用布包袱一盖就出发。

孩子们都愿意出门儿。到亲戚家,向长辈们磕一个头,拜一拜,说上几句过年的祝福话儿,就会喝到一杯糖水,这叫远道而来甜一甜。然后,就一心等着拿压岁钱了。过去家家都不富裕的岁月,也没什么余钱,大多都是从炕席底下摸出几个平时积攒的二分五分硬币,最多也不过是一角二角的纸币,塞到手里就会喜得孩子们满面满足。

一户亲戚一户亲戚地走,早上赶过去,吃完午饭就回家。爬山过河,一路歌声,正月里出门儿的时光,在孩子们心里总是亮亮堂堂的。

还有一种出门儿特别有意思。就是正月初二女婿去岳父岳母家,也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在乡下称为“迎婿日”。即使出嫁多年的女儿也会跟着女婿带着孩子回家,提着大包小包礼物向父母拜年。如果是新婚那年回门,还需备上大鞭炮,进门时候就点响,把团圆喜悦传递到村里村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没有多少娱乐节目,可正月初二这一天,老家一直流行着“站街看客”的习俗。人们会早早起床,三三两两站在自家门前,不是为迎客,而是专门对他家出门儿前来做客的人评头论足,往往将一些刚上门的女婿看得面红耳赤。

年俗里是年味。无论是包饺子、做年糕、放鞭炮,还是耍龙灯、荡秋千、掷荷包,以至于这些年的“看春晚、抢红包、集五福”,年俗年味中的新变化,真实记录着时代变迁。而那些古老习俗,刻印着我们一路走来的风景。那是我们与故乡与亲人共享的温馨记忆,是无法忘怀的乡愁,甜甜的乡愁。

浓浓的年俗,古老的年俗,无论走多远,记忆中总忘不了那甜甜的味道!

源:人民日报

蜡梅迎春开,飞雪伴年来。家乡的年味,是从烤酒、打扬尘、蒸花馍、炸年糕、备年货开始的,到了写春联便忙开了。乡镇的文化站、小广场,就有下乡的当地书法家义写春联。桌子一字排开,书法家挥洒笔墨,周围则人头攒动。

一位中年男子拿出已选好的春联内容,请当地的书法家来写。只见书法家挥洒笔墨,几副春联瞬间写成。龙飞凤舞,字字遒劲,引得围观的人们连声叫好。广场周围还挂满了售卖的春联,烫金的,凸凹印刷的,琳琅满目。买春联的人们一边仔细挑选,一边跟卖家讨价还价。

红红的春联,在腊月的风里哗啦啦飘动,映红了即将来临的年。

过去,每到春节,乡亲们再省也会买几张红纸,写上一副红红的春联,然后贴在大门上,期盼着来年的日子红火起来。父亲那时候是民办教师,放了寒假,就开始为乡亲们义写春联。那时候全村最穷的要数顺子爷家。然而,顺子爷性格开朗,再苦的日子也是有说有笑。他识字不多,却爱说顺口溜,而且押韵,常常惹得大伙捧腹大笑。他家的春联都是他自己编的。

一年春节,我家围在桌前吃团年饭的时候,顺子爷才把一张皱皱巴巴的红纸拿来。他说,等到卖红纸的剩下最后一张“下脚料”,他才拿红薯给换来的,有个红春联,年就红了。父亲放下碗筷,急忙给他裁纸、写春联。待字干了,顺子爷拿起春联,给父亲、母亲道了谢,匆匆地走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全村喜获大丰收,乡亲们乐坏了。又到春节,家家户户买了很多红纸,能贴春联的地方都贴上了春联,大门、小门、窗户,牛圈、猪圈、鸡圈,就连牛角、羊角也缠上红红的春联。顺子爷家的粮食收得最多,坛坛罐罐都装满了,喜得他逢人就说:“联产承包就是好,懒汉变得勤劳了。汗水洒进责任田,丰收粮食吃不完。”他买了十张红纸,早早来到我家,请父亲帮忙写春联。春联的内容是他自己拟好的。大门的春联是“党的政策就是好,责任田里揽金了”。父亲说,意思很好,但这不是对联。顺子爷说,就按这个写。父亲拗不过他,照他的意思给写了。顺子爷拿起写好的春联看着,脸上乐开了花儿。

一晃,如今顺子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身子硬朗的他走到哪儿,歌颂新民风的话就说到哪儿。只是我父亲去世后,他家的春联变成了找当地义写春联的书法家写。

今年,他早早地来镇上打听,书法家们到中心广场写春联不?义写春联用的是墨汁,还有宽窄一样的印刷红纸,顺子爷瞧不上,他自己已经备好笔墨和纸张。

这一天,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求写春联的乡亲们。卖大红灯笼的也来赶热闹,红彤彤的大灯笼挂满广场,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摇出春的风姿。空中的红灯笼、地上的红春联,到处都是红红的一片,乍一看,好像人群在红云里穿梭。

顺子爷好不容易挤进桌前,他拿出备好的笔墨和裁好的纸,铺在桌上。然后笑嘻嘻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对子。顺子爷指着这一句说,这是一楼大门的,又指着那一句说,这是二楼大门的。他接着解释道:“咱识字不多,都是照自己的心声编的,请您照着纸上的写。”书法家点了点头,蘸饱金粉水写就:“河水清清绕村流,背依绿山白云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准扶贫富裕千家万户。”

放眼望去,到处是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它们映照着红红的日子,红红的年。

<>

一条扁担软溜溜,担上黄米下苏州,苏州爱我的软黄米,我爱苏州的好闺女。”这首满含生活气息的民谣,一直流传到今天。与此相关的是,在我们家乡晋北,从古到今,家家户户操办喜事时,都用胡麻油炸的黄米面糕作为招待亲朋好友的最高规格的美食,渐渐地形成了“无糕不成宴”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相亲时,如果小伙子被未来的丈母娘一眼瞧上,她就会亲手给未来女婿做香喷喷的上等油炸糕。我的岳母就是一位闻名于十里八乡做油炸糕的高手,村里要是谁家操办喜事,都会请她去帮忙。

记得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我在准备考大学,有一天,我蹬上凤凰牌自行车驮着我的初恋——现在的妻子偷偷地进了城,当时,我俩只顾兴高采烈地逛街,也不知被谁发现了并告诉了她娘。等回家后,她娘就开始“审问”,没想到乱了阵脚的她老老实实地全招了。还好,她娘很开明:“既然是这样,那就领来让我瞧瞧吧!”

不久后的一个上午,我就跟着一起备考的她,去见我未来的丈母娘了。到了她家,她爹看着我不说话,一个劲儿地笑。可她娘呢,却严肃认真得像个大法官。先是从头到脚“审查”了我一遍,然后往椅子上一坐,就一条接一条地开始“审问”我了,直问得我心里忐忑不安没个底儿。直到中午了,老人的“审问”才算告一段落。这时,她爹看着她娘不说话,只见她娘两道眉一舒展,笑嘻嘻地催她爹:“你愣着干啥呀?还不赶快和我做饭去!”等她爹和她娘一走,我激动地拉着她一起跳了起来,我俩异口同声地说:“有门儿了!”

大约过了一小时,油炸糕的香味就飘进了屋里。先是她爹笑嘻嘻地端着一盘金灿灿、热腾腾的油糕进来,往饭桌上一放,说:“别站着,快坐下吃呀!”接着,她娘也端着烧好的菜进来,把一个酷似金蛋子的油炸糕夹到我的碗里,说:“尝尝婶的手艺如何?”我咬一口,先是脆脆的,可是一到嘴里就变得酥酥的,这是皮外的口感。我一品,就品出是用上等的胡麻油炸的,火候掌握得特别好。脆酥过后就是甜甜的黏,仿佛黏得能拉出金色的丝来,真是外酥内黏爽口甜香呀!“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叫一口香。”她娘又笑着对我说,“就是让你吃了还想吃。往后想吃时,你就勤来呀!婶给你做着吃。”一听这话,我当下就向她爹她娘表了态:“我俩一定要考上大学,挣了钱孝敬你们二老!”两位老人听完,喜得犹如两朵金灿灿的向日葵。

后来我俩双双考上了大学,又相亲相爱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每次回家探亲时,一进门,岳母总是笑眯眯地迎过来,对我说:“咋地,又想吃娘做的油炸糕了吧?”“那还用说!”我就说。我第一次登门时,岳母亲手为我做的“一口香”油炸糕,有着让我吃一口就忘不了的香;后来逢年过节,岳母就一心为我做豆馅糕、年糕吃,吃了临走时还要给我带上,老人是想让我吃得生活、事业步步高呀!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了岳母亲手做的油炸糕才知道:原来丈母娘亲姑爷,那是真个儿亲呀!

(燕赵都市报 牛润科/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7年10月30日第19版)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